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偷走檳城喬治市三間老市場(萬山)的故事

看板ASEAN (東協板[印柬寮緬汶][泰越馬菲星])作者 (jones)時間6年前 (2018/10/14 11: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alaysia 看板 #1RmhHHnd ]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看板: Malaysia 標題: [遊記] 偷走檳城喬治市三間老市場(萬山)的故事 時間: Sun Oct 14 11:13:16 2018 哈囉!我是地方賊,歡迎大家,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E7o72mD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追蹤:http://t.cn/RmPbrSh [市場 #新街頭萬山 、吉靈萬山 、社尾萬山 ] 偷走港口城市那些即將回來的市場記憶 #檳城 Penang / 馬來西亞 Malaysia 終於又寫回馬來西亞了,這次帶大家來看看賊賊滿熟悉的城市,檳城(Penang)。檳城作為馬來西亞重要的襲產城市之一,它的歷史雖可追溯至吉打王朝之前。但這座城市最主要的歷史論述,還是著重在英國萊特於1786年,脅迫吉打蘇丹同意將檳榔嶼租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之後。就連2008年檳城喬治市登錄世界文化襲產,教科文組織給它的登錄理由也是英國殖民後的多元文化特色,可見成為區域性的「港口城市」,對檳城是很重要的開始。 馬來西亞族群多元的特色,不只反映在方言的使用。更進一步,這些方言在長年的互相作用,有時還具有「地域性」。就以菜市場來說,馬來語稱為「巴剎」(Pasar),整個馬來西亞你都可以這樣稱呼市場,大家也都聽得懂,然而,在北馬(像是檳城、太平),當地人比較習慣用另一種字眼稱呼市場,那就是「萬山」。萬山其實也源於馬來文 Bangsal,但原意是指涉囤積貨物的空間,像是小倉庫。批發市場總是需要積存貨物的空間,北馬的居民漸漸習慣將萬山用來指涉批發市場,後來更是擴及所有的濕貨市場。 馬來西亞的巴剎文化(萬山文化)其實滿有趣的,而喬治市因為是世界文化襲產,市場的角色有極其特殊,就跟賊賊來一窺喬治市的市場吧! 在喬治市的街屋中亂轉,你一定會看到這棟位於Campbell Street 與Carnavon Street間,有著維多利亞式的立面的建築物。它是喬治市世界襲產區內唯二的市場之一,名為「新街頭萬山」(Campbell Street Market)。 新街頭萬山在建立市場前,其實是馬來人的墓地。1890年代,喬治市市政局購買了這塊地,並於1900年左右興建一座市場,而那個維多利亞式的立面,直到現在也還是喬治市的重要地標。 不像等等會提到的吉靈萬山,服務範圍比較廣,可能遍及整個喬治市。新街頭萬山攤位少,客戶也多為古蹟區內的居民。隨著喬治市登錄世界文化襲產,許多老住戶搬走,攤商也向賊提到,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反而要接旅館或餐館的生意。 有看過賊文章的應該知道,我曾經討論過檳城中元節的盛況,而「市場」又是慶讚中元的重要角色。中元節不只是祭拜好兄弟們,也能夠維繫市場攤販的感情。即使市場內攤位逐漸減少,許多攤販轉業或到其他市場販賣,他們還是會回來新街頭市場一起過中元節,進而讓市場的溫度不隨著城市內人口的變遷而有改變。話說,坐在早上可能擺著魚、蝦等商品的攤桌上看市場內中元節的表演,真的是件很酷的事情。 雖然檳城州馬來人的人口在2015年超越華人,但在世界襲產區內(或說整個喬治市內)華人人口還是占很高的比例。這樣的族群特徵也展現在市場空間設計上的差異,通常馬來西亞的新市場會幫豬肉攤額外設計一個專屬空間,避免龐大的穆斯林人口接近,像等等要介紹的新吉靈萬山市場。但在新街頭市場,豬肉攤是與其他肉類一起販賣,畢竟這市場所在區域是以華人為多的喬治市,顧客長年以來都以華人為主。 新街頭市場的周圍也圍繞了一些流動攤販,除了賣蔬菜、魚蝦的之外,也有一些飲食小販,據說這裡的咖哩麵還不錯吃(不過賊賊心愛別家)。而市場觀光也成為喬治市熱門的觀光類型之一,攤販跟賊賊說,好像有一位馬來女士開了一間廚藝教室,他的外籍老公會帶著這些報名的觀光客,先去市場買菜,認識馬來西亞特殊的食材後,再回去做菜,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找看課程。 離開新街頭市場,沿著Lebuh Campbell 往下走,會看到許多車停在 Kuala Kangsar Road(瓜拉江沙路)口前,人潮絡繹不絕地從巷子進出。向巷子內一看,店屋前都是攤販,這代表你快要到喬治市內最大的市場「吉靈萬山」(Pasar Chowrasta)。市場外的攤販從巷頭擺到巷尾,短短四百公尺,若在尖峰時刻來,真可謂水泄不通。走出巷子的另一端就會到光大,它們之間的Gat Jalan Prangin 就好像時空分界線般。 吉靈萬山的羅馬拼音是 Chowrasta ,這是印度烏爾都語(Urdu),指的是四條路,包括吉靈萬山正門位在車水馬龍的檳榔路(Jalan Penang)上,兩側的小巷子分別是吉靈路(Jalan Chowrasta)以及 淡米爾街(Lebuh Tamil),後門則是瓜拉江沙路。 那為什麼會用印度語呢?這其實與這街區早期所居住的族群有關。這一區在十九世紀時,有一些從南印度移民過來的淡米爾商人聚集,並在這裡販賣牛、羊、魚肉和蔬菜等,形成吉靈萬山的前身。「吉靈」(Keleng-nga)同樣是指印度的淡米爾人,所以市場旁的一條路才會被取名為淡米爾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檳城多元的族群歷史,如何在街名上被再現。 吉靈萬山現在的市場建築應該是第三版,1890年,由檳島市議會興建的單層市場建築為第一版。然而,吉靈萬山地段滿好的,原本的單層建築不敷使用,1961年才改建為二層樓建築,也就是左邊那張圖。不過這個第二版的市場建築,現在去檳城所看到的是2015年開始整建的第三版,幸好賊賊去檳城做研究時,剛好是在兩版之間,所以有幸參與第二版的歷史。 那時如果從吉靈萬山的正門走進,兩旁都是販賣蜜餞和紀念品的土產店,因為販賣的物品和種類很多,所以都會超出原本劃定的攤位範圍,想要買檳城的名產不妨來這裡看看。順著樓梯走到二樓,這裡有許多舊書攤和衣服店。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檳城人都曾來過這裡買舊書,販賣舊書的通常都是印度裔。雖然要利用狹小的空間擺放種類和數量都很多的書籍,但老闆總是能找到你要的書。 此外,檳城有名的 GAMA Supermarket & Departmental Store 前身,最早在六零年代就是在吉靈萬山樓上的檳榔百貨公司,那時百貨公司的進駐也帶動了吉靈萬山周邊的繁榮。80年代,在檳榔百貨公司自資興建商業大樓,搬離吉靈萬山後,改由泰國來的艷舞表演進駐萬山樓上的空間。有趣的是,雖然萬山對面就是警察局,這樣的色情舞蹈卻沒有被查緝。 一些獨特的空間使用方式,讓這座百年的市場撐過一陣子,但在當代消費者購物型態改變,光大的大型購物中心,以及檳島各社區的便利店興起,專程到吉靈萬山買菜似乎沒有必要,市場的生意變差了許多。如果在整修前走上二樓,會發現有很多攤位都沒有租出去。問了一下賣衣服的阿姨,她說生意差很多,現在只剩下熟客會來跟他買衣服而已。 相較於市場內的殘敗,市場外的流動攤販卻越來越多,這其實是許多市場共同面臨的問題。因為很多消費者都不願進到市場建築內,都會在市場外買好,所以會看到是場外交易熱絡,市場內卻門可羅雀的情況。因此,為了重振吉靈萬山市場,2011年吉靈萬山被納入了檳島第二批市場提升計畫中,也因為市場座落於喬治市世界襲產區中,吉靈萬山市場更是指標性的修建案。 吉靈萬山改建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市場外的流動攤販所造成的不公平,以及所衍生的交通擁擠和城市規劃問題。在整修之前,吉靈萬山其實有將近240個攤格,但許多攤格是空著的,攤販都跑到外面去擺攤,所以在整修完工後,政府要求外面的攤販都必須到市場內,回覆喬治市襲產區內的秩序。此外,與原本市場的混亂不同,新市場在空間上強調「從乾到濕」,從乾貨、經過蔬菜區,肉類,到最後的魚蝦,就是要讓顧客進來會有舒適的感覺,而想進來買菜。 除了想辦法讓顧客進來之外,吉靈萬山市場也肩負著展現檳城現代化與襲產城市特性的目標。就現代化,市場建築採綠建築設計,強調通風、照明與方便。有趣的是,因為喬治市以街頭小販為特色,州政府雖然整修目的是要讓流動攤販進來市場,卻又保留一條街讓50多攤可以在外販賣,以維持檳城襲產城市一直以來的小販文化,雖是矛盾,但也滿有創意的。 奇怪,不是要講市場,怎麼賊放了一張工地的照片。事實上,喬治市除了兩個還存在的市場外,還有一座已經消失的市場「社尾萬山」(Sia Boey Market)。雖然這座市場早在2004年就被拆除,但它所延續的土地使用爭議卻越燒越大,甚至關乎到整個喬治市襲產區的保存方向與城市定位與發展。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它位處喬治市發展的重要位置外,也關乎喬治市(或說整個檳城人)與這座市場鑲嵌在一起的城市記憶。 在十九世紀時,喬治市的範圍並沒有現在這麼大,最遠只到社尾萬山所在地上面的港仔墘運河(Prangin Canal,右邊工地照的河道)。這原本是一座從紅燈角(Gat Lebuh Noordin)流入,並往檳榔路(Jalan Penang)流動的小河。之所以有港仔墘這個地名,是因為在很久以前,大船多在這個支流停泊,然後轉由小船擔負起(卸)貨及島內運送的工作,所以也算是個港口。 既然船隻在這裡交換貨,河道旁也順勢成為一貨物集散地,並逐漸形成喬治市的批發市場,貨物都從這裡整理、集散出去島內各處。也因為是從河岸集散地開始成形,社尾萬山無法像前面兩座市場一樣,有明確的市場開始日期,不過有人認為社尾萬山應該是喬治市最老的市場。然而,在社尾萬山之前,喬治市其實還有「舊萬山」、「新萬山」的地名,新萬山甚至還在社尾萬山之前,不過史料上沒有記載,也只能讓它成為都市傳說。 社尾萬山的「社尾」,表明了當時喬治市的範圍只到這裡為止。在集散地有了規模後,殖民政府便興建了社尾萬山原有的鐵架建築,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市場」。 隨著喬治市的發展,原本只是位處城市邊緣的沼澤地開始進行改造。五、六零年代,原本的小河變成了水溝,而水溝旁邊還有巴士總站、遊樂場以及電影院,社尾萬山一帶成為檳城人娛樂的場所。 七零年代,時任檳州首長的林蒼佑規劃了「光大計畫」,企圖利用這塊喬治市邊緣的土地,帶領檳城走向一座現代化城市。在這計畫之下,社尾萬山北邊是一座從英國殖民時期開始的老城;而南邊則是有著65層高樓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購物中心,形成一種不和諧的地景。雖然社尾萬山還在,但原本的水溝,卻被隱藏在地底下,成為檳城不能見人的水歷史。如果有在喬治市找壁畫的人,可能會找到右邊這個小男孩的壁畫,他的名字就叫「Child Mural at Prangin Canal」。 社尾萬山雖然逃過初期的光大計畫,但在2004年還是躲不過「光大第五期發展計劃」,被搬遷至五條路的珍珠嶼大廈。當時的拆遷,也引起檳城保存團體的震怒,以陳耀威建築師為首的「南洋民間文化」認為社尾萬山是喬治市居民的生活記憶,不該讓位給城市發展,反而要成為活襲產保存運用。雖然保存計畫不敵政府開發的慾望,保存團體只能舉辦「告別社尾萬山藝術展」向市場說聲再見。 在社尾萬山拆遷後,不少人開始懷念市場的過去,特別是那些與「飲食」有關的記憶。許多作家或文史學者都開始拼湊曾在唇齒間滿溢的香味,進而去尋找那些搬遷的老店家。有趣的是,有些市場老味雖然搬得很遠,但滿足老饕的還是那與社尾萬山聯繫的情感記憶。可惜,隨著社尾萬山的拆遷,周圍的街區也停滯,甚至衰敗,可以看到許多街屋鐵門上貼著租售的字條。 前面有提過中元節對喬治市街區維繫的重要性,社尾萬山也是,這裡的中元聯合拜祭活動,還曾是檳島上數一數二大的大型民俗活動。即使市場早已不存在,但街區民眾還是會在市場舊址慶讚中元,即使沒有過去那麼熱鬧了。不過春天總是會回來社尾萬山的,光大計畫停滯多年後,2008年上任的林冠英政權對這塊土地提出過許多的想像。 從一開始在地保存團體認同的「檳城古蹟廣場計畫」,到保存團體勉強同意的「檳城藝術中心計畫」,再到最後這塊土地被納入檳州交通大藍圖,要成為島內公共運輸的樞紐,解決檳城的交通難題。可以看到這塊市區邊緣的土地,一直成為政府定位檳城的工具,但它原有的市場記憶在交通大藍圖中是完全被抹滅,消失不見的。所幸,2015年,施工工人挖出的港仔墘大溝渠,被認為是護城河,進而影響了交通大藍圖的動工。 這個護城河被認為與1804年的拿破崙戰爭有關,當時發生在歐洲的區域性戰爭,影響到時任喬治市總督的華蓋下令,把水道提升為具防禦功能的護城河,以避免拿破崙可能的威脅,也使護城河在檳城歷史的位置更加重要。目前,交通樞紐將移地興建,政府也預計 修復巴剎與店屋、淨化運河,並進行景觀美化工作。相信不久將來,社尾萬山會以過去的面貌,嶄新的運作重新被世人所看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1.43.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laysia/M.1539486801.A.C67.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ones921245 (61.221.43.10), 10/14/2018 11:13:55
文章代碼(AID): #1RmhHrqg (ASEAN)
文章代碼(AID): #1RmhHrqg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