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散步|#7 不再適合所有人的京都
造訪日期:2025/06
---
字真的非常多所以可能閱讀起來會好一點的網頁版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8cd3c04fd89780001a6082c
---
京都散步|#7 不再適合所有人的京都
這篇會和過去的散步文不太一樣,我想聊聊這幾年下來京都旅遊體驗的變化。
結論也如標題所述:我覺得京都不再像以前那樣適合所有新手了,儘管京都人多半已經找
到了平衡的方式,但純粹以感受而論,實在不再是無腦推薦的前幾選擇。
京都依舊適合旅遊,可多了很多但書,那些會讓旅遊體驗直觀上升的但書。
譬如如果你會說日文且有N3或者N2以上的口語等級,那京都還是很棒。(不過請務必積極
表明日文可以溝通這點,雖然我沒有很喜歡這個狀態但適當一些口語打招呼真的會非常有
用)
譬如你除了京都基本套餐(金閣銀閣清水寺伏見稻荷)之外能妥善安排行程,那也還是很
棒。
又或是你能夠抓準京都的淡季,人比較少的時候體驗自然會比較好——但理所當然的缺點
就是淡季之所以是淡季必然有其原因,能不能接受那個原因就得事先想清楚。
從當年留學到現在寫了十年的京都文章,生活旅遊都體驗了一輪,還真的從來沒有想過自
己必須寫一篇這樣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結論僅從我個人的觀察以及和身邊的京都朋友對談得出,如果覺得實際情況和
內文有所出入也沒關係,以自己的感受優先。
---
。2024
疫情結束之後的第一次出國不是回京都,而是在2023年跑了一趟北海道——我想說京都就
在那邊,雖然極度想念,但什麼時候回去都可以。
那時候正是全世界各國在疫情後報復式出國的時候,以為這樣可以避開最擁擠的人潮。
留學那時候京都的朋友在思考展店的事情,問我會不會覺得現在的旅遊人潮(2016)只是
吃到奧運的紅利,之後就會衰退;我很肯定地跟他說不會,京都的觀光會持續發展下去—
—但我沒想到的是,疫情後京都的旅遊瞬間復活,甚至復活到出現「觀光公害」這種詞彙
。
而在2024年回去的時候,我深切體驗到了這一點。
京都最市區的那一塊區域(河原町),有種強烈的窒息感。
觀光客的影響不諱言是大頭,但日本年輕世代的變化也讓人感到迷惑。
https://maps.app.goo.gl/jpdMgf6Aqa6YUCad6
河原町一帶往祇園走的這塊吸菸區應該很多人都有路過吧?如果不找可以抽菸的咖啡廳或
是各個百貨設置的吸菸室,在便利商店的菸灰缸大多都撤收之後這裡幾乎是河原町唯一的
選擇,而大多數的日本人也都會遵守這個約定,在規範的地帶抽菸。
姑且不論抽菸是好是壞,但終究是個大家默認的小型結界。
然而2024年的時候重返京都,已經不是如此。
就在這個吸菸所的對面,阪急河原町站的一號出口,這裡有個小小的休憩所,能悠哉地慢
慢看著水流,在櫻花盛開之時是個會讓人想要駐足停留的所在。
https://maps.app.goo.gl/AW79wioKaCvqbXGT7
在菸灰缸撤收之前,附近的全家前面是有放置菸灰缸的,畢竟這區是京都少有的紅燈區,
儘管看起來十分正派明亮,但只要走近了就會看到十八歲以下禁止的圖示,這種灰色地帶
通常會為了從業者方便在便利商店前設置菸灰缸——然而即便有這一層的原因,這裡的菸
灰缸也早已撤收才對。
https://imgur.com/5g2ZBoo

(換句話說,看到這標誌就代表是色色的地方。)
可是2024的夏天,這個乾淨明亮的休憩所,地上卻是一片狼藉。
抽電子菸的、抽加熱菸的、抽紙菸的;菸蒂與垃圾甚至瓶罐就這麼隨意地丟在地上甚至流
進河裡。所有人無視那個禁止吸菸的標誌,也沒人在乎「請不要在這裡丟垃圾」的多枚圖
文提醒,不遠處的河原町依舊車水馬龍、祇園那區正追著藝妓拍照、私人的民居範圍不得
不貼出公告禁止這種行為……
這是觀光公害,又不只是觀光公害。
作為在京都生活過一年的我自然知道這座古都並非完全如觀光客眼中那樣全是歷史文化,
當遠離平安區的範圍之後,許多半廢棄的小巷在深夜即便是成年男子大概都會感到害怕;
但大致上來說,京都人還是願意為了維持這座「大型文化古都遊樂中心」而付出努力與退
讓,盡可能地配合京都特殊的各種建築美學政策,包括招牌顏色、包括樓高、甚至有些時
候連建材都要配合——正是這樣一層又一層的麻煩,才讓京都能以如此優雅的古都姿態留
存至今。
看不懂或者直接無視圖標提示的觀光客們當然有問題,疫情前後的旅客素質差異明顯;但
新世代的日本人也同樣無禮,或許是加熱菸以及電子菸對他們來說並非「たばこ」,但疫
情前後的世代差異也當然會影響日本人的素質。
篇幅所限又是一家之言沒有想要展開來聊的意思,就簡單講一下個人的認知:
這個世代的人,活在手機,而非現實之中。
他們不明所以地被流量綁架,不停且無腦地複製別人的想法與文字無腦地貼上;過度追逐
流量被流量綁架的人天生就容易走向極端,而這些人並不會在乎來自現實的眼光,不會在
意網路上的差評,只是死死盯著那不停跳動的數字,活在手機的螢幕裡。
——再次強調,雖然有很多白目外國觀光客,但日本年輕人也真的是出了不少問題。
就拿前面提到的菸蒂垃圾來說好了,判斷國籍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加熱菸的普及程度不同,
雖然近幾年這東西在世界上已經很頻繁流通,但最多的使用者終究還是日本人。
開口的日文當然也是更容易判斷的理由。
那小小的休憩所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讓我無法確定這還是不是我印象中的京都。
除此之外,另外一間人均兩萬日圓,在instagram上極具人氣的餐廳也讓我頗為在意。
在旅行之前被推送了這間肉料理餐廳的介紹,當時就非常直覺地認為應該偏向炒作熱度的
餐廳,但心中又抱有一絲期待——我知道接下來這段可能很誇張,但在此之前我在京都經
歷超過兩百間餐廳,從來沒有一間讓我覺得是overpay或是overrated,那種知道自己每一
分錢花在哪裡的用餐體驗非常愉快。
但如果對方把錢錢拿去投行銷打廣告呢?那會讓進入嘴裡的食物變好吃嗎?
答案當然是不會。
我知道是擅自抱有期待擅自失望的我不對,我也知道在那之後的每一餐都非常開心愉快,
但當我在去年把食記寫完,思考著要不要寫散步文的時候,腦袋裡一直想到休憩所那邊的
菸蒂與垃圾、還有這間比起用餐更像是老闆娘顯露自我展示慾的肉料理。
這樣的京都,還是我喜歡的京都嗎?
2024年的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after 2024
在2024年,網路上滿是京都的新聞——不那麼正面的。
關於京都的刻板印象梗所在多有,像是常見的話中有話,像是常見的表面和善內心慍怒(
樓下那張圖);但所謂的刻板印象必然存在藝術加工與傳播的成分,客氣有禮貌與對人疏
遠也僅僅是一線之隔。
在《小鎮星熱點(ホットスポット)》之中那段對於富士山的訪問場景多少可以管中窺豹
,電視台與網路都會想要型塑某些看起來有趣的、有熱度的、甚至是能激起對立的訪談回
答,而受訪人接受這樣的訊息久了,也會默認要怎麼開口才能有比較多的機會登上螢幕。
——但在疫情前,你曾經聽說過京都人視外國人為觀光公害的新聞嗎?
過往的經歷和2024年的感受互相在腦海打架,層出不窮的京都觀光爭議事件更讓人困惑,
記憶裡的京都和現在的京都幾乎快要不能對上。
https://imgur.com/hffKoi3

(就是這個經典的對比圖)
各種觀光事態並未停歇,反而越演越烈,奇葩的外國旅客似乎是篤信黑紅也是流量的論點
,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新事件上演,日本政府只能被動地提出應對方式——最後2025年的參
議院選舉也昭示了他們到底想要怎樣的國家。
而小島上的我看著這些新聞仍舊迷茫,直到我京都友人突然地來訪。
那是去年十一月的事。
https://vocus.cc/article/675a9d91fd897800019e2184
https://vocus.cc/article/675ab1f6fd89780001be4cdd
額外插入當時寫下的兩篇文章,有招待國際友人需求應該算有點用處?
-
- 2024.11/2025.04
「OO,我要去台灣了喔。」
「什麼時候?」我問。
「後天。」
現在想想這一切還是頗為荒謬——突然要接待日本友人已經很莫名了,更莫名的是時間就
在兩天後,更更莫名的是對方因為算是來出差的,所以他自己也沒辦法很確定地告訴我每
天的行程會長怎樣,唯一必定有空的時間是早上,一個我相當陌生的時間。
最後我竭盡所能惡補功課,連續兩天帶著他在台北各處跑來跑去;而對方雖然看起來沒有
多想,只是要隨便逛逛,卻在見面的前一天主動丟了好幾個會讓人覺得不錯的店家過來。
那兩天雖然過度拼命,最後卻收穫良多。
親自陪著朋友玩一趟,這跟一般在旅遊節目看到的那種日本人遊台灣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對方不需要對我客套,也不會把自己的心情浮誇化;而見面之後對方也告知那些看起來酷
酷的店家來自何方,我才知道有「《&premium》台北特刊」這種編排條理又有趣,比我這
種台北俗都還要認真在各地踩點留下足跡寫就文章的神之雜誌,當我拿到實體翻閱的時候
實在有點感動。
https://imgur.com/stWPnRm

(這本真的很好,唯一缺點可能就是太佔空間很吃書櫃的高度)
但會不會這一切僅僅只是我的獨自囈語、猜想,對方並沒有那麼喜歡台灣呢?
我想應該不是。
——因為不過相隔四個月,他就又跑來台灣一次,這次甚至還帶著他的朋友一起來。
我記得留學那年我教了他們很多奇奇怪怪的詞彙,但有一句話即使過了七年他們還是掛在
嘴邊:台日友好。
---
。在2025的夏天之前
朋友們在2024年十一月來了一次,之後在2025年的三月底又來了一次。
由於一次接待就是至少滿滿的一整天,自然會有大把時間用以閒聊,不僅僅是介紹旅遊時
體驗的景點和食物,更因為彼此足夠相熟,已經能夠聊些相比風花雪月更加敏感的話題。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關於台灣與中國之間、以及身為外國人重災區的京都市民是什麼感受
。
怕會偏題所以前面的部分暫且不談,只能說他們對兩國之間的認知甚至比不少台灣人都還
要清楚深刻,明明也只是一般的小市民XD
後面的部分就很有趣了,大家應該都知道京都有很多中國人,但具體多到什麼程度?
大致上可以參考這張圖:
https://imgur.com/ENny9mv

(台灣好像都還沒這麼誇張?至少台北還沒有。)
是的,「中華料理」因為物美價廉以及許多歷史遺留因素,在大學的附近確實很容易此起
彼落,與之相似的還有拉麵這個品項,京都一乘寺站附近拉麵名店林立,正是因為左京區
這一塊就有三間大學,大學生當然喜歡拉麵,也當然需要大量的碳水。
深草區一帶乃是龍谷大學的校本部所在,既然如此存在許多中華料理店家似乎也顯得正常
?
——是也不是。
在這裡又要丟出一個暴論:疫情前的中國人與疫情後的中國人是不同的,無論是留學還是
旅遊,都有很大的不同。
就跟中華料理不等於中國菜一樣,這並不只是所謂正宗與否的問題,更像是一種態度問題
:你願意融入日本的社會運作邏輯,還是根本不打算遵守當地的禮儀秩序?
想要以正宗的中國菜立足日本是一回事,想要拿個駐留簽證準備隨時「潤」去日本又是另
一回事。(潤=run,中國用語,指跑去其他國家生活)
而疫情前後的差異不只發生在中國人,對日本人以及其餘外國人都是如此,於是本來觀光
人數就很爆炸的京都就達到臨界點,在2024年徹底大爆炸;日本其他受到觀光公害的地方
也有類似的傾向,奈良今年當選的市議員へずまりゅう本來是個頗具爭議(甚至嚴格說起
來頗具爭議都不太足以形容他的惡劣事蹟)的Youtuber,卻憑藉著保護鹿的政策順利當選
。
其他地方用選票展示意志,京都呢?
——京都決定冷漠以對。
如果是疫情前疫情後都有去過京都旅行的人應該會相當明確地感受到這點。
疫情前的京都其實是非常好客的。
我知道這跟大家心中的印象不太符合,但如果是在疫情前旅遊過的朋友們應該真的能夠體
會這點:那時候的京都旅客雖然一樣很多,但京都本地人卻具有相當高的熱情,各地的服
務配套設施都很不錯,服務生會說英文的比例很高,也不至於一天到晚擺臉色給人看。
這是一種對自家文化的自豪,也是一種經過妥協後決定的生活與工作方式。
而後觀光人數持續爬升,直到疫情發生;疫情結束後的爆發式觀光人口增長才讓這份接客
品質潰堤。
但相比2024的各種混亂,我覺得京都人已經慢慢找回一個或許仍然會遭到不少批評,卻勉
強可以接受的平衡。
——就是裝死。
京都車站出來右轉的計程車候客區如此:外國人專用額外開一區等候,雖然利用率相當荒
謬,雖然另一個等候區其實你如果不會日文也還是會接客,但至少表面上會這樣做。
京都公車禁止大型行李也是如此,這同樣是保障當地住民的基本需求。
網路上相傳的店鋪公告中文英文禁止進入,看懂日文的人大歡迎可能是段子,但我認為那
也是許多店家的心聲。
雖然多少有點格差待遇的問題,但這就是京都人暫時的應對方式:
「 心有餘而力不足,去接待我們想接待的客人吧。」
相比十年前的京都,這當然只是權宜之計,只是時代在變、觀光人口的比例在變,我想或
許觀光客們也多半要有這個認知才能獲得相對應的體驗——
在這樣的各種前提疊加之下,我和女友在2025年的夏天造訪了京都。
---
。in 2025
是的,有了去年的經驗以及和朋友們閒聊,我們這次出行使用了一點手段。
——能說日文就說日文,或者至少在打招呼的時候好好使用日文。
效果只能說十分顯著。
進一步的對話可能有些語言文化前提限制,像是我N2我女友N1↑,我在京都待過一年她在
名古屋念過一年書之類;但其實最基本的日常對話或者打個招呼我覺得就很足夠了,這對
日本人來說是個非常有效的善意。
這並非諂媚,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外國人在台灣用台語或是國語開啟對話,我相信即使
之後的對話難度必須使用他慣用的語言,那個搭話的氣氛也會相當不同。
當然,日文程度如何還是有差,如果說打招呼的日文奠定了彼此間好好點頭的基礎,那麼
接下來當對話者確定你的日文程度、確定你的國籍之後,京都住民們就會非常自然地二段
變身。
- 過於指名道姓的軼聞兩則
這段有點難下筆,思量再三之後我打算粗暴一點。
——雖然沒常識的歐美人也很多,但沒常識的中國人就是讓他們頭痛的罪魁禍首。
「沒有常識」這是最重要的前綴,畢竟也有不少好的中國人,只是他們人口基數比較多,
而疫情後出國的這批人真的各方面而言都比較奇葩。
京都中國人多並非一蹴而就,至少十年前我在京都念書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趨勢,一方面
或許是卷到極致的中國人也需要一個不那麼偏僻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或許是京都可能是
中國人眼中的「天啊這根本就是我(沒被文革未經戰亂的樣子)」,畢竟京都街道規劃類
似唐宋、現在仍在使用的「洛」就是指洛陽;不少寺廟名勝也是如此,扣除較為混亂的五
代十國,唐宋對日本的文化傾銷至今在方方面面仍然有著明顯的影子。
喜歡京都自然不是壞事,但喜歡的是能打卡的京都就讓人頭痛萬分。
京都並不算大,當每個人都為了找到最佳拍攝地點而拼命的時候就勢必會擠壓到其餘觀光
客以及當地住民的生存空間,我自己就在二年坂親眼目睹過幾組穿著和服準備跳舞的中國
遊客,既要對拍又不見得能夠一次成功,反反覆覆之下他們完全無視其他旅客的態度十分
突出。
——最熱門的幾個旅遊點都是如此。
這次旅行安排了一趟任天堂博物館,由於是從JR宇治附近吃飯之後再過去所以果斷地叫了
計程車,上車的時候使用了日語打招呼大法,司機北北也很自然地把任天堂博物館作為話
題和我們聊了起來,說他自己也喜歡任天堂,最喜歡咚奇剛;說他爸在更久以前也喜歡任
天堂做的花牌。
聊著聊著我說我很喜歡宇治這一帶的氣氛,和觀光街區稍微有點不同,具備一定的生活機
能也不至於被大量的旅客影響……然後北北就很自然(或者說可能想要聊這個話題很久了
?)地開始跟我吐槽伏見稻荷的中國遊客不知道為什麼要聚集在鐵路平交道那邊拍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IvNzfP_1A
(這是事後查到的資料。雖然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引起人身事故,但電車延遲二十分鐘以
上似乎已經成為某種常態,如果我是需要搭乘京阪電車通勤的人真的會恨死觀光客XD)
後續我聊到以前我留學的時候中國人雖然也很多,但好像不是這樣;司機北北回了一句「
我也是這麼想。」
連遊客都能感覺到的氣氛變化,直面這種壓力的當地人又要怎麼微笑以對呢?
當然,我和司機北北的聊天並非個例,雖然我每次想到一般寒暄用的話題開場從「今天天
氣怎麼樣」變成「你是台灣人啊?那太好了」就有點想笑,不過確實這幾次在日本旅遊的
時候會很強烈感受到這種微微的試探,像是要先確認國籍才能夠開啟對話一樣。
不過也存在讓我意外的事件——餐廳師傅的態度。
如果要說「比較不會」有國籍論戰的地點的話,我覺得應該會是各種高級餐廳:一來畢竟
長年接待各國遊客,米其林拿了那麼多年應該已經習慣;二來是高級餐廳所費不貲,儘管
這樣有些偏見,但願意花那價位去吃飯的理論上應該會具備基本的社會常識。
所以某天吃飯的時候親耳聽到師傅略微婉轉的批評時我有點驚訝。
這段故事稍微有一些前提,就是負責我們的師傅可能是太累了,語言用到有些混淆,雖然
他是日本人我們也表達了日文完全沒問題,但他還是會習慣性地以英文解釋食材,甚至偶
爾會夾雜一點中文名稱……英文的部分很像是刻意背誦的,畢竟日本料理店一般在招募學
徒師傅的時候也很少以語言作為基準。
吃席慢慢進行,對話的方式也不再那麼僵硬了,就順口問起師傅苦練英文的理由與契機,
並且稍微聊到最近的客人分別來自哪裡居多——意外的點就在這裡,師傅在對話的時候直
接說了「但中國來的客人稍微會讓人有點頭痛呢」這種話。
首先意外的是以餐廳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句絕對不該在公開場合與客人閒聊的話。
其次意外的是當天除了我們之外的另一個角落的客人就是兩位中國人啊啊啊啊。
我那時候稍微有點心虛想要帶過這個話題,結果湊巧的是兩位中國客人正拉著餐廳經理詢
問有關日本酒的事情,似乎是想要詢問酒單上沒有的酒,對話過程又把清酒的名稱直接當
作中文的意思理解翻譯成英文,最後導致經理花了很多時間才確認他們提的是哪支清酒,
並且遺憾地說店內真的暫時沒有提供云云。
坦白說那兩位食客並沒有做出太過出格的要求,雖然酒單上能夠對照,但或許是想要拚拚
運氣詢問看看;不過旁觀者的視角來說又產生了跟之前一樣的疑問:
這樣到底是餐廳服務該做的,還是除了基本的溝通之外要付出的額外心力與成本呢?
https://imgur.com/K32Rcj5

(你好謝謝小籠包再見?)
再者,儘管這組客人有提出一些讓人感到困惑的要求,但我相信他們已經是相對正常的客
人了;如果接待那些真的很麻煩的客人時,又該怎麼辦呢?那些未曾問過餐廳就拿著手機
開始錄影的、那些甚至直接對著手機開始直播的……即便是語言相通的客人接待起來都很
頭痛,語言徹底不同也不願意理解的時候又會是怎樣的情況?
如果只算觀光,我認為日本一般比較熱門的旅遊景點語言需求並不太高,畢竟一直以來都
是觀光大國,開始籌備奧運接著又趕上萬博,儘管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是逐年推移,但客
觀來說,從以前的只有日文慢慢轉變成英文也可以,甚至後來中文菜單和中文店員也都不
算太過罕見。
——但不知道為什麼就還是能夠有點頻繁看到中國人對著餐廳的服務員或是車站的站務人
員狂說中文?一邊自豪現在的翻譯效率卻又不好好用翻譯軟體表達自己的問題與困難?
旁觀者都無法理解的狀況,必須被一堆異國語言轟炸的日本人應該更加困惑吧。
- 台日依舊友好
這世界上當然有許多好相處的中國人,就跟同樣也有很糟糕的台灣人是一樣的道理。
但跟歐美的臉孔不同,日本人應該很難憑藉著外表衣著口音快速分出眼前的人是中國人香
港人台灣人還是韓國人,這種情況下要享受「台灣人」的特殊身分似乎也頗為困難。
台灣親日,而日本對台灣的好感雖然有些複雜,可相比其他國家這份親近又是無庸置疑的
。
即便如此,我認為還是不要抱著「台灣人就該在日本獲得特殊待遇」這樣的心情出國旅遊
比較好,畢竟台日友好這個結論是雙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得出的結論,而不是理
所當然天生如此。
除了這個結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也頗為粗暴但很實際的結論:
挑遊客少的地方去。
https://imgur.com/bhTA8yi

(任天堂博物館+平等院+可能稍微少的旅客真的很不錯)
---
。不再適合所有人的京都
以京都來說,就是跳過清水寺金閣寺伏見稻禾這些地方,嵐山可能也會有點擠。
以日本來說,就是東京、大阪、京都要慎重排行程,北海道挑個合適的時間等等。
觀光客的多寡不只是影響本地人,對不熟當地的遊客來說也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我實在沒
辦法想像如果自己在爆滿的清水寺當中會是怎樣的心情,除了人潮之外還要順便被天氣夾
殺;景點本身當然是值得去的,但人滿為患的清水寺一樣值得排進行程嗎?
又或者可以提前做好功課,像是知道伏見稻禾千本鳥居只要往上爬就沒什麼人;像是知道
祇園的花見小路總是大爆滿,但北邊的白川卻總是人很少;像是隨便一查就發現京都竟然
有這麼多不輸金閣寺清水寺的寺廟神社,然後就在市區公車可以輕鬆抵達的地點之類。
如果說換區換個地方逛遊客人數便能立竿見影減少已是頗為誇張,但實際上更誇張的是這
樣的更換行程邏輯有時候放在一條街上也是行得通的——我指的當然就是河原町、烏丸、
木屋町通、花見小路、還有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不知所謂的錦市場等等,這些交通要道
觀光名勝自然是人滿為患,但有的時候你只要往旁邊走條小道拐個彎又會突然感受到京都
的清幽之處。
總結來說,京都還是適合旅遊,不過有幾項但書實在需要切記:
一、有基本日常寒暄招呼的日語水準或是心意就很足夠。
二、避開那些熱門景點,或是查清楚熱門景點哪些時間會比較清幽。
三、做好功課。
四、避開那幾個熱門季節,像是櫻花和楓葉季,像是七月祇園祭,年末年始跟黃金週以及
夏休盂蘭盆等也「一定」要避開,有些季節是連當地居民都想要外逃的;然後絕對不要輕
忽京都夏天的熱度以及撞上颱風的可能性,七八月都不算是個好時節。
五、於我個人而言,楓葉季與櫻花季之前合適,五六月也勉強還不錯,十二月有機會撞上
雪景也挺好的。
https://imgur.com/OVMluU2

(這是人還很少的花見小路,但北邊的祇園就都是這種好拍的狀態)
---
。後話
這篇文章寫起來讓我自己感覺到挺沮喪的。
一來是我其實沒有很想要把所有問題怪到中國人頭上,但盡可能地客觀去跟我朋友和當地
居民聊天之後這問題越來越顯著,自己也是親眼看到很多讓人頭痛的畫面;當然我知道有
好的中國人也有不好的台灣人,但人數比例放大之後會讓許多荒謬得到解答也是事實。
偏偏這個問題頗為無解,超出人力負荷的接待本身就是一件矛盾之事。
二來則是讓我這個精神京都人寫下「京都或許不再歡迎所有的觀光客」其實有點痛苦難受
,明明知道這個地方並非如網路留言那樣喜歡冷嘲熱諷疏離待人,偏偏這樣的特質卻又在
超出接客負荷之後逐漸變成現實……
兩次回京都頗為感慨。
確實有不少老的品牌煥發新生,但也看到許多手藝沒辦法傳承下去而正式歇業;太多讓我
意識到已經過去十年的事情,總總物是人非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言語。
這份疫情後的無奈與必然雖然可以靠著一堆但書與事前提醒和規劃避免,卻難免有些唏噓
——
我仍然喜歡這裡,卻好像不敢那麼肯定地說喜歡這裡的一切,不喜歡那些沒常識的觀光客
,也不喜歡那些真正築起心之壁的本地人,卻又知道不該苛責他們。
或許還是有回到平衡的那天吧。
https://imgur.com/KomiEE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108.230.52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58282766.A.A9B.html
推
09/19 20:08,
2小時前
, 1F
09/19 20:08, 1F
推
09/19 20:09,
2小時前
, 2F
09/19 20:09, 2F
推
09/19 20:09,
2小時前
, 3F
09/19 20:09, 3F
→
09/19 20:10,
2小時前
, 4F
09/19 20:10, 4F
→
09/19 20:10,
2小時前
, 5F
09/19 20:10, 5F
推
09/19 20:12,
2小時前
, 6F
09/19 20:12, 6F
推
09/19 20:16,
2小時前
, 7F
09/19 20:16, 7F
推
09/19 20:19,
2小時前
, 8F
09/19 20:19, 8F
→
09/19 20:20,
2小時前
, 9F
09/19 20:20, 9F
推
09/19 20:22,
2小時前
, 10F
09/19 20:22, 10F
→
09/19 20:22,
2小時前
, 11F
09/19 20:22, 11F
→
09/19 20:24,
1小時前
, 12F
09/19 20:24, 12F
→
09/19 20:24,
1小時前
, 13F
09/19 20:24, 13F
推
09/19 20:28,
1小時前
, 14F
09/19 20:28, 14F
推
09/19 20:39,
1小時前
, 15F
09/19 20:39, 15F
推
09/19 20:39,
1小時前
, 16F
09/19 20:39, 16F
推
09/19 20:41,
1小時前
, 17F
09/19 20:41, 17F
推
09/19 20:48,
1小時前
, 18F
09/19 20:48, 18F
→
09/19 20:48,
1小時前
, 19F
09/19 20:48, 19F
→
09/19 20:48,
1小時前
, 20F
09/19 20:48, 20F
→
09/19 20:48,
1小時前
, 21F
09/19 20:48, 21F
→
09/19 20:48,
1小時前
, 22F
09/19 20:48, 22F
→
09/19 20:48,
1小時前
, 23F
09/19 20:48, 23F
Japan_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