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問外國的大學教育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 (半殘流浪漢)時間17年前 (2008/04/28 16: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 引述《mlkj (￾N )》之銘言: : 我在日本念語言時認識一個牛津大三 中文系的英國女生 : 她說她們一年中只有上課半年.... : 其他時間都在放假 : 但是呢 放假時有指定教材要念 : 一放假回去 就會考試 考放假前教的東西以及指定教材 : 沒有過就退學........................... : 她說她們大一有25個人 現在十五個不到 : 不過我只能說她真的超強 中文很好 日文也很好 英系果然差不多..我是在超鄉下的紐西蘭念的大學。 老實說,念書的時候常有被騙的感覺 XDDD 一年 365 天,算起來也才 52 個禮拜。 可是一年只上課兩學期,每個學期 12 個禮拜。 等於真的是半年在放假。 上課一個鐘頭稀哩嘩啦就說完了,剩下就回家自己摸,題目自己作。有幫助你的小教是 理面有高年級學生教導,不過到了大三大四他們就不太鳥你了,這個時候找教授比較有用。 我念的是物理系,大一記得一班都一兩百人,到了大三大四一班都只有不到二十人。 冷僻一點的科系就更少了.. 紐西蘭因為沒甚麼太大的壓力,加上當地生活不錯夠穩定,有次看到我同學一大清早的課 就咧著嘴傻笑,我就問他是最近有甚麼好事情發生? 他回答:『我只要每天起床想到又有新的題目好作,就超級興奮的。』 當下我覺得....高等教育比較適合這些人吧.. 有興趣在科目上的人比較多,大概因為當地學歷也不是太重要,離世界太偏遠了會些 真正的東西比較有用.. 因為都是說英文的,所以跟歐美交流很密切,大學有註冊的資料庫就好幾百個,我經常 幫在台灣的同學網友抓 full text 的期刊,所以我想台灣這方面的東西可能比較不足。 教授的人脈也比較不同吧,像我成績好的同學就都可以被推薦到英國/德國/美國一些 專業的研究室工作/攻讀博士等。 我想大學對我個人最大的貢獻就是給我夠多的時間,讓我學會跟自己相處以及思考的方向 吧。 高等教育真的是一種奢侈的特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42.127
文章代碼(AID): #185OkJBW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85OkJBW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