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四二】西敏宮議會(上)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877
(造訪時間:2023年)
從「漢普頓宮」出來,由於這區鐵路罷工,得再次承受等接駁車的折磨。保險起見問
了在站裡看守的阿婆,她居然指著電子看板說沒車回倫敦,建議我坐當地公車去個我沒聽
過的地方,然後從那搭火車。呃,這太扯了吧,只來時有接駁,回程沒有?我在疑惑中走
去公車站,從圖板完全看不懂該搭哪一路,在那的路人也一頭霧水。
不死心回到火車站,問在附近發呆的人,她說應該是有接駁車吧,她也在等。幸好當
跟著罰站一陣,終於有工作人員和巴士出現。站裡阿婆真的該打屁股,都下午了還資訊落
後,差點害我去不知名的城鎮迷路。按照來時的路線,我先坐到「Surbiton」再接駁至「
Clapton Junction」搭火車,儘管耗了兩小時,能回到倫敦已謝天謝地。
下午的重點是「西敏宮議會」觀覽,議會給人的印象通常很無趣,但英國的由於跟王
室有淵源,可是有奢華妝點的。能預約的日子挺侷限,得在休會期間,即便七八月他們也
放暑假,由於我在九月來,仍只有星期六可選。早前看過下午茶的加購,不知是否被疫情
影響,訂的時候已沒此項了,這不免讓我有些沮喪,畢竟文章形容得滿浪漫,能在岸邊敞
廊邊吃甜點邊賞河景。但今日其實也沒那悠哉時間,因為罷工的關係,我怕中途意外,把
預約推遲到四點,幸好還能免費更改。
老天保佑,車途順利,沒用到緩衝時間,於是赴約前便還有些空檔,想想就去了「維
多莉亞車站」附近的「西敏主教座堂」,雖然來英國的第二天有去過,當時腳步匆匆,只
看了門面跟堂裡,這回總算能繞繞側背,對其外觀結構更有概念。
逛完,進地鐵,「西敏宮議會」就在「西敏寺」隔壁,交通相當簡便。會在一起有其
歷史典故,畢竟它們皆出自「懺悔者愛德華」之手,在中世紀,前者為王室宮廷所在,後
者等同御用教堂,議會只不過是小小的附屬。就算隨著時年,議會漸趨成熟,仍不算有自
己的空間。上議院待遇較好,先獲得了南端的王后廳,下議院則跟遊牧民族一樣,直到「
愛德華六世」時期,才得以於宮中的「聖史蒂芬禮拜堂」棲身。
十八世紀曾為了將「西敏宮」打造為議會專屬,進行大規模改建,哪知一場大火將心
血付之一炬。但這也是種大破大立的契機,能不被過往侷限,重新競圖。儘管那時的主流
是新古典,哥德復興仍以其跟傳統的連結,獲得青睞。於是「Charles Barry」勝出了,
花了二十年,賦予「西敏宮」嶄新的風貌。
熟門熟路拐至大街這側,在報到前抬頭仰望。其長樓翼展,牆面簇密的縱紋搭襯炬塔
,顯著垂直式哥德的特色,而壁柱窗台的前推後讓,巧妙抿去重複可能伴生的單調。往邊
側望,北端有「伊莉莎白塔」藉「大笨鐘」成為地標,南亦有「維多莉亞塔」相呼應,是
獨屬王室的出入口,雖無鐘面錐頂凝聚輝光,角塔、尖拱窗、雕像群仍將它細緻飾綴,彰
顯其威儀。
相較之下,矮了一截的中央尖塔就遜色多了,但仍憑一身的雕鏤,與前方廳廊形構一
幅繁麗的風景。廳側有大花窗交織的窗櫺,端口則是給民眾進出的「聖史蒂芬門」,雙塔
挑升,徽印化形的獅馬守望。
可能一般日子才會開吧,身為參訪遊客的我被導引著,續往旁邊的草坪繞。踞伏在這
兒的是「西敏廳」(Westminster Hall),擁有成列扶壁延伸的小塔,方才的大花窗也屬
於它。看似樸拙,年歲卻令人敬仰,它可是從中世紀存留下來的老爺爺啊,也是少數由大
火搶救下來的建築。根據佈局圖,它背後是下議院,與另翼的上議院相對稱。彷彿是作為
呼應,在這邊草坪屹立的是出身議會,曾推翻王室的「克倫威爾」,鄰近後者的舊王家廣
場,則以「獅心理查」記印那已消弭的風華。
隨著隊列過了安檢,我踏入「西敏廳」,還未及望看廳裡形貌,視線就被門側的燦亮
馬車勾去,金色框架綴邊繁複,車門以彩繪襯飾,剎那間我以為加冕馬車被搬來這了。查
了資料,才知是下議院議長的「Speaker State Coach」,最初是為「威廉三世」所製,
門板畫的主角也是他,在王座接收被端呈上來的「大憲章」跟「權利法案」。它由後來的
「安妮女王」贈予,議長會在加冕典禮搭乘它在「西敏寺」和「西敏宮」來回,年歲比加
冕馬車還老。而今天不知是什麼的展期末尾,一堆人正圍著它打包,我能剛好瞥見,運氣
算不錯。
盯了一陣,把目光轉回正主,這座大廳使用的是「Hammerbeam」工法,不僅不需任何
中柱,也以其跨度、量體有好長一段時間傲視群倫。它建於十一世紀「威廉二世」時期,
目前的樣貌是「理查二世」的改造,不少地方能找到他的徽印,即纏著鎖鏈的白鹿。若仔
細觀察,那些弧樑在折轉處,都雕有天使的俯望。
這裡也是議會前身「皇家委員會」(Curia Regis)舉行的地方,在最高法院遷至前
幾天經過的「皇家司法院」前,它同樣擔任仲裁的角色。此外,自中世紀,便有在這舉辦
加冕完餐宴的傳統,近代的「喬治四世」是最末場,奢華的他不意外又搞得相當鋪張,從
圖繪看,座席填得滿溢,桌上杯盤撩目,難怪為避免民怨,就成為絕響。
各方向逛晃著,感受歷史,編想畫面,我登上了盡頭高台,這兒當年應是王室審理所
在吧,如今作為背襯的是紀念「伊莉莎白二世」登基五十週年的花窗,綴滿形樣多變的徽
印。其左右皆有門拱,顯著華麗綴邊又加襯彩繪的,是方才從外望見的「聖史蒂芬門」,
觀覽路線指向較樸素那面。
拐入這大門所示的「聖史蒂芬廳」,它原先為給下議院使用的「聖史蒂芬禮拜堂」,
山形天篷下,斑斕尖拱框織連,敘事浮雕搭襯花窗顯得瑰麗。可惜一場大火把這些燒沒了
,只剩地下層的「Chapel of St Mary Undercroft」還有些舊時雕琢予人懷想。重砌後的
大堂看來有跟過往致敬,放射狀肋拱交錯著,花窗映入彩光,門頂馬賽克也提點著歷史,
東端以「聖史蒂芬」作主角,「史蒂芬國王」與「懺悔者愛德華」伴侍,意味這裡的初始
,西端則表達「愛德華三世」下令對此堂進行改建。
牆側顯然變化最大,除了有議員、王室的雕像分列,又以英國重要歷史事件為題,添
增了八幅壁畫。這些畫都沒有標註,連語音導覽也沒認真解釋,滿考驗外國遊客的通靈能
力。好在現今是網路世代,努力搜了一陣,總算有結果。若從左牆順時針看,能見九世紀
「阿佛烈大帝」在長船擊退維京人的入侵,「獅心理查」昂然登船,準備進行十字軍東征
。接續的「無地王約翰」被迫簽署「大憲章」雨勢滂沱,氣氛肅殺,筆觸也凌厲,但再過
去便轉為祥和,是將聖經翻為英文的「Wycliffe」帶領民眾研讀。
轉至右牆,首幅主角是「亨利八世」寵臣「Wolsey」,蓋了「漢普敦宮」那位,他趾
高氣昂來議會要跟法國打仗的錢,卻被「Thomas More」拒絕。隔鄰為「伊莉莎白一世」
遣人探索美洲,「Thomas Roe」在印度跟「蒙兀爾王朝」締結商業合約。最後的收尾在「
安妮女王」,蘇格蘭議會終於在那時同意與英格蘭合併。惱人的是,大廳尾端在整修,導
致有三幅被遮擋,也連帶破壞整體風景,偏偏這是最後能拍照的區域啊。
不是很懂這禁令,連我在廳內把鏡頭瞄向更裡一重,都被阻止,是覺得我拿著經過改
裝的火箭炮嗎?那裡無彩繪,應不是防閃光燈,若為了保密也挺無稽,畢竟官網就有「
Virtual tour」給人預習複習,只能歸結為想多賺觀光錢。
我在嘀咕中步進中央塔下的「八角堂」,它身為整棟建築的樞紐,不免雕琢得富麗堂
皇。四道拱門與四面花窗相交錯,有疊立的雕像成其綴邊,門額皆嵌了主保聖人馬賽克,
分別為英格蘭的聖喬治、蘇格蘭的聖安德烈、威爾斯的聖大衛和愛爾蘭的聖派翠克。而天
篷是其最輝華之處,金漆浮現纏藤花卉,肋線如芒耀展,很勾人仰頭怔望。
儘管這裡南北分流,各自接往上下議院,攔繩已幫遊客做了決定,從上議院看起,先
進入的是「Peers' Corridor」。這段同樣在牆上飾以壁畫,且相對貼心,有附上主題,
但在不能拍照的景況下,大半也看過忘過,得仰賴「Virtual tour」。
它們講的是「英國內戰」的紛紛擾擾,那時「查理一世」打算拿回君王至高的權力,
一不爽就解散議會。入口的時序較早,能見「查理一世」進議會想逮捕議員卻撲了空,他
逼問議長,僅得到「我又瞎又啞,只是議會僕人」的敷衍回答。於是兩方鬧到最後開啟了
內戰,一幅「查理一世」在「諾丁漢」領兵高舉軍旗的圖繪,標示了這時間點。各地不免
就此戰得激烈,像「溫徹斯特侯爵」所在的「Basing House」就被議會軍血洗,亦有一隊
名為「London Train Bands」的民兵前往解救被王軍圍困的「Gloucester」。
後四幅在「五月花號」亂入後,講述王軍戰敗,議會軍佔領牛津,迫學者聽令。「查
理一世」被砍頭的那刻被避去了,以雪天中前往「溫莎」的葬禮代替。然內戰並未終止,
倒王、復辟,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又引發爭議,黨派互鬥下,被誣陷的「Lord
Russell」是其中的犧牲品,只能黯然留下一幕受刑前的與妻訣別。
穿過歷史,廊段開展為同名的前廳「Peers' Lobby」,它亦以諸多尖拱框為飾,不同
的是天篷轉作斑紅圖騰板的接拼,與地磚的「都鐸玫瑰」相輝映。雖直進便是門框金花勾
邊的「上議院議廳」(Lords Chamber),像賣關子似,紅龍一攔,要我們先拐向側邊的
「Not Content Lobby」。
它跟另側的「Content Lobby」成對,說是在表決議題時,用這樣移動腳步的方式選
邊,挺堅守傳統的機制。就不知會不會跟我們一樣,放眼望去全是同黨的臉孔,已沒了個
人意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739414008.A.D5C.html
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