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法顯——比玄奘更早的西遊高僧
http://www.fjnet.com/jingpbw/bwnr/200808/t20080821_80011.htm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并州上
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
,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自小出家志堅貞
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發展。各種佛教流派
,紛紛傳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譯;全國各地廣修佛寺;佛教信徒,迅速增多。
西晉時,全國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數多達三千七百人。其後更是愈來愈多。法
顯正是生活在佛教在中國空前大發展的這個歷史時期。
法顯本姓龔,他有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擔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歲的時
候,就把他度為沙彌(即送他到佛寺當了小和尚)。十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父考慮
到他的母親寡居難以生活,便要他還俗。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
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
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法顯性情純厚。有一
次,他與同學數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窮人來搶奪他們的糧食。諸沙彌嚇得爭相逃
奔,只有法顯一個站著未動。他對那些搶糧食的人說:「你們如果需要糧食,就隨意拿
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佈施所致。如果不搶奪人糧,恐怕來世會更
窮。貧道真為你們擔憂啊!」說完,他從容還寺,而那些搶糧的人竟被他說服,棄糧而
去。這件事使寺中僧眾數百人莫不歎服。二十歲時,法顯受了大戒(和尚進入成年後,
為防止身心過失而履行的一種儀式)。從此,他對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堅貞,行為更加嚴
謹,時有「志行明敏,儀軌整肅」之稱譽。
歷盡艱險取經歸
東晉隆安三年( 399年),六十五歲的法顯已在佛教界度過了六十二個春秋。六十多年
的閱歷,使法顯深切地感到,佛經的翻譯趕不上佛教大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由於戒律經
典缺乏,使廣大佛教徒無法可循,以致上層僧侶窮奢極欲,無惡不作。為了維護佛教「
真理」,矯正時弊,年近古稀的法顯毅然決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尋求戒律。
這年春天,法顯同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一起,從長安起身,向西進發,開始了
漫長而艱苦卓絕的旅行。次年,他們到了張掖(今甘肅張掖),遇到了智嚴、慧簡、僧
紹、寶雲、僧景五人,組成了十個人的「巡禮團」,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慧達,總共十
一個人。「巡禮團」西進至敦煌(今甘肅敦煌),得到太守李浩( 即李)的資助,西出
陽關渡「沙河」(即白龍堆大沙漠)。法顯等五人隨使者先行,智嚴、寶雲等人在後。
白龍堆沙漠氣候非常乾燥,時有熱風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沒而喪命。法顯
後來在他的《佛國記》中描寫這裡的情景說:「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
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勇往直前,走了十七
個晝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終於渡過了「沙河」。
接著,他們又經過鄯善國(今新疆若羌)到了niao夷國(今新疆焉耆)。他們在niao夷
國住了兩個多月,寶雲等人也趕到了。當時,由於niao夷國信奉的是小乘教(印度佛教
分小乘、大乘兩大派),法顯一行屬於大乘教,所以他們在niao夷國受到了冷遇,連食
宿都無著落。不得已,智嚴、慧簡、慧嵬三人返回高昌(新疆吐魯番)籌措行資。僧紹
隨著西域僧人去了yan 賓(在今克什米爾)。
法顯等七人得到了前秦皇族苻公孫的資助,又開始向西南進發,穿越塔克拉瑪大沙漠。
塔克拉瑪大沙漠又名塔里木沙漠(塔里木,在維吾爾語中,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
,這裡異常幹旱,晝夜溫差極大,氣候變化無常。行人至此,艱辛無此。正如法顯所述
:「行路中無居民,沙行艱難,所經之苦,人理莫比。」法顯一行走了一個月又五天,
總算平安地走出了這個「進去出不來」的大沙漠,到達了於置國(今新疆和田)。於置
是當時西域佛教的一大中心,他們在這裡觀看了佛教 「行像」儀式,住了三個月。接著
繼續前進,經過子合國,翻過蔥嶺,渡過新頭了那竭國。法顯和慧應、寶雲、僧景等人
則經宿呵多國、犍陀衛國而到了弗樓沙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慧景到那竭國後病了
,道整陪他暫住。慧達一個人去到弗樓沙國,與法顯他們會面。弗樓沙國是北天竺的佛
教中心,慧達、寶雲和僧景在這裡了參訪了佛跡以後便返回了中國,慧應在這裡的佛缽
寺病死。
法顯獨自去了那竭國,與慧景、道整會合,三人一起南度小雪山(卻阿富汗的蘇納曼山
。梵語中是對「大雪山」即喜馬拉雅山而言)。此山也是冬夏積雪,三人爬到山的北陰
,突然遇到寒風驟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襲擊被凍死了,法顯撫摸著慧景的屍體,無限
感慨地哭著說:「取經的願望未實現,你卻早死了,命也奈何!」然後與道整奮然前行
,翻過小雪山,到達羅夷國。又經跋那國,再渡新頭河,到達毗荼國。接著走過了摩頭
羅國,渡過了蒲那河,進入中天竺境。法顯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時間,周遊中天竺,巡禮
佛教故跡。
晉元興三年( 404年),他們來到了佛教的發祥地—拘薩羅國捨衛城的祗洹精舍。傳說
釋迦牟尼生前在這裡居住和說法時間最長,這裡的僧人對法顯不遠萬里來此求法,深表
欽佩。《佛國記》載:「彼眾僧歎曰:奇哉,邊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謂言:我等
諸師,和上相承,未見漢道人來到此地也。」這一年,法顯還參訪了釋迦牟尼的誕生地
—迦維羅衛城。
晉義熙元年( 405年),法顯走到了佛教極其興盛的達摩竭提國巴連弗邑。他在這裡學
習梵書梵語,抄寫經律,收集了《摩訶僧祗律》、《薩婆多部鈔律》、《雜阿毗曇心》
、《方等般泥洹經》、《經》、《摩訶僧祗阿毗曇》等六部佛教經典,一共住了三年。
道整在巴連弗邑十分仰慕人家有沙門法則和眾僧威儀,追歎故鄉僧律殘缺,發誓留住這
裡不回國了。而法顯一心想著將戒律傳回祖國,便一個人繼續旅行。他周遊了南天竺和
東天竺,又在恆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國(印度泰姆魯克)寫經畫(佛)像,住了兩年。
東晉義熙五年( 409年)年底,法顯離開多摩梨,搭乘商舶,縱渡孟加拉灣,去到了獅
子國(今斯里蘭卡)。他在獅子國住在王城的無畏山精舍,求得了《彌沙塞律》、《長
阿捨》、《雜阿含》以及《雜藏》等四部經典。至此,法顯身入異城已經十二年了。他
經常思念遙遠的祖國,又想著一開始的「巡禮團」,或留或亡,今日顧影唯己,心裡無
限悲傷。有一次,他在無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個中國的白絹團扇供佛,觸物傷情,不
覺淒然下淚。
著書譯典後世傳
東晉義熙七年( 411年)八月,法顯完成了取經求法的任務,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東
歸。舶行不久,即遇暴風,船破水入。幸遇一島,補好漏處又前行。就這樣,在危難中
漂流了一百多天,到達了耶婆提國(今印度尼西晉的蘇門答臘島,一說爪哇島)。法顯
在這裡住了五個月,又轉乘另一條商船向廣州進發。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風,船失方向,
隨風飄流。正在船上糧水將盡之時,忽然到了岸邊。法顯上岸詢問獵人,方知這裡是青
州長廣郡(山東即墨)的勞山。青州長廣郡太守李嶷聽到法顯從海外取經歸來的消息,
立即親自趕到海邊迎接。時為東晉義熙八年( 412年)七月十四日。法顯65歲出遊,前
後共走了三十餘國,歷經十三年,回到祖國時已經七十八歲了。在這十三年中,法顯跋
山涉水,經歷了人們難以想像的艱辛。正如他後來所說的:「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
!」
法顯在山東半島登陸後,旋即經彭城、京口(江蘇鎮江),到了建康(今南京)。他在
建康道場寺住了五年後,又來到荊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 420年),終老於
此,卒時八十六歲,一作八十二歲。他在臨終前的七年多時間裡,一直緊張艱苦地進行
著翻譯經典的工作,共譯出了經典六部六十三卷,計一萬多言。他翻譯的《摩訶僧祗律
》,也叫大眾律,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對後來的中國佛教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抓
緊譯經的同時,法顯還將自己西行取經的見聞寫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國記》
。《佛國記》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別名有《法顯行傳》、《法顯傳》、《歷游天竺紀傳
》、《佛游天竺記》等。它在世界學術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一部傳記文學的
傑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是研究當時西域和印度歷史的極重要的史料。法顯
去印度時,正是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芨多王朝(320年-480年)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
時代,關於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統的文獻記載,超日王時的歷史,只有依靠《佛國記》
來補充。中國西域地區的鄯善、于闐、龜茲等古國,湮滅已久,傳記無存,《佛國記》
中所記載的這些地區的情形,可以彌補史書的不足。《佛國記》還詳盡地記述了印度的
佛教古跡和僧侶生活,因而後來被佛教徒們作為佛學典籍著錄引用。此外,《佛國記》
也是中國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國與印度、波斯等國的海上貿易,早在東漢時期已經
開始,而史書上卻沒有關於海風和航船的具體記述。《佛國記》對信風和航船的詳細描
述和系統記載,成為中國最早的記錄。
法顯以年過花甲的高齡,完成了穿行亞洲大陸又經南洋海路歸國的大旅行的驚人壯舉,
以及他留下的傑作《佛國記》,不僅在佛教界受到稱譽,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學者的高度
評價。唐代名僧義淨說:「自古神州之地,輕生殉法之賓,(法)顯法師則他辟荒途,
(玄)奘法師乃中開正路。」近代學者梁啟超說:「法顯橫雪山而入天竺,繼佛典多種
以歸,著《佛國記》,我國人之至印度者,此為第一。」斯里蘭卡史學家尼古拉斯·沙
勒說:「人們知道訪問過印度尼西亞的中國人的第一個名字是法顯。」他還把《佛國記
》中關於耶婆提的描述稱為「中國關於印度尼西亞第一次比較詳細的記載」。日本學者
足立喜六把《佛國記》譽為西域探險家及印度佛跡調查者的指南。印度學者恩·克·辛
哈等人也稱讚說:「中國的旅行家,如法顯和玄奘,給我們留下有關印度的寶貴記載。
」
編
--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30.48.82
India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