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五三】倫敦國家美術館(中)

看板Ind-travel (旅遊/自助旅行)作者 (ff)時間1月前 (2025/03/03 11: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9509 (造訪時間:2023年) 由「倫敦國家美術館」西翼往北走,會進入串接性質的小室Room15。這裡的畫家我都 沒聽過,也因為偏早期,筆觸皆過於工整,但細節卻很驚人,不論背景、衣著、手上器物 都精微勾勒。例如來自西班牙的「Bartolomé Bermejo」,就以《聖米迦勒戰勝邪惡》展 現了畫工。盔甲的珠寶雕鑲、披風的織紋質料、翅翼的漸層用色、腳底的奇形怪獸,刻這 麼一張不曉得花多少工夫。 而當盯瞧完,便會因多向分歧的路線陷入抉擇,若想收集完「拉斐爾」,就得留意 Room26是在哪線。這樣的設計很不貼心,根本可以把三傑集中在一開始的Room12啊,反正 那邊也沒主題。還是館方就是故意的,分散人潮,逼你在尋寶時去認識更多畫家? Room26鄰近介紹的其實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北方文藝復興」,這間主角為「 Antonello da Messina, Gerard David」,但很自然我的目光都落在「拉斐爾」的四幅。 《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和《The Dream of a Knight》顯然是早期的作品,人物 姿態可說仍有點僵。前者為耶穌扛十字架的步途,後者取材自「第二次布匿戰爭」,能見 年輕的「西庇阿」夢到美德與快樂化形的女子。 另兩幅顯現短短幾年他飛速的進化,一趟佛羅倫斯之旅令他被「達文西」跟「米開朗 基羅」深深震撼,拋棄了從原本師父所學。《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便藏有 兩位大師的影子,倚著車輪刑具的「聖凱瑟琳」半扭身仰望天空,表情有著虔信與望見異 象的出神。 而《The Madonna of the Pinks》就是他標誌性的秀麗聖母,畫名來自耶穌手中的粉 紅康乃馨。這幅據說是受「達文西」《柏諾瓦的聖母》啟發,構圖也的確相像,即便如此 ,聖母那粉柔的膚色光暈仍惹人盯望。只可惜天妒英才啊,若他能像其他兩位長壽,以其 進化速度,肯定會留下更多經典。 Room26再往北會深入「北方文藝復興」的分支,為避免繞路,我當時是先解決那區, 但若求對流派的統整理解,應該從Room15朝中軸返折,這方向接續Room9的「威尼斯畫派 」,有超長的Room29表述「Venice: Bellini to Titian」。「Bellini」指的是「喬瓦尼 ·貝利尼」,「提香」的老師,很值得藉此機緣觀察他們的相似與差異,但走到這已耗去 一小時半,偏偏還有東半部待看,緊張的我只能專注在「提香」了。 在這兒他依然有宗教性質的作品,像《Noli me Tangere》,便描繪了耶穌復生時與 「抹大拉的瑪麗亞」的相會。畫名所述的「別碰我」搭配巾袍像被扯落的動作,初看令人 莞爾,其實是耶穌在表達他不再是可隨意親近的凡人。這幅雖為「提香」年輕時的創作, 色彩運用已顯天賦,光是白色就表現出諸多質感。 但這之間最被推薦的是《酒神與阿里阿德涅》,後者為克里特島的公主,曾幫忒修斯 除去牛頭人,卻被始亂終棄,在畫面左側能見無情人乘船遠去,公主伸手欲追。就在此時 ,酒神領著隊伍從印度凱旋行來。阿里阿德涅轉頭愣愕,酒神從戰車癡迷下躍,「提香」 讓這一見鍾情顯得格外生動。 此作出自妝點「費拉拉公爵宮」的委託案,很多傑出畫家都被延攬,為一較高下,「 提香」將版面填襯得豐富,以獵豹、可愛的小薩特、仿「勞孔」的纏蛇肌肉男、優雅的女 舞者,展現他各面向的游刃有餘。並豪氣揮灑著透亮色彩,從衣裝,至遠景的海天城鎮暈 染。 除了這幅,鄰近另有取材自「奧維德」《變形記》的作品,為三十年後來自西班牙「 菲利普二世」的委託。其一是《戴安娜與卡利斯托》,身為水仙女的後者本為前者所愛, 卻被朱庇特染指,畫中所繪的,就是起疑的女神在狩獵完命其脫衣沐浴,揭露她已大腹便 便的那刻。 隔鄰的《戴安娜與阿克泰翁》以涓溪茂林串聯,披巾雕像鏡像呼應,之間除了獵人「 阿克泰翁」初見裸裎女神的驚訝,尚有眾女的憤怒嬌羞和好奇。柱上的鹿角頭骨則預示了 結局,並於未完成的《阿克泰翁之死》進一步描繪,即逃跑的獵人在溪邊飲水時,發現頭 已變成鹿,且於下一秒被女神射死,獵犬分屍。 而在Room9被排擠的「丁托列托」,有幅《聖喬治屠龍》流落至此。這幅滿特別,一 般是把聖喬治置於焦點凸顯英武,他卻將其擱到背景,讓驚慌逃跑的公主成為主角。因此 儘管人物生動,神之光暈帶來戲劇性,待在祭壇的時日據說頗短暫。 時間點回到在Room15的抉擇,當時的我決定先解決西北角,也就是「北方文藝復興」 的演變。這區域包含德國,以「杜勒」為代表,之前我對他的印象只是一幅很帥的自畫像 ,可惜館內收藏並不多,無助我進一步了解。Room25僅有張小小的《聖耶柔米》,是乾瘦 的他在翻譯聖經時,因感慨而拿石捶胸,周邊能見獅子跟細膩勾勒的風景。 德國之外,有所謂的「尼德蘭早期畫派」,常被提及的是發明油畫技法的「揚·范艾 克」。他的祭壇畫通常華麗精緻,Room28的《阿爾諾非尼夫婦》卻反差地低調,用隱抑手 法表現衣著擺設的質感。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該是富商的長相吧,長臉小眼,可能還是 美化後的成果。 在這之後,便是「巴洛克畫派」的萌芽了,它造就了「荷蘭黃金時代」,鄰近的「法 蘭德斯」也不遑多讓,居首的「魯本斯」就在此區霸佔了中央廳Room18。不由得將視線停 在最大幅的《Minerva protects Pax from Mars》,它將「和平」畫成正在哺育「財富」 的母親,後頭有密涅瓦驅趕來鬧的戰神,渦漩般的佈局有著流動感,輕易便牽帶了視線。 根據資料,它並非單純的王室委託,當時西班牙跟英國已交戰五年,作為前者特使的 「魯本斯」便以自身畫技,向「查理一世」遞出橄欖枝。所以除了主角群,周邊元素也都 有著和平寓意,暗喻盟約若結,便會帶來歡欣與豐饒。 《掠奪薩賓婦女》在他筆下亦有戲劇化的展現,當高坐的國王「羅慕路斯」揮落手臂 ,便起始了這暴亂的一幕。華美殿閣裡婦女奔逃摔跌,驚慌中有著掙扎,就算跪地祈求也 得不到回應,甚至還有士兵已止不住色心,掀了裙子便想硬來。一面盯瞧,一面也彷彿能 聽見呼救聲。 不同時期的《帕里斯的評判》則很值得玩味,同樣的赫拉、雅典娜、維納斯爭奪最美 女神,構圖跟筆觸卻有極大差異。年少所繪較正經八百,三十年後的顯然寫意得多,還故 意挑戰自己,將女神們以側背身姿來表現,並在周邊添入梅杜莎和復仇女神,暗示「特洛 伊之戰」的即將到來。 除了神話,自然也有聖經章節的著墨,像《The Brazen Serpent》便描繪了上帝降下 蛇災,懲罰信仰不貞的人,能見群眾被纏噬的恐慌。作為對比的是當中仰望摩西及其身後 銅蛇柱的母子,因虔信而顯得聖潔,據說是偷渡了「魯本斯」家人。《參孫和大利拉》則 勾勒著背叛的那一刻,門外士兵蓄勢待發,「大利拉」盯著一縷縷被剪斷的頭髮顯得心事 重重。撫觸熟睡「參孫」的手似有不捨,畢竟片刻之後將是訣別。 多產的他尚有些其他類作品,在Room20跟「法蘭德斯」的畫家們放一起。一類展現風 景畫,《A View of Het Steen in the Early Morning》是他很晚期的作品,這時他已半 退休,不需違背心意幫君王歌功頌德,不用身兼大使東奔西跑還兩面不討好。能買下豪宅 莊園,筆隨心走,繪出雙眼所見。而這幅雖看似日常,趕集的、捕獵的、放牧的各處散點 ,卻洋溢著舒泰氛圍。光影處理也迷人,旭日初升,將色溫由朗天蔚藍渲染至林野橙黃。 另一類自然是肖像畫了,《Portrait of Susanna Lunden》為當中挺知名的一幅,頗 具特色的五官略帶羞怯,騰煙般的背景搭襯羽毛帽讓其多了華貴感。據說就是因此機緣, 「魯本斯」娶了她的小妹,在老年開啟第二春。 然說起肖像畫,應是他的弟子「范戴克」更有名,因宮廷畫師的身分留下不少傑作。 他獨佔了Room21,一踏進便能見巨幅的「查理一世」騎馬步過對牆。這很令人聯想早上於 「溫莎城堡」所見,只是那幅為迎面,此作為側向,雖是鎧甲勁裝,氣氛卻更閒適,挪去 彰顯王權的凱旋門與陪侍,彷彿正於鄉野遊晃。這也是「范戴克」的特色,將肖像與風景 結合。但既是描繪君王,自不會那麼簡單,據說對壯碩駿馬的駕馭代表對國家的引領,樹 冠後的蒼茫雲色亦是種不可拂逆的威權。即便現在看來挺諷刺,因為十年後他就人頭落地 。 除了肖像,這兒也收藏了他的歷史畫《St Ambrose barring Theodosius from Milan Cathedral》。四世紀時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為鎮壓起義,在「塞薩洛尼基 」屠殺了萬餘人,憤怒的米蘭主教「聖安布羅斯」因此阻止皇帝進入大教堂。這主題「魯 本斯」曾畫過,卻是由仍為助手的「范戴克」完成,驚人的是當時他才十多歲。眼前這幅 為數年後他的重繪,我翻了網路圖出來,主教的威嚴面孔與華麗衣裝幾乎一樣,但皇帝表 情更生動了,眉目顯得陰騭,隨從們也倍加倨傲。 至於在同時期發光的「荷蘭黃金時代」,最被眾人所知的應屬「林布蘭」了,鄰近的 Room22是他的表演場。彷彿要跟「范戴克」作呼應,這邊也有張大幅騎馬像,只是主角換 替為商人「Frederik Rihel」。相較起來,「林布蘭」的筆觸顯然更率性,將五官衣飾精 微勾描後,馬匹便僅粗獷點抹,背景大量渲染。這滿符合他給人的印象,或以濃重色彩, 或用反差光影烘托情境。 或許有點自戀,「林布蘭」留下滿多自畫像,可惜我來的時間點不好,兩幅不同年歲 的好像外借了。倒是能看到他早逝的妻子「莎斯姬亞」,她略顯福泰,打扮得像春天女神 ,綠色系的織紋衣袍,頭手都有花圈。另幅身分成謎的女子被學者代入神話聖經,編織各 種想像,較浪漫的一說是他後來的情人,因著出身而顯得粗壯,她卸下華服只穿襯衣戲水 ,似是「林布蘭」與她私密時光的捕捉。 由於數量繁多,一幅年輕之作《Belshazzar's Feast》外溢到Room24,雖不像《夜巡 》那麼經典,同樣體現了他愛用的光影。這畫出自舊約,主角是巴比倫國王「伯沙撒」。 他因宴會餐具不夠,取用了從耶路薩冷奪來的聖器,就在那一瞬雷聲劈響,上帝之手從霧 中浮現,寫下「經過秤量,已顯你的虧欠」,接著,「伯沙撒」便暴斃而亡。畫中精微呈 現國王身上的華麗繡紋與珠寶,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帶著窒息感的密室氛圍,以及幻 光映照下眾人誇張的驚愕。 同時期的名家尚有「維梅爾」,前幾天在「白金漢宮」看過他的《音樂課》,Room16 有另兩幅挺類似的作品,看起來他真的很喜歡描繪房裡女性的日常,讀信、彈琴、梳妝、 備餐,並用側窗映入的光線營造氛圍。這兩幅有同樣裝扮的女子,鏡像構圖,又都在彈當 時流行的「維金納琴」,顯然是成對的作品。乍看之下,很可能會將其當成肖像委託或寫 生,但作者既是「維梅爾」自不會如此表面,通常畫裡出現的元素都有其影射寓意。 而根據學者的分析,站著那幅應是代表真愛,因為背後掛畫是邱比特。坐著那幅暗藏 的情緒便比較複雜,前景大提琴應為合奏的請邀,但搭配後頭掛畫便耐人尋味,畢竟那是 彈著魯特琴的妓女在挑逗嫖客啊。而當被這麼一說,婦人的迷離眼神好像真藏了些渴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travel/M.1740970883.A.1A9.html
文章代碼(AID): #1dnHk36f (Ind-travel)
文章代碼(AID): #1dnHk36f (Ind-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