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走在中央稜線上看西北季風雲海

看板Hiking (登山)作者 (TiMeFlY)時間2年前 (2021/07/03 15:14), 2年前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看到這張圖雲的形狀,各位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呢? https://i.imgur.com/n6DBhlF.jpg
會不會覺得 雲右邊的形狀 有點似曾相識 圖文網誌閱讀版:https://reurl.cc/EnV3RR 前陣子水庫缺水的情形,在進入梅雨季以後緩解不少,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旱象,所幸 6/15開始至6月底的大氣長河-西南季風所帶來的豐沛水氣,實實在在地舒緩大部分中南部 水庫的緊張水情。 在這中間,中央山脈扮演著居功厥偉的角色! 這段期間的衛星雲圖上,我們可以發現,台灣上空常呈現西部滿雲東部晴的情況。 附圖中,我們特別挑了6/16當天午後,NASA的低軌道衛星行經台灣時所拍攝的清楚影像為 例:可見東、西部雲層分布有極大的差異,尤其在南台灣。若我們更仔細看,會發現,怎 麼 #剛好雲層的分布界線相當吻合台灣東部西部行政區的分界,也就是花蓮縣跟台東縣的 西界,自北往南分別與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屏東縣的分界。 只是剛好雲飄到那裏就沒有了嗎? 不!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護國神山-中央山脈的大脊梁之所在啊! 夏天的西南季風在中央山脈脊樑以西的地區降下大雨(尤其是南高屏),但大多水氣還是過 不了高聳的中央山脈脊樑,到了花東地區則呈現無雲的好天氣,甚至因下沉氣流而有焚風 的高溫現象產生,這就是在顯著西南風影響下的常見現象。 圖片左上角,即是6/16的累積雨量圖,可以看到剛好降雨就分布到花蓮、台東的西界。 ※ 西南季風可以說是很大尺度的大氣長河,往西最遠可追溯到非洲東部,橫跨了整個印 度 洋後,將豐沛水氣帶往南海、西北太平洋及台灣一帶。 ※ 一張衛星雲圖上能讓我們發現什麼東西呢?不僅僅只是海陸的分布、有雲無雲的差別 , 台灣矗立的高山們。也在其中扮演影武者的角色! - 更正確地來說,中央山脈主稜線、花蓮與台東行政區的西界在地理上就是東、西部河流的 分水嶺。 在這條稜線以西的河川流域向西流向台灣海峽、以東的流向太平洋;在氣候上,降雨的分 布也時常受到地形的限制。以最近西南風的例子來說明,降雨就是大多只分布到中央山脈 主稜以西,讓東西兩側的天氣,儼然不同國度! 每次我看到衛星雲圖上有如此壁壘分明的雲層分布,就會忍不住開始 #認山! 在圖片中,我們把中央山脈的傳統分段,以及幾座重要山頭標示上去跟大家分享(沒標示 出來的也不是不重要...只是圖上空間有限XD)。 這些圖中的山頭連在一起,就形成了前面提到,#攔住西南氣流的中央山脈脊樑。 如果從花蓮在中央山脈主稜的最北端開始走,要走中央山脈大縱走,也會是沿著這個路線 進行! 以下用"[]"代表確切山頭位置不在主稜線上但有經過其山腰或鄰近山峰,相信山友們也 都能認出多座曾經爬過的山。"*"則代表非百岳。 從北一段開始我們的旅程:南湖東峰剛好坐落在花蓮、台中、宜蘭三個縣市的分界,自此 開始往西南沿著[南湖大山](北一段最高)、南湖南峰、巴巴山、中央尖。其實中央山脈主 稜最北端的百岳是南湖北山,不過因為不在花蓮縣西界上所以就沒特別提了; 再來進入北二段的甘藷峰、無明山(北二段最高)、鈴鳴、畢祿山,接到中橫公路的大禹嶺 隧道(同時也是鞍部、埡口),為北二段的結束; 接著線界會經過[北合歡山]、石門山、合歡東峰等。這段在中央山脈傳統分段上雖不屬北 二段或北三段,但確實也在這條東、西部的分水嶺上; 在小奇萊起進入北三段,從此段最高峰[奇萊北]開始,經過奇萊主南、南華、能高、能高 南、光頭、白石山,到了此段最南邊的百岳-安東軍山之後,接下來的摩即山*、草山*、 卡社大山*等一段算是高度比較低的一帶,同時也是中央山脈北段的最末端; 自丹大林道七彩湖以南起算是南三段的開始,行經第一座百岳六順山、關門山*、大石公 山*,接到傳統南三段的丹大山、[內嶺爾山]、[馬路巴拉讓山*]、義西請馬至山,之後往 南經烏妹浪胖山*,續接到馬博橫斷的馬利加南山、馬利亞文路山*、馬博拉斯山、秀姑巒 大山(南三段最高)、大水窟山; 南二段自大水窟起、八通關古道以南開始,經達芬尖山(高雄、南投、花蓮三縣市交界)、 塔芬山、[轆轆山]、[雲峰]、南雙頭山,到了嘉明湖上的三叉山(高雄、台東、花蓮三縣 市交界),轉西經過向陽山(南二段最高)、南橫三星之一的關山嶺山結束南二段; 南一段自南橫公路上的埡口-大關山隧道為起點,自塔關山起,行經關山(南一段最高)、 海諾南山、小關山、馬西巴秀山*,到卑南主山南一段才結束,至此可以說是走完大部分 的中央山脈百岳縱走了; 接下來為南南段,直到最南邊的北大武,中間的山海拔都不到三千公尺,包括見晴山*、 出雲山*、大、小鬼湖的鄰近山頭遙拜山*(高雄、屏東、台東三縣市交界附近)及拉嘎拉嘎 山*(或知本主山*)、霧頭山*等。在雲圖及地圖上也可很明顯看到這一段稍微往東"凸"出 去,西南季風雲的邊界也就跟著往東撓曲,但還是過不了稜線到台東。 北大武山是在卑南主山唯一一座高度高於三千的百岳,也是每次吹西南季風時,南部地區 降雨的熱點所在,#北大武山確確實實的攔截了很多西南季風水氣,完全符合其「南台灣 屏障」之稱。在這張雲圖上也可看到在這一帶是雲層交界最分明的區域,之後會在介紹北 大武的氣候特性時,再仔細詳述。 北大武以南的山脈高度就逐漸遞減了,如浸水營古道西側入口的大漢山,海拔約1700m。 往南探究還可以延伸到鵝鑾鼻,不過東、西部的分水嶺則是在過了南迴公路北側的耆路知 可山後往東偏到壽卡一帶,也就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亦是鞍部、埡口),所以在恆春半島 東、西分水嶺分界看起來比較偏在東邊。台東縣界也是一直沿著此分水嶺往下延伸,直到 最後一小段的靠近阿朗壹古道的塔瓦溪才沒照著這條東西分水嶺走,往東結束! 由此可見,從對地理環境的認識,可以了解到 #山是如何與氣候特性的分布與區域劃分的 標準產生關聯。 前幾天西南風吹起時,也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自然現象,也就是雲層的界線自然對應到地 理上的「東、西部分水嶺」,同時也完全對應到「中央山脈主稜線」跟「東、西部行政區 域分界」! 更確切地來說,中央山脈主稜線就是東西部分水嶺,也是當初劃分東西部行政區的主要依 據。 下次看衛星雲圖時也可多多欣賞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只是雲在那邊飄來飄去而已 喔! 另一方面,上述的山頭在各對應的行程路線上還有很多其他山頭都沒列出來,主要就是很 多山頭都不在這條南北向的主要稜線上,例如傳統南三段、馬博橫斷、奇萊東稜,主要百 岳路線是東西向的,如果有幸能拜訪,也可以觀察及思考其差異唷! - 附帶一提,這幾天西南風持續的降雨幫中南部許多水庫補滿水,但呼應前幾篇針對德基水 庫的文章內容:德基水庫這幾天的降雨相對還是少很多,這不是偶然,而是真的常常這樣 哦!我們把德基水庫跟曾文水庫的集水區位置標在圖中,以這天為例,可以比較出明顯差 異,因為西南風降雨就是比較難深入到德基水庫集水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40.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625296458.A.A64.html ※ 編輯: TimeFly55 (180.176.140.92 臺灣), 07/03/2021 15:16:14 ※ 編輯: TimeFly55 (180.176.140.92 臺灣), 07/03/2021 15:17:05

07/03 15:33, 2年前 , 1F
推 !一直想學會看高山氣象
07/03 15:33, 1F

07/03 16:32, 2年前 , 2F
推這個圖!清楚明瞭!
07/03 16:32, 2F

07/03 16:47, 2年前 , 3F
增加知識了~感謝!
07/03 16:47, 3F

07/03 18:19, 2年前 , 4F
推!
07/03 18:19, 4F

07/03 19:25, 2年前 , 5F
標題是不是要改成西南季風阿?
07/03 19:25, 5F
※ 編輯: TimeFly55 (180.176.140.92 臺灣), 07/03/2021 19:31:26

07/04 11:34, 2年前 , 6F
推~
07/04 11:34, 6F

07/04 12:40, 2年前 , 7F
超棒
07/04 12:40, 7F

07/05 00:16, 2年前 , 8F
07/05 00:16, 8F
文章代碼(AID): #1Wu0vAfa (Hiking)
文章代碼(AID): #1Wu0vAfa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