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天皇編撰詩集 唐詩在日本興盛一時

看板JP_Custom (日本文化)作者 (沙漠 頄)時間18年前 (2006/10/23 13:00), 編輯推噓0(11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news3.xinhuanet.com/overseas/2006-10/22/content_5233361.htm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唐詩中的名句。其實,這首 詩的作者是日本明治維新三杰之一的西鄉隆盛。一個日本人能做出這樣的詩句,不免會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如果知道在日本古代,無論是武士還是貴族,都對漢詩有一 番研究,并以能寫几首漢詩作為自己有修養的象征,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几代天皇都是漢詩高手 在日本奈良(公元710~784年)即中國隋唐時期,日文假名尚未發明之前,日本通 用漢字,并引進大量中國典籍,漢詩也因此大受日本人歡迎。尤其在初唐、盛唐時期, 以弁正等為代表的遣唐使,有計划地將燦爛的大唐文化帶入日本,誘發了日本文化的大 發展,漢詩也是眾多璀璨的“舶來品”之一。日本學者村上哲見在他的《日本人与漢詩 》中寫道:“大唐的詩,如同最美麗的長天,讓人只能仰視。” 日本人不僅极為推崇漢詩,更身体力行,大量創作。751年成書的最早漢詩集《怀鳳 藻》是該階段的代表。由于文化壟斷于上層,詩人也几乎都是上層人士,《怀鳳藻》共 收詩作117首,62名作者几乎都是天皇、皇族、官吏和高僧,最早的一首漢詩《述怀》, 便是大友皇子所作。這一時期還涌現了与李白、王維交情深厚、最終埋骨長安的日本詩 人阿倍仲麻呂(晁衡)。奈良時代詩人都通漢語,詩風模擬中國六朝,形式以五言為主 ,一些优秀作品,如藤原宇合的《奉西海道節度使之作》(“往歲東山役,今年西海行 ;行人一生里,几度倦邊兵。”)等几可与唐詩媲美。 794年,日本遷都平安,史稱平安時代,由于天皇帶頭提倡學習中國文化,崇尚儒家 學說,几代天皇都是漢詩高手,還親自參与編輯《凌云集》、《文華秀麗集》和《經國 集》三部漢詩集,日本漢詩達到全盛期。這一時代最負盛名的中國詩人是白居易,几乎 每個詩人都聲稱受其影響,如菅原道真名句“葉落梧桐雨打時”便直接化用白居易《長 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直到今天,日本民間還保存著不少白居易神社遺址。 不會漢字也能寫漢詩 唐詩在日本的傳播有其自己的特點。在日本流傳的中國古詩中,李白、杜甫、白居 易等大家自然被追捧,而若干意境幽遠、對人生充滿思索、帶有一定出世超塵气質的詩 歌在日本也极受歡迎,比如王維、孟浩然的田園作品。此外,日本人喜歡的中國古詩中 ,有一些在中土影響并不很廣,比如在日本很有影響的張正見《釣竿篇》就是其中之一 。 原來在日本幕府時代,唐詩主要在僧侶間流行,涌現出包括因動畫片在中國膾炙人 口的一休在內的一大批詩僧。由于這些僧人身份特殊,經歷特別,欣賞品位和意境自然 和普通人大相徑庭。在中國,詩是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詩寫得好就大有當官的希望, 而“詩言志”就成為重要的評价標准。但是在日本,長期以來官職都是依靠世襲或者武 功獲得,詩寫得再好也只能是業余愛好,因此日本人所青睞的唐詩風格,自然有其自己 的特點。 有趣的是很多喜愛讀唐詩、甚至自己會寫一手漢詩的日本人并不懂漢語。原來日本 早就發明了“訓讀法”,通過這种方法,漢語實詞被原封不動保留在日文中,而虛詞則 与日本文言助詞、助動詞一一對應,即使不懂漢語的日本人也能自如地掌握漢詩的誦讀 、理解和寫作。當然,平仄、押韻這些,日本人就無法理解,只能死記硬背了。這也從 另一角度体現了日本人對唐詩的喜愛。   漢詩活動已形成傳統 日本現代社會,唐詩仍然有著崇高的地位。在日本比較傳統的企業家辦公室、酒肆 茶舍,或者某些文化人的書齋,經常可以看到一兩幅書法挺秀的墨書唐詩,如“壚邊人 似月,皓腕凝霜雪”(韋庄),令气氛為之一變而忘俗。甚至連大阪的糕點盒上都印有 “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詩也是一种風雅,在日本過新年,有一項傳統的游戲叫做“百家詩紙牌”,就是 將一百首詩寫在扑克牌一樣的卡片上,由裁判開始念詩,參加游戲的人來搶對應的卡片 ,搶得多的為胜。當然,扑克牌上的詩有真正的唐詩,也有日本人自己寫的漢詩。 近代以來,由于日本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漢詩風尚大大衰落,雖仍有夏目漱石這 樣的大文豪喜愛并能親自創作漢詩,但民間的漢詩風气大大衰落了。日本一些有識之士 為此擔憂,到處奔走呼吁對漢詩的重視。1997年在香川縣舉辦的日本國民文化節上,漢 詩首次作為正式項目被納入了大會。如今仍有一些日本人頑強地堅持漢詩的學習和寫作 。還有一些年輕人仰慕唐詩風尚,并學習閱讀和寫作漢詩。▲本報特約記者 汪竟成 本 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薩蘇 《環球時報》 ( 2006-10-20 第20版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94.9.58

10/23 19:20, , 1F
的確,現在日本說不定比中國還像古中國
10/23 19:20, 1F

10/24 11:36, , 2F
看狀況啦,至少他們大學中文系程度不一定有我們高中國文好
10/24 11:36, 2F

10/25 14:54, , 3F
缺體字識別不能。
10/25 14:54, 3F
文章代碼(AID): #15F4nn31 (JP_Custom)
文章代碼(AID): #15F4nn31 (JP_Cus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