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新聞]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首次舉行直接會談

看板East_Europe (東歐)作者 (地凍 )時間13年前 (2011/07/06 05:53),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IA 看板 #1E4rAfoL ] 作者: NPLNT (NPLNT) 看板: IA 標題: [新聞]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首次舉行直接會談 時間: Wed Jul 6 02:06:30 2011 標題: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首次舉行直接會談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15211798,00.html 1999年戰爭結束後, 塞爾維亞和2008年宣佈獨立的科索沃之間實際上已經有了一道分界 線。這導致雙方之間所有對話受阻,即便是不複雜的實際問題也難以解決。現在雙方終於 在布魯塞爾取得進展。 雙方通過努力改採取的只是一個很小的步驟,但是戰爭結束十二年後,塞族和科索沃阿族 之間任何微少的靠攏都是一個小小的轟動。今年三月,雙方代表團在英國歐盟外交官羅伯 特·庫珀(Robert Cooper)調解下首次就一些實際問題舉行了直接會談。 會談的結果是,科索沃居民今後將可以持其身份證前往塞爾維亞。兩國相互承認對方的大 學學歷。塞爾維亞還把這個前塞爾維亞省份的出生登記表提供給科索沃使用。 塞爾維亞首次顯示妥協意願 由於塞爾維亞仍然不承認科索沃為獨立的國家,因此雙方在會談中沒有簽署任何文件。貝 爾格萊德只稱達成一個口頭協議。然而,與科索沃達成協議本身已經表明,塞爾維亞首次 顯示了願意妥協的意願,儘管很有限。 談判代表對雙方達成的協議做了不同的解釋:科索沃副總理塔希裡(Edita Tahiri)說, 塞爾維亞已經邁出承認科索沃獨立的第一步。但是塞爾維亞的代表斯特凡諾維奇(Borko Stefanovic )說,塞爾維亞通過口頭協議捍衛了對科索沃的領土主權。 但是,在科索沃問題上以強硬派著稱的塞爾維亞外長武克耶雷米奇( Vuk Jeremic)在維 也納出席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會議時表示,雙方的關係取得進展。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令 各方都滿意的公平和平衡的解決方案。" 到目前為止,塞爾維亞禁止持科索沃旅行證件的科索沃公民入境。除此之外,由駐普里什 蒂納聯合國機構簽發的汽車牌照也不被貝爾格萊德政府所接受。由於塞爾維亞當局認為他 們是國家的唯一代表,因此在普里什蒂納簽發的護照今後也不會受到塞爾維亞的認可,但 身份證除外。理由是身份證僅供識別身份用。 為接受科索沃國家邁出第一步 迄今科索沃政府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1999年戰爭期間的所有戶口登記資料都被塞爾 維亞當局發送到貝爾格萊德。而科索沃當局需要這些文件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權申請科索 沃國籍。此外,如果今後雙方能夠交換文件,辦理結婚,離婚和財產糾紛等問題就會方便 得多。但是貝爾格萊德政府不會提供給科索沃文件的原件,否則等於在承認科索沃方面又 邁出了一步。 歐盟外交官羅伯特·庫珀對所作的妥協進行瞭解釋:"歐盟科索沃法治工作 代表團使團將在塞爾維亞為科索沃當局所缺文件的副本進行公證。這將提供更大的法律保 障,增加有組織犯罪的難度。" 儘管人們否認,但是觀察家們認為,雙方達成的協議說明貝爾格萊德政府已經為接受科索 沃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邁出了第一步。這一步無疑使塞爾維亞正式加入歐盟的希望大幅度 增加。 作者:Paas, Jörg 編譯:李京慧 責編:樂然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 「就像其他各類集體主義一樣,種族主義也尋求不勞而獲。它尋求自動獲得知識﹔它尋求 自動評價人們的品質而忽略運用理性或道德判斷的責任﹔而更重要的是,它尋求自動的自 尊(或偽自尊)」 Ayn R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10.55

07/06 05:52,
借轉至東歐板,感謝!
07/06 05:52
-- 「每個人身上都拖著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 那使他看起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旅行,生活,他卻仍然不斷地 回到他身上所托帶著的那個世界去。」─ 夏多布里昂,《義大利之旅》 個人專欄: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c.php?id=1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9.194.28.208

07/06 20:19, , 1F
CD,剛剛推在IA版,等補推
07/06 20:19, 1F

07/06 20:25, , 2F
07/06 20:25, 2F
文章代碼(AID): #1E4uU_yW (East_Europe)
文章代碼(AID): #1E4uU_yW (East_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