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續百名城--增山城(富山縣)

看板Japan_Travel (日本旅遊)作者 (隱藏哥)時間2小時前 (2025/11/18 15:03), 1小時前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1人參與, 35分鐘前最新討論串1/1
造訪日期:2024/8/9 圖文版網誌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24/08/2024_9.html 富山一直被認為是古城沙漠,百大名城只入選了目前沒有任何建築物、成為古城時間也不 久(僅6年)的高岡城,續百名城把富山藩的富山城納入,雖然又選了一座「增山城」,但 只能怪戰國時期的越中守護神保氏實在太弱,沒有留下其他令人讚許的古城,後繼的上杉 氏只將越中當作跳板,佐々成政執政也不夠久,前田氏以加賀為主體,對於富山的城堡需 求並不熱烈,因此這「增山城」也算是比較沒有絢爛歷史故事的一座山城,唯一可以說嘴 的,就是「增山城」是富山境內最大級的山城。 增山城的歷史請參閱網誌 地址:富山県砺波市增山 電話:0763-37-1303(砺波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 交通手段:JR城端線「砺波駅」,轉乘「加越能巴士 砺波總合運動公園線」至「北明太 子堂」,步行350公尺至砺波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步行4.3公里,至增山城。建議自駕 。 營業時間:城跡24時,砺波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09~17時(月曜(周一)、第三日曜(週日) 、祝日(假日),12/29~1/4休) 所要時間:3小時 料金:無料 網址:https://www.city.tonami.lg.jp/photop/9602p/#gsc.tab=0 文字版遊記 前往增山城,可以搭JR城端線至「砺波駅」,轉乘「加越能巴士 砺波總合運動公園線」 至「北明太子堂」就可以抵達增山城的蓋章處了,但一天只有4班車,且必須要從蓋章處 步行4.3公里才能抵達增山城,在這個酷暑的八月天裡,好像不是很好的提議,因此即使 巴士路線的車資僅要少少的200円,我們還是決定採用租車的方式前往。我們來到新幹線 通車後也還沒停留過的「新高岡駅」,領取今日租用的車輛。 從高岡駅前往蓋章處「砺波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中心)」車程12公里,20分鐘內可以抵 達,導航將我們帶往「庄東小學校」,我們還一時疑惑,這間寬廣的小學校校舍上寫著「 有博物館的學校」,好像很厲害。 位於小學校北側的兩層樓建築物,就是「砺波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中心)」了。 有點低調的入口。 進入後,卻是很可愛的兩面布簾,似乎是以當地出土的土偶做為主角的設計。 內部參觀無料,但須要脫鞋。 蓋章處就在鞋櫃旁的受付,除了有增山城的簡章(附有地圖)可以索取外,還有御城印與登 城手形的販售。 增山城的印章保存狀況良好,與富山城一樣,可以蓋得很漂亮。第79顆章入手。 館內有兩間展示室,都位於一樓,二樓並未開放。 一旁展示的增山城地圖相當詳盡,也就是剛剛蓋章旁可以索取的簡章,城內的遺跡共編號 到20號,看起來也是相當多耶。右下方的QR CODE還可以看到復原CG,但仍然綁日本地區 手機。 還有埋藏文化財中心的職員,實際探訪增山城,花費1時22分的實測紀錄,上面還寫著, 一邊照相、一邊迷路,小心翼翼的探訪時間,很有用的參考,也很有趣,讓我們可以大致 估算在城內所花費的時間。 館內的展示以砺波市出土的古文物為主,增山城曾出土瀨戶燒、美濃燒、伊万里燒、唐津 燒、中國製陶器、素燒皿等生活用品,顯示城下町在廢城後仍持續發展到西元1663年左右 的時間。 砺波居然還有出土繩文時期的石器,年代約3,000~20,000年前都有,相當厲害。 中、右這兩個西元2014年出土於砺波市內「德万賴成遺跡」的土偶,是距今5,000年前繩 文時代中期的產物,瞇著眼微笑的樣貌頗有趣,也就是門口布簾上圖案的原型,右邊的土 偶還有3根手指的手,覺得這長相奇特的土偶,其實根本就是外星人吧。 展示室內也可以找到增山城的認定証。 增山城的地形圖,偏左側的水泥色建築物,就是和田水庫的設施,下方大量的水區,過去 是增山城下町的一部分。整座城的高低差不算大,但範圍廣闊,屬於連郭式山城,也有不 少深堀存在。 館內有一張富山古地圖,富山城中也有展示,但這裡可以拍照,下方還有一些富山古城、 增山城的小知識解說,其中還提到富山其實有400座之多的古城,好驚人。 而富山自己發行了縣內的古城卡,共100張、1,000套,不過因為知名度都不算高,很多城 館可能只是小小的遺跡或是已變成了寺廟,不過富山仍然為了自己的歷史遺跡發行城卡, 加上越中的武將卡,也是蠻有趣的收集。 還有許多增山城的調查報告(可購買)以及增山城的印花T恤。 館內大約20分鐘可以參觀完畢,走出庄東小學校,附近是寬廣的田地。砺波是富山的糧倉 ,種植了許多稻米,這樣的田園景色也蠻美的。 增山城登城口,位於東北側4.3公里處,可以先將車停在登城口前的「增山陣屋」停車場 ,氣溫30度左右,走這一個小時的路程應該會被曬乾。 「增山陣屋」是一棟看起來蠻新的木造屋舍,有乾淨的廁所與寬敞的休憩所,休憩所內部 也有一些平面展示。 牆上居然又看到一面增山城的城郭協會認定証,還有解說與簡章的索取,簡章與埋藏文化 財中心的相同,就不用再多拿了。不過這裡並沒有續百名城的印章可以蓋,不然攻城師們 可能就可以略過埋藏文化中心了。 平面展示也有一些埋藏文化才中心沒有的資料,上方這張砺波地區古城地圖顯示,果然還 有許多古城分布在附近啊。 還有相當完整的增山城各區域復原圖,可以看到河道旁有幾塊城下町的區域,就是現在淹 在水庫裡的部分。 其餘的展示資料包含了增山城的歷史、空拍圖、砺波附近古城的年表、增山城的挖掘調查 成果、上杉謙信越中攻略的解說,可以花個10分鐘了解一下增山城的背景。 增山陣屋外則有增山城附近地形圖的擴大版,還有附近的水庫關聯設施與神社、寺廟、歷 史景點。 增山陣屋旁有非常明顯的增山城指標(上),順著走,橫跨不算太長的水壩(中),還可以看 到一旁的水庫管理設施(下)。 步行約200公尺,就可以看到增山城登城口的「冠木門」了。增山城的續百印章圖案裡, 也有一座冠木門,但與這座型態不同,印章中的兩旁還有神保氏的家紋,走進城內也找不 到第二棟冠木門,合理的猜測是這座冠木門重建過了,已經與印章圖案有所不同,找不到 一樣的畫面了。 冠木門附近有兩張看板,上圖有古繪圖與復元圖,其中還提到,增山城廢城後成為加賀藩 的藩有林,種植養育了「增山杉」,在在則成為富山縣立公園。下圖則是增山城的繩張圖 ,大致與簡章拿到的地圖相同,一旁還可以掃QR CODE讓春風亭昇太來導覽一下。 走進冠木門,迎面而來的是有枕木的遊步道階梯,爬起來相當舒適。 一旁還有熊鈴?不過上面寫的文字居然是登城紀念時可以鳴一下鐘啊,不知道是不是直接 寫熊鈴會讓人害怕之故? 遊步道沿路都有路標,還有目前的標高(70公尺),令人安心。 第一個分岔,主線是前往二の丸(左),另一條標往「馬之背ゴ」的,是從水庫的南側進入 增山城的另一條路。 增山城內有兩條大堀切,可以視為內堀的功能, 一條從馬之背ゴ延伸305公尺長,上緣寬 達15.5公尺,深度10公尺(上);另一條在三ノ丸處,長311公尺。大堀切可以有效防止敵 人侵犯,但缺點是,一旦敵人攻入,堀切反而成為城內各區域孤立無援的阻隔,一體兩面 啊!(下) 遊步道的坡度不算太急,回頭看還是有高低差,只是不太辛苦就是了。 沿著遊步道,第一個遇到的曲輪是「F郭」,因為曾發生坍塌,目前的區域為31X30公尺的 面積,這邊出土許多16世紀中期的中世土器皿,具有郭的機能。 我們往「馬之背ゴ」瞧瞧,這裡是增山城最西側的防禦設施,有L型的高土壘(右),因為 像是馬背而得名。挖掘調查這裡應該經過兩階段的整建,西側的土壘下方還有排水設施, 也是增山城內比較特別的區域。 回到遊步道繼續走,會看到一處「とやま(富山)の名水 又兵衛清水」的石碑。 位於遊步道一旁下方的平台(上),這又兵衛清水,相傳是神保氏的家臣山名又兵衛發現的 ,是城內重要的水源,取水處稱為「水の手郭」,與馬洗池、神保夫人入水井,同樣顯現 出增山城有豐富的湧水資源。 現在的「又兵衛清水」有水泥砌成的水域,裡面的湧水還在不斷的往外溢,清澈沁涼,真 的還是湧水無誤。 又兵衛清水前方有一段石垣,這是增山城內少數的一小段石垣,不過並沒有像又兵衛清水 一樣有多加說明,有點可惜。 過了石垣,會再度來到分叉路,往東側的「二ノ丸」與南側的「無常」,還有一條往西側 的「一ノ丸」(在照片後方),增山城的「二ノ丸」,就是主郭部,所以我們決定先往「一 ノ丸」前進。 「無常」入口的西側是「一ノ丸」,但增山城的「一ノ丸」卻不是主郭部,這裡的命名是 根據天保11年(西元1840年)的古繪圖所標示的。一ノ丸下方還有「舛形」部(目前已崩塌) ,是增山城防禦西側而來的敵人的區域,其功能是與「馬之背ゴ」的土壘形成一道夾擊線 ,並將敵人引至又兵衛清水處。一ノ丸的面積約為30X79.5公尺,可以由西側眺望城下町 的景色與加賀越中兩國的國境稜線。 靠近西側特意留下一段樹林的空隙,讓我們也可以眺望一眼城下町,遠方的山稜線,就是 剛剛提到的國境線了。 接著我們來到增山城主郭部的「二ノ丸」,與一ノ丸不同,這裡有「二ノ丸」的石碑,還 有增山城的石碑。 「二ノ丸」是城內最高且最大的區域,幾乎是增山城的中心位置,名稱也是根據西元1840 年的古繪圖而來,城內最大的櫓台也位於此。面積為90X50公尺,東北角與西南角各有一 櫓台,前者為鐘樓堂,後者則與虎口成為一體,是進出口的防守設施。東西兩側都有土壘 存在,但西側已坍塌,江戶時代的地理書籍「越の下草」記錄著二ノ丸中有一棟廣間屋敷 的存在。二ノ丸正面虎口的下方有城內唯一一段的石垣存在,其中還有代表城主權力的鏡 石(原來石垣的解說放在這裡啊)。 二ノ丸的這個「增山城石碑」看起來相當新,是金屬材質的,是不是不該稱為"石"碑 ? 二ノ丸的正中央有一處「神水鉢」,這是156X114公分的一塊大石頭,中央有28公分直徑 深24公分的圓孔,底部還有7公分的小穴,根據古籍或古繪圖,都認為他是「旗台石」, 是用以插上旗幟的旗竿石,這樣的設置很可能是參考名護屋城內的設計,增山城代中川光 重曾隨前田利家在文祿、慶長之役時進入名護屋城的陣中,很可能在歸國後設置此旗台石 ,這也是富山縣境內,唯一發現的旗台石。 二ノ丸現在也是長滿了高聳的增山杉,有一條小路通往東北隅。 這裡是二ノ丸的鐘樓堂,有非常明顯的櫓台構造(上),是增山城的最高點,也是城內的政 治中心,近年利用地中雷達探測器得知有礎石跡的反應,因此有近世城郭般的建築物存在 的可能性相當高。櫓台的面積13X12公尺,也是城內最大,與對面的安室屋敷相望,中間 相隔寬10公尺,深11公尺的堀,推測原本的深度應該更深數公尺,以中世城郭來說,是很 壯大的深掘,也是城內的看點。與東側的馬洗池也有著16公尺的高低差。 從所附的鐵梯爬上鐘樓堂,這石碑就是增山城的三角點,標高124.2公尺。 北側的對面就是「安室屋敷」,這也是沿用西元1840年的繪圖而來的名稱,安室之意是城 主將位子傳給嫡子後隱居的屋敷,與二ノ丸相近卻又有間隔,面積35X72公尺,與二ノ丸 有的比,東北側都有土壘,土壘上方寬廣,可能有多聞櫓的建物存在,以增加防禦能力。 接著前往二ノ丸西南側的「無常」,這裡呈現細長的平坦區域,一直往前走長達80公尺( 上),明明就很長,怎麼會無"'常"。無常的最南端是大堀切上方的南櫓台,是觀察城 下町與防禦來襲敵人的設施,西側有六條竪堀,用以阻擋敵人的橫向移動,東側則有帶郭 「鐘撞堂」,無常可能是真正的城(實城)的相反,或是寺院葬送設施「無常堂」的稱呼( 下)。 無常的東側、二ノ丸南側,則有一處名為「J郭」,面積43X18公尺,較二ノ丸地勢低的平 坦區域,南側是山谷、東側則有竪堀與土壘,古繪圖上並沒有留下名稱,故名為J郭。 J郭的西側是「鐘撞堂」,這裡也是無常南端的櫓台,與無常之間有著堀切,櫓台為7X6公 尺的區域,有櫓台的高層建築物存在的可能性。古繪圖中記載的名稱為「鐘搗堂」或「早 鐘搗堂」。 左側是鐘撞堂,右側是無常,中間以堀切相隔。 鐘撞堂旁,二ノ丸南側則有橫堀的存在,上部寬10公尺、下部5公尺、深6公尺(上),但根 據西元1998年的挖掘調查,過去的底部比目前還要深3.2公尺,且有發現40公分的燒土層 ,與西元1581年佐々成政攻陷增山城時發生大火的紀錄相吻合(下)。 從鐘撞堂的東北側經過「K郭」(較無遺蹟與特別之處,古繪圖亦無名稱),會抵達增山城 中另一處水源地「馬洗池」,為南北39公尺、東西7~15公尺的湧水水池,前方草叢下的就 是水灘,古繪圖中直接命名為馬洗池,是因為在上杉謙信圍城時,城內唯一的水池提供了 飲用水、洗米、洗馬等功能。可惜的是我們這一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酷暑的關係,並沒有 看到水池。但google map中的照片則可以看到草叢下的水面。 從馬洗池往東北走,經過城內次高的區域三ノ丸後,會看到「御所山屋敷」,與三ノ丸相 連,標高119公尺,略低於三ノ丸的120公尺,可能作為三ノ丸的外郭的防禦設施。 至此,增山城的主要區域都已經走遍了,北側還有一塊區域可以探訪,於是我們往北走一 段長長的下坡路段。 首先遇到寬廣的平坦區域為「足輕屋敷」,這裡是下級武士的屋敷,前端有土橋跨過的堀 切,以自然地形作為防禦措施。 穿過足輕屋敷,進續下坡,這長長直直的坡道,會通去哪呢? 會通到增山城內最有故事的一個區域-「神保夫人入水井」,這是城內唯一留存下來的井 戶,古繪圖上標示為「池」,直徑有1.8公尺,是城內的重要水源。根據西元1914年的書 籍「栴(ㄓㄢ)檀野誌」裡提到,上杉謙信進攻增山城時,神保長職的夫人政子抱著神保家 傳的寶劍投入水井之中,另外的說法是神保夫人率領30名家臣斬殺60名敵軍後,放火燒了 增山城並與家臣投入水中。無論如何,這座古井,都是神保夫人傳聞中的自盡之地。 水井一旁的區域為「池ノ平等屋敷跡」,名稱也是來自西元1840年的古繪圖,這是位於增 山城後方的池ノ平山,東側為主郭、西側為外郭,「神保夫人入水井」就位於主郭中,主 郭面積39X50公尺,亦有土壘、堀的設置,根據挖掘調查,此處也有兩次造城的痕跡,也 出土不少土器,甚至有瀨戶美濃的天目茶碗。 遊步道繼續往北走,突然就走到車道旁了,這條馬路的對面屬於「龜山城」,雖然是增山 城的出城,但已非增山城的範圍,也沒有看到入城的通道。馬路地勢較低,必須由一旁的 鐵梯走下去。 龜山城最外部的遺跡為「法花坊峠遺構」,就在馬路旁,這裡曾發現直徑1公尺的柱穴4基 ,有可能有一棟高層建築物,亦挖掘出許多土器皿,經過碳化檢定約為西元1522~1585年 間之產物。不過我們看了一下附近並沒有明顯的路徑進入,只能默默放棄。 本來攻城前有看到埋藏文化財中心標示,增山城後方的通路因為施工禁止通行,我們從北 側出城後,果然發現工事的器具,告示上寫著工事至下個月為止,工事應已接近尾聲,且 今日為周六假日,並沒有施工的人員與聲音,如果要沿原路回去的話,勢必要再多花一小 時,我們決定小心地沿著北側道路走入工事區,若真的無法通行再繞回。 途中會再經過一處「小判清水」,一旁並沒有說明,只有寫著此水未消毒勿飲用。 用水管接出的山泉水,看起來也是清澈透明,不過並未算在增山城三處水源之一,不知道 是不是廢城之後才出現的湧水。 我們沿著道路走,雖然看到工事的痕跡,但鋪著鐵板的路面看起來相當安全,通行無慮。 北側道路往和田水庫入口的叉路,有一座小小的祠堂為「龜山不動明王」,應該是這裡的 土地公吧。 至此,增山城全部走完了,但因為沒發現印章圖案的地點(前已解釋過),只好再繞回冠木 門前合照一張吧! 增山城除了西北側和田水庫處的入口外,還有西側的「增山大橋」入口,但兩邊相隔1.1 公里,這時候也顯現出租車的優勢了,馬上可以就繞過來,從另一個角度隔著水庫眺望增 山城。 橫渡增山大橋,從城外看著城內的增山杉,也頗有特色。 增山大橋盡頭不會直接進入增山城內,T字路口的左邊,是通往城內的登山道(左),會從 七曲り 進入一ノ丸,右邊則是可以繞行增山城一圈的車道(右),也就是我們剛剛出城的地方。 在增山大橋前也有增山城的案內板(上),橋前方還有城下町土壘的案內板(下),不過附近 已經看不出來土壘的位置了。 我們想趁著天黑,在大橋前方放飛空拍機,從空中俯瞰一下增山城,沒想到包包裡的空拍 機可能因為壓到開關,明明充好電的電池電力居然僅剩1%,趕緊用行動電源充,但速度太 慢,僅能用10%的電力飛行一下下,勉強可以看到我們想要的角度,影片太短,就直接放 截圖吧。 大橋前方的區域,過去就是城下町的位置,如今已有一半沒入水庫之中。 由於租車可以晚上八點前歸還,我們在離開增山城後,還去了趟砺波的唐吉訶德,在時間 內將車還至新高岡駅,晚餐就決定在車站旁的AEON解決,這間AOEN相當新也相當大,當然 內部也有不少店家,只是我們時間有限,在關門前可能也逛不了太久。 店家就不多做介紹了,但店內有這樣的高岡年表,列出了幾個代表高岡的歷史景點,日本 三大佛的高岡大佛,居然是最晚的呢。 在AEON隨便用了晚餐後,因為能登半島又發生餘震,雖然沒有災情,仍然使新幹線延遲一 些,還好富山不遠,應該不至於回不了飯店。 新高岡駅大廳內,還有前田利家頭盔「大鯰尾形張懸兜 」的裝置藝術,這放大版的頭盔 好震撼啊! 因為需要等待延遲的列車,還好新高岡駅內有相當舒適的待合室,結合了高岡當地手工藝 品展示的空間,想休息或是逛一逛都可以。 車站內還有高岡國寶瑞龍寺的模型,也是我們10年前拜訪過的地方,相信這10年應該沒有 什麼變吧(350年都沒有變了)。 增山城雖然交通不太方便,但城內整備的不錯,爬起來也不算太累,氣溫30度以上的酷暑 中,意外地沒有在城內發現什麼蚊子、蜘蛛之類的昆蟲,每個區域的解說也都相當詳盡, 縱使原本的城主是歷史上表現相當虛弱的神保氏,但有上杉謙信與佐々成政攻進攻的加持 ,還是有一些故事性的。水庫與城內的增山杉,則是替增山城的現況,留下了美麗的記憶 點。 --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tw/ 歷史‧秘境‧貓咪‧美食‧良宿‧交通 旅型電子書:https://travostyle.com/book/map/5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220.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63449411.A.CC0.html

11/18 15:20, 1小時前 , 1F
推 石川、富山我只差這一座,但沒很想為這一座特攻
11/18 15:20, 1F

11/18 15:20, 1小時前 , 2F
,就一直拖著。未來再看看能跟什麼其他景點一起排
11/18 15:20, 2F
是真的有點難,附近景點不多,但再往南有五箇山合掌村,還蠻值得去的

11/18 15:22, 1小時前 , 3F
請問高岡城成為古城6年是因為有建成多久才有做為古
11/18 15:22, 3F

11/18 15:22, 1小時前 , 4F
城的標準嗎?
11/18 15:22, 4F
高岡城1609年建城,1615年因為一城一國令廢城,所以實際上只有使用6年 但確實是400多年前所建的城沒有錯,要說他是古城不為過 但就歷史上的重要性與遺跡的可看性來說偏弱,個人淺見 ※ 編輯: hidein (58.114.220.11 臺灣), 11/18/2025 15:48:29

11/18 16:38, 40分鐘前 , 5F
攻城到後面 剩下很多都一個大區域只剩一座山城這種
11/18 16:38, 5F

11/18 16:38, 40分鐘前 , 6F
就缺乏動力進度緩慢XD
11/18 16:38, 6F

11/18 16:40, 38分鐘前 , 7F
原來是指使用時間,戰國末期剛建完就一國一城令廢
11/18 16:40, 7F

11/18 16:40, 38分鐘前 , 8F
城的還挺多的
11/18 16:40, 8F

11/18 16:41, 37分鐘前 , 9F
高岡城我也是10年前快速路過蓋個章,這座會選上百大
11/18 16:41, 9F

11/18 16:41, 37分鐘前 , 10F
可能很大原因是因每縣至少一座的規則
11/18 16:41, 10F

11/18 16:43, 35分鐘前 , 11F
五崮山去過了T T
11/18 16:43, 11F
文章代碼(AID): #1f71f3p0 (Japan_Travel)
文章代碼(AID): #1f71f3p0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