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板上風味 看法&星巴克(5/8、7/30補述)
(以下為個人言論)
程度:往進階版邁進中
資歷:喝了第三年(喝的頻繁來說) 斷斷續續是七八年
推坑程度(請勿比較):現在是當初的兩倍(小朋友)/月
一開始對於星巴克
是像許多人的想法--價格貴鬆鬆[至少家人還是這麼認為]
但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後,發現、感受其品牌的魅力所在(行銷 飲品設計等)
便一頭栽入了....
p.s 價位對照於國內其他咖啡店[怡客 伯朗 丹堤等],其實差距並不多
所以似乎也說明樹大招風 。小七等其他品牌因公司行銷、定位,勿請直接比較
也發現其實要在星巴克喝到價格較低的飲品,也不是沒有方法
只是請多下點功夫吧(好豆子還是喝原味佳)
另外對於星巴克行銷這塊,相較於國內其他咖啡店無法做到
或許有人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但的確有其可取之處
當然還有濃濃的夥伴味,不管是否出自真心或嘴巴上
(常去或社會打滾多的,應該判斷的出來)
至少被服務的當下是感到被重視的~~
還有不免要提到這個版。給了許多星巴克上的知識
在與夥伴的應對上給了後盾,不管是飲品製作、產品詢問等
對於這個版、星巴克,現在都成了每天必看、必逛的
也不免有些期望(好像話有點重...)
===
這板一開始是潛水許久,看了許多板上文章
但會有一言堂的感覺,甚至有順小巴者生,逆小巴者亡的感覺
於是慢慢會在一些文章下推文,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或許是星巴克這兩年促銷做得太多,滿多與自己感受相似的板友慢慢浮出
討論著小巴的行銷及後續效應、飲品的種種、夥伴的應對等等
於是衝撞與摩擦的火花文章也多了些(這沒有不對 基於理性討論就可)
最後讓自己也在2012二月也因某事件發了篇文(後來發現是誤會~"~)
也從中了解到庫尼版主對於板上的一些想法
也感謝讓板上味道開始慢慢改變
如今板上出現許多之前沒有的文章味道(或許有 但先前可能都被覆蓋)
也滿樂意看到板上許多不同種類文
但請理性發言、思考、文對題,並查詢過是否有相似文章
也希望統一若有看到,可以多參考這兒的意見
如今的星巴克,不言諱感覺有下降
但原因是什麼,各人看法不同,甚至不這麼認為
但以我看來,店內的商業氣味已慢慢加重,覆蓋過去的夥伴味了
這一兩年來急速擴點,想搶有市占率,本就會犧牲一點什麼
但仍基本希望能保有飲品品質、教育訓練
這似乎是個可以解卻有但書的:桶二<->夥伴<->消費者 三者間的Q&A
(如買一送一 這沒有不對,但如何盡量全面顧到)
至於第一線的夥伴
身為消費者,會給予互相體諒、理解的
但仍希望在桶二的商業壓力(各店都要做業績好嗎)與顧客服務
能夠做到兼顧或至少不作做~~
各店的教育訓練、最新資訊都能傳達到夥伴們身上,以免造成與消費者間的摩擦
各店都想培養熟客,但留不留的住熟客
而熟客對於自身及夥伴們定義又是什麼,各人心中都有把尺
有些板友或許說得對
在社會經濟下,做促銷的收入也許比熟客來的多(尤其若在店多的狀況下)
那麼熟客與夥伴間又要如何相處
桶二對於熟客在其商業行銷中,又該怎麼保有========>
[兩箭頭表示最下面再補述]
如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這樣了
但若身為有點重奇檬子的來說(不言諱我個人是)
或許會漸行漸遠,變的只針對飲品品質及正確性======>
所以其實夥伴也很辛苦...冏
或許裝笑臉 表面服務態度做到(也沒不對 畢竟是份職業,不能強求)有業績。
那管熟不熟客
也許到最後,就看顧客運氣,能不能碰到真心的夥伴;夥伴也是一樣的碰碰看
然而消費者,也能替星巴克出一份力
不僅只是夥伴們的熱情(假設製作飲品正確、基本服務都有達到)
覺得星巴克是由桶二、夥伴、消費者三者相輔相成
桶二負責政策面 夥伴、消費者負責實際面
那麼身為消費者是不是該遵守店內規則(那怕去到何處都是 不因店大店小而有所差異吧)
及再拿出同理心對待其他消費者--你不喜歡的 別人應該也是不喜歡
在你做出想做的動作或行為前:"深思熟慮"、"想一想"
也是成熟的一種行為 對吧XD
無形中店的品質自然不會差到那去~~~
最後
讓板上好好發展下去,算是種良意監視小巴吧XD
--
關於常被拿來說嘴的高利潤
老實說利潤高企業多的手腳指都不夠用吧
星巴克剛好被拿來報導,成了腦中的刻板印象
請試想如餐飲業,那些食材(若非天然來源 有價值的高代價運輸等)
也算不算高利潤呢
最後
你(妳)仍有權力不踏入店門去消費
別讓自己在店內不開心消費(買了又在說)
倒不如好好享受每次消費、維護權益、飲品正確性
商人就算層層剝削及壓縮,民眾知卻無力。有力的就直撞體制(也會感激XD)
回歸商業本質就如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推
03/18 16:45, , 1F
03/18 16:45, 1F
→
03/18 16:46, , 2F
03/18 16:46, 2F
→
03/18 16:54, , 3F
03/18 16:54, 3F
→
03/18 16:56, , 4F
03/18 16:56, 4F
→
03/18 17:07, , 5F
03/18 17:07, 5F
→
03/18 17:19, , 6F
03/18 17:19, 6F
→
03/18 17:23, , 7F
03/18 17:23, 7F
→
03/18 17:32, , 8F
03/18 17:32, 8F
→
03/18 17:35, , 9F
03/18 17:35, 9F
→
03/18 19:31, , 10F
03/18 19:31, 10F
→
03/18 19:32, , 11F
03/18 19:32, 11F
※ 編輯: Locyta 來自: 218.167.72.171 (03/19 15:30)
→
03/20 11:22, , 12F
03/20 11:22, 12F
→
03/20 11:22, , 13F
03/20 11:22, 13F
附註:本身並不是完全的護巴派 在資本經濟下不違法的遊戲規則是ok的
出現遊戲規則瑕疵、品質服務缺失,一樣接受社會大眾評論改進
※ 編輯: Locyta 來自: 218.167.73.38 (03/21 11:13)
後記(5/8)
今天意外和某家門市店經理小聊
才發現原來星巴克品質日漸被詬病 是其來有自
此位店經理從星巴克進入第二年便加入 直到今天..
關於伙伴品質
該位店經理是指出與前幾年景氣較好時有關
(不過當時星巴克總部應該也有了展店的一系列計畫)
當時景氣還不錯
屬於看人臉色的服務業乏人問津 包括星巴克都出現伙伴缺
於是總部便改變了徵人條件 也就是條件放寬了~~
也造成許多板友都說現在與以前的伙伴 有不小的差異
同時教育訓練流程也有了變化
或許吧
有的板友會想說:"是現在的星巴克咎由自取 為何要消費者來承擔這一切"
此話也不能完全的說錯 的確是企業為了追求利益,而漠視消費者
如同前面所說
企業在擴大版圖 定會流失些什麼過往
不管是店的品質、感覺,但希望至少飲品製作、教育訓練是絕不容出錯的
也因兩個因子相互影響
那麼至少被銅臭味遮蓋後,還有可取之處
同時為何不換個角度來檢視現在的星巴克
夥伴方面給予多點包容、指點(若態度、飲品錯誤 就無二話,是該點醒)
在錯誤成真前 都還有機會可以挽救~~~
別對伙伴太嚴苛 好嗎
畢竟有時是總部方面問題(如活動規則的不明確),伙伴也是夾心餅
對於除人的因素(如杯子品質等物質、機械問題)覺得有可反應之處
也可理性敘述的撥打客服告知
請跟伙伴一起經營店的環境、感覺
而不是把彼此關係弄得劍拔弩張
試著共同把以前感覺找回來(就算找不回,也能維持表面的和平)
→
05/14 16:41, , 14F
05/14 16:41, 14F
※ 編輯: Locyta 來自: 60.245.65.135 (06/19 19:35)
→
07/22 12:41, , 15F
07/22 12:41, 15F
補述(7/29)
板上眾多文章在觀看、對話後,加上本身實際長時間消費的對照印證後
又有了些許不同的感覺,但大多仍如上面
現在的星巴克的確不是十年前的星巴克
夥伴、顧客、桶二政策也改變不同
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妳)如何看待星巴克
就會決定你(妳)消費時的心態
許多你(妳)看不到的消費心理行為默默進行著,影響著你(妳)消費者與夥伴
當然 一如前面所提
夥伴方面的教育訓練[店內一切事務、基本應對]、飲品製作是沒有模糊地帶 本為職責
人是相對的,可以相識也可以漠視
消費可以只是場金錢交易,不帶任何情感;但也可多加點互動(語氣等),產生化學變化
但又要牽扯到所謂"互相的fu"吧~~
於是在fu相投機率、如今夥伴流動率大(不論調店或離職)等變數下
夥伴與顧客間想建立也形成了難度,畢竟重新再適應、調整 是需要時間的
那麼顧客與夥伴都戴著面具各司其職,也變得不是那麼令人髮指。畢竟夥伴也是人
不過若是無感(抱歉用字直白些),只想拿杯正確飲品、不得罪的言語
那也是夥伴基本該做的
以往被說的"夥伴味"、"第三地去處"逐漸消失,是否該只是桶二、夥伴的問題?
這應該也是有待商榷的,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
誰該負起 誰都應該有責任,導致現今的狀況
所以本身認為,依目前門市數像雨後春筍般
未來"情感"這塊 那間門市運用得宜,相信就會分出高下
再者想說說毀譽參半的買一送一行銷政策及相關衝擊
本身並不反對這idea,只是希望有配套措施
畢竟經由這行銷活動,能讓星巴克開發潛在客層(別忘了星巴克本質還是營利事業)
也讓更多人能品嚐飲品[不言諱價格會造成某種階級感,但也會剝奪某些人想喝的慾望]
但也導入不同行為的消費者,於是衝擊與反應也慢慢開始發酵
對於想要悠閒 安靜 沒有濃濃人味的消費者來說,這相對也剝奪它們的權利
尤其是常去門市消費或長時間消費的顧客更能明顯感受
加上前面所說些隱性因素,以及行銷帶來的不同消費者時的習慣、習性
在這些人(包括本身)造成的不舒服、前後相對比較感,更油然而生
然而誠如前面提及,星巴克仍是個營利事業
就換做是個人心態也是一樣,誰不想趁勝追擊 壯大聲勢,賺取名利
也會因應時代而變遷,包括政策、行銷等
所謂的熟客的確是長年來對星巴克有所貢獻(金錢上)
但面對到企業不只想這樣、也要顧財報數字[請先別管毛利率,誰不希望多賺點錢]
而熟客也的確因長年消費習慣,對於門市貢獻度已成一定金額內
除非在於特定活動(如三節商品活動)幫promote 或 與家人客戶聚餐討論時來
仍敵不過行銷帶來潛在顧客的消費力.....
於是,行銷政策使得失去熟客的好感、情感信賴
也希望能將衝擊降到最低
也或許常去門市的要自吸收點負面感觸而轉化能包容
可以的話請將買一送一活動,以縣市行政區做為劃分
選定行政區內限定的門市舉辦
(以上兩句話非自身idea,而是轉用!!)
一方面可以保有原門市樣貌、品質、消費者(不管熟客與否)的享受fu及權利
一方面也可保有行銷的延續、使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桶二營利
似乎是目前看來折衷的作法
雖然改變是困難,但相信失去長年消費的顧客也不見得是好事(網路訊息、想法流通的快)
而且習慣成自然,如當年開始這行銷活動般,消費者也會逐漸接受的
回頭也請桶二想想,為何時至今日會變成如此
夥伴服務可以與顧客有情感建立,有錯也可糾正,但也可能都沒有
種種情況來看,身為組織管理最上層的有做到PDCA中的後兩者嗎?
可以體諒隨著消費環境、消費者習性改變而推出的不同花樣
但也請想到在"思想上"漸行漸遠的消費者
請試著在產品面(過往可以適度再復出)、政策面適度修正
否則相信不久後也會變成金錢上漸行漸遠
此外相信夥伴也是辛苦的[工作量加大],但無奈是政策,也只能吃下
這時熟客或常去門市的消費者,若對此行銷活動可以有心理上的體諒
也無形對雙方fu增加、建立
最後
仍跟前面前面說的差不多
消費者也是影響門市原因之一
請多相互體諒,也請一起好好經營吧
否則就....表面化
而桶二也不會好下場(政策請適時修正)
夥伴<-->消費者<-->桶二政策
--
若文字看來讓你(妳)覺得做作、拗口,是使用習慣 還請見諒
只是想表達想說的話
※ 編輯: Locyta 來自: 36.227.145.112 (07/30 18:24)
Starbucks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