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冬天的雪梨歌劇院
有圖有文http://www.wretch.cc/blog/vnyuting/7710192
7/21
這暑假北半球實在太熱了,朝南半球涼快去...
我們跟著國內知名上櫃旅行社來東澳全覽啦!
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黃金海岸...我們來囉!
晚上12:00的飛機,check in後就逛逛免稅店,買個東西囉!
買化妝品遇到衰事,這件事以後專文再提了...
到澳洲要帶電源轉換器,
我們在機場買了個全世界皆可通用的型號,每天相機DV充電都派上用場!
花博倒數計時中,
雖然郝市長在國內常常被砲轟,但花博想必還是未來幾個月大家關注的焦點,
女兒忍著睡意,和她最喜歡的幾個娃娃拍照,會音樂的娃娃她最愛囉:
歷經過幾次長途的旅行,女兒練就一上飛機就睡覺的好功夫,
她很有旅行的本錢,在交通工具上很能睡覺補充體力、下車生龍活虎、擅長走路...
不會在機上哭鬧、不會賴在地上不走、配合度高,
所以能毫無顧忌地帶她出來玩呢!
我們第一站先到達雪梨,
這邊只比台灣快兩小時,飛行時間大約九個小時,算是很有親和力的中程旅行,
到了雪梨,氣溫如我們想像,涼爽宜人挺舒服的呢!
我們待在澳洲這七天氣溫大概在10度到20度之間,
最多只要穿個大衣就很溫暖,感覺很棒!
出機場大約11點左右,就帶我們到casino啦!什麼!一大早就賭博!
不是的,是到賭場的餐廳享用自助餐!
據導遊說(如果我沒昏沉聽錯),這回我們來到的幾個大城市都各自有一座賭場,
澳洲人喜歡賭馬賭狗,對於賭博他們挺愛的呢!(圖上中)
來到澳洲有個感覺,真的是個種族大熔爐,除了非裔少見,亞裔人口感覺很多,
走在街上或賣店餐廳中,不管是當地人或遊客,到處可見黃種人臉孔,
耳邊也常常傳來中文、日文、韓文、廣東話等等,挺有親切感的。
據導遊說這幾年中國大陸來的非常多,勢力挺龐大的,對岸的經濟實力雄厚呀!
自助餐的內容也像種族熔爐一樣各地美食都有,
全球化影響的結果,連自助餐吃起來都跟台灣的很像!
飯後來到Government house(總督府?),內部裝修中無法進入,
07年的APEC曾在這邊舉辦會議呢!
總督府有很大的庭園,
來澳洲還有一項發現,很多樹木都長得很巨大!
鳥也長得很大隻,這隻是埃及國鳥名為埃及聖環,
從埃及跑來澳洲後淪落為垃圾清道夫,數量挺多的,
台灣近年也有籠鳥逸出在野外繁殖成群,
希望牠們還是乖乖回埃及當聖鳥,別在台灣破壞生態呀...
總督府就位在歌劇院附近,散步(還是快步?)走到雪梨灣,風景真的很棒!
重點是,雖然在海邊,但絲毫聞不到一絲海味(魚腥味或鹹鹹的海風),真神奇!
跟旅行團雖然行前輕鬆,只需花錢不用花腦力勞力就可以出國玩,
但是每個景點都只短短停留約20分鐘,
團員的機動性、體力、耳力可要強化才能跟上導遊的腳步,
看著一旁喝咖啡聊天的遊客,想和他們一樣悠閒是不可能的...
但老爹還是挺厲害的,拍照拍DV樣樣都來,還自備腳架不求人,
也不怕熱心路人幫忙拍照晃到照相機啦!
雪梨歌劇院被聯合國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只要想到澳洲就會想到雪梨歌劇院,
但他的建造過程可是挺艱辛的,當時從世界各地徵求建築設計圖,
雀屏中選的卻意外是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
很簡單潦草但卻超有創意的作品,
從1959開始建造,直到1973年才正式落成,
為了龐大的建築費用,還曾經發行彩券募集資金,
因為烏松的創意也造成了工程的困難,
蓋到一半不僅資金短缺、還遭遇政黨輪替,連他自己都做不下去只好辭職,
所謂政不通人不和,難怪蓋這麼久,
這崎嶇的歷史就不再提了,幸好最後還是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啦!
我們看到外部的貝殼屋頂、進建築物看到的混凝土結構,和音樂廳內部是『分開的』,
意思就是如果音樂廳要敲掉重蓋,外殼還是能留下不動。
一排一排像肋骨一樣的混凝土結構看起來就有種幾何圖形的美,
進音樂廳的門軌道、卡榫是在天花板上呢!
地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石材拼成,四個角落都有像螺絲一樣的裝置,
如果要整修內部都可以用特殊器材把地板一塊一塊拿起來。
紫羅蘭色的地毯與階梯,這邊常常舉辦重要的記者會或發表會,
當天我們回飯店看到當地新聞就看到流行音樂團體在這邊辦記者會呢!
音樂廳內是不能拍照的,我們進去參觀時調音師正在調音,
整個廳看起來不大,但是梯形的,所以覺得舞台挺深的,
共有2679個座位,舞台上的管風琴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式管風琴。
雖然沒現場聽音樂會,但光看到音樂廳感受文藝的氣氛也挺開心的!
--
歡迎光臨愛現有理王國
http://www.wretch.cc/blog/vnyut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3.92
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