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 香港中環 大班樓
餐廳名稱:香港中環 大班樓
消費時間:2024年/12月
地址:香港中環威靈頓街198號The Wellington 3樓
電話:+852 2555 2202
營業時間:12:00-15:00;18:00-23:00
完整圖文:https://j2u0d0y0.pixnet.net/blog/post/222702118
香港大班樓一直都是我的口袋名單中,最想去的餐廳。渴望吃到大班樓的程度是,如果有
朝一日能吃到大班樓,則我對於香港就毫無遺憾,從此不再踏上香港領土都沒關係了。在
疫情前,大班樓的訂座是沒有那麼困難的,點菜方式也是單點的,可以任意選自己當天想
吃的菜。不過疫情後,大班樓搬遷新址,搬到威靈頓大樓,消費方式和訂座方式也跟著改
變,訂座難易度也變成魔王等級的。升級後的大班樓,消費方式改為套餐式,同桌的食客
需點同樣的菜色,並以人數計費,晚餐稍貴一些,不過可以多選海鮮種類。菜單則會在用
餐前三日以電郵方式選擇。
這趟專程為了大班樓而飛去香港的旅行,其實是很期待但也很緊張的。期待的是終於能一
圓大班樓的夢,另一方面卻又很緊張如果吃完結果不如預期,那是否會覺得後悔和浪費時
間呢...
大班樓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威靈頓大樓三樓,中午12點營業。電梯搭到3樓,一打開電梯
門,映入眼簾的即是極為顯眼的紅色大班樓招牌,充滿中式的喜慶氣氛卻毫無傳統老舊的
味道。
午間套餐共有3道頭盤、1道海鮮、2道肉類、1道蔬食、1道主食及甜品三味。看似不多,
但其實吃下來是剛剛好,甚至還需要將主食打包走,非常令人心滿意足。每一張桌上,都
有客人當日點的菜色的菜單,作為上菜時客人能對照查看相對應的菜式。
第一道頭盤,乳鴿。小小一隻完整的乳鴿乍看之下有點嚇人卻又很新奇,原來乳鴿的尺寸
是如此小。兩人分食一隻鴿,腿和翅各一。印象中,先從腿開始吃,一咬下肉,便有淡淡
的煙燻味散發,肉質多嫩、鹹度剛好。雖然沒有感受到龍井菊花香,不過光是這一道乳鴿
便讓我心情衝上雲霄,簡直太完美了。鹹度適中、皮的脆度和肉的軟嫩程度恰到好處,不
多也不少,恨不得把骨頭也一併吞下。咬下的每一口,都令人讚嘆不已。
第二道頭盤是大班樓的經典名菜,炭火厚切叉燒,也是所謂的第一刀叉燒。第一刀叉燒名
稱來自此塊叉燒肉的部位為脢頭肉最前端的部分,為刀子第一刀切下的肉,瘦肥相間,軟
嫩無比,是整個脢頭肉最精華的部分,必須以熟練的刀法和適合的刀子沿著肉的紋路切下
,才能取得完整且不破壞結構的一塊肉。叉燒一端上桌,便有淡淡的碳烤焦香味撲鼻而來
。拿起刀子,切下第一口,用叉子插起,送入口中,舌尖先觸碰到以蜜糖裹著的焦香外皮
,甜中帶點焦苦,咬下肉的那一剎那,整個人生都圓滿了。入口即化,肥瘦適中,絲毫沒
有叉燒肥肉的油膩,亦無瘦肉的柴澀,就像太極一樣,完美的比例,每一次咀嚼都令人喜
悅,絲毫不捨得嚥下。這塊叉燒是粵菜的極致,是中菜之巔,無人能及。
蟛蜞膏為一小型螃蟹的膏體,大約跟大拇指的尺寸一樣大,要取其膏體,是一件十分花費
時間和體力的事。因此,蟛蜞膏在如今的粵菜菜式中,已很少被使用,主因就是太費功夫
。然而,大班樓的蟛蜞膏柚皮冬瓜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卻是耗盡心力才做出一盤。膏體的
鮮味和冬瓜的清甜相互襯托,十分清爽。
陳村粉是大班樓常年招牌菜,只要提到大班樓三個字,便會聯想到油雞花雕蒸花蟹配陳村
粉。網路上流傳了許多關於這道菜的烹飪手法和傳奇,都是貨真價實的,至少我吃到的就
是如此。兩人份吃完這一整隻花蟹其實是非常足夠的,花雕酒的香氣和蟹肉融合一起,配
上陳村粉,美味至極。吃到尾聲之時,便把醬汁倒進碗裡,將蟹肉剝下來,和陳村粉一起
浸淫在醬汁中。醬汁濃厚的花雕酒味,大口飲下,配上花蟹的鮮甜,連侍者都稱讚我很會
吃。好吃到希望能夠連盤子也一併吃下,才不至於浪費殘留在盤上的醬汁。
- 話梅老薑陳醋排骨
排骨先微微酥炸過後,再裹上以話梅醃漬的陳醋醬。先用舌頭輕輕舔舐排骨外衣,酸度非
常足夠。排骨十分多肉扎實,瘦肉間帶點油脂卻不油膩。重點是那包裹話梅醬的外皮真的
是人間美味。
- 梅乾菜陳皮扣肉配夾包
大班樓特地精選過的梅乾菜,是吃不到梗的,非常細嫩,甚至咬下的菜葉是不會卡在牙齒
縫裡的,由此可見大班樓挑選的菜是有多細嫩。原來,大班樓在新界設有自家農場,專門
生產菜單裡所需要的蔬菜,每一種菜都是精心特別處理的,並不因為他是盤子裡的配角便
隨意處理。那塊扣肉也是令人嘖嘖稱奇,在進食之間,不時嚐到陳皮的香味。那塊肉的每
一處,都入口即化,完全吃不到“肉絲感”。一塊完美無瑕的肉,再搭配上夾包,讓人一
口接著一口,回味無窮。
時蔬是豆苗嫩葉,據說豆苗嫩葉產量非常稀少,只有在特定的時節才會供應。大班樓不僅
能取得穩定的供貨來源,還特地請人來專門處理豆苗嫩葉,葉子一片一片的挑揀,如此一
來,顧客吃到的都會是新鮮完整的豆苗嫩葉。夾了一小撮豆苗嫩葉放入口中,馬上就知道
這個豆苗嫩葉肯定不得了了,一根梗都沒有,也毫無菜味。豬皮十分有彈性,沒有腥味,
搭配豆苗嫩葉一口接著一口吃,極好的搭配。
- 煙燻馬友銀魚窩飯
來到主菜單的最後一道菜,也是唯一一道主食。
事前不知道何謂馬友銀魚,不過吃起來倒是很像吻仔魚,不過不確定是否是同一種魚。其
實這道就是吻仔魚飯,不過有很香的煙燻味。窩飯不是炒飯,是煲仔飯,但是這道馬友銀
魚窩飯並沒有鍋巴,也沒有焦味,飯體粒粒分明,超級讚。這鍋端上來拍了一張照之後,
侍者便替我們端到廚房分裝到碗裡,各裝一碗之後,剩下的主動替我們打包裝起來。
- 甜品三味 (紅棗糕、冬瓜餅、杏仁茶)
最後一道是甜品
在香港,甜品有很多種類,無論是糖水或是糕餅類,都是傳統香港人的甜品食材,這倒也
是香港自古流傳下來的歷史傳統吧,我倒覺得台灣似乎很難看見有餐廳供應這類型的傳統
甜品。
中間那塊是黑豆沙芝麻冬瓜酥餅,是兩塊糕點中的最愛,此乃潮汕特式糕點,從潮汕舊式
餅店訂製的,雙拼食材,融合冬瓜餅和黑豆沙。吃下來完全沒有想像中傳統糕點的油膩和
死甜,淡淡的甜配上一旁濃郁的杏仁茶,產生絕妙的好滋味。紅棗糕也清爽可口。用此套
甜品來做結尾,真是再好不過,也很心滿意足。
大班樓的外場侍者看上去多為中年且具有豐富經驗,相信熟客都和這些外場服務人員非常
熟稔,可能已在大班樓相遇無數次。在大班樓的官方臉書上,也都會有一些關於餐廳員工
的貼文,介紹他們的來歷及他們和大班樓之間的關係。雖然不知道臉書粉專貼文是誰撰寫
的,不過每一篇貼文讀起來都非常有溫度,用詞也很優美,是關於餐廳、員工和客人之間
互相分享的園地。
大班樓給我的感受是很強烈的,處處都能感受到主廚和員工的用心,無論是侍應主動替客
人拆開濕紙巾的包裝,或是主動替客人打包,如此注重細節的小地方,任何一個人都會看
到和感受得到的。對我來說,這裡就像完美的太極,所有一切都在剛剛好的狀態,讓人非
常舒服,除了座位很難訂這件事,我想大班樓是無可挑剔的。
謝謝大班樓在2024年賜給我一個完美的尾聲,很滿足,也很感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75.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od/M.1756997616.A.2F4.html
Food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