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新竹橫山-大旗崠步道、大山背人文生態쀠…

看板Hiking (登山)作者 (倫)時間19年前 (2006/07/14 04: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 http://blog.pixnet.net/post/bubuchen/258377 2006年7月5日 口試終於結束了,雖然還有許多部分必須修改,但今天趁著好天氣, 從交大到新竹橫山走走。從交大出發,沿著光復路(122縣道),過了竹東後, 左轉省道台三線(往北),過了竹東大橋後不久右轉(橫山火車站對面的路), 就開始進路橫山的範圍啦。 今天的首要目標是大旗崠山(705m),也就是大山背山, 大山背就是指橫山鄉的豐鄉村,為豐鄉這兒的舊稱。 由於比較偏僻,所以大山背地區的古道頗為發達。 在網路上收集到的資料,以茶亭古道、騎龍古道以及大旗崠古道(步道?)最為有名。 其中大旗崠步道就是通往大旗崠山頂(大山背山)的路。 登山口在竹35-1縣道上的樂善堂後面,樂善堂原名石峽廟建於光緒15年, 後毀於日軍,於光緒31年重建至今。 廟的主體,古意盎然,不過週為搭了些棚子, 反而使整間古廟的感覺盡失,看起來反而像四獸山那附近一、二十年才蓋的廟。 循著登山口開始往上走,一路上幾乎都適石階,石階高度忽大忽小, 所以走起來格外辛苦。不過沿路上的生態很好, 看到了許多不同種的蝴蝶、昆蟲、青蛙,甚至還有蜥蜴、蜈蚣, 最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在中途的觀景台,看到了兩隻鷹在空中盤旋。 約50分鐘後就到達了大旗崠山山頂,山頂有一個涼亭、觀景台以及衛星控制點。 山頂可眺望上坪溪與油羅溪匯流會而成的頭前溪的景觀。據解說牌的說法, 從這還可看到台灣海峽,不過今天的天氣雖然晴朗,但並不是很清澈, 所以並沒看到台灣海峽以及新竹海岸線。 這裡的景色很棒、不過涼亭與觀景台實在是很破舊, 相信稍做整理,這兒會是個大眾化的路線。 稍作停留後,開始往回走,約40分鐘後就回到樂善堂, 在這洗個臉、上廁所,就在石椅上睡個午覺, 享受一下樹蔭下的清涼。 接著前往下ㄧ個目標-大山背自然人文生態館。 大山背自然人文生態館是由原本的豐鄉國小改建而成的, 而豐鄉國小的前身為橫山公學校的大山背分校, 豐鄉國小因口外移,學生人數稀少,於民國七十二年廢校。 後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利用舊有校舍,改建成大山背自然人文生態館, 於今年(2006)4月開幕。 整個大山背自然人文生態館前半部為一個簡餐咖啡的餐飲服務區。 後半部為靜態展示的區域,可能是剛開幕的關係, 展示的東西並不多,大部分為豐鄉國小的舊照片。 既然名為人文生態館,未來還需充實更多這方面的資料才行。 在豐鄉國小後面有一條後山步道,約十分鐘可走完, 其中一段為日治時期往山後神社的參拜道。 不過神社遺蹟已經完全找不到了(至少我沒找到),只剩下這一小段參拜道。 走完後山步道後,沿著竹34縣道往茶亭古道的方向前進, 途中經過豐鄉瀑布,又名小瀑布,依解說牌的說法,在每年四、五月間, 瀑布兩旁將有非常多的螢火蟲飛舞,我想明年可以來這看看滿坑滿谷的螢火蟲。 繼續前進,可經過一調糯米橋,糯米橋為石頭砌成, 並用糯米混合糖與石灰填充於石頭縫隙間固定整座橋。 在大山背這個地方還有許多保存良好的糯米橋。 原本想從竹34縣道的茶亭古道路口,來走茶亭古道, 可能我一不專心,讓路口溜過,於是又轉回竹35-1縣道上, 從竹35-1縣道上的路口來走茶亭古道, 在路口處有一個土地公廟、以及所謂的茶亭。 茶亭已經改建過了,土地公廟看起來則是新舊參半。 可能是太熱的關係,走到一半竟然覺得不太舒服(體力變差了), 於是掉頭回到入口休息。所以我的茶亭古道之旅只完成了一半。 下次有機會再把他走完。 詳細照片請看 http://www.pixnet.net/thumbnails.php?album=1151901 -- Album: http://bubuchen.pixnet.net Blog: http://blog.pixnet.net/bubu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4.170.61 ※ 編輯: BuBuChen 來自: 61.59.233.59 (10/02 01:49)
文章代碼(AID): #14joDdSx (Hiking)
文章代碼(AID): #14joDdSx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