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韓傳媒與文化」學位與期刊論文彙編(2001-2014)

看板Korea (韓國)作者 (只是個暱稱罷了)時間10年前 (2015/03/03 15:1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學研究》最新一期(122期,主題:韓流十年有成 台灣不進則退)裡整理出〈「 南韓傳媒與文化」學位與期刊論文彙編(2001-2014)〉相關資訊,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 下戴參考。 「南韓傳媒與文化」學位與期刊論文彙編(2001-2014) http://mcr.nccu.edu.tw/issueArticle.asp?P_No=196&CA_ID=1554 梁鴻斌(2001)。〈從哈日風與韓流談臺灣音樂文化〉。《中華民國出版年鑑》, 176-179。 馮建三(2002)。〈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 臺灣社 會研究》,47: 1-32。 金賢慶(2003)。《韓國電影發展的前因與展望》。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李修瑩(2004)。〈從三星經驗看「韓流」〉,《零組件雜誌》,148: 80-90。 季欣慈(2005)。《 找尋台灣「韓流」的推手——韓國偶像劇的政經結構與文本特性之 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台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 1-30。 彭玉賢(2005)。〈韓國無線電視逐漸流失市場優勢〉,《PTS NEXT季刊》,3: 11-13。 王靖婷(2006)。〈韓國公共電視競逐體育運動大餅〉,《PTS NEXT季刊》,6: 14-15。 本田親史(2006)。〈日本「韓流現象」初探〉,《亞太研究通訊》, 4: 42-62。 孔有美(2006)。《韓流影響亞洲國家之分析——從訪韓觀光客之變化論述》。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寶如(2006)。《韓國電影產業競爭優勢分析》。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潘偉華(2006)。〈『韓國製造』對消費者知覺品質之影響——以韓國汽車在台銷售為例 〉,《中華管理學報》,7(2): 23-44。 鍾志鵬(2006)。《韓劇崛起關鍵因素之研究——韓流現象的觀察與學習》。臺灣師範大 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 祁容玉(2007)。《韓劇影音的流動與下載》。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有慶(2007)。〈韓國電影產業的資本變動與電影產製的變化〉,《新聞學研究》, 91: 1-34。 陳忠正、王年燦(2007)。〈台灣動畫電影產業之國際競爭力研究初探〉,《藝術論文集 刊》,8: 25-50。 劉家驊(2007)。《哈日風、韓流、大陸熱:消費者異文化認同對來源國效果之干擾》。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 王美璇(2008)。《從韓國電視文化產業發展論客家電視台之經營策略研究》。中央大學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旻姃(2008)。《韓流電影的中文翻譯技巧研究——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為中心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宜妗(2008)。《 電視消費之關聯性對外國文化認同和該國品牌態度之影響——以韓 國電視劇集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勤敏、陳純恩(2009)。〈台灣時尚消費市場新趨勢——韓式美妝店行銷策略研究〉, 《美容科技學刊》,6(2): 103-128。 陳綉里、張智鈞(2009)。〈來源國效果對消費者採用文化創意產品意願之研究〉,《交 大管理學報》,29(2): 21-45。 葉泉宏(2009)。〈韓流對東亞觀光發展的影響〉,《韓國學報》,20: 78-84。 董達(2009)。〈韓流——向文學領域擴張初探〉,《韓國學報》,20: 174-189。 黃龍植(2009)。〈韓流可以持續發展嗎?〉,《韓國學報》,20: 74-77。 趙永全(2009)。〈韓流來襲——臺韓經貿現況與外貿協會因應對策〉,《韓國學報》, 20: 1-16。 李君如、廖嘉瑜(2010)。〈旅遊的想像與真實~從遊客經驗解讀媒體建構的地方意象〉 ,《島嶼觀光研究》,3(2): 1-25。 林隆儀、商懿勻(2010)。〈來源國形象、廣告訴求方式及產品態度對購買意圖之影響— —產品涉入的干擾效果〉,《聯大學報》,7(2): 233-264。 陳郁竹(2010)。《韓國文化產業之發展與策略》。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青展、蔡明春、張雅媛(2010)。〈台灣互動電視潛在消費者行爲意向模式〉,《臺北 海洋技術學院學報 》,3(2): 24-53。 丁興蘭(2011)。《韓流在台灣影響韓語學習與教學推動之現況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韓 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川村由紀(2011)。《台韓電視劇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比較》。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 文。 石美芳(2011)。〈從兩岸影視文化產業看華人風尚發展契機〉,《美容科技學刊》, 8(1): 95-106。 李巧文(2011)。《 韓國電影產業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兼與台灣電影產業比較》。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秀珠、谷玲玲(2011)。〈從美國及韓國經驗檢視台灣公共電視的未來走向〉,《廣播 與電視》,33: 1-22。 林文婷(2011)。《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 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雲(2011)。〈節制私人資本、護衛公共責任:南韓電視體制的演進〉,《新聞學研 究》,107: 1-45。 韋正光、郭麒惟、蔡亞蕾、丁儀勛、依子瑜(2011)。〈台灣電影的國際競爭力〉,《資 訊傳播學報-資訊傳播研究》,2014: 27-31。 侯政男、蔡宗哲、陳欣欣(2011)。〈軟實力下的新亞洲文化貼近性與現代性:韓國電視 戲劇在東亞地區觀眾之接受因素探究〉,《人文與社會學報》,2(8): 115-142。 郭秋雯(2011)。〈韓流對臺灣的影響及其因應對策〉,《WTO研究》,18: 127-170。 陳凱恩(2011)。〈無形資產與無價財富——淺論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 -上〉,《 藝術 欣賞》,7(6): 31-39 扈貞煥(2012)。〈韓國大眾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韓國固有特性原型研究〉,《中韓文化關 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217-233。福建:《藝術‧生活》雜誌。 陳研利(2012)。《「韓流」過境下的迷文化:探討「迷」群與網路科技的互動模式》。 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相綾(2012)。《韓國電視劇優勢資源之研究:市場結構與戲劇製程特點分析》。淡江 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梅衍儂(2012)。《 初探韓流下的偶像神話敘事——以Super Junior與E.L.F.的想像關 係與情感認同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怡(2012)。〈看韓國如何吹起下一波韓流——韓國著作權認證制度簡介〉,《科技 法律透析》,24(7): 2-7。 曾姝瑜(2012)。《文化創意電影夢——以韓國電影產業之泛亞洲合拍製作為例》。臺灣 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逸芳(2012)。〈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 刊》,35(7): 92-97。 蔡明達、盧懿岑(2012)。〈電視消費關聯性對於來源國印象與品牌態度影響之研究—— 以韓國電視劇集為例〉,《行銷評論》,9(4): 417-441。 蕭韻純(2012)。《韓國流行音樂進入大中華市場之行銷策略: 以Super Junior在臺灣為 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玟萱(2013)。《以平衡理論探討消費者、K-pop歌手和目的地意象之關係》。中正大 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垣(2013)。《 韓流對台灣消費者購買意向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 學系碩士論文。 施佩姍(2013)。《韓流在台灣的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 士論文。 陳于娟(2013)。《 跨文化的定點旅行經驗和景點置入的研究——韓國電視戲劇和台灣 的觀眾》。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欣渝(2013)。《 當韓流流入歐洲——以韓劇在荷蘭的接收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鈺(2013)。《台灣韓流偶像迷群對應援文化的實踐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玲(2013)。〈「美男」在台灣——以「男性愛」情境論韓國流行文化在台受容〉, 《文化研究雙月報》,138: 21-31。 陳燕衍、朱筱微(2013)。〈韓樂來勢洶洶?台灣偶像團體仿製韓國流行音樂公式〉,《 犢:傳播與科技》,5: 16-29。 董思齊(2013)。《製造創意: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的起源與發展》。臺灣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馨平(2013)。《從韓國恐怖電影看女/鬼的文化意涵》。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 像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正飛、蔡寶珠、王瑞慈、林佳蓁(2013)。〈消費者之偶像崇拜與跨文化認同對跨國企 業行銷組合績效的影響研究——以日系Avex公司為例〉,《顧客滿意學刊》,9(2): 247-269。 蔡如音、申鉉準(2013)。〈在東亞彈出一席之地——性別、獨立、與流行搖滾影視〉, 《臺灣社會研究》,91: 175-203。 蔡鈺凌(2013)。〈從日本電影《衝破!》、《GO》看在日韓國.朝鮮人的共生想像〉, 《人間思想》,3: 185-215。 廖淑敏(2013)。《韓國流行音樂在台灣之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 文學系碩士論文。 方俊明(2014)。《 打擊網路盜版之著作權研究——以韓國電影產業為中心》。臺北科 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慧(2014)。《韓國發展文化產業軟實力之研究——以韓流現象為例》。南華大學國 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 朱玉君(2014)。《由韓流看韓國如何打造文創產業及提升國家品牌形象》。中國文化大 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怡瑩(2014)。《喜歡韓綜、討厭韓國? 台灣的韓國綜藝節目閱聽人矛盾情結研究》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寅彰(2014)。〈觀看的苦痛與侵入:從黛安‧艾柏斯《無題》攝影看李滄東《綠洲》 〉,《藝術研究學報》,7(2): 25-39。 林有慶(2014)。〈韓國電影開拓海外市場的途徑分析:以國際合製電影為例〉,《東亞 論壇》,485: 55-66。 張瑋倩(2014)。〈「韓流」研究中測量構面之探討與回顧〉,《2014旅遊與健康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頁256-257 。臺北: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 鄭丘皎(2014)。《日韓偶像團體之行銷策略研究》。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7.46.219.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M.1425366742.A.5A3.html

03/03 17:40, , 1F
都是從台灣這邊的論文 沒從韓國那邊的整理看看
03/03 17:40, 1F

03/04 21:29, , 2F
感謝
03/04 21:29, 2F

03/06 01:38, , 3F
03/06 01:38, 3F

03/14 01:27, , 4F
大推 超讚的!
03/14 01:27, 4F
文章代碼(AID): #1KzLxMMZ (Korea)
文章代碼(AID): #1KzLxMMZ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