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三一】倫敦塔-白塔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223
(造訪時間:2023年)
從「倫敦塔珍寶館」出來,外頭已有著排隊長龍曲曲折折,頗令人慶幸。順時針循步
道走,鄰近是外觀風格挺相似的「步槍手總部」(Headquarters of fusillers),也的
確,它們皆建於十九世紀的一場大火後,前者作為兵營,後者當軍官宿舍。不過現在性質
已有了轉變,還附設了小博物館。只是在「珍寶館」跟「白塔」的威壓下,很明顯乏人問
津。
轉頭瞥向位處要塞核心的「白塔」(White Tower),其歷史可溯至「征服者威廉」
統佔英格蘭的年代。他將木造架籬防衛的簡易堡壘,拓建成石砌建築,經過「亨利三世」
的刷白、各代的經營,如今的它身姿偉岸,諾曼式窗拱綴連,以塔冠現顯王家威儀。雖及
不上那些豪奢打造的宮殿,卻更像立於戰場的王帥,滄桑疊岩刻印千年榮衰。
我在仰望中尋找入口,半途遇上一尊華麗莫名的大砲,砲台雙蛇交纏互咬,砲管飾著
聖米迦勒戰勝撒旦的雕紋。看了一下說明板,這尊「Bronze 24-pounder Cannon」來自「
馬爾他」,因此台座各元素也與其有關,像是撐托砲管的馬爾濟斯,護板則刻了聖保羅乘
船在此地觸礁,生火時被蛇咬的的場景。
再往前,一座殘頹的圓塔是「衣櫥塔」(Wardrobe Tower)的遺留,它由十二世紀「
理查一世」所建,用於收納貴重的傢俱、盔甲,當然也包括珠寶,即現今「珍寶館」的初
代。轉過這兒,就能看到「白塔」的正面了,它前方腹地開闊,居高臨下,大門特意高築
,木梯隨時可自毀,顯見其為戰事攻防之設計。這地方據說也是要小排一下的,可能是我
來得早,不少人又先往「珍寶館」報到,我完全不用排就進了塔裡。
這棟被改裝為兵器館,一樓主題為「Line of Kings」,以「都鐸」、「斯圖亞特」
這兩王朝作切入點。廳間一照面便是十數匹揚蹄木馬,有的甲冑馬銜還飾著鏤雕,再往後
,為王族們的盔甲。早年的王開疆拓土,不乏驍勇善戰之輩,盔甲多半講究實用。後代就
安逸多了,只需在大後方亮相,甚至僅於儀典做做樣子,甲冑也逐漸走向華麗。
我隨興在其間穿望,「亨利八世」身形魁武,盔甲也作得銀亮威猛,輕易便博人視線
,其表面遠看無華,近觀便能見心思,有的隱著人物敘事紋路,有的於甲片邊緣添上纏藤
刻綴。妙的是,某尊的護襠也做得太突出了吧,是有這麼巨長?不過從歷史看,他老婆換
了一個又一個,顯見挺欲求不滿,搞不好還真有過人之處。
相對「都鐸」,「斯圖亞特」的就更鋪張了,有尊量體嬌小,卻從頂至腳竄繞著金亮
刻繪,且不是重複性花草,是一幅幅故事場景。不禁細讀了標牌,原來它主人是「詹姆士
一世」長子「亨利」,刻繪以亞歷山大戰功為題,足見其身負的王儲寄望。附近一尊也是
為他所製,雖無敘事圖刻,作工同樣繁瑣,包括馬具都密織著浮凸紋路,覆滿金葉。偏偏
他十八歲就病逝了,接手這套的是弟弟「查理一世」,即後來在「內戰」被砍頭那位。
再往旁,有「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的盔甲,風格有些近似,但可能王朝剛復
辟,又花太多錢打造加冕儀具,相對沒那麼繁飾,反倒一對營造巨人侏儒反差的讓我停下
步伐。瞄了說明,居然是詐欺啊,侏儒那套其實是「查理一世」五歲時穿的,小小年紀擁
有盔甲到底能幹嘛,扮家家酒?
瀏覽過一圈,上到二樓,這層早年是王族起居所在,略小的為私用,配備壁爐跟廁所
,大廳供集會。既身兼要塞,想當然不會有多少雕琢,就是以拱柱撐起的簡約空間,只在
王族到來時,以精緻傢俱妝點。小廳如今空空蕩蕩,能助人懷想的,便僅有解說圖板了。
相形之下,附屬的「聖約翰禮拜堂」因有著弧圓尾翼,兩層挑高拱廊,輕易便營造了氛圍
。瞥過近代設置的壇案與花窗,本以為那些亮澤柱石都是修補後的成果,結果字板說視野
可見的幾乎是原物,讓我不禁又盯了幾許,以目光觸碰柱頭的刻花。
隔鄰大廳被諸多展品填充,主題是「Treasures of the Royal Armouries」,掃望過
去,其實跟一樓滿同質,只是用途不太一樣。由於不需上陣,只是收藏,多半顯得華而不
實,頭盔盾牌金紋炫亮,浮凸人物故事,木質馬鞍拼嵌骨片,成猛龍吐焰,手槍則機關外
顯,形構鋸齒般雕鏤。還有一系列配劍,將王朝推至近代的「漢諾瓦」與「溫莎」,「喬
治一世」到「喬治六世」肖像列陳,對應配劍或彎或直,於劍身圖騰展現奢華,
周邊亦有些他國外交來往的禮物,於是便出現了奇葩物事,能見日本武士鎧甲顯著怒
相,來自印度的鎖甲盔將花草延展至護鼻,Katar匕首的刻雕換了主題,一面是黑天,另
面為毗濕奴。
相對這兩層,頂樓的展物就遜色多,僅以「Power House」為題,紀錄曾掌理此處的
「軍械委員會」(The Board of Ordnance)。「白塔」在王室搬出後,轉型為軍械庫,
據說到十七世紀已儲存了將近一萬的火藥桶,為英格蘭之最,展櫃也順道擺置了不少步槍
,顯現其威。但當倫敦大火燒至塔前,就差那麼一點引爆浩劫,便讓當局心生警惕,將彈
藥撤離市區。入口那尊奇形怪龍就是象徵此事,它以頭盔甲冑拼組,腳踩火藥桶,槍砲為
翅翼,在低吼中欲噴吐怒氣。
路線在這之後落降到地下室,展現面對緊急戰事的武器儲備。雖是滿目的長短槍枝、
大小砲管。在現今,應也只是時代的眼淚吧,多瞄了幾眼鄰近的「倫敦塔」模型,我便快
步離開,畢竟下午還要去「大英博物館」,這裡卻仍有大半未逛。
轉繞到「白塔」西側,在草坪南邊環圍的「都鐸」式房舍被稱為「Queen's House」
,最早是建予「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伊莉莎白一世」亦曾待過,
牆面綻露的流曲木架現顯那時代的典雅。然時過境遷,目前已成了「倫敦塔」總管居所,
附屬的王家守衛、牧師、醫生與其家人們也住在這兒。
順時針望,北邊是「鎖鏈中的聖彼得皇家禮拜堂」(Chapel Royal of St Peter ad
Vincula),牆面飾以「都鐸」時代那種偏扁的尖拱窗。其入口封擋,意味著遊客勿入,
偏偏在東張西望中,又有一大群人從裡頭走出,難道是有預約導覽的團體?好在不能進去
損失也不大,由於被二戰轟炸重創過,網路圖片的它裡頭還滿樸素的,留存的只是歷史積
累的冷酷與血淚。會這麼說,是因為在這區喪命的人實在太多了啊。
「Guy Fawkes」應屬於其中不冤的一類,他僅為了天主教信仰,就運了一堆炸藥去「
西敏宮」地下室,準備把信仰新教的「詹姆士一世」炸死,被判凌遲車裂。多數的女性們
可能就死不瞑目,像是「安妮·博林」。明明備受寵愛,讓「亨利八世」為跟元配離婚跟
教廷槓上,結果因生不出兒子,被栽贓私通而斬首。類似遭遇的尚有第五任妻子「凱薩琳
·霍華德」,即便像真有通姦憑據,當年「亨利八世」吃肥到快一百四十公斤,面目可憎
,自己也該檢討。
「珍·葛雷」是另個常被相提並論的女人,狀況卻和前兩位不同,身為「亨利八世」
妹妹的孫女,她也擁有繼承權,所以當「愛德華六世」早逝,就被捲入腥風血雨。在夫家
的操控下,她被推上王座,然僅僅九日局勢就翻了盤。「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一世」
,即被稱為「血腥瑪麗」那位,取得了議會支持,「珍·葛雷」便在政變後成了階下囚,
不僅看著丈夫的無頭屍被送回,自己也在「倫敦塔」殞命。
「九日女王」的遭遇不過是那段爭權時年的微渺縮影,於此盤桓的無頭魂其實還更多
,軍事將領、政黨領袖,縱使權傾一時,也只能草草葬埋,偶爾藉教堂傳來的幾聲哼吟,
安撫不屈。相較之下,三位女性現今的待遇就好多了,曾經血濺的台座化為草坪拋光圓盤
上的玻璃枕頭,也許在某些日子,會有人獻上追念的花,若於不知情中瞥過,會以為復刻
著哪段童話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737513506.A.9FE.html
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