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第二十個妻子的玫瑰盛宴:印度蒙兀兒王 …

看板India (印度)作者 (好好玩小鹿)時間14年前 (2011/06/05 01:26),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fawnsu/12342752 -- 其實標題是兩本書,《第二十個妻子》與《玫瑰盛宴》; 描述泰姬的姑姑、賈汗季的第二十個妻子-- 茉荷茹妮莎,蒙兀兒王朝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后的傳奇一生。 與描述泰姬女兒的《影子公主》,並列為《泰姬三部曲》。 (無奈台灣人只認得泰姬而用此做系列噱頭,其實主角根本就不是泰姬呀。)   (數個版本的封面設計,都很好看耶~) 想必大家對印度歷史都不太了解吧,沒關係,我本來也不了解。 最早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西元前3000年出現後,由雅利安人帶來的吠陀文化取而代之, 此時印度教三大神毗濕奴、濕婆與梵天已經出現,種姓制度也隨之確立。 接著是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十六雄國時期,隨之而來的希臘、羅馬人也開始壓境。 在亞歷山大大帝撤出後不久,孔雀王朝建立,於推展佛教的阿育王時期達到巔峰;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阿育王去世後印度的統一局面瓦解, 外人再度趁隙入侵,大月氏人在北印建立了古典世界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王朝。 再度一統分裂局面的是笈多王朝,宗教、文學興盛,中國的法顯在此時訪印。 經過由拉其普特人統治的4個世紀(可粗略推估出唐僧玄奘在此時期訪印), 阿拉伯人、突厥人挾伊斯蘭教於11世紀征服印度。 初期建立的德里蘇丹國在蒙古帖木兒後代的入侵後搖搖欲墜, 最後終於建立了蒙兀兒帝國,意為「蒙古人的帝國」。 在皇帝普遍昏庸的後期蒙兀兒,歐洲國家英、法、葡伸出魔掌,印度落入殖民地時期,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甘地的帶領下獨立,成為今天的印度共和國。 (來源為wiki印度歷史,這只是簡單整理,還有更多數不清的王朝帝國呢~) 而這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就是發生在伊斯蘭教統治下的蒙兀兒帝國時期。 還記得在德里造訪過的胡馬雍陵嗎?胡馬雍是蒙兀兒帝國第二任皇帝, 依序是巴布爾→胡馬雍→阿克巴→賈汗季→沙賈汗→…… 下略14任。 沙賈汗為泰姬建造永恆的愛情淚珠泰姬瑪哈陵,本書男主角是他爸爸,賈汗季; 女主角則是賈汗季歷經19次政治聯姻後,唯一因愛而娶的皇后,茉荷茹妮莎。 身為波斯難民貴族之後,茉荷茹妮莎的爸爸雖在朝中擔任要職,卻仍是一介平民; 茉荷茹妮莎從8歲就開始渴望嫁給王子、穿梭後宮的願望,看似遙不可及。 長成17、8歲的青春少女後,她雖因服侍皇后而在皇宮裡與王子相遇相戀, 卻在皇后刻意的安排下嫁給一介武夫,直到丈夫因謀反而被殺為止, 度過13年痛苦的婚姻生活;此時王子已登基為皇帝,皇后退居為皇太后。 經過多次流產生下的唯一女兒,也是她唯一的慰藉。 帶著女兒寡居的茉荷茹妮莎已32歲,在皇太后的庇蔭下於後宮過著無人聞問的生活, 卻再次遇見十幾年來未曾忘記她的皇帝,一舉登上皇后寶座、麻雀變鳳凰。 賈汗季懷抱對她幾近盲目的愛情,不僅賜她努爾˙賈汗,即「世界之光」的稱號, 更相信她的能力,賦予她決定朝廷大事的權限,縱容她突破傳統的種種行為; 即使夫妻一言不和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女人毆打皇帝!), 皇帝還是會以名貴的伊斯巴罕玫瑰鋪成給茉荷茹妮莎經過的走道,象徵與她的和解。 而她也對皇帝投以癡迷的戀慕;賈汗季不僅是她的生活重心,也是權力來源。 她鬥倒原本最有權勢的皇帝的二妻子,成為後宮女眷們的實際領袖, 又以強迫嫁女、賜封頭銜、加賞領地等方式,拉攏諸位垂涎皇冠的王子; 更打破女性須隔離在大理石屏風後的傳統,堂而皇之地登上朝政殿堂, 並掌領封蓋詔書的御璽、鎔鑄自己的貨幣,儼然成為有實無名的皇帝。 然而在賈汗季病倒過世後,沙賈汗即位,其愛妻艾珠曼德-- 即茉荷茹妮莎的姪女,後被賜名「慕塔芝˙瑪哈」而為我們熟知的泰姬-- 並不是很喜愛自己的姑母,也因此沙賈汗並未與茉荷茹妮莎結盟; 賈汗季過世後,行事一向備受爭議的茉荷茹妮莎放下權力, 以皇太后的身分退居後宮,不久追隨賈汗季的腳步過世。 32歲了還讓賈汗季如此沉醉,茉荷茹妮莎究竟有何等魔力? 來節錄一段書中的描述(只要有男子看見女主角,難免都要來上一段的): 「她身形纖細,手戴寶石與青玉指環,肩上的秀髮閃閃動人有如黑檀瀑布。 這名貴婦一走動,腳鐲再度發出叮噹聲。…… 他現在看見她的眼睛,湛藍如雕工精細的綠松石。」 這還是在早上剛起床穿著睡衣時被偷窺的模樣,打扮起來還怎麼得了啊! 當然,她的姪女艾珠曼德、女兒拉德麗,無一不是窈窕佳人; 這個家族的女人對蒙兀兒皇室以及印度歷史有著莫大的影響力,是無庸置疑的。 在女人身分低微的伊斯蘭教世界,女人不能出外拋頭露面, 在公共場合需戴面紗,皇宮女眷們更是不可被皇室以外之男子看見; 沒有自己的意見,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聽命於男性才是美德的象徵。 生養子嗣是她們唯一的天職,沒有兒子就沒有地位; 即使在皇宮中養尊處優、接受供養,但與外界隔絕的女子們的內心,依然是寂寞的。 在這種局勢下,茉荷茹妮莎能夠衝出面紗的阻隔、跨越性別界限間的鴻溝, 上朝聽政、接見使節、指揮將領、加入戰爭,君臨男人的世界, 除了她善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外,也的確要有過人膽識。 雖然她的聲望、威勢,被泰姬瑪哈陵的潔白光芒所掩蓋, 溫順柔弱的艾珠曼德,取代她成為最著名的印度皇后,流芳後世; 雖然她讓賈汗季背上軟弱皇帝的不名譽評論,wiki只有一行記載; 但她所做出的政治創舉、性別革命,以及與賈汗季間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 即使被wiki遺忘,但仍不會被史書、野史、說書人、小說家們忘記的。 書中對於容貌、服飾、飲食的描寫細膩,繪出濃厚的印度異國風情; 譯筆也十分優美精準,在信達雅之外更忠實傳遞了原著的精神。 作者櫻杜˙桑妲蕾森為印度裔美國人,不知她在拼湊這樣浩蕩的故事時, 是否也懷抱著當初英國使者敬畏的眼光,抬頭觀察繁盛華麗的印度帝國? 書前附的王朝家族體系圖、蒙兀兒時代的印度地圖等都非常實用, 邊讀邊對照著地圖與體系圖,對於自己踏足過的印度城市更多了分深入了解。 原來果亞在蒙兀兒時期是葡萄牙與英國爭奪印度航海權的重要海港; 原來古吉拉特邦的阿邁達巴德、蘇拉特等城市當時就已經存在; 原來德里是這麼重要的軍事戰略地; 原來接下來要寫的亞格拉,貴為蒙兀兒王朝首都, 亞格拉堡、泰姬瑪哈陵和亞姆納河還有這麼段故事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5.201 ※ 編輯: fawnsu 來自: 140.113.5.201 (06/05 01:29)

06/05 01:39, , 1F
還有影子公主:D~新書,三部曲喔~
06/05 01:39, 1F
※ 編輯: fawnsu 來自: 140.113.5.201 (06/05 01:43)

06/05 01:45, , 2F
新書我還沒看過,其實是看了上面的發表會情
06/05 01:45, 2F

06/05 01:46, , 3F
報才去找書來看,兩三天就看完,覺得很棒:)
06/05 01:46, 3F

06/05 02:31, , 4F
這兩本真的很好看:)影子公主也好看>///<
06/05 02:31, 4F

06/06 16:31, , 5F
印度的歷史和中國一樣是多災多難啊...
06/06 16:31, 5F
文章代碼(AID): #1DwchRZw (India)
文章代碼(AID): #1DwchRZw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