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在馬賽的小小生活

看板France (法國)作者 (傲笑年)時間14年前 (2011/10/07 23: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紀念 那短短的,馬賽日子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2162069   我是在零八年的十二月第一次造訪法國,我的第一站就是巴黎,當時JY還起了一大早 到戴高樂機場接我,我出關前卻跟移民官哈拉了起來,想一想當時我也滿有種的,雖然法 文程度等於零,但當移民官問我:「妳一個人來啊?」的時候,眼睛把我從頭到尾掃過一 次,讓我感覺不大對,也不知道誰借我一顆膽,就用雲淡風輕的口氣回說:「對啊,不行 嗎?」,對方笑著說:「當然可以」,然後「呯」一聲就把入境章蓋在我的護照了。   我在巴黎並沒有停留太久,什麼有名的鐵塔、有名的門和有名的大道通通沒去,只去 逛了一間天的羅浮宮和我朝思暮想的聖母院,隔天就坐TGV到馬賽了。   那一天我記得非常清楚,下大雨。JY說馬賽很少下雨的,大部分的時候天氣都很好, 最美的是天空的顏色,但後來幾天雨還是滴滴答答的下,真不曉得是我運氣不好還是我帶 衰。不過反又不是住一天兩天,總有機會見到它的另一面的。 關於天氣:   十二月的馬賽雖然並不是冷到爆炸,但還是很冷,雖然後來我也冷到習慣了(人果然 是習慣的動物),但在街上看到只穿一件薄外套的人還是會肅然起敬。其實我對室內暖氣 系統是又愛又恨,常常在室內溫暖得不得了,幾乎可以只穿短袖就夠了,但一出去外頭, 很容易就因為溫差太大而感冒。我不知道馬賽的暖氣系統是否跟哥本哈根的一樣對環境友 善,如果是很耗費能源的話,那我寧可冷一點也不要因為一己之利而讓地球發燒。但我發 現習慣冬天有暖氣的人對低溫的適應力真的很差,JY在臺灣度過的第一個冬天就投降了( 明明就比馬賽溫暖許多),他不斷要求我帶他去買一臺暖氣機,後來終於在他的堅持之下 ,我還是妥協了,因為我知道暖氣是很耗電的電器,不過我也要求他不要開一整天,他也 開開心心的抱著暖氣機說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JY有一天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用很興奮的口氣對我說:「妳看外頭!」,天啊!竟然 下起大雪,而且是那種碰碰碰雪塊一直掉的那種,不久街上就出現人潮,小孩興奮的把自 製厚紙板雪橇拿出來玩,這天馬賽的大眾交通工具通通停駛,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大雪,報 紙上說二十五年來馬賽第一次下雪,我們興奮的到外頭去被雪打,然後一路衝到舊港去看 浮冰,JY說他印象中沒見過馬賽下雪,而且一下就是這麼大的雪,當地居民全樂翻了(街 友除外),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不過氣溫真的是冷到全身上下包得像粽子一樣還是 會忍不住發抖。   隔天雪就不下了,街上白雪也和上爛泥變得髒兮兮的,市長被罵得要死因為大眾交通 工具還是開不了,他解釋因為鏟雪機只有一臺,所以速度很慢,那臺機器從沒被用過,而 且壓根兒沒想過馬賽會下雪,所以當初採購還覺得買鏟雪機是種浪費,沒想到真的用到了 。   夏天的馬賽可以跟臺灣一樣熱,去年夏天三十度的高溫讓我的婆婆買了生平第一臺電 扇,我們在傍晚散步時,還是比臺灣涼爽的,尤其是海風陣陣吹來,暑意全消,所以就養 成了我傍晚一定要去散步的習慣。馬賽舊港和附近的公園一到傍晚就擠滿了人,大家不約 而同的在太陽將要落下的那幾個小時,帶著書、帶著狗、帶著小孩,坐在可以看見美景的 長凳上,等著日落。而夕陽總將海平面染得金黃,那顏色真是百看不膩,直到天空的顏色 轉為深藍,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關於作息:   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做做主婦的活兒,就出門去逛逛,雖然一開始不大敢一個人 出門,語言不通加上想像力太過豐富,自以為馬賽有黑手黨,後來才發現是自己想太多。 習慣一個人出門之後就開始探索鄰近地區,我喜歡把每條巷子都走過一次,假裝自己是當 地人,學當地人在公園裡曬太陽,在教堂裡沉思,在市場閒逛,還有在咖啡店裡坐一整個 下午,當我的作息開始調整成跟JY的差不多後,我開始覺得有趣了。   馬賽人的晚餐時間相對晚,約是七點至七點半,甚至可以是八點開始,JY說南歐地區 都是這樣的,西班牙人會更晚,一開始我很不習慣,五點就開始覺得有些餓,忍到六點已 經快餓昏了,但JY總是不急不徐的要我再忍耐一下,他說他實在無法在六點就吃飯,即使 有時候我已經煮好,並試圖用香味去引誘他還是白費,「我真的不餓」他說,然後一付「 妳先吃,我等會再吃」的表情,然後繼續看他的書。   後來我發現原來他們在四點到五點之間有個「下午茶」,難怪他到六點還不餓,只不 過他們的習慣一定是吃甜的,不愛甜食的我根本辦不到,只好狂吃水果墊胃,也意外的讓 我身體莫名健康。 關於食物:   早餐的話JY一定要吃甜的,我本來以為只有他是特例,沒想到他們全家都一個樣,他 說這是南歐人的習慣,後來我認識了幾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朋友,發現他們的早餐也是一 個樣。所以從我們結婚後,早餐天天都是甜的,內容萬年不變:麵包(或是一種烤成餅乾 的吐司)和果醬,從清粥小菜變成麵包果醬真是詭異至極,有一次我突然想吃饅頭夾蛋, 煎蛋時JY竟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表臉看著我,當時我無可遏止的大笑,他那嫌惡的表情,可 真是經典。   不過法國的果醬可真是好吃,我本來以為我這輩子的早餐毀了,不過後來發現其實我 並不討厭果醬,而是臺灣的「色素人工香料糖漿混合物」讓我誤以為全世界的果醬都是這 樣,也難怪我一聽到果醬就心生怯意。所以我們每次回馬賽一定要去超市大採購,有機果 醬一大罐只要兩歐元,雖然也可以在臺灣家樂福買到一模一樣的果醬,但價錢就硬生生貴 了兩、三倍,所以我們的背包都是一罐罐的果醬,一罐罐塞在我們的襪子裡,實在是非常 好笑的打包方式。   馬賽當地的小酒館價位並不高,約是二十歐元左右,我前前後後只上過三次館子,一 次是吃比薩,一次是吃義大利麵,還有一次是吃馬賽傳統料理。在馬賽可以吃到十分道地 的義大利菜,因為JY就是半個西西里人,所以他說好吃,應該準沒錯,倒是馬賽傳統料理 ,一道用羊雜和羊腳熬煮的湯,讓我不是很能接受。   我比較意外的是JY只有喝過一次魚湯(bouillabaisse),我一直以為魚湯是很普遍 的家庭料理,不過他說只有在餐廳才吃得到,一碗要價五十歐元,一般人實在是喝不起, 所以比較像是特別的場合才會喝到的湯,所以我至今還沒有喝過,那道非常有名的,馬賽 魚湯。   Abbaye de Saint-Victor的斜對面有一家非常有名的麵包店叫「Four des Navettes 」,裡頭最有名的就是混入橙花的麵包,與其說是麵包,口感堅硬的像是臺灣的「營養口 糧」,不過味道十分特別,朋友嚐過一次說它像是「撒了香水的麵包」,沒錯,就是會有 人買來放在櫃子裡當天然香氛袋用。1781年開店至今,配方一直是秘密,不加任何化學添 加物,但據說可以保存一年,當年因為人們太窮所以為了保存食物發明出來的乾糧,今日 則變成明星店鋪,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常常門口排著長龍,出走店家手中都是一大袋一大 袋的麵包。JY非常喜歡這裡的麵包,上次婆婆來臺灣的時候還特地帶了一盒給JY解饞,我 呢?一開始覺得很香,愈嚼愈有勁,後來也莫名愛上了這種有特殊香味的麵包,看來我也 被潛移默化變成馬賽人了。 蔬菜:   馬賽氣候溫暖,因地理位置接近北非,因此也種植了許多原產於非洲的蔬菜,下圖是 一些臺灣沒有的蔬菜,雖然有的很像但其實是不同品種。   休閒活動:   不外是健行、慢跑和游泳。   馬賽最有名的就是它的Calanque,因此也開發出不少健行步道,但景觀卻一點也不單 調,有的步道在山間迴轉、有的直入海岸,每次都嘗試走不同的路線,卻好似怎麼走也走 不完似的。   婆婆每週日早上都會到公園慢跑,這公園比較像是大安森林公園,不過地勢有高有低 ,還有湖和樹林,公園除了運動的人,也有帶著狗來遛的人,不過明明公園大門就有標示 「禁止遛狗」,但當地人是連理都不理,馬賽的狗很多,愛狗如我理應開心,但街道的狗 屎可是出奇的多,我常常笑JY說:「馬賽的特產其實是狗屎吧!」,他聽了雖然不大開心 ,但也只能默認。   夏天的海灘,總是擠滿了人,這天JY、婆婆和我也來到海邊游泳。對JY來說,夏天就 是游泳的季節,對當地人來說也是如此。我們開車經過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海灘,發現真 的擠滿了人,有裸著上半身曬太陽的火辣女郎,也有拿著桶子抓水母的小孩,海水的溫度 剛剛好,泡在裡面很舒服,水質很清澈,有時還會看到魚群在身邊游,天藍得不像話,於 是幻想自己是人魚,但那悲情的故事實在是不適合我,我有我自己的版本。   有的時候我會問JY什麼時候要回家,他會笑著說:「我們不是在家嗎?」,他已經把 臺灣當成自己的家了,反倒是我偶爾會想起住在馬賽的生活,但因為沒有機會上班,也許 與當地人的生活很不一樣,說不定如果在馬賽長期居住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呢!但無論如何 ,我是喜歡馬賽的,也許是因為JY,也許是因為它的天空和海,我對馬賽,是有思念的。 p.s. JY是外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5.97.116

10/14 09:58, , 1F
很好看的文章 :)
10/14 09:58, 1F
文章代碼(AID): #1EZninzM (France)
文章代碼(AID): #1EZninzM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