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票價的問題

看板Aviation (航空板)作者 (晴空飛翔向日葵)時間16年前 (2008/12/16 14:57),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iamthebest08 (希望能在綠地球穩定工作!)》之銘言: : 我想問一下 : 直飛的票價 : 跟轉飛的票價 : 為什麼大多數民眾都認為 直飛得比較便宜 : 我一直認為 直飛要比較貴 : 是我的腦袋有問題嗎 : 還是這中間有甚麼誤會....^^" 這中間其實應該說兩邊想的都沒錯.... 運輸業的「票價」因素,取決於以下幾項主因,這其中不外乎: 1. 固定成本(飛機、場站費用等) 2. 變動成本(組員多寡、油料、其他會變動的費用) 3. 承載率 基本上,會讓票價有比較大變動性的,不外乎就是變動成本和承載率這兩項因素。 油價上漲(航線的長短),基本上是變動成本的高與低; 不過另一方面大家可能比較少想到的,就是承載率的問題。 以同樣的班機大小來說,以前到中國各城市因為都要到港澳轉機, 所以台港、台澳(澳門)的航線,承載率因為「集中」的關係, 因而幾乎差異不大的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承載率越高、票價越低; 相反地,當台灣和中國直航的航線拉起來,初期承載率就是一項比較不穩定的因素, 航空公司也不是笨蛋,當然會先抓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值, 這是直航的航線票價平均偏高的主因之一。 在以前航線設計理論中,有一種原則叫做「軸幅理論(HUB & Spoke)」, 講得就是這種點對點直飛未必有經濟效益的現象, 因承載率不穩定、讓平均成本增加,反而航空業燒油燒得兇、旅客也未得到最大效益; 但是一旦把部份的關鍵點設定為「軸心」,然後把其他次要城市設定為「幅」, 在承載率集中的情形下,反而可以讓平均成本壓低, 雖然旅客要損失轉機的時間,但卻因為頻率增加,未必會比較浪費時間.... (要點對點,班次頻率就會比較低) 我個人的看法是,台灣和中國的兩岸直航,基本上航線設計最好是「軸心對軸心」, 譬如說桃園、高雄飛廣州、上海、北京,然後再透過中國的航空公司飛到其他城市, 至於其他的航點,除非是旅行社一拖拉庫的「包機」,否則定期航班未必有效益, 最直接的關係,當然是反應在大家的票價上..... 最類似的情形,大概就是台日雙邊的航權,定期最大宗就是以東京和大阪為主, 至於其他的城市,不是一天零星幾班、就是旅行業者的包機...... -- fabg's 航空鐵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fab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1.67.186

12/16 15:16, , 1F
有趣推~
12/16 15:16, 1F

12/16 16:26, , 2F
專業推!
12/16 16:26, 2F

12/16 19:55, , 3F
專業有趣推
12/16 19:55, 3F

12/16 20:25, , 4F
專業推
12/16 20:25, 4F

12/17 10:29, , 5F
推,不過軸心-軸心model的罩門就是怕LCC的短程點對點進來攪局
12/17 10:29, 5F
文章代碼(AID): #19Hr56aN (Aviation)
文章代碼(AID): #19Hr56aN (A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