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重返關西、滋賀大津半日遊: 近江神宮、

看板Japan_Travel (日本旅遊)作者 (每天早睡)時間2周前 (2025/10/19 14: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造訪日期:2025/02 圖文完整版:https://reurl.cc/jrLXDm 研究所畢業前的最後衝刺,抓著寒假的尾巴決定了這次的北陸行,途中體驗了第一次轉機。 出發前還看到北陸地區暴雪的新聞,結果忘了帶圍巾,現在想到還是瑟瑟發抖。旅途的第一 站來到想一探究竟很久的滋賀縣 -- 也就是以琵琶湖聞名之地,先挑了離京都較近的大津市 開始了旅程。 這次體驗了第一次的德威大邱轉機,剛好加行李才八千出頭,時間帶也對得上。這次體驗讓 我體會到: 短距離轉機真的很白癡、韓國真的超級冷、怎麼別人家的超商賣的東西都好有趣 。 話說回來,這次還直接延誤了一小時多,超怕在關西來個多航班人擠人。實際降落後,發現 兩年前來到關西包起來的工程大多都拆開了,不過還有許多機台正在測試,相信也是為了即 將到來的萬博作準備。 到機場換 pass 時,看到一堆人卡在機台便果斷鬼轉人工櫃台,剛好碰到為中國小哥,很厭 世的幫我換好 pass 加預約 はるか後,便順利地衝上列車了。 久違的從關西機場進入,窗外的一切雖然都在 google 地圖上看過無數次也依然新奇,下次 的再訪就是個人對關西的最後告別了吧。 為了提早到日本還體驗了大邱轉機, -7 度超級冷 同樣是小機場,韓國的機場也是做得有聲有色 熟悉的老朋友 晴天的通天閣 準時地抵達京都車站 遠方大廈和新幹線車站的合影 到了京都車站後便往大津前進放行李,京都車站依然充滿著各路觀光客,黃白黑人種充斥著 每一個角落,京都的魅力依舊。由於大誤點搭錯了走湖西線的列車便在山科換乘京阪電車。 沒想到途中開始飄雪,意想不到也鋪墊了接下來湖邊的冷冽。 小小的京阪山科車站 搭到了小破站: 上榮町 車站附近是比叡山的山腳 終於抵達了 Calender Hotel 途中騎共享單車到京阪在大津的總站,準備前往近江神宮 行經的天橋可以遠眺琵琶湖,不過風真的很大 不得不說,冬天的琵琶湖是真的很冷,加上又忘記帶圍巾,整體上比合掌村還要冷。途中體 驗了大津市的共享單車,後續再做簡單補充說明流程。 旅途先來到了第一站: 近江神宮,一進到腹地內便感嘆於如此廣袤的樹林,配上朱紅色的樓 門,散發出莊嚴的氛圍。此外,近江神宮也是《花牌情緣》的聖地,不管是在漫畫或是動畫 中都有多次出現,有要聖地巡禮的話也可以利用京阪電車前往,在狹窄的大津市區都還能維 持全線雙軌的配置和穩定的班次,著實佩服。 總站拍攝的京阪電車 表參道沿途陽光灑落,為寒冷帶來一絲溫暖 由於從側入口進入,直接看到第二鳥居 近江神宮內拜殿 似乎是來畢業旅行的,一群人的感覺總能帶來許多歡樂 回車站途中也看到許多剛下課的小學生,能自由自在地穿梭在人行道和馬路,也會有相讓的 汽車駕駛人,這也是台灣人必須持續學習的地方。下一站前往日吉大社,坂本比叡山口站前 往日吉大社的路上是一路的斜坡,縱使租了共享單車也對腳力蠻吃重的,對於時間充裕的旅 人可以慢慢散步沿途欣賞古滋賀遺址。 到達坂本比叡山口,下圖也有京阪的營運地圖 是個小陡的山坡,騎共享單車順便練腳力 作為全國3800多所山王神社的總本宮,廣闊的境內,除國寶東本宮‧西本宮的正殿之外,約 設有21個神社,很多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此外,日吉大社不僅在大津市,也是時常名列 滋賀縣紅葉知名景點排行中的熱門景點。可以搭乘京阪電車或 JR 後轉巴士或騎乘共享單車 前往。 來到日吉大社正門,入內參拜要收 ¥500 日吉大社內全景,範圍非常廣闊 比叡山山腳下也開始飄雪了 頭頂積雪的御神燈 日吉大社的西本宮樓門 位在角落的宇佐竃殿社 參觀完後原想趁空檔直接上到比叡山口參觀延曆寺,但因為少算了1小時被站務員體醒上去 時寺廟也關了便作罷 作為全日本最長的纜車路線,同時在冬天西側八瀨口纜車和巴士停駛 的情況下想上去比叡山的唯一途徑,若有機會真的非常推薦體驗一次。除了冬天,夏天的比 叡山上比平地少約 6 度,是非常好的避暑勝地。 坂本驛同時也是有形文化財 連纜車本身都被貼上大阪世博會的標示 再往上的比叡山纜車也有提供置物櫃 沒想到一個下午也能跑這麼多景點,也算是為接下來的冒險開了個好頭,但因為琵琶湖附近 真的太冷了,只好躲回去飯店附近簡單吃個晚餐便去開箱今晚住的青旅,離京都站近,一個 晚上不用 600 台幣,非常適合背包客投宿。期待下一篇的冒險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97.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60856546.A.B57.html
文章代碼(AID): #1ez8dYjN (Japan_Travel)
文章代碼(AID): #1ez8dYjN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