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7.12.01]僑生也應該全面正名

看板Malaysia (馬來西亞)作者 (狗日)時間17年前 (2007/12/02 00: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章說明:之前胡姓同學被取消學籍事件爆發後,pelpel建議我可以寫一篇社論投中時, 所以我連夜匆忙趕出一篇社論投去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結果真的被刊登出來,還刊登 在相當顯眼的版位(讓我有點後悔沒有把文章潤飾得更為流暢...)。我原來的文章題目 為「揭穿僑生的真面目」,後來被編輯台改成以下的題目,希望這篇社論真能和台灣社會 達到初步的溝通,也歡迎大家多多回應討論。 中國時報 2007.12.01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 僑生也應該全面正名 吳子文  如果我告訴你,現在大部分的僑生其實並非真正的僑生,你相信嗎?  台灣每年分發入學的僑生人數約為四千人,其中以港澳生人數最多,其次是馬來西 亞僑生,再來是印尼僑生和緬甸僑生。單單這四個地區的僑生人數加起來就佔掉了所有僑 生人數的一半以上,然而這些地區的所謂僑生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擁有外國國籍的華裔學生 ,並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所以嚴格來說,他們並非真正的僑生。  僑生是「華僑學生」的簡稱,我們先來看看華僑所指為何。根據僑委會的規定,華 僑指的是「僑居國外國民」,而「國民」指的當然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所以華僑學生 也同樣必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僑生,然而僑委會卻籠統的將僑生界定 為「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並取得當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之華裔學生」。換言之,只 要是具有華人血統(長得像華人)者,不管國籍屬於哪個國家,通通可以僑生身分來台升 學,因此東南亞華裔外籍生也往往被一廂情願的劃歸為僑生。  為什麼台灣會把華裔外籍生誤認為僑生呢?其實,早期的在台僑生教育是為了中國 國民黨「反攻復國」的基本國策而服務,透過招收僑生回國來和中共競逐代表中國的道統 ,加上美援的加持(每招收一名僑生可獲新台幣兩萬元的補助),中華民國政府自然力求 放寬僑生資格的認定,以血統主義將所有海外華僑華裔青年統統「一網打盡」,希望僑生 能夠源源不絕的回到「祖國」的懷抱,卻種下日後僑生國籍不分的禍根。  日前,就讀於中正大學化工系的胡姓馬來西亞僑生因志趣不合,以外籍生身分申請 轉入雲林科技大學視傳系就讀,後來「東窗事發」,被校方發現胡姓同學身兼僑生和外籍 生雙重身分,觸犯了僑生不能轉換為外籍生的規定,結果被勒令退學,來台升學之路頓時 成了幻夢一場。其實胡姓同學擁有馬來西亞國籍,是名副其實的外籍生,結果從僑生「正 名」為外籍生的舉動反慘遭校方殺雞儆猴,充分顯露現階段僑生政策的荒腔走板與不合時 宜。  從台灣教育部的角度而言,胡姓同學以僑生身分入學其實已享受了一次優待,既可 免試申請入學,又享有僑生的福利,所以在情在理都不應「僑」裝成外籍生,再享受一次 面試申請入學的優待。這樣的說法固然言之成理,但是此問題的解決之道並非如校方所言 ,應該加強對於華裔外籍生的身分審查,以避免僑生冒充為外籍生這類低層次的技術性枝 節,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替僑生進行全面性的「正名」,把所有華裔外籍生排除在僑生 之外,僑生則回歸台僑,然後再將釋出的僑教經費納入外籍生的經費裡頭,讓僑生的資源 能夠和所有外籍生共享,如此台灣招收外國學生的政策才能夠回歸正常的軌道。  表面上,大馬華裔學生似乎可以選擇以外籍生或僑生身分來台升學,其實相較於教 育部每年開放給僑生申請的八千個大專院校名額而言,分配給外籍生的名額實在非常有限 ,所以大部分大馬華裔學生仍需「被迫」以僑生身分來台升學。許多大馬學生來台以前並 不知道自己會被冠上「僑生」的標籤,也萬萬沒有想到台灣教育部居然會將外籍生分成兩 種等級:外籍生和僑生,堪稱台灣高等教育的奇觀。  台灣現行積極推動的國際化政策說穿了其實就是歐美化,砸下大把金錢無非希望吸 引西方的白種學生來台,黃皮膚的東南亞華裔外籍生則反被「隔離」在僑生群體裡頭,居 然不被算作「國際化」的一部分,如此有失偏頗的「國際化」實在叫人感到心寒。  筆者希望,台灣的高等教育日後能夠朝更為開放與更為平等的方向發展,如此才能 獲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所研究生,馬來西亞僑生) -- 僑眼看台灣:http://www.wretch.cc/blog/gohcheemu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5
文章代碼(AID): #17KOlJR1 (Malaysia)
文章代碼(AID): #17KOlJR1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