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 巧克力調溫教學前篇‧原理解釋及融化技巧

看板chocolate (巧克力)作者 (Rain)時間15年前 (2010/02/16 22:49),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5479507 此文為基礎教學文,讓諸位貽笑大方了。 ------------------------------- 此篇將要介紹巧克力調溫的技巧,不管你是想做一顆顆俏麗的夾心巧 克力,亦或造型多變的模型巧克力,要有成功的結果絕對需要「調溫」 這道手續才得以成立。那麼廢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 在開始教學之前,若對「調溫」(英文為temper) 尚不瞭解,請參考我 以前的文章 巧克力製作入門‧選擇巧克力原料‧調溫與非調溫巧克力 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5390843 巧克力調溫的意義‧調溫巧克力的迷思 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5418057 首先,讓我們概略性地瞭解一下調溫的原理。調溫巧克力內含豐富的 可可脂(cocoa butter),這種油脂在不同溫度下會呈現不同的結晶狀 態,其中一種結晶狀態最為穩定,可使巧克力持續保持光澤、脆度; 其餘結晶則會使巧克力中的糖分、油脂或固態物質分離,導致不佳的 成果。所有結晶皆會因溫度變化而產生或消失,調溫的原理便是透過 操控溫度,使巧克力內的結晶達到穩定狀態。 我不認為初學玩家非得認識可可脂的所有六種結晶狀態,畢竟只有一 種狀態會使調溫成功,其餘則否。現在,我要將唯一的狀態稱作「好 結晶」。這個好結晶彷彿細菌一般(就把它當成益菌吧)具有傳染力, 當巧克力中有好結晶產生,它會感染週遭的其他狀態結晶,並逐漸地 同化它們,我們調溫的目標就是要產生足夠的好結晶。 掌握結晶生成與消失的關鍵在於溫度,每種結晶都有相對應的融點, 以好結晶為例,當溫度達34℃時,好結晶便會開始消失;同時,另一 種狀態的壞結晶便開始產生。 製作巧克力的第一步當然是先將巧克力融化,但在融化的過程中,好 結晶會因溫度破壞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不穩定的壞結晶。為了 避免壞結晶可能造成的不良結果,我們必須將巧克力加熱至一定溫度 ,使所有的結晶,不論好壞一齊融化,以達到零結晶的狀態。此時巧 克力中並無任何結晶,必須製造或者導入好結晶,以進行所謂「調溫 」的動作。 為達到零結晶狀態,我們需要格外注意巧克力液的溫度,各廠牌、各 種類巧克力均有差異,有的要求45℃,有的甚至到55℃。在操作之前 ,請參考巧克力包裝上的調溫曲線表,表上最大溫度值即是;若無, 以下數據為各廠牌之建議融化溫度的大致範圍,僅供參考。 黑巧克力 50-55℃ 牛奶巧克力 45-50℃ 白巧克力 40-45℃ ※注意,表中溫度為巧克力液之溫度,而非熱源溫度。 切記勿讓巧克力液超過表中溫度,否則會導致巧克力燒焦,之後就無 法再被利用了(或許可以當盆栽的石頭造景)。以下為巧克力燒焦的模 樣。 讀到此,各位是不是覺得「溫度」之於調溫十分重要呢?在進入下一 篇的實際操作之前,有興趣的人不妨先買個探針式溫度計(如果捨得花 錢,紅外線溫度計當然更方便),準備開始操作吧。 -- 歡迎蒞臨《巧克力&美食‧畬樂天地》 http://www.wretch.cc/blog/oldaar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92.74

02/16 23:47, , 1F
好文先推!是說燒焦那張你是拿火槍燒的嗎?也焦得太徹底 囧>
02/16 23:47, 1F

02/16 23:48, , 2F
沒有喔~只是放到微波爐用中大火熱個半分鐘而已~
02/16 23:48, 2F

02/16 23:49, , 3F
可見巧克力真的不耐高溫哪...
02/16 23:49, 3F

02/17 00:20, , 4F
未看先推
02/17 00:20, 4F

02/18 22:12, , 5F
學到好多^^好文!!!!
02/18 22:12, 5F
文章代碼(AID): #1BUh2L0n (chocolate)
文章代碼(AID): #1BUh2L0n (choco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