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南印度遊記【二七】比比卡陵墓
~※ 比比卡陵墓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36307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從「阿姜塔」回到旅館所在的「奧蘭卡巴」,果然天還未黑,仍有些日落前的晚霞浮
游於天際,在房間亂滑手機等候晚餐之時,不免想著這個空檔拿去多待在景點有多好,自
然也開始憂慮起明日會不會同樣被婊。不過相對於去「阿姜塔」的漫漫長路,身為旅程壓
軸的「艾羅拉石窟」親民許多,開車只要一小時。雖仍有個傍晚航班不能延誤,怎麼想,
都該會有半天以上的時光可以好好欣賞吧。
哪知,當用完早餐,集合上車,領隊卻說要先去「比比卡陵墓」(Bibi Ka Maqbara
)。這操作令我頓時眉頭緊揪,把「艾羅拉」往後推遲,那中間不就又卡個午餐,早點去
還可以鼓勵大家忍點餓,撐完所有窟室,晚了,是不是又要拿這個當理由,重點逛過就收
工?況且根據先前所作的功課,陵墓可看性其實還好,離機場也近。要是我,肯定會把它
挪至最後來調配,時間有餘裕就多待一陣,若有什麼意外,草草看過或整個捨去,心也不
會痛。唉,只能說,既跟了團就是上了砧板,任人宰割,對旅行社而言,應該是每個點都
有確實走到最重要,滿足某些古文明狂熱者?請先繳雙倍的團費再說。
忐忑不安地跟著大夥在陵墓外下了車,迎面的是座多角形門樓,樓頂邊緣綴了些細瘦
飾塔,牆面有著拱狀龕室,放眼所見皆為「蒙兀爾」的特色元素,凹拱內的幾何切面堆疊
、周邊配襯的隱微刻花,很勾起我前一年在北印度的旅遊印象。而它也的確是那時代的建
物,英文譯稱「Tomb of the Lady」有種隱晦感,砌建者對我而言算熟悉,是第六代王「
奧朗則布」(Aurangzeb)。
會知道他是源自建造「泰姬瑪哈陵」的「沙賈汗」,「沙賈汗」以其對藝術的品味、
對妻子的癡情,留下了浪漫美名,兒子「奧朗則布」則因把父親關在「紅堡」至死,而惡
名昭彰。但這麼論斷他也不只這樁事,據說他脾氣極壞又好大喜功,眾叛親離下,就算把
都城遷到「奧蘭卡巴」鎮壓四起的戰火,也止不了逐漸丟失的疆域。且他跟父親極為相反
,不僅對文學、藝術、建築嗤之以鼻,在信仰上也很偏執,在位年間毀了無數印度教的廟
宇建物,光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唾棄。
然相對於門外比較低調的淺刻紋,門樓內倒用上不少色彩,長拱狀的天花板有寶石切
面般的紋路,流曲輪廓的框格綴滿上段牆面,其餘部分則以紅綠花藤攀纏,顯得瑰麗。這
很令我意外,難道是因陵墓葬著結縭一生的妻子,所以「奧朗則布」才願把那份追想轉換
在妝點上嗎?
根據考據,主建者是「泰姬瑪哈陵」建築負責人的兒子,或許因著致敬,也或許「奧
朗則布」望過母親陵寢也被那份美所震撼,當穿過門樓,眼前景色有強烈的相似感。長直
水道指引視線,際處為雪白的帽冠陵寢,並有四座高塔與之相伴。不過就如網路所評,既
見過了「泰姬瑪哈陵」的無瑕勻稱,這兒的便顯得東施效顰。最主要應該是主體過於纖瘦
吧,不算大的地幅,又想把所有配置都放在侷限台面,在比例上,主樓就像被副塔擠壓著
,即便旁側還有喚禮塔,望起來仍舊少了優雅的延伸,少了能讓人心情舒敞的闊穩。
盯了片刻往前走,記憶中「泰姬瑪哈陵」兩側是一望無際的樹籬或綠地,隨便挑個步
道,視野裡都有不同景致在流轉。這兒卻被雕花網牆封擋住外逛的可能,然主道沒有沁藍
水帶,露顯的禿灰石板反倒映出了「蒙兀爾」的繁華落盡。
隨著步履往前,由於視角、由於高台的橫切,陵寢比例漸漸對了我的味,也比較能看
清設計上的細節,彷如火炬的邊塔,支撐帽冠的拱廊,大部分的線條切削仍有其美感,就
只能怪它的前輩過於出色了。登幾步階上到高台,我仰頭望著高聳的立面,它跟方才經過
的門樓一樣,有很細緻的表面刻鑿,藤葉在捲繞間爬漫進大門凹拱裡,在門壁上成了繁複
瓶花。
儘管裝飾上頗有可看之處,但拿記憶一比對,便能感覺出這兒偷了不少工,「泰姬瑪
哈陵」幾乎都以大理石砌築,有自帶的光澤與質感,這棟僅有冠頂和底部是,其餘皆為方
便雕鑿的灰泥塗層,更不用說前者還用了細緻的寶石工藝作鑲嵌,體現了低調的奢華。搞
不好某些學者真說對了,「奧朗則布」不願投入過多的經費在這上頭,難過歸難過,金錢
還是要花在更實際的地方,甚至也有人說陵墓的砌建根本與他無關,是兒子悼念母親的手
筆。
往門裡穿進,「泰姬瑪哈陵」內部禁止攝影,這兒倒沒這規定,彷彿「奧朗則布」的
狼藉聲名也牽連到妻子,每天被擾也沒差。儘管如此,值得拍攝的卻不多,就是些淺刻紋
靜靜攀附在穹頂與壁牆,僅在陽光透射的窗口,剔明了形跡。大廳於中央處往下挖深,環
圍屏風間是主人的表棺,棲眠之地還在更深處。很微妙的是,穴坑被擲入許多錢幣鈔票,
顯得碎亮斑斕,究竟是印度本就有這樣的致意風俗,還是她被賦予某種傳說,引了不少人
特來祈念?
逛了出來,西側有座風格類似的清真寺緊挨著,聽說是後面朝代的加添,雖然能理解
其功能性,但這完全破壞原本設計的對稱吧。「泰姬瑪哈陵」就很聰明,在對應處巧立名
目蓋了棟雙胞胎,平衡視覺,且為了不干擾主體,是拉開好一段距離來置放。到底是為何
非得在這已顯侷促的空間又多塞一棟建物呢?求熱鬧?我不解地走了進去,裡頭即使有瓣
緣柱拱連綿勾出躍動感,缺乏更細膩的綴飾,便讓它缺乏觀光客的關照,只能獲得幾秒的
目光掃射。
由於沒說何時集合,我加減在平台上走逛著,相機掃掠中剛好對上一群少年的視線,
他們非常迅捷地擺好姿勢,有的還親暱勾摟,很令我想起在北印度的時光。當時孤身行走
的我十分受歡迎,不是被當明星要求同照,就是被指著說「photo photo」,甚至我還厚
著臉皮,拍了幾張帥哥照回來。這次旅遊機緣倒少,可能是南印度人較為純樸害羞,也可
能是被大姐阿姨們包圍少了機會。
以微笑跟少年們告別後,我轉頭往外望,花園守著穆斯林的固有習慣,用水道仿擬天
堂之水十字劃分,並將主陵設在中心匯流處,不像「泰姬瑪哈陵」比較反骨,是置於尾端
。而除了我們進來的門樓,其餘三方的盡頭都另設了小閣,不知是純裝飾,還是別有用途
。
既起了好奇,照本來的性子,應該就是走過去細看,搞不好能發現什麼有趣之物,然
心裡還擱著「艾羅拉石窟」,什麼探究之心都丟遠遠了。瞄著氣定神閒跟某大姐聊得愉快
的領隊,又望向拄在圍欄一臉懶散的導遊,我想開口催促,反正都最後一天了,就算被貼
上難纏傢伙的標籤也沒差,偏偏話就是在喉頭梗著,只能不斷在心裡吶喊:「別鬼混了,
快給我集合出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9.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a/M.1632197221.A.B9C.html
India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