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早上是學者,晚上是清潔工 巴西非裔男子

看板LatinAmerica (拉丁美洲)作者 (#KEEP MLB GREAT!)時間3年前 (2021/08/04 22: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X2g75t5 ] 作者: saiulbb (#KEEP MLB GREA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早上是學者,晚上是清潔工 巴西非裔男子 時間: Wed Aug 4 22:18:40 2021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 例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請參考版規下方的核准媒體名單) 地球圖輯隊 2.記者署名: ※ 若新聞沒有記者名字或編輯名字,請勿張貼,否則會被水桶14天 ※ 外電至少要有來源或編輯 如:法新社 2021-08-02 by:徽徽 3.完整新聞標題: ※ 標題沒有完整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早上是學者,晚上是清潔工 巴西非裔男子的雙面人生 4.完整新聞內文: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可詳看版規 當路德穿著清潔工的制服,在入夜的大街上掃地時,沒人想得到他的另一個身份......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24/71/610786de32471.jpg
路德的老家位於距里約熱內盧 19公里遠的貝爾福羅舒市(Belford Roxo),他正在老家逗 弄寵物梅兒(Mel)。 路透社/達志影像 清潔工的學者之路 下午時分,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非裔男子路德(Felipe Luther)為了取得巴西頂尖大學 的學位,孜孜矻矻地苦讀;來到晚上,他從蓋在山腰、位於豪華海灘萊伯倫(Leblon)和伊 帕內瑪(Ipanema)之上的大學下山,來到山腳下的富人區當一名清潔工。 「當我告訴我的同學,我做什麼樣的工作時,他們通常都會嚇一跳。」路德說。 出產央行總裁和電影明星 2017年,路德獲得了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提供的全額獎學金,讓他可以在這所出產中央銀行總裁和電影明星的知名私 立大學中修讀社會科學。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82/17/610786db88217.jpg
圖為路德在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校園內的身影,這所私立大學是多位巴西中央銀行總裁 和電影明星的母校。 路透社/達志影像 為了養家 不得不放棄唸書 而路德手中這個罕見的機會和他的清潔工作,一再提醒他巴西社會貧富差距的存在。 今年 38歲的路德表示,他先前為了養家,不得不放棄攻讀大學,並且從 2009年開始就向 里約市政清潔機構報到,負責清掃里約大街。 「其實,許多學生像我一樣,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工作,這麼做減少了他們和菁英子女 同場較勁的時間與資源。」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6a/8b/6107864216a8b.jpg
圖為路德(著橘色制服置中者)平日工作的狀況,他在工作多年後才在學校全額獎學金的資 助下返回校園唸書。 路透社/達志影像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f9/b5/6107858f6f9b5.jpg
穿著橘色工作服的路德正在清理沙灘。在大學校園內,路德常常被誤認成服務人員,而不 是學生。 路透社/達志影像 巴西菁英多為白人 而在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就讀,讓路德的夢想近在咫尺,同時也讓他直面巴西的黑白種 族問題。在菁英階層多為白人的巴西,有 54%的人民有非裔血統。 被誤認為服務生 在 2000年的時候,巴西全國人民普查發現,巴西白人上大學的可能性是非裔、混血和原 住民的五倍。路德分析道:「正因為在這所著名的大學中實在太少黑人,讓許多人會把校 園中的黑人當作服務人員,而不是同學。」路德提到,他就有幾次在校園中被人誤認的尷 尬經驗。 「自己不屬於這裡」 有一次,一名女子誤認路德是電梯操作員;另一次,有人以為他是校園咖啡廳的店員,還 想要付錢給他買咖啡。「從某種方面來看,這真的滿傷人的,因為你會有一種自己不屬於 這裡的感覺。」路德說。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0a/5e/6107859250a5e.jpg
在COVID-19疫情蔓延、大學課程改成遠距教學後,路德想方設法在老家繼續跟上課程進度 。在他身後的是今年 8歲的繼女達席爾瓦(Mirella da Silva)。 路透社/達志影像 疫情改遠距教學 沒網路只能乾瞪眼 而在疫情期間,巴西教育資源不均的鴻溝越來越大,遠距教學的出現逼迫學生只能仰賴家 中的資源,讓那些沒有電腦、沒有網路設備、沒有電的學生只能乾瞪眼。 當停電成為日常 舉例來說,路德有好幾個月晚上都只能靠燭火唸書,因為他住在校園對面海灣城市尼泰羅 伊(Niterói)的學生宿舍,這裡時不時會停電,所以路德會趁著工作的時候把他的手機和 筆電充飽電,然後在晚間九點上街清掃前把書唸完,再一路掃街到清晨五點。 「以我修讀的課程來說,需要讀很多參考文獻,我需要一台比我現在更好的電腦。不過, 有的人甚至連電腦都沒有。」路德點出了弱勢學生在家上課會面對到的一系列挑戰:「不 是所有手機的性能都好到可以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手機...或是有足夠的網路流量能 下載他們的參考文獻。」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6e/b5/610786dcb6eb5.jpg
在位於尼泰羅伊的學生宿舍中,路德就著稀微的燭火苦讀。對住在這裡的學生來說,停電 已經是日常生活見怪不怪的一部分。 路透社/達志影像 巴西非裔遇到的挑戰 近來在里約熱內盧發生的社會事件,更加凸顯出身為非裔男子的路德,在當地會面對到的 挑戰。 今年五月,警方為了掃毒強行突襲了位於里約北部的貧民窟——雅卡雷濟紐貧民窟 (Jacarezinho favela),希望能將犯罪組織「紅色命令」(Comando Vermelho)一網打盡。 而在長達數小時的槍戰中,總共造成 27人死亡、一名警官殉職,也讓這起行動成為里約 史上最致命的警察行動,更引起人權團體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 「對屠殺黑人說不」 在警方突襲行動落幕一周後,路德上街參與示威活動,抗議警方針對非裔巴西人的暴力行 為。其中,一名示威者的牌子上寫著「對屠殺黑人說不」。 活在警察暴力的恐懼中 路德表示,他一直活在警察暴力的恐懼中,每當夜幕降臨,他會刻意避免前往特定街區。 路德說:「即使我變得很有錢,或是變得很有名,我仍舊是個黑人,並且住在這個從城市 、州到國家都覺得黑人似乎可以隨意犧牲的地方。」 根據人權觀察組織的統計,過去十年內,在 9,000名被巴西警察殺害的民眾中,有超過四 分之三是黑人。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ff/49/610786dcaff49.jpg
今年 5月13日,路德和其他民眾一起在里約街頭抗議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其中,一名示 威者的牌子上寫著「對屠殺黑人說不」。 路透社/達志影像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27/37/6107859682737.jpg
在里約熱內盧西區的最大社區格蘭德營(Campo Grande),可以看到路德正在參與非裔巴西 宗教「烏班達教」的儀式。 路透社/達志影像 當非洲信仰碰上天主教 即使面臨貧富不均、警察過度執法的威脅,非裔巴西文化依舊在當地蓬勃發展。路德一周 會抽出兩天的時間,造訪當地的「烏班達教」(Umbanda)聚會所,並且參與宗教儀式。 「烏班達教」源自西非神靈信仰,並且將非洲傳統、羅馬天主教、唯靈論和美洲原住民信 仰融為一體。在宗教儀式期間,路德會換上全白的服裝,胸前掛著串珠項鍊,開始和其他 信徒一起載歌載舞。 「這麼做可以讓我和祖先搭上線。」路德說。 源自跨大西洋奴隸貿易 1930年代,「烏班達教」開始在里約熱內盧興起,它和同樣身為非裔巴西宗教的「坎東伯 雷教」(Candomblé)相同,均源自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當時有將近 500萬人被從非洲帶來 巴西為奴,人數是帶去美國的十倍。 為了在實踐宗教儀式時不要受到歐洲人的騷擾,非裔巴西人將他們的非洲傳統與羅馬天主 教融合,創立了融合式的宗教,現在全國有超過五十萬人信仰「烏班達教」。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a1/37/610785901a137.jpg
在簡陋的學生宿舍外,路德一邊吃早餐,一邊和朋友談天說地。 路透社/達志影像 社區集會的中心 在不同宗教共存共榮下,巴西的天主教教堂常常被拿來當作社區集會的中心,就像路德在 2017年上免費大學先修課的那間教堂一樣,最後讓路德得以前往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 就讀。 回饋社會 打開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 路德表示,一旦他拿到大學學位,他的目標之一就是在低收入社區教導有心向學的學生大 學先修課程,為下一代莘莘學子打開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 「我想要回饋給其他年輕人,讓他們知道這(改變)是可能的。」路德說。 https://fpscdn.yam.com/world/202108/b8/f8/61078591db8f8.jpg
在妻子艾莉卡(Erica Maria da Silva)上班前,路德給了她深情一吻。對路德來說,取得 學位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助和他有相同處境的年輕人,替他們打開通往美好生活的大 門。 路透社/達志影像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https://dq.yam.com/post.php?id=14142 6.備註: ※ 一個人三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這篇故事透露許多嚴肅的議題,像是種族歧視、貧富差距、資源分配不均,生活在巴西 真的很辛苦,他能在這個環境勇敢生存值得佩服,祝福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6.143.1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8086725.A.DC5.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aiulbb (61.56.143.149 臺灣), 08/04/2021 22:18:54
文章代碼(AID): #1X2g7FDy (LatinAmerica)
文章代碼(AID): #1X2g7FDy (Latin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