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六六】荷里路德宮(上)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30491
(造訪時間:2023年)
看過「聖吉爾斯座堂」,我繼續走往「皇家一哩路」東端的「荷里路德宮」(
Holyrood Palace)。拚了兩星期,原本都還能撐到傍晚,結果今天才下午,體力就已差
不多耗盡,只能拖著腳步慢慢前進,老了果真有差啊。
瞥看著兩側石色宅邸,一棟挑高建築以外探角塔及鐘座吸引了我注意,儘管招牌寫著
「Tolbooth Tavern」,表示是家酒吧,總覺得該有更強大的歷史背景。查了一下果真是
,早年此區名為「Canongate」,不屬「愛丁堡」管轄,這棟就是行政大樓,有自己的議
會、法院跟監獄,也收取過路費。而隔壁的「Canongate Kirk」顧名思義,是其主要教堂
,流曲狀的立面屬於荷蘭風格,頂部冠上與鹿角結合的十字架。
再往前推進,一大區奇形樓房佔據街側,看標牌,是蘇格蘭議會如今的落腳處。一直
不懂為何現代建築定要蓋成這樣,好像不搞出些創新無法彰顯自我實力。新市鎮便罷,這
兒可是歷史街區耶,主事者不覺得很破壞整體視覺嗎?我嫌惡地將其略過,看向對面的「
荷里路德宮」,以最外側典雅的「女王畫廊」清洗眼睛。它併合了一座小教堂跟教會學校
,似乎只有特展時期才開放。
出示了門票,從雙塔護立的外門穿進前院。如同古城多數建築,宮體也是斑石疊砌。
兩隻躍立獨角獸衍生的國徽刻於門楣,支著王冠形樣的鐘座。長樓在兩側前探為闊偉方塔
,以尖頂拉竄氣勢。水池是另個亮點,它以古老的「林利斯戈宮」(Linlithgow Palace
)噴泉為設計基礎,彷彿是浮誇版的冠冕,弧狀支肋如捲藤,有無數人物圈繞。
但這樣的雕琢規模,起源卻挺奇幻,根據傳說,十二世紀的「大衛一世」在森林打獵
時,坐騎受雄鹿驚嚇將他摔下。正當這頭鹿要用角攻擊,十字架憑空飛降阻擋了災劫。為
了感念,國王便在原地以「Holyrood」為名,砌起了修道院。至於王宮,早年不過是其附
屬居舍,要到十五世紀,為了與「亨利七世」之女「瑪格麗特·都鐸」聯姻,才由「詹姆
士四世」大刀闊斧改造闢築。
即便如此,經歷戰爭洗劫、宗教改革、「克倫威爾」軍隊帶來的大火,那時期的樣貌
已幾乎無存。目前的輪廓是荒棄多年後,由「查理二世」主導的對稱式重砌,勉強還能與
過往作連結的,僅有左側源自「詹姆士五世」的方塔。
可能是因為再兩小時便要關門,這邊比城堡冷清許多,放眼望去沒幾個路人可抓來幫
拍打卡照,只好把魔爪伸向老阿嬤,畢竟曾遇過技術厲害的長者。哪知這位阿嬤不僅手抖
還是啞巴,看她辛苦點著,很怕手機慘烈落地。而得到的相片果真很糟,見她咿咿啊啊要
我確認可不可以,也只能體諒回笑說OK,然後多張望片刻找別的年輕人。
走進宮門,內部是環繞中庭的工整樓閣,拱廊、列窗、山簷為身紋。而當轉入西南角
的主階廳,由於是使用中王居,照規定就不能拍照了,得靠官網喚醒薄微的殘存記憶。階
廳底層有些配劍展示,牆上則掛了「喬治四世」到訪的彩繪,畢竟自「詹姆士六世」成了
「英格蘭詹姆士一世」後,就僅「查理一世」回「愛丁堡」過,「喬治四世」的到來很值
得當地記印,能見他特意披上「薊花勳章」外袍,由留守公爵跪獻宮殿鑰匙,諸多民眾聚
迎。
往上走,相比「白金漢宮」、「溫莎城堡」的迎賓格局,這兒顯得較居家。小歸小,
挑高的天花板仍以石膏形塑花團錦簇,四角有天使持著加冕聖物。飾綴半數交予掛毯,是
名為《行星》的組圖,勾勒了戰神凱旋、擁吻維納斯,亦有維納斯的梳洗、酒神宴與潘的
歡舞。或許流派關係,這幾幅的姿態略呆,上段取自《變形記》的就生動多了,它們來自
義大利被拆除的宮殿壁畫,展現了「皮里托斯」婚宴中與半人馬的對戰。
在環望中登至二樓,面朝前院的西翼以「王家餐廳」為核心,同樣偏淡雅,天頂留白
,僅以圖騰框邊和淺綠牆色相搭,再者便是幾幅肖像畫,穿著蘇格蘭傳統服飾的「喬治四
世」頗惹眼。「喬治五世」的銀禧紀念餐具也未走金炫路線,只在田園色系中穿插些銀質
奢華。即便如此,考量它早年是警衛室,後續為留守的「漢密爾頓公爵」住處,到「維多
莉亞」才改換功能,好像不能太強求。
轉至南翼,「王座廳」終於展現該有的氣場,花框將素白天頂添加繁麗,木質牆面讓
空間多了溫潤。龕室中的成對王椅出自「喬治五世」時期,有一貫的式樣簡潔,紅布上織
繡了金色流蘇,以及雄獅獨角獸護持的國徽。
往旁望,「詹姆士一世」佔了中央壁爐的主位,不過王座對牆的「查理二世」顯然更
吸睛,他身穿紅白交疊的天鵝絨長袍,配掛嘉德勳章,因復辟而新製的王冠、加冕金球與
劍杖,再加上壁毯腳墊織紋的托襯,顯得雍容華貴。不免查了出自誰手,「John
Michael Wright」這陌生的名字令我有些意外。
朝內續進,「接見廳」是接待外賓的地方,但不知為何,有些圖將其標為「夜晚客廳
」,難道曾藏有夜間專用的逸樂設施?裝飾跟前一間相當像,木色牆板、花框浮雕天頂,
只是多了舒泰沙發、擺上女王生活照的中央桌几,並將肖像換為織錦。
不禁端詳兩側大幅的,它們屬於描繪各大洲意象的組畫,一邊為《非洲》,呈現半叢
林半宮苑的奇特情調,簡易搭起的敞帳下,黑人酋長有樂手旁侍,周邊的歐洲人捧著黃金
象牙珍珠,神態巴結。另側的《亞洲》相對難懂,是一群阿拉伯部族圍著背負華蓋的駱駝
。查了資料才知,駱駝運的可是要送往「麥加」的「Kiswa」啊,即用來覆蓋聖地天房的
黑布。
隔壁按規制,是偏私人性質的議廳,很奇特地,也被稱作「白天客廳」。頂頭的浮刻
顯然更繁複了,牆板雕飾亦進階,像將壁爐一幅《河邊洗浴》框繞的,便是簇密花串。由
於畫中充滿赤裸男女,一度被「維多莉亞」以鏡掩去。朝旁掛懸的織錦則以月神為題,先
是信徒們對其母親拉朵娜的膜拜,接續有她詢問巨人,要找到偷窺她洗澡的獵人「阿克泰
翁」。然後是奧林帕斯的諸神宮廷,描繪她屈跪懇求宙斯別再亂播種。
而當從這兒拐去東翼,便進入國王的個人廳間。前廳在「維多莉亞」期間曾是寢室,
現今中央擺了豎琴、以金漆繪滿花鳥的大鍵琴,望來倒比較像音樂室。壁爐配襯了一幅畫
,主角為展現風情的海仙女「葛拉蒂」,側邊藏著巨人「波利菲莫斯」吹笛訴說暗戀。
至於壁毯,有部分接續月神故事,一幅表達「尼俄伯」誇耀子女比拉朵娜多,引來黛
安娜的屠戮,另者反差呈現黛安娜被阿波羅陷害,誤殺情人「俄里翁」的懊惱。其餘講述
特洛伊滅亡的有點跳躍,從國王「普里阿摩斯」被欺騙讓木馬入城,直接轉至王子「艾尼
亞斯」流落迦太基,與女王「狄多」的相遇及悲劇離分。
位處東翼中心的,很合理是「國王寢室」,也兼作「阿爾伯特親王」的更衣室。而在
回歸初始格局後,最顯眼的是正中的緋紅華帳床,頂端捲葉攀纏,繁複隱紋於緞面躍現,
床頭板成浪。由於曾置於「蘇格蘭女王瑪麗」寢室,一度被認為是她所有。但根據資料,
它在十七世紀便存在了,可能是為「漢密爾頓公爵夫人」所製。看來「留守代管」還真是
肥缺,王宮隨興住,要什麼奢侈物搞不好還能報公帳。
除此之外,天頂的雕綴也可說是整宮最絢麗的了,不僅葉浪翻捲圈繞,中央終沒留白
,畫出海克力斯歷經磨難後,被天界接納,在諸神列席中飛升。右側壁爐同以其為主題,
只是時光倒轉,改畫他嬰兒時便能徒手捏死蛇。這一切,顯然是種對「查理二世」復辟的
神化比擬。而類似的對應也存在於壁毯,像側方的便展現了亞歷山大的英勇屠獅。主牆上
的,是對陣大流士的「伊蘇斯戰役」,亂軍中的躍馬搏殺很具魄力,可惜被華床擋掉大半
啊。
再往內,是作為書房的「King's Closet」,空間相對小,「維多莉亞」會在此用早
膳。方才《特洛伊毀滅》缺漏的中段原來在這兒,能見沖天的焚城硝煙,「艾尼亞斯」揹
父攜子逃難。可能尺寸適合才是最重要的吧,像我這樣在意內容的畢竟是少數。
從資料看,補在邊角的壁毯又換了主題,為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過得像苦修者
的他以大木桶為屋,行止也怪異,壁毯上便有他苦思、塗鴉、跟柏拉圖辯論,還把來找他
的亞歷山大趕走,說擋到陽光。畫作方面,則有《在河岸發現棄嬰摩西》掛在壁爐。不過
最具記憶點的,應是那以紅心鑲飾的櫥櫃,很可能縮影了「蘇格蘭女王瑪麗」註定被束縛
的愛情。
照道理,拐個彎的北翼該留予王后,入眼的卻是打通的長畫廊,掛的全為蘇格蘭國王
肖像。其追溯的年代相當早,竟從公元前四世紀的「Fergus I」列至擘劃此舉的「查理二
世」,以及後來追加的「詹姆士二世」。畫師是「Jacob de Wet II」,前幾間的壁爐掛
畫、天穹彩繪亦為其手筆。來自荷蘭的他因緣際會接了案,得在兩年完成一百一十幅,也
真虧他能交差,畢竟年代近的尚有前人作品參考,古遠的便只能靠通靈。
我循長廊一路掃望,經過戰爭,數量其實少了些,但仍有近百。當中較被認定的初代
應是九世紀的「肯尼思一世」,在諸多僅以頭像交代的早期王中,被特以帶動作的全身表
現。其餘的幾乎陌生,僅能辨出因莎士比亞改編而聲名鵲起的「馬克白」。
從對抗英格蘭入侵的「羅伯特一世」之後,就多以大幅面細緻描繪了,排列上也以他
們為主,早期王在周邊點綴,唯一的女性「蘇格蘭女王瑪麗」披著頭巾、貂皮斗篷在中央
相當顯眼。而屬於她的悲歡故事,得再往前往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travel/M.1742440270.A.9D8.html
Ind-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