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ET》導演雅斯敏‧阿末:用單眼皮看種族鴻溝

看板Malaysia (馬來西亞)作者 (沙包 )時間17年前 (2007/12/01 23:35),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異族戀,尤其是回教徒和非回教徒的戀情,在馬來西亞是一個禁忌,一對戀人往往要 面對家庭壓力、同僚歧視和社會排斥。但由本地導演雅斯敏‧阿末(Yasmin Ahmad) 執導的電影《Sepet》,卻充滿了反思的符號;電影中通過一對異族小情侶的眼睛來 看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種族隔閡及融合,平淡地說出了彼此之間的矛盾。影片很認真 的探討大馬的種族關係,詮釋一般人害怕或不願正視的種種問題,導演跨越鴻溝的勇 氣和胸襟,引起熱烈的迴響。 對一些人來說,一旦談起關於種族關係的課題,就充滿了憂患意識,並為它披上一層 厚重的政治色彩。但對另一些人而言,多元的種族關係卻能讓人眼神發亮,認為那是 馬來西亞最動人之處。而雅斯敏就屬於後者。 對她而言,生活因文化差異而璀璨生輝。文化的差異被她汲取,化成人生調色盤上的 七彩,拍出了一部接一部出色的公益廣告和電影。前者包括“婆婆和孫子”的國油廣 告,後者有電影創作《Sepet》,還為她贏得法國國際女性電影展最高評審獎,揚威 國際影壇。 我們應該彼此相愛 雅斯敏僅想透過《Sepet》這部電影說明一簡單的事實──“你不需要了解一個人後, 才能愛他”,就如男人不需要了解女人,他們只需要愛女人。雅斯敏的《Sepet》並非 只是一名華人少年和一名馬來少女的戀愛小故事,更是一種族接納另一種族的故事。 “你不需要明白一個華人才能接納他;你不需要了解一個馬來人才能接受他;我相信 神把我們放在地球上,為的是讓我們能彼此相愛。” 一個人不應批判異族,因為批判是神的工作。當人停止批判時,對異族才會有所了解 ;在有所了解後,就會發覺有關他族有趣的事。雅斯敏就是秉持著這種信念生活,並 和其他種族的朋友來往。她和其他族群往來的經驗,直接成了她創作的靈感。 “如果所謂的種族融合,是印尼的那種種族融合(integration),我不喜歡,因為在 那種融合下,所有印度人、華人和馬來人都變成一樣。華人被逼擁有一個馬來人的名 字,”雅斯敏以廣東話說:“我唔鍾意的。” “對我而言,種族融合應該是各人保持各人的特色,不是華人變成像馬來人。我不喜 歡那樣,我要華人像華人;我自己像我自己。但是,我們一定要對其他種族的特性有 所了解。而且,我希望大家彼此相愛,對彼此的文化好奇,以致願意發現他人文化有 趣之處。至終,人類都是一樣的。” 因為不了解,所以恐懼 小時候,雅斯敏的家就是一個各種族集會的場所,各族人馬總愛在她家集合,而她母親 最好的朋友是陳太太(雅斯敏突然之間發笑說:“現在我自己也是陳太太”) 。在種 族節慶時,家中更是嗡嗡地充滿不同種族的語言,而她就在不同種族的語言中成長。母 親的落落大方和對他族的接納,深深影響了她。 後來她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家庭都像她的家庭;不是每個人都像陳太太,也有人因她的 種族而不喜歡她。但對她而言,那是無聊的,所有人應該像她母親和她的朋友一樣,沒 有憎恨,只有持著自我本色,共同和平相處。 “憎恨哪裡來?我想,我們都感到威脅。馬來人覺得被華人威脅,華人覺得被馬來人威 脅,印度人覺得被馬來人所威脅。我們感受到威脅,我想是因為恐懼吧!這個恐懼或許 源自於‘不知’(unknown),我不了解你,所以我怕你,恐懼便從態度中顯示出來。” “我們都要勇敢一點。我想我們的國家正努力走向精英主義,也許步調沒有我想像中快 ,但是,目前給馬來學生的獎學金是比以前少了很多。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馬來 人在學校的功課也很好,對於其他種族說他們得到獎學金是因為特權一事,他們也感到 很煩。” “我們許多人都覺得應該停止特權,讓其他人知道,我們得到的,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而不是因為特權。如果你知道有多少馬來人是這麼樣想,你會感到吃驚。這是馬來民族 的自尊。” 我們需要多一點時間 “我們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畢竟馬來人有不同的文化,而我們是文化的產物。這塊 土地從來不是一塊貧瘠的土地。土地肥沃,海中魚蝦眾多,我們不需要掙扎生存,這 不是一塊需要奮鬥的土地,從來就不是。然後,是現代化的到臨,每個人都要奮鬥, 我們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或許有一個精英社會,彼此之間的威脅感將會消除。” 雅斯敏從來不掩飾她對華裔通俗文化的情意結,“我羡慕華人,因為在某一個方面, 雖然整個體系對你們是如此不公平,有一陣子,你們都遷移到澳洲及新加坡,但還是 有一大批的華人卻說:‘不,這是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國家,我將繼續留下來’。對 我而言,這是美好的勇氣。如果我有一個訊息要傳達給華人,那就是感謝你們的耐心 。” 她還是相信,真正的種族融合就在前方不遠處。曾在英國九年的她發現,在英國如此 開明的國家,種族間的互相歧視是每天發生的常事。美國情況亦然。馬來西亞的情況 好多了,但是馬來西亞不可以和英美比較,而應該和自己比較,因為馬來西亞可以作 得更好。 《Sepet》裡胡姬的故事就是雅斯敏的故事。她把生命中一個有關她和朋友及父母的 故事,濃縮成電影裡的一個小故事。唯一的差別的是,她生命中的“阿龍”,在那個 年代,販賣的是VHS錄影帶,而不是目前流行的VCD光碟! 別忘了老年人的付出 有誰會想到,徹頭徹尾非常華人的國油公益廣告“婆婆和孫子”,是由一個馬來人所 撰寫,並由馬來人所執導的? 雅斯敏從許多華人的親戚口中知道,華人社群其中一個問題是──老人家都被送到老 人院。一些華人對此很是擔憂,因此她寫了婆婆和孫子的故事,為的是提醒,老人家 對年輕一代總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不要忘了老人家。 “後來,我丈夫說,華人喜歡那種奮鬥取得成功的故事。所以,我就寫一個可憐的小 孩,祖父死後,家里沒錢又欠債,所以,婆孫兩人便用心的工作。最後,小孩成功了 ,但是婆婆也去世了。成長後的小孩把自己建起的園圃,叫作婆婆花園。” 在所有國油的廣告中,這齣廣告讓雅斯敏最為緊張,因為那是純馬來的產品。她怕呈 獻時,非常“馬來化”,華人不接受它。 “但至終,我想我們始終都是人類,我們都是一樣的。有時我們笨,有時我們聰明, 有時我們懶惰,有時我們用功,有時我們很好,有時我們是騙子……所有的種族都是 一樣的。所以,當我說出一個老太太,沒有丈夫;一個小孩沒有父母掙扎生存的故事 時,所有的人類都會受到感動,不管哪一個種族。” 後記: 打電話和雅斯敏‧阿末聯絡時,她一聽我是《星洲日報》記者後,馬上改用廣東話來 回答。在沒有想到一個馬來同胞會說廣東話的情況下,我一時捉不到她說甚麼。她用 廣東話問:你看過《Sepet》了嗎?我說看了。她再用問:你喜不喜歡?我說喜歡。 接著我坦誠的告訴她,我的廣東話不行…… 數天後,我們見面。從沒作過這樣的採訪,那是聊天,不是採訪。整個採訪失控,訪 者和受訪者身份失調,雅斯敏答非所問,我則發表許多看法。看起來已然40餘歲的她 ,身穿馬來傳統服裝,愛美,愛笑,愛說話。看著她小孩般好奇閃亮的眼神,聽著她 自然率直的問題,又有誰能不將心掏出來,和她分享? 許多有關種族的問題,我以為極為複雜,她隨口給了直接簡單的答案。我頓時不知該 如何接應。她回答問題的口氣,就如小孩評定是非對錯一般,語氣堅定,語意明確, 沒有政治,沒有迴避,沒有支吾,只有濃濃的鍾意和不鍾意。由於思想正面,凡所有 醜陋或不平衡的事物中,她都能找到美好的光亮面和平衡點。和她聊天,彷彿目前膠 著的種族課題本來就是不自然的多餘。 如果馬來西亞的印度人、馬來人和華人都能學習她一樣大方勇敢、虛懷若谷,或許, 尖銳的種族稜角,將會消弭;百花將齊放,因為文化的異彩將自然的流轉在馬來西亞 的空氣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214.39

12/01 23:36, , 1F
其實是很久以前的報導了..1209有人提到 特地挖出以供參考
12/01 23:36, 1F

12/02 10:22, , 2F
推Sepet
12/02 10:22, 2F

12/02 12:45, , 3F
我很高興能透過影展看到她的片子。也謝謝zacc提供報導參考
12/02 12:45, 3F

12/03 11:08, , 4F
前傳mukhsim還沒看 後傳GUBRA 也很好看 ~耐人尋味..
12/03 11:08, 4F
kwyeo:轉錄至看板 movie 12/03 11:46
文章代碼(AID): #17KNyumo (Malaysia)
文章代碼(AID): #17KNyumo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