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來香港就是要飲茶~寶湖金宴

看板Hong_Kong (香港)作者 (yin)時間16年前 (2010/01/03 14:0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無音樂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ymk7.pixnet.net/blog/post/25560720 -----正文前解說的分隔線------ 這篇網誌分為兩大部分,在PTT貼的是簡單版本。 前面提的都是自己感受到的飲茶文化, 後面則是一家叫做寶湖金宴的茶樓食記, 這家茶樓對台灣人而言應該沒啥名氣, 若不是剛好住在附近,我也不會到這家來飲茶。 但是也正好來到幾乎都是當地人用餐的茶樓, 看到不同感覺,吃到不同的點心。 也是種收穫。^_^ -----正文前解說完畢的分隔線----- 香港人飲茶跟台灣人飲茶不同, 台灣人是去吃飯的,香港人是去... 嗯,感覺跟喝下午茶會比較像, 悠閒一點、聊天多點、吃飯到不一定要吃很多。 常看港劇就會知道, 在香港,星期假日做子女的會陪爸媽上茶樓, 當做家庭日,一家聚在一起吃點東西、聊聊天。 沒錯,這回我們旁邊就有一桌。 另外,帶份報紙上茶樓吧, 邊吃邊看邊喝茶,這才像香港人。 我們是觀光客,所以沒帶報紙。 11月,新流感又惹得大家緊張兮兮, 左邊桌的人看著蘋果日報, 翻開的那一版正是香港最流行的話題, 左邊是豬流感(對,香港還叫豬流感), 但是在香港戴口罩的人比台北還少, 感覺上是有感冒的人才會戴、因預防而戴的根本沒有的樣子。 右邊是有60多年歷史、但因生意不好11月底要關門的龍門酒店, 因為說要關門了,突然香港人都憶起了這家老店, 媒體大肆報導,生意頓時爆好,人山人海, 不過龍門並沒有因為生意起色而決定要重開, 就這樣走入歷史(不過,會不會重開,這很難說吧?)。 坐我後面這桌,是對老夫老妻, 兩人也是在看報紙, 但是我注意到的是,老爺爺在看馬經, 不管我何時眼光瞄到老爺爺, 他都很認真的在詳讀報紙裡的那一大版馬經。 看馬經?這...好像只在港劇和港片裡看到吧? 原來,這真是香港人的生活啊。 對了,話說, 西港城旁邊的那家賣著賽馬和樂透的店, 開出樂透頭獎的機率很大。Jane的香港朋友說的。 怪不得每次經過都會看到一堆人在裡面。 在寶湖金宴 http://www.openrice.com/restaurant/sr2.htm?shopid=25463 這家晚上會變成婚宴場地的茶樓, 我們點了些點心,都是店家推薦。 懷舊脆麻花。很大份。 吃起來像是沙其馬,麻花不硬是軟酥的, 盤子下面是一堆果糖,上面則灑滿芝麻。 太后紅棗糕。 充滿著紅棗的香味,甜度剛好, 用筷子挾會黏筷子。 這家的燒賣和糕點的皮跟台灣很不一樣, 這裡的皮會黏筷子,也就是說使用的粉不一樣, 吃起來會多點麻糬的Q, 跟一般的皮比較起來,一般的會比較清爽。 千層馬拉糕。 細緻的口感,同樣不會太甜,好吃。 只是瞧不出哪「千」層了。 香芒凍布甸。 這是最怕會遇到地雷的一道甜點, 但偏偏就想點來吃吃看, 結果,比預期好吃太多, 很細緻、充滿著芒果和奶味, 同樣不會超甜。 為什麼要拍這兩壺? 因為要記得,香港飲茶一次會上兩壺水, 一壺是要喝的茶(例如普洱),一壺是熱開水。 喝茶的那壺喝完,先用熱開水那壺加水, 熱開水那壺沒水了,就請服務員來加。 別的茶樓也是這樣的嗎? 不知道,反正這是沒看過的, 紀錄下來就是了。 三人共吃了13籠,一人花了約台幣三百左右。 -- 寒冬。炙熱的心和熱騰騰的咖啡最相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224

01/03 21:47, , 1F
哈哈~帶報紙上茶樓真的就變成老人家了>_<
01/03 21:47, 1F
[部份違規或廣告推文已被系統自動刪除]
文章代碼(AID): #1BG3DItF (Hong_Kong)
文章代碼(AID): #1BG3DItF (Hong_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