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張望兩岸/北京航路二三事

看板Aviation (航空板)作者 (七點三十二分)時間14年前 (2011/05/03 18:30), 編輯推噓10(1008)
留言18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張望兩岸/北京航路二三事 【2011.05.03╱聯合報副刊╱伊森】 過了北緯2726.3、東經12225.3的SULUM航點,管制權即由無線電頻道125.5的台北區管, 直接交到上海管制128.95的手上。 在國際民航的法規與慣例上,民航機飛到所有國家的無線電通話都是以英語進行,而為了 節省占用無線電頻道的時間以及正確的訊息傳遞,飛行員與管制官出口的每一字一句都是 律定嚴謹的航空用語,簡潔精準,不增不減,可說惜字如金。 自成流派的航空用語 進入中國領空的第一印象,就是所有的航機與管制都講中文了;不僅捲起舌來講普通話, 通話內容與橋段也隨興得很。比如說某某航機要求不按航路定向某一點直飛以節省油量與 時間,航管回他:「不行。」航機飛行員又道:「我今天表定時程晚了,行個方便唄!」 航管還是不同意。這航機繼續討價還價:「為啥平時都可以,今兒個不行?」航管怒道: 「說不行就不行,我們這兒有規矩的!」 另一回曾在南海上空聽到航機呼道:「三亞管制,我上航某某,高度兩萬九,這高度要飛 到浦東,油量有點兒緊張啊!」同一條航路上還有德航、國泰等數家航空公司的飛機,一 般航路規則是同高度水平間隔得十分鐘以上,不同高度的話得看航路結構,一千呎、兩千 呎、四千呎的間隔都有,這航路當時為上下四千呎間隔,通常狀態下飛越高就越省油,所 以每一架航機都要搶高度。於是管制官回答此上海航空班機道:「給你上三拐洞(三萬七 千呎)緊不緊張?」上航道:「三拐洞可以,不緊張啦!」航管又道:「那你上吧!」「 德航咧?」「不管他們了。」 這樣隨興的無線電通話對飛過北美、西歐、東北亞、東南亞航路的飛行員來說簡直不可思 議,懂中文的我又聽得笑岔了氣。中國如此的自成流派,使得飛航中國的外國航空公司多 少有點難以招架。也有這麼一說,韓國的航空公司在飛往中國的航機駕駛艙內,希望至少 能夠派遣一位通中文的飛行員,以免吃了暗虧。對以中文為母語的我來說,你說講普通話 親切,卻也不盡然。世界民航是以英語為基礎,在聽過各個國家奇怪腔調卻標準用詞的航 空英語後,反而講中文的航管使人聽得一頭霧水,是一種又親近卻又遙遠的感覺。 海峽中線的軍管限制區仍然存在 台北到北京的直線距離是964海浬,但是飛行計畫卻要飛上1,220海浬。雖說是直航,但海 峽中線的軍管限制區卻仍然存在著,使得本來可以成為一直線的航路,在航圖上連成了一 條彎曲的閃電型。從空中俯瞰,世界上的國與國之間根本沒有地圖上畫的所謂國界,當然 台灣與大陸之間更沒有所謂「海峽中線」這種虛構的地理屏障。這條航線在電腦飛行計畫 上只會顯出航路的名字,航圖上也只有導航站台與機場的代號,不會告訴你在普通地圖上 這是哪個地方。比如說航路代碼為R595-BZ-A470-PIX-A593-VYK,如果對照一份中國地圖 ,這條閃電其實劃過了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分,巡航時會經過的城市有杭州、南京、濟 南等。 一位歐洲或美國的飛行員,在落杭州07跑道時,不會知道腳底下的河是錢塘江,左手邊上 的湖是西湖,有西湖十景,有宋朝蘇軾的文業,然後不由自主地吟起兩句「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忙碌的上海管區內,管制員與飛行員的對話此起彼落:「上航 某某,國航某某,東方某某,春秋某某,吉祥某某;聯繫杭州,聯繫濟南,聯繫青島…… 」腦海裡深藏的許多地名,一下子幻化成中文的無線電通話,實在是太不切實際,有種李 白穿著不合身西裝對人說哈囉的時空錯置感。在我求學的階段,如果把「北京」兩個字寫 在地理科的試卷上,會被老師用紅筆畫個大叉再訓斥一頓,在以往的地理課本裡,台灣政 府稱之為「北平」。與我同世代的台灣學子都有這樣的回憶,為了升學被逼著去背一大段 不知道是否為實的歷史與一大片虛構的中國地理。 「首都機場」持續成長勢在必行 現代的北京市身兼古都與首都,氣度恢宏,北京機場的名字就叫「首都機場」。首都機場 是全中國唯一有三條跑道的機場,2010年的全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越7,300萬人次,名列世 界前三,而且還不斷地在成長中。 北京與上海是中國最繁忙的國際機場,卻因為繁忙,對我們外來的飛行員反是較為安心的 機場,因為國際化,所以不會有莫名其妙的航管與程序,可以按部就班操作,其他二級、 三級城市的機場就很大而化之:深圳機場軍演一來眾航機至少得等上半小時;廈門機場的 高進場程序也是名聞遐邇。北京、上海是大型國際機場,飛行至此的航機來自世界各國, 大家非得講英語不可,所以中國國內線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飛到上海、北京,據說還有英語 加給人民幣數百可拿,真是讓其他國家的飛行員覺得不可思議。 首都機場位於北京市區的東北邊,市區上空為禁航區。遠遠就可以看到框繞著北京市的層 層環線道路,機場位於東六環與東五環之間,此中還穿梭著機場高速動線,東面不到70海 浬就是臨渤海灣的天津市了。空中當然見不到林海音女士在《城南舊事》中所描述的條條 胡同,唐魯孫先生的舊京華掌故也僅在想像中,夜航至此,北京城被一圈圈宛如金黃色動 脈的高速道路所包圍,在黑暗中閃閃發亮。 三條遠超過三公里南北向的跑道並列,三座航廈大樓如山般鎮壓在首都機場正中間,要兩 座塔台才照顧得到整個區域。五條、甚至八條跑道的機場在美國都有,但不見得有北京機 場作為首都的氣度與方正。而北京市的持續成長勢在必行,即使首都機場已如此的巨大, 中國還是得在北京再覓地蓋另一座新的國際機場,以面對未來更繁忙的交通運輸。 每當年關將近,整個中國大陸有超過二十八億的人口移動,如何在雪災、旱災中使旅客順 利遷徙流通,對空地交通鐵路航機都是嚴峻的考驗,於是每一年的中國春運,堪稱人類史 上最大的運輸人災。有錢有辦法的,早已訂好機票火車票;沒錢的腳踏車踩十幾小時也要 回家吃團圓飯。2011年的中國可以在六天內蓋一棟樓,人民在物質上非常富裕,能出國旅 遊的更是揮金如土,所以飛機上的免稅品,賣得最好的是中國航線,尤其是北京、上海這 種一級城市的航班。而據說由於政策關係,普遍的中國百姓不容易辦信用卡,也或許是消 費習慣,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用現金交易,更顯闊氣。 來台灣旅遊的中國民眾,出海關回大陸時有人這麼說:「你們台灣什麼都好,就是人民窮 了點。」也有這樣一件故事,某位上海的中年婦人欲在飛機上買免稅品,拿出皮包打開來 都是現金,因為錢太多了,就這樣掉落在飛機的走道上,空服員見到走過去撿起來拿給她 ,這婦人道:「唷,你們台灣人窮歸窮,還挺老實的!」農曆年前,中國首善到台灣來發 紅包,背景是現金堆成的牆,領紅包的一個一個排隊,沿街攔轎喊冤的亦不在少數。 中國的機場一個個又大又新,航廈蓋得更是美輪美奐,輕微的北風吹來,氣溫六度,能見 度超過十公里,在首都國際機場01跑道落地,是我與北京的第一次接觸。中國人的行事風 格文化有自己的一套,有自己的民族性,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未來的全世界都要繼續跟 著中國轉動。而對我來說,《京華煙雲》的印象記憶與現實的時空錯置感,也就在這個落 地後,如此的淡淡消逝了。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311486.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173.105

05/03 18:52, , 1F
倒數第二段,嘖嘖...
05/03 18:52, 1F

05/03 18:56, , 2F
05/03 18:56, 2F

05/03 20:00, , 3F
顆顆
05/03 20:00, 3F

05/03 20:21, , 4F
補充 PVG有RWY*3, PEK的服務量已達全球2
05/03 20:21, 4F

05/03 20:40, , 5F
是蠻窮的..
05/03 20:40, 5F

05/03 21:01, , 6F
交接點是SULEM,最近台北125.5交接過去上海是128.75/131.05
05/03 21:01, 6F

05/03 21:18, , 7F
一堆台灣人還在自慰式的批評26,殊不知PEK比TPE高級多少倍
05/03 21:18, 7F

05/03 21:28, , 8F
樓上哪隻眼睛看到批評 這只有事實陳述而以
05/03 21:28, 8F

05/03 21:30, , 9F
整個世界都注意到中國很威 但好笑的地方也很多人會笑
05/03 21:30, 9F

05/03 21:31, , 10F
有些笑話 反而是外表越高級 襯托出越好笑
05/03 21:31, 10F

05/03 21:59, , 11F
05/03 21:59, 11F

05/03 22:43, , 12F
台灣人很愛恥笑對岸,但很多台灣人的行為跟對岸沒兩樣
05/03 22:43, 12F

05/03 22:47, , 13F
這篇文又沒人恥笑中國 誰在對號入座阿?
05/03 22:47, 13F

05/03 22:48, , 14F
有些東西全世界都知道 何必要為難大家不能說
05/03 22:48, 14F

05/03 23:15, , 15F
伊森? 是那個三鐵學長嗎?
05/03 23:15, 15F

05/04 00:31, , 16F
TPE其實連SZX可能都輸~ 對岸真的進展的很快~ HKG都很危險
05/04 00:31, 16F

05/04 00:34, , 17F
外型好 高度好 速度好 落地好不好!?XD
05/04 00:34, 17F

05/04 18:40, , 18F
如果比客數,TPE在2010年已輸SZX與CTU
05/04 18:40, 18F
文章代碼(AID): #1DlzalYQ (Aviation)
文章代碼(AID): #1DlzalYQ (A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