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攀小百岳失足墜谷 醫師娘魂斷苗栗仙山

看板Hiking (登山)作者 (May it be.....)時間3年前 (2021/10/06 00:08), 3年前編輯推噓13(13027)
留言40則, 1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110040172.aspx “搜救人員根據同行友人描述,一行人正小心翼翼行經攀繩段,但才一轉眼婦人就消失、 摔落山谷。”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5792399 “劉女姊姊表示,她聽同行的友人轉述,發生意外地點附近,沒有官方步道,只有一條經 過多名登山客走出來的道路,「很克難」,而且案發地點附近有兩條繩索,一新、一舊, 舊的那條比較短,而且沒有著地點、支撐,懷疑妹妹就是拉到老舊的繩索才遇到不測,有 將相關情形,向檢察官反映,檢方也稱後續將查明管轄機關,調查是否有疏失。” 無論事發原因如何 高風險地形的確保 真的還是不能大意 尤其在低海拔地區 高溫潮濕加快風化 倒是此非官方路徑 管轄機關到底算誰? 山林解禁中的特例不開放地形破碎的危險地區 遇上 山友落實自主管理責任承擔 檢察官不知道會怎麼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75.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633450091.A.25F.html ※ 編輯: LibertyBell (111.83.175.79 臺灣), 10/06/2021 00:10:03

10/06 07:18, 3年前 , 1F
應該封死此路徑
10/06 07:18, 1F

10/06 07:20, 3年前 , 2F
外國這種混合活樹的路徑有人定期種新樹維護的
10/06 07:20, 2F

10/06 07:22, 3年前 , 3F
台灣就拼命一直把樹踩到死
10/06 07:22, 3F

10/06 07:25, 3年前 , 4F

10/06 07:40, 3年前 , 5F

10/06 07:40, 3年前 , 6F
好奇大家對這種拉繩的看法
10/06 07:40, 6F

10/06 08:41, 3年前 , 7F
那繩子看起來就不是很牢固...抓樹幹比較實在
10/06 08:41, 7F

10/06 08:46, 3年前 , 8F
看到別人po說是雷霆岩那邊的 如果是的話真的好可怕
10/06 08:46, 8F

10/06 09:22, 3年前 , 9F
爬山都盡量不拉繩,不想把生命託付在這麼不牢靠的繩子
10/06 09:22, 9F

10/06 11:05, 3年前 , 10F
管制當然是最輕鬆的辦法 不過登山知識的完善以及教育 並
10/06 11:05, 10F

10/06 11:05, 3年前 , 11F
且讓在民眾對風險有充分認知的前提自行選擇、同時明確劃
10/06 11:05, 11F

10/06 11:05, 3年前 , 12F
分權責 這才是比較健康的做法
10/06 11:05, 12F

10/06 11:16, 3年前 , 13F
推樓上,跟我心裡想的一樣,但我表達不出來Orz
10/06 11:16, 13F

10/06 12:40, 3年前 , 14F
五樓的繩結是單結嗎~
10/06 12:40, 14F

10/06 13:54, 3年前 , 15F
四樓的圖的路線沒有必要架繩其實
10/06 13:54, 15F

10/06 13:55, 3年前 , 16F
五樓的圖我以前會反對,現在不會
10/06 13:55, 16F

10/06 18:05, 3年前 , 17F
看起來像是想打撐人結但是整個結構壞掉?
10/06 18:05, 17F

10/06 20:37, 3年前 , 18F
好奇16樓不反對這個的理由
10/06 20:37, 18F

10/06 20:37, 3年前 , 19F
我自己是覺得這個結沒受力就有鬆脫的風險 繩尾也很
10/06 20:37, 19F

10/06 20:38, 3年前 , 20F
短 更可怕
10/06 20:38, 20F

10/06 21:02, 3年前 , 21F
政府和人民都需要對自我風險部分分擔的概念更明確一點
10/06 21:02, 21F

10/06 21:03, 3年前 , 22F
世界不能二分為絕對的不安全(所以禁)和絕對的安全(低幼老
10/06 21:03, 22F

10/06 22:01, 3年前 , 23F
那邊攀爬 真的不容易
10/06 22:01, 23F

10/06 22:18, 3年前 , 24F
看用什麼角度去看待人為干擾自然這件事,岩壁上的bol
10/06 22:18, 24F

10/06 22:18, 3年前 , 25F
t自己可以接受,因為re-bolt團隊採用傷害最小的方式
10/06 22:18, 25F

10/06 22:18, 3年前 , 26F
。同理,只要該地點的繩子是有定期維護更換的,樹木
10/06 22:18, 26F

10/06 22:18, 3年前 , 27F
面對這種粗繩(有彈性)是可以逐漸撐開(但細塑膠繩
10/06 22:18, 27F

10/06 22:18, 3年前 , 28F
、路條例外)
10/06 22:18, 28F

10/06 22:21, 3年前 , 29F
繩結圖上看起來就很容易鬆脫,但通常在下面拉也難發
10/06 22:21, 29F

10/06 22:21, 3年前 , 30F
現,所以如果是在必要坡度的輔助繩又打得好結,個人
10/06 22:21, 30F

10/06 22:21, 3年前 , 31F
是不反對,但不希望私人自己去擅自架設(通常熱心的
10/06 22:21, 31F

10/06 22:21, 3年前 , 32F
人也自我感覺良好@@
10/06 22:21, 32F

10/06 22:24, 3年前 , 33F
風險自負大概15年前就有人提倡台灣戶外應該要走向這
10/06 22:24, 33F

10/06 22:25, 3年前 , 34F
樣的觀念,但台灣人太巨嬰,出意外第一件事情是想到
10/06 22:25, 34F

10/06 22:25, 3年前 , 35F
究責索償,民族性使然,也只能漸漸改變。
10/06 22:25, 35F

10/06 22:34, 3年前 , 36F
推樓上,太巨嬰
10/06 22:34, 36F

10/06 23:02, 3年前 , 37F
原來是不反對架 還以為是不反對用這種結XD
10/06 23:02, 37F

10/08 00:04, 3年前 , 38F
我不太懂,外國有很完善的登山教育?
10/08 00:04, 38F

10/08 00:05, 3年前 , 39F
如果有,是什麼階段才會受此教育呢?學生時期?社會時
10/08 00:05, 39F

10/08 00:05, 3年前 , 40F
期?
10/08 00:05, 40F
文章代碼(AID): #1XN7Xh9V (Hiking)
文章代碼(AID): #1XN7Xh9V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