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國鐵播但線攝影紀行

看板Japan_Travel (日本旅遊)作者 (時光土場)時間3周前 (2025/01/08 08:44), 3周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https://milkyrailway.blogspot.com/2025/01/blog-post.html 播但線,一條每次打字都會自動選字成「剝蛋線」的鐵道,當然這裡並不是以雞蛋聞名。 對於喜歡日本國鐵車輛的鐵道愛好者來說,播但線是經典的103系通勤電車最後的舞台之 一。在長達超過百年的歷史中,這是一條兼顧地方發展與銀礦開發的產業鐵道。這次北近 畿紅葉鐵道之旅的腳步從但馬來到了播但線,剛好藉這個機會認識播但線的歷史與鐵道 攝影景點。 前往銀山的鐵道 今日的播但線南起姬路、北至和田山,全長65.7公里,名字源自於今日兵庫縣的南部與北 部、日本古代的播磨國與但馬國。說起但馬國的特產就是豐富的銀等金屬礦物。大約在16 世紀,但馬境內的銀礦在煉製技術提升之下開始大規模開採,銀所帶來的龐大財富讓這塊 土地成了日本戰國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時間快轉到了追求國家現代化的明治時代初期, 為了提升從礦山到位於今日姬路的飾磨港之間的運輸效率,相關單位於是闢建了當時非常 先進的鋪裝馬車道路,為沿線的聚落與礦山帶來飛躍性發展。 很快地馬車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礦山的開發需求,包含內藤八利等實業家遂募資成立「播但 鐵道株式會社」向政府提出生野到飾磨港的鐵道開發計畫,並在1894年首先開通姬路到 寺前之間的路段。後續播但鐵道也另外向政府申請興建生野到和田山的路段,打通山陰與 山陽地區之間的交通,但關鍵的生野至新井路段由於得跨越山脈,過多的隧道工程讓工程 費用不斷膨脹,生野至新井完工後播但鐵道便出現財務困難。最後,播但鐵道決定將旗下 資產出售給山陽鐵道,播但鐵道正式於1903年解散。山陽鐵道接下新井至和田山路段的工 程,橫跨13年工期的播但線終於在1906年全線通車。同年在日本鐵道國有化政策下,播但 線隨著山陽鐵道一同被國有化,1910年代隨著山陰本線通車至和田山,播但線也就成為橫 斷山陰與山陽的陰陽聯絡線之一。 播但線過去不但是相當重要的產業鐵道,直至今日每天也都還有3趟往返於大阪與鳥取的 濱風號特急列車行駛。但儘管路線兩端的山陽和山陰線都已經電氣化,在寺前車站以北路 段由於早期開闢的隧道淨空不足等等原因,目前僅姬路至寺前之間有完成電氣化,寺前至 和田山仍維持非電氣化的樣貌。因此,播但線的普通車營運區間也以寺前為切分點,南段 以國鐵103系電車、北段使用國鐵キハ40系柴油客車行駛。 非貫通型103系電車最後的舞台 103系電車是日本國鐵為了因應戰後經濟飛快成長,都市通勤旅客大幅增加,於1963年登 場的高性能電車。103系電車在前代電車的基礎上提升加減速性能與最高運行速率,後來 更標準化大量生產,1963年至1984年間製造的3447輛廣泛分布於本州與九州都會區。國鐵 分割民營化之後,103系由各地的JR會社繼承,但隨著車輛老化而逐漸被汰換,如今僅剩 JR西日本的播但線、加谷川線和JR九州唐津地區還看得到103系的身影,其中播但線的103 系電車更是僅存還保有非貫通門端面樣貌的車隊。 這次的旅程我從播但線北端來到電氣化終點的寺前車站。從姬路到寺前的路線平緩,沿線 多是農田與住宅交錯的郊區風景,故從以前就是全線班次最密集的地方,昭和時代前期常 以C11形等中型蒸汽機車牽引客車行駛通勤列車(踏破全線的列車就得使用C57形等大型蒸 汽機車才行)。1998年姬路到寺前之間電氣化之後,103系電車便加入並取代了舊有柴油 客車的運送任務。因為這裡是電氣化的邊界車站,在月台上除了可以見到停在2番線的103 系電車,也能看到行駛播但線北段非電氣化區間的キハ40系柴油客車。 走出車站我來到車站南邊的平交道,從這裡除了可以拍攝停在月台邊的電車,也能從東側 拍攝停在留置線上的電車。日間的播但線南段普通車通常是以2輛車為一列車行駛,但在 晨昏尖峰時間則會加掛至4輛車,停在寺前車站留置線的電車則會在下午15:17發車的班次 開車前加掛上去,因此大概在下午15點左右來到南邊的平交道就能看到難得的「調車秀」 。在寺前站後方過去曾是採石場轉裝碎石到火車上的工作區域,閒置的輸送帶鐵架表面生 鏽斑駁,搭配上站內的國鐵車們,真的很有繁華褪去的舊時代氛圍。 https://imgur.com/zsyJc72
除了車站內的構圖,可以再往南走到短小的中川橋拍攝。從公路橋南端的小徑來到河床上 ,僅存的淺淺水流映照的橋身倒影,當周圍已經被山丘的影子覆蓋,最後的一道暖黃色的 斜陽仍照在倏忽間通過的酒紅色電車上。繼續往南走不到600公尺來到城鎮外圍的農田, 這裡的電線桿架設在單線鐵路的東側,在西側的田邊拍攝電車不會受到電線桿的干擾。不 過12月的陽光角度已經非常低,還不到16點田邊已經完全照不到陽光了。 沿著市川的非電氣化鐵道風景 從寺前搭乘北上列車進入山區,原本的山間平原風景轉變為沿著市川的峽谷風光。在寺前 到生野之間,跨越市川主流的橋樑有6座之多,成為這趟旅程主要的取景地。不過這段鐵 道的攝影點都距離車站十分遙遠,加上位處深山中連公車路線都非常少。所幸在生野車站 西側的觀光情報中心為了服務前往生野銀山的遊客,備有自行車租賃的服務,而且還有電 動輔助自行車可以選擇,這次就藉著要去生野銀山的機會租一輛車去兩座鐵橋取景。 離開生野車站往南走的第二座鐵橋是上市川橋,長度大約可以容納三輛車,對於日間多半 只有一輛車的普通車而言是綽綽有餘。從公路邊望去大約是平視的角度,遠方則是一整片 林相單純的針葉樹林,頗有森林鐵道的秘境感。 下一座鐵橋則是南邊的下市川橋,長度和上市川橋差不多,但拍攝角度則略為呈現仰望視 角。橋梁北端不遠處就是一座隧道,等到車子出現的時候有種突然跑出來的驚喜感。這次 剛好遇上紅葉季節,於是我將河岸邊的紅葉也一起納入構圖中,來的キハ40系柴油客車則 恰好是以寶箱為概念設計的「うみやまむすび」,真是這趟攝影旅行最棒的禮物呢! https://imgur.com/hOzwDED
造訪日期:2024.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226.215.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36297044.A.685.html ※ 編輯: comet115 (103.226.215.217 臺灣), 01/08/2025 08:48:50

01/08 12:36, 3周前 , 1F
謝謝分享!
01/08 12:36, 1F
文章代碼(AID): #1dVSfKQ5 (Japan_Travel)
文章代碼(AID): #1dVSfKQ5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