[遊記] 誰與爭鋒,白米甕砲台。

看板travel (旅遊板)作者 (陽光小恩恩)時間15年前 (2010/05/23 19: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完整圖文部落格版 http://www.wretch.cc/blog/wayne115085/10088026 ----- 外拍、約會、遊玩的好地方,白米甕砲台。 佇立遠處的煙囪,寬廣的草原及一望無際的海。 很難想像這兒的前身竟是砲台。 眼前一片翠綠,不禁讓人想在草地上翻滾。 也難怪,「光陰的故事」在此處取景拍攝。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 但是根據荷蘭文獻記載,「荷蘭城砲台」早在三百多年前時即在白米甕砲台出現過, 經考證後為西班牙人所建而非荷蘭人建造。 白米甕砲台大約在西元1880年間興建,清法戰爭時曾大規模修繕, 今日所見之面貌,則為日治時期日軍改建而成。 白米甕砲台大致可區分為砲盤區,指揮所及觀測台三個部份。 在高坡的一片草地上,可以看到砲台遺跡,包括砲盤區的砲座和子牆,唯獨不見大砲。 砲座共有四座,半弧形的形制非常寬廣巨大,佔滿整個高地草坡上。 後側並有斜坡道通往貯藏彈藥的庫房,屬於砲台的附屬遺跡。 或許夥伴跟我一樣有個疑問,為何稱為白米甕砲台呢? 在請教google大師後才明瞭,原來竟有段故事。 相傳,古代的紅毛洋人侵佔台灣北部,漢人紛紛躲進海邊大大小小的山洞裡不敢出來。 日子久了,大家帶來的糧食都吃光了。 正當窮途末路之時,有人發現一個石頭形狀像米甕似的,裡頭還湧著白米。 大家如獲至寶,靠這些白米度過一段艱辛的日子。 奇怪的是,白米湧出的量不多也不少,每次都配合的人數湧出。 避難人潮中,卻有貪心自私的人。 為了能獨佔更多白米,竟將甕口挖大。 反而因此作為,導致白米甕失靈,再也湧不出白米了! 於是後人就將此處稱為「白米甕」。 往遠方望去,基隆嶼就呈現在眼前。 迎面吹來的海風,觸礁濺起的浪花。 即便心中有再多的焦慮不安,也將隨著海浪漸漸退潮。 若從平地看的不夠盡興,草原上有座涼亭。 可沿著涼亭旁的小路匍匐直上,在它的上頭有座觀景台可觀看全景。 但樓梯頗抖,會腿軟的那種。沒有三兩三,請別爬上山。 正所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啊! 如果你也嚮往光陰故事裡的情節,抑或是想將美景盡收眼底。 那就來此地走一回吧,畢竟百聞不如一見呢! 。交通資訊。 1. 搭301號公車至太白莊站下車,步行約30分鐘可抵達。 2. 自行開車前往,可走北二高至終點的基隆港西側,然後再仙洞附近迴轉。 沿光華街,再左轉37巷上山。 路口有白米甕砲台指標。 。延伸閱讀遊記。 佛手洞。仙洞巖。探險趣。 → http://www.wretch.cc/blog/wayne115085/10088118 大武崙。情人湖。嬉遊記。 → http://www.wretch.cc/blog/wayne115085/10087556 -- 寧可因夢想而忙碌,但絕不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http://www.wretch.cc/blog/wayne1150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4.72.234 ※ 編輯: waynewayne 來自: 140.124.72.234 (05/23 19:24) ※ waynewayne:轉錄至看板 Tai-travel 05/23 19:31 waynewayne:轉錄至看板 Play 05/23 19:32 waynewayne:轉錄至看板 Keelung 05/23 22:42
文章代碼(AID): #1B-H0mYN (travel)
文章代碼(AID): #1B-H0mYN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