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印度文化產業的現況和潛力

看板India (印度)作者 (瑪爽爽)時間15年前 (2010/11/07 03: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出處 http://www.facebook.com/ Jeffery Imc 吳德朗 印度文化產業的現況和潛力Jeffery Imc 寫於 2010年10月31日 11:09 印度文化產業的現況和潛力~發現印度系列 撰文: 吳德朗 楔子 印度出版的《展望》雜誌透過普查發現《薄伽梵歌》、《愛經》、《泰姬瑪哈陵》、《甘 地主義-即非暴力主義》、《瑜伽》、《咖喱》等最為人認知,應為印度的代名詞,的確 這些條目,幾乎舉世知名,並成功轉換成國家品牌,令人生羨,值得人們深入探討。 文化產業每一個國家情況不一,西班牙和法國、義大利、瑞士等歐洲的國家得天獨厚,是 文化產業發達國。文化產業水到渠成自然形成。 近幾十年來全世界重視文化創意產業,蔚然成風。比較熟悉的有英國、美國、中國、日本 、韓國、香港到我國。其中有的成功、有的仍然在摸索。文化創意產業致勝關鍵人人皆知 :中央地方、全力的配合、法令鬆綁,資金、專業之規劃、持行力和觀光產業結合等等。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對自身文化特色,深入的瞭解,弄清楚優先次序。澳門的Casino大 獲利市,另外一國可能不怎麼樣。正如耆老彭歌所言:軟實力千萬不可祇在「笙歌歸院落 ,燈火下樓臺」的境界裡打轉。落得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依樣畫葫蘆,事倍功半功敗垂 成。 淵源流長的歷史 在西元前後,印度在亞洲印度教、佛教的傳播,讓印度文化成為亞洲主流文化,特別在東 南亞在各國,各國國王以印度教濕婆神或維希奴神君權神受的概念,建立?冶之正?性。爭 相印度化,歷數印度在東南亞足足影響了千年之久。 幾千年來印度次大陸遭受到不曾間斷的外族入侵,整個之印度文化,從風俗習慣,信仰 、價值觀不停的受到衝擊。從衝突、爭戰、對立、磨和交融才逐漸形成今天的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代表,分別宗教、語言、文字、音樂舞蹈、建築藝術。從有形無形的世界遺產, 日常享調飲食,婚喪喜慶到人們的行為思想,近代之教育、法律影響等等。 你以為執著食古不化的印度人,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不僅相互間有不同的 理念和儀式及教義,這些宗教也和伊朗、中亞及希臘、土耳其等外來宗教找到相近似的共 通點。多元文化的血源脈絡,處處可循。 這些影響力最大首推穆斯林,隨入侵的外來政權,將近10世紀的衝擊,影響的層面無遠弗 界。15世紀末西方海權的興起,葡萄牙、荷蘭、法國到英國1858年,將印度併入了大英帝 國的版圖,一度重侳印度人的自信心,從”去印尊英”到1947年獨立後,又”去英尊印” ,在歷史的長河中,印度文化歷經了潮起潮落,悲慘的歷史傷痕,早化成印度最珍貴的記 憶,多宗教、多元民族,成為今天印度文化不可分割一部份。印度文化在現代快速的傳媒 的傳播下,受到世人的禮敬,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璀璨的一環。 印度文化特色 印度文化遺產既深且廣,其中最大的特色,肯定是宗教莫屬,印度從5千年前的印度河文 明到吠陀文明,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休息相關。從印度土生土長的婆羅門教、耆 那教、佛教、印度教、鍚克教到外來的猶太教、拜火教、穆斯林、天主教、基督教各自在 印度找到自己的土壤。 信仰人口在不同的時空,比率上或有輪動,但這些宗教所衍生的建築、藝術、雕像、繪畫 、醫術、儀式、音樂舞蹈、戲劇到詩歌、神化、文學均為今日印度文化的基石。 神話史詩中的羅摩耶那,摩訶婆羅多、漙家梵歌,成為印度古典舞蹈、戲劇,千年不變的 劇本,歌頌奎師那和牧羊女的戀情詩歌牧神讚歌(Gita govinda)成為人人津津樂道的浪漫 傳奇。 過去在廟堂給神和婆羅門看,後來在慶典中表演,從戶外走到舞臺,今天從收音機、電視 機,電影仍然是相近的戲碼,演羅摩耶那男主角,被影迷當神禮拜,幾年前羅摩耶那電視 劇的黃金時段,市區車行平順,羅摩耶那完結片那天,印度國會開會撞期,是為羅摩耶那 電視劇延期,不可思議是,全印度人早知道結局,仍然樂此不疲。 印度教在印度占70%的信?,印度神千千萬,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天神,濕婆神、維希奴、大 梵天。每位天神均有家庭或不同的分身,其中維希奴分身羅摩及奎師那最為人知、釋迦牟 尼佛、甘地也是有名分身。濕婆神分身、象神成為最受歡迎的神祗。印度全國有數不清的 寺廟,印度教為最多,分佈廣,耆那教信?不到千萬人,但耆那教的寺廟仍然香火頂盛, 佛教由於千餘年的?微,佛教寺廟不多見,但聖地則不少,有名的如阿姜塔石窟、鹿野宛 、菩提伽耶…則成為海外佛教徒必遊之朝聖地。 多元可觀的世界遺產 印度是文明的古國1972/2007年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之項目共計30種 ,22項文化遺產,5項自然遺產,3項無形遺產。宏偉的穆斯林寺院,蒙兀兒王朝的宮廷建 築、紅堡,泰姬嗎哈陵、胡馬勇的陵墓,德里?堡群,都已被UNESCO指定為世界遺產。 殖民政府引進果亞天主教堂、孟買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大吉領的蒸氣火車也是有名的世界 遺產。古老文明古國,古跡無所不在,如今印度已是世界遺產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世 界遺產的淺力之國。印度世界遺產是印度最重要的文化瑰寶。 最具淺力之文化產業~印度音樂舞蹈 印度音樂摡念是廣意的,涵蓋器樂、聲樂、舞蹈、戲劇等元素,梵文叫Sangita山吉他。 北印度音樂稱”興都斯坦尼,最具代表的樂器是西塔琴、塔不拉鼓,南印度卡納蒂克有名 的樂器如維納琴,魔力單根鼓。印度古典舞蹈歷經千年,仍然鮮活於世。印度舞蹈和宗教 和印度神化史詩息息相關;風情萬種、獨樹一格、阿娜多姿的舞蹈,令世人驚艷;堪稱印 度文化的代表。 古典舞包括北印度卡薩克、奧地西、曼尼普利、超好和南印度之婆羅多、莫希尼亞坦、酷 奇普地等舞蹈。UNESCO指定之梵文戲劇”苦力雅坦”和”卡塔卡利”和數不盡的民族地方 舞蹈,令人目不暇給。印度音樂舞蹈是戲劇、詩歌文學總體的綜合藝術,印度舞蹈多彩多 姿,充滿了異國風情,音樂舞蹈堪稱是窺看印度文化最棒的視窗,是印度無形文化中,最 具吸引力之文化產業,印度音樂舞蹈更是印度電影中最重要之泉源。 世界一的電影工業 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將歐洲電影帶到印度放映,並拍了印度記錄片,從此開啟印度電 影的歷史;如今印度電影, 1912年在英國人協助下,印度電影之父法爾奇”(Dadasaheb Phalke) 拍印度第一部電影,哈里許昌德拉國王(Raja Harishchandra)大受歡迎。如今印 度電影已走過一世紀!從無聲電影到有聲,彩色到黑白,商業到藝術片,印度電影從不落 人後。 1977在印度孟買成立電影城,佔地200多公頃的電影製片基地,這印度最大的電影製片廠 稱為寶萊塢(Bollywood) ,因為孟買的英文舊名(Bumbai)、聰明的印度人,將在孟買的製 片基地稱之為寶萊塢(Bollywood)。期許和美國的好萊塢並駕齊驅,互別苗頭。當然,在 印度孟買不是唯一電影生產基地。但寶萊塢, 無論規模陣容和產值是印度最大,印度每 年超過800部的出片記錄,近半數是在寶萊塢製作,連好萊塢亦難以超越,堪稱世界第一 。在印度,每天有數千萬人次排隊看寶萊塢電影。 印度電影的故事劇本靈感很都來自《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兩大史詩的情節和宗教 傳說,載歌載舞的電影MV,不泛傳統之音樂舞蹈。寶萊塢多彩多姿華麗表演,五彩繽紛的 豪華場面,出色明星陣容,俊男美女風花雪月的場景,不但瘋迷印度,在上一世紀是第三 世界從中國、蘇聯、埃及、中東、東南亞最受歡迎的電影,阿富汗塔力班下台第一部外語 片,就是印度電影。其他香港和歐美各地的印僑社區;在世界電影界占獨特地位。 年產超過八百部,多半是過眼雲煙的娛樂片,也不泛大卡司的電影,如寶萊塢生死戀,史 詩片阿育王,藝術電影阿普三部曲和火、卡馬書札、雨中婚禮等好片。 印度平均每天可拍2部半電影,幾乎是好萊塢的三倍,受雇和相關的從業員,高達650萬人 。年產值更超過600億盧布,成為印度最龐大的印度文化產業。 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 印度有數不清的大小私塾,靈修中心(Ashram ),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喀拉拉的”卡拉曼德 拉藝術學院(Kalamandalam),卡拉曼德拉已有80年的歷史,主要的科系有UNESCO梵文戲劇 ”苦力雅坦”、卡塔卡利,舞蹈摩希尼雅坦、婆羅多舞和魔力單根、全打鼓、化妝等課程 。 完全尊遁古口傳心授(Oral)教學法,教室為半開放室,室內沒有任何電氣設備,課程從清 晨4點開始,每位學員要學梵文課,近年來已有加入平常教育的課程,以求能適應新社會 。卡拉曼德拉藝術學院如今不但偶有外國學生入校學習,並舉辨不定期面見大師的工作坊 ,讓外人分享印度傳統藝術之最。每年有幾百人從此畢業,學員來自印度各地,為印度生 生不息的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方興未艾印度軟實力 古老印度,文化產業算是起步比較晚的國家。但印度是特色顯明的文化大國,得天獨厚, 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軟實力。更重要的是,印度藝文界人士特別是傳統表演藝術的 大師們,富有虔誠宗教感,謙沖自牧,具有的歷史宏觀,一生一世無悔無私的奉獻,印度 文化軟實力,硬方法,硬知識,印度文化產業方興未艾,潛力無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13.45
文章代碼(AID): #1CrRBgPK (India)
文章代碼(AID): #1CrRBgPK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