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東京新宿:簡史.景點介紹
2024年6月東京觀光紀錄:新宿(上)歷史.觀光景點簡介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6238159
2024年6月東京觀光紀錄:新宿(下)消防博物館.新宿歷史博物館
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6239665
造訪日期:2024年6月
(本文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解
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本篇介紹新宿周邊的簡史、景點簡介與人文景點介紹。一般人所稱的新宿為JR新宿
車站周邊的地區,這地方除了JR以外,還有地下鐵、私鐵等鐵道交會於此,加上龐大的動
線與地下街,被戲稱為日本最大迷宮之一。JR新宿車站東口包含歌舞伎町在內是東京重要
的鬧區,西口包含東京都廳在內充滿辦公大樓,兩邊擁有不同的風貌,這也是歷史因素使
然。
新宿簡介
新宿位於東京都內的武藏野台地上,地勢相較沿海較高,因此是「山之手」的一部分。跟
東京部分地方有悠久的歷史相較起來,新宿是直到江戶時代才開始出現的地方,甚至之前
幾乎沒有文獻紀載,僅有少數傳說而已。新宿之所以能有現在的發展,源自於成為交通要
衝與東京都會區近現代的擴大。
新宿的地名來自於「內藤新宿」,源自於江戶時代利用內藤氏的住宅土地而出現的道路休
息站。內藤氏的初代內藤清成出身現在的愛知縣,後來跟隨德川家康,於1590年德川家康
移封到關東時,為了周邊的防衛,而被下賜現在新宿車站東側的廣大土地。江戶中期以後
內藤氏成為現在長野縣內高遠藩的藩主,而該地成為該氏江戶的住宅地,明治以後部分土
地成為現在的新宿御苑。
江戶時代以江戶為核心開設道路網,並設有宿場來服務往來的遊客,其中新宿位於從江戶
通往現在山梨縣的甲州街道上,江戶中期以後考量新設休息站的必要性,因此核准設立新
的宿場,因為利用內藤氏的住宅土地而稱為「內藤新宿」,位於現在新宿車站的東側。內
藤新宿在江戶中期以後逐漸繁盛,成為「江戶四宿」之一,跳脫了原本休息站的功能,聚
集許多遊樂場所(或可稱為聲色場所),已經跟現在新宿的場景部分類似。
江戶時代結束的明治初期,包含內藤住宅的土地遭到政府接收,成為現在新宿御苑的原型
。1885年日本鐵道品川線(後來山手線的一部)的新宿車站,在原本內藤新宿西側開業,由
於距離鬧區較遠,開業時周邊還是農田,1天的上下車人數僅約50人。
大正到昭和初期,新宿車站周邊迎接快速發展,主要來自處於鐵道要衝與都會區擴大兩個
因素。1889年甲武鐵道從新宿到立川開業,後來成為國有鐵道中央線後,1919年延伸到東
京車站,加上大正以後的京王鐵道、昭和以後的小田急鐵道、西武鐵道陸續於新宿設站,
新宿成為東京西北側的鐵道重要轉乘站,成為車站周邊發展的基礎。
近代以後東京都市人口成長快速,使得都會圈不斷向外擴大,大正以後原本處於東京市以
外的新宿、澀谷、池袋等地,陸續成為郊區的通勤市鎮,尤其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上述
處於山之手的地帶受損輕微,成為東京居民移住的原動力,也帶動車站周邊的商業發展。
明治時期施行市町村時,新宿車站東側被劃分為「內藤新宿町」,1920年被併入東京市內
。1932年東京市再度擴大市域為「大東京市」,將新宿車站周邊市町村全部合併,成為35
區的淀橋區、牛込區與四谷區。昭和初期新宿已經相當熱鬧,新宿車站東側充滿電影院、劇
場、咖啡廳等,1933年伊勢丹百貨新宿本店開幕,成為戰前該地消費文化的代表之一。
戰後的1947年淀橋區、牛込區與四谷區被合併為新宿區,成為東京都區部之一。戰後新宿車
站東側依然繁榮,代表商圈就是戰爭時被燒毀,後來重建的「歌舞伎町」,聚集電影院、
劇場,成為大眾文化的代言人。
1965年原本位於新宿車站西側的淀橋淨水廠關閉,原有的土地成為新宿副都心,迎接新宿
再一次的開發高峰期,高樓大廈紛紛出現,形成與車站東側不同的景觀。早在1970年代東
京都政府便有搬遷的構想,1985年確定遷往新宿副都心,並於1991年完成,帶領該區成為
東京最大的辦公區域之一。新宿現在除了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通勤、辦公區域與商圈,也
是熱門觀光景點。
新宿觀光景點簡介
就如同上述,新宿以新宿車站為邊界分為東西兩區域,兩者有不同的風貌。以下先介紹新
宿車站東側的觀光景點,再介紹西側的觀光景點,下篇再詳細介紹新宿歷史博物館、消防
博物館、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等人文景點。
車站東側最吸引人的景點首推新宿御苑,就如同上述簡介,江戶時代是德川家康賜予家臣
內藤清正的土地,後來江戶時代結束,明治政府將其土地沒收後,為了提升當時的農業技
術而將此地成立農業試驗場,1879年試驗場改為他處後,皇室將此地改為皇室庭院,但仍
繼續進行農業研究,例如首次利用溫室培養蘭花,頗受好評。
1900年代新宿御苑邀請法國的造園家重新建造,1906年明治天皇出席了開苑式與
日俄戰爭的慶祝典禮,之後持續扮演皇家庭院的角色,曾在此舉辦賞櫻與賞花會,但後來
在二次大戰空襲下幾乎全毀(少數如1927年在台仕紳捐贈的「台灣閣」留存至今)。戰後該
庭院改為國民公園經營,於1949年起正式對外開放,一年四季都有花卉欣賞,尤其春天的
櫻花與秋天的紅葉相當吸引人。
車站東側江戶時代曾以「內藤新宿」而繁榮,現在繁榮的市區中仍有隱藏過去的寺院遺跡
。花園神社位於歌舞伎町周邊,創建年代不詳,但據稱在江戶時代前已經存在,後來在「
內藤新宿」期間被認定為當地的守護神。寬政年間(1789-1801年間)神社遷移到此地,由
於遷地前是開滿許多花朵的花園,因此被稱為「花園稻荷神社」,近代之後更換許多名稱
,於1965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的本殿後,稱為花園神社至今。
太宗寺創建於1668年,創建者為稱作太宗的僧侶,由於與內藤家關係深厚,因此於該年受
到該家捐贈土地而創建本寺院,而成為內藤家的普提寺,境內有內藤家的墓地。該寺的特
色除了戰後重建,非常與眾不同外觀的本堂外,曾是「江戶六地藏」之一的銅造地藏菩薩
坐像、闇魔堂與裡面的闇魔像與奪衣婆像,都很有民俗信仰的味道。
從新宿車站前往新宿御苑的路上有被稱為「天龍寺」的小寺院,原名法泉寺,曾是德川家
康的側室西鄉局(後來生下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父親的普提寺,隨者德川家康將寺院從家
鄉遷至江戶,名稱來源為家鄉附近的天龍川(因此與京都的天龍寺沒有關係)。天龍寺內有
一個1767年建造的梵鐘,過去「內藤新宿」時代曾作為報時之用,是江戶三名鐘之一。
距離新宿車站較遠,地下鐵四谷三丁目站旁有消防博物館,可以了解從江戶時代防火與滅
火的組織運作,到近現代消防的成立與歷史,還有各種消防器材的展示。該博物館附近徒
步10分鐘的小巷中有新宿歷史博物館,可以了解江戶時代「內藤新宿」的景象,還有近代
新宿的演變,也有豐富的實物展示(下篇再詳細介紹這兩博物館)。
新宿車站西側最讓人注目的便是被稱為「新宿副都心」的高樓大廈群,這些至少40-50層
的大樓很多都有頂樓展望室,有些還提供餐飲。如果第一次前來,推薦從車站徒步10分鐘
的東京都廳頂樓展望室,原因是免費參觀,但進入電梯前需要行李檢查,不論白天與晚上
都可享受新宿眾多大樓的景色。東京都廳大樓旁有新宿中央公園,是新宿副都心最大的公
園,是當時副都心建設的一環,於1968年開園,是許多日劇、電影取景地之一。
新宿副都心有美術館、博物館隱藏其中,例如住友大樓33層有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主要
是以1945年二戰結束前俄國入侵中國東北與朝鮮,把日本人帶到俄國集中營居留,及戰後
在殖民地的日本人回到日本為兩大主題,有很多的實物展示與解說(下篇再詳細介紹)。損
保日本大樓旁有SOMPO美術館,前身為損保日本興亞東鄉青兒美術館,收藏東鄉青兒與其
他知名西洋畫家作品,只有企劃展沒有常設展,展間會休館,如要參觀必須先前往官方網
站確認。
消防博物館
位於地下鐵四谷三丁目站旁,與四谷消防署並設的消防博物館,是為了介紹從江戶到東京
的消防歷史,與消防相關的宣導,於1992年開館。該館有10層樓,1樓為入口,並有地下
室展示消防用車,3-5樓為常設展示,6樓為企劃展示,7樓為圖書資料室,10樓為觀景台
。
3-5樓常設展示由上到下分別介紹江戶時代的消防、近代的消防變遷與現代的消防,如果
想了解歷史的話最好從上到下參觀,首先介紹5樓。江戶時代的江戶是人口百萬的大都市
,且城下町人口與建築物密集,因此火災頻繁,尤其冬天處於季風的背風面,氣候乾燥,
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隨風擴大,甚至數天都無法撲滅,往往造成嚴重死傷。
從1601年到1867年江戶共發生49回大型火災,其中明和大火(1772年,又稱行人坂火事)與
明曆大火(1657年,又稱振袖火事)與文化大火(1806年,又稱車町火事)並稱為江戶三大火
災。館內的展示包含1772年明和大火的延燒的地圖與圖畫,該火災從現在目黑車站旁的大
園寺開始起火,由於當時吹的是南西風,因此火勢向東北蔓延到京橋、日本橋、神田等地
,江戶城周邊的武士住宅區也受到波及,共燒了3天之久,造成上萬人傷亡。
為了防止火災隨意擴大,江戶市街地發展被稱為「火消」的消防組織,依實行的族群與領
導者有奉書火消、大名火消、町火消等。江戶時代早期的消防組織為幕府命令的奉書火消
,之後成為「定火消」,也有由武士大名所領導的大名火消,展示區有大名火消的出動隊
伍模型與圖畫。
德川吉宗時代的享保改革下,確定以城下町組織的「町火消」成為消防主體,町民被要求
組織火消組,火災發生時由町民在第一線負責撲滅工作,館內展示當時火消組町民的制服
與裝備。當時火災發生時多採取「破壞火消」,也就是風向判斷下,藉由破壞房屋阻止火
勢蔓延,館內還有火災撲滅作業的模型。
進入明治以後,幕府的定火消組織解散,町火消則改組為消防組,之後政府成立內務省後
,消防組被整合進警察機關,直到明治結束前大都市已經成立消防署,之後各都市也被要
求成立消防機關。近代消防革命性的轉變便是從西方引進幫浦(ポンプ)這機械,可將水打
到高樓滅火,後來與車輛整合後成為消防車,但操作也逐漸專業化,這成為政府成立消防
機關的理由之一。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引起火災所造成的傷亡多於地震本身,而就如同新宿簡介,地震使
市民更往郊區居住,進一步造成市區擴大,而新成立的區也成立消防署,而使消防人力更
為增加。戰後消防制度改為自治體管理,與警視廳分離,因此1948年東京都成立消防廳,
現在是東京的消防機關。
館內的展示相當豐富,有大量消防員制服的展示,從明治時期到現在,從制服到救火時的
制服都有,甚至也有女性制服。近代有關消防的照片與圖畫也相當豐富,包含早期幫浦(
ポンプ)與消防車,與1932年發生於日本橋的白木屋百貨火災的照片與實物。最近的阪神.
淡路大地震與東日本大地震也有相關展示,包含救助與活動與防災教育等。
畢竟該博物館也有宣導的功能,館內也有消防基本常識的展示區,包含家庭與社區預防火
災的知識,還有社區與消防關係的模型(與警察博物館相當類似)。館內也有許多消防器材
的展示,從早期用馬車遷移的移動幫浦(可視為馬車時代的消防車),到最近使用的消防車
、雲梯車、直昇機等。該館如果仔細參觀至少要2小時,與之前介紹的警察博物館都是同
時學習歷史與專業知識的景點。
新宿區立新宿歷史博物館
新宿歷史博物館位於地下鐵四谷三丁目站周邊的小巷中,是一個地上二層與地下一層的建
築,一樓是大廳與商品區,展示區位於地下一樓,有常設展「新宿的歷史與文化」與企劃
展示區,二樓有講堂、會議室、閱覽室等。
常設展「新宿的歷史與文化」是以新宿車站周邊的「新宿」歷史發展作為主題。就如同簡
介所示,江戶時代新宿是以甲州街道的最初休息站「內藤新宿」為發展,在江戶中期以後
逐漸繁盛,成為「江戶四宿」之一,跳脫了原本休息站的功能,聚集許多遊樂場所。館內
有展示百分之一內藤新宿的模型,大約沿者現在的新宿御苑的北側街道為市區發展,綿延
大約1.2公里左右,也有展示江戶中期以後流行的「藏造り」商家內部。
同樣如同簡介所示,近代(尤其是大正以後)新宿透過鐵道的樞紐與郊區住宅化,成為都市
化的契機。館內展示大正時期鐵道的交通網圖,還有地面電車、公車等通勤交通工具圖。
當時地下鐵並未發達下,地面電車是市區內最重要的通勤工具,館內有昭和時期的電車,
還可進去看電車內部。
關東大地震吸引市民前往東京市區西側的「山之手」居住,新宿周邊也成為熱門的郊外住
宅區,例如現在新宿區內的落合(現在有地下鐵東西線落合站)。當時盛行所謂的「文化住
宅」,特色是和洋折衷,例如同時擁有和式的寢室與洋式的客廳、書房等,館內也有仿照
的「文化住宅」,而且同樣可以進入住宅內部。
畢竟新宿是商業與上班族通勤的代表地,館內展示包含新宿的商業發展,與上班族的出現
所帶動的風潮,有一個上班族隨身物品的想像展示,包含公事包、車票、便當、鋼筆、菸
盒等。館內常設展示並不大,快的話半小時多就可參觀完,可以了解觀光客較少知道的新
宿的歷史,值得前來。
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
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位於新宿副都心的住友大樓33樓,是日本總務省屬下的行政法人平和
祈念事業特別基金出資,於2000年開館,之後2010年該特別基金解散後由總務省直轄。該
館的設立目的是在收集日本戰後被送至俄國的拘留者,以及在海外殖民地歸國日本人的相
關資料,並以該館作為展示場所。
該館分為「兵士」、「戰後強制拘留者」、「戰後海外歸國者」三大主題,都與二戰有關
。從1937年中日戰爭到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隨者戰事擴大,日本大量軍人前往日本海外
作戰,而隨者殖民地與佔領地的擴大,也有不少日本人前往海外,許多人是經商與外派官
員。而隨者戰事在末期處於不利,產生大量的死傷者,尤其東南亞群島戰場最多。館內展
示軍人裝備、慰問品、日記等。
當時日本殖民地朝鮮,與利用918事變而誕生的「滿州國」,在二戰時也有日本軍隊駐守
。1945年8月蘇俄參戰後,一舉佔領滿州與朝鮮北部,許多日本軍人、軍人家屬與一部分
民間人士,被俄國強制前往西伯利亞與蒙古拘留,人數達57萬5千餘人。這些人必須忍受
酷寒、強制勞動與糧食不足,其中約5萬5千人餘人客死他鄉。雖然戰爭結束隔年便有人釋
放回到日本,但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1年,也就是1956年最後一批拘留民才回國。
館內對於拘留者的展示區是三者最大的,利用文字、圖畫、實物等述說當時拘留者在當地
的生活情形。畢竟拘留者不可能有攝影器材,相關照片極為有限,當時擅長繪畫的拘留者
利用畫作來說明拘留營的內部、勞動的狀況與辛苦的生活。館內也有展示拘留營的模型,
還有人物的模型來重現當時分配食物的狀況,當時食物僅有黑麵包、清粥與湯等,並不足
夠。
「戰後海外歸國者」展示區利用文字、實物展示在海外的日本人生活、與戰爭結束後回國
的狀況,另外也有歸國後成為漫畫家者,因此也有以漫畫來展示當時回國的情形。也有人
物模型顯示當時在船隻上的歸國者,由於戰爭造成許多船隻沉沒,海外日本人又多,因此
許多日本人戰後許久才能回國。館內的實物展示包含當時海外收容所的日誌、居住、歸國
證明書、隨身物品證明書等,當時歸國者隨身行李限制相當嚴格,大多數在海外的家當無
法帶回日本,回到日本還必須重新維生,相當辛苦。
該館占地不大,但展示資料與實物相當豐富,如要仔細參觀需要一些時間,不過畢竟是與
戰爭歷史相關的博物館,前來參觀最好要有二戰歷史的相當知識。個人已經參觀過許多日
本與二戰有關的博物館,感想是展示內容都跳不出同樣的論調,也就是日本在戰爭前後不
論是軍人與人民都受到不少的苦難,塑造「日本是戰爭受害者」的印象,但對為何日本要
發動戰爭卻不願意回答,畢竟要回答就要追究政府,甚至聯想到天皇的戰爭責任。雖然日
本二戰相關的博物館(包含原爆紀念館)都值得參觀,但要注意的是展示背後的意識形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42.1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62785604.A.1AA.html
Japan_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