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文化] 書面體?
共 4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內容預覽:
有一個小八卦是. 北京方言本來是有分尖團音的. 其實「新」本來就是念ㄙㄧㄣ(尖). 而「欣」念成ㄒㄧㄣ(團). 兩個字並不同音. 大約是民國初年制定國音的時候 才決定不分尖團 放棄入聲. 因為有些省份的口音不習慣分尖團. 而且因為滿人也不擅長分尖團 滿清朝廷內已經尖團搞亂很久了. 之前官話一直只有想
(還有129個字)
內容預覽:
原文恕刪. 我想你有點搞錯了. 會寫會認書面語 =/= 會講普通話(國語). 用廣東話授課的國文課,縱使課本全部都是書面語. 但唸課文不會用普通話唸出來(不過某位姓孫的人兄打算將來要用普通話上國文課). 基本上所有中文字,除非是北方方言的詞,不然幾乎都有廣東話的讀音(好像叫文讀音). 另外,你覺得香
(還有209個字)
內容預覽:
我想我還是用回文好了. 香港版人氣比較多在這邊回好了XD. 我推文也說了,用廣東話學現代白話文,. 總比古代人用自己的母語(各地不一樣)學文言文簡單吧?. 甚至大東亞文化圈的日本越南韓國在古時也是需要用漢字來書寫. 另外,小孩子學語言很容易上手. 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就會教很多書面語的詞語. 這些詞語
(還有395個字)
內容預覽:
回文來回答你@@. 香港小孩學習是用廣東話沒錯. 我們不能做到我手寫我口. 你的例子「家」和「屋企」,這兩個語都有它們的發音. 不會混淆. 講的是廣東話,寫的是書面語. 屋企是前者,家是後者. 每一個中文字都會有它的廣東話發音. 一個字當然也只有一個音節. 以廣東話來教古詩其實比用國語教更好. 因為
(還有16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