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問題

看板Malaysia (馬來西亞)作者 ( 不完夏)時間17年前 (2007/12/07 12: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三萬印裔大馬公民請願後續:電台主持支持行動遭開除 撰文 郭華盈 2007/12/06, 週四, 亞洲日報 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3443&Itemid=110 馬來西亞印裔社群日前動員三萬人上街、抗議遭邊緣化後,策劃大集會的“印裔權益行動 委員會”(Hindu Rights Action Force, Hindraf)派遣代表到印度求助,並獲得印度外 交部長與總理對大馬印裔社群處境表達關注,令事件迅速轉升級為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委員會放棄向代表當地印裔的執政聯盟成員“馬來西亞印度國大黨”(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求助,卻派遣代表展開國際行程,訪問倫敦、聯合國、歐 洲與美國,申述大馬印裔社群的困境,企圖贏得國際社會支持,發聲向大馬政府施壓。 他們成功令歐盟輪任主席國葡萄牙的總理蘇格拉底開腔,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及大馬印裔社 群狀況。“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也致信英國首相布朗,要求插手大馬印裔社群被“滅族 ”事件。 “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於11月25日號召印裔走上首都吉隆坡街頭,試圖向英國最高專員 署提呈請願書,要求英女王委派御用律師,免費為在150年前遭英殖民地政府剝削的印裔 先輩申冤,索取4兆美元的賠償。大馬的印裔公民大部分是印度的泰米爾族人,在英殖民 時期,被英國人從印度南部帶到該國發展當地經濟。 大集會未獲得警方發出准證,參與示威的群眾遭受警方以水炮和催淚彈驅散。大集會後的 一周內,聯盟政府閣員與人民代議士,紛紛譴責大集會破壞國家安寧與治安;聲援集會群 眾的聲音,也出現在網絡媒體、博客、一些英文報章與中文報章上。 雖然警方逮捕示威者,總檢察長又親自提控集會者企圖謀殺和破壞公物等罪名,然而,三 萬印裔上街公開宣洩不滿與憤慨的事件,並沒有因此而畫上句號。政府宣佈成立特別委員 會研究印裔社群問題,似乎也無法阻止草根印裔社群把不滿情緒燃燒至海外。 “印裔終於發出心底憤怒” 國內外民間組織與個別人士,紛紛對印裔社群被邊緣化狀況表達看法。一位在大馬居住了 17年的斯里蘭卡女詩人,不久前接受印度孟買一家報章訪問時,聲稱大馬實行的是“種族 隔離”政策。 另一位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博士學位、大馬出生的印裔學人阿納提(Anathi),則在一封 公開信中指出,儘管她並不認同“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提出的滅族論,但她完全瞭解印 裔社群為何走上街頭,也很欣慰草根印裔社群終於把埋藏在心底的憤怒發出來。 阿納提在信中寫道:“那是關於被忽視,那是關於無法在談判桌上平起平坐跟人討價還價 ,那是關於不可信賴甚至於可恥的國家與族群領導人。”阿納提說出了走上街頭和沒有走 上街頭的印裔社群,不願意繼續成為被遺忘與邊緣化的馬來西亞人的心聲。大馬印裔佔了 2600萬人口中的7%。 本地非政府組織“公民關懷組織”(Group of Concerned Citizens),也呼籲執政的“ 國陣聯盟”誠心傾聽人民的心聲。該組織協調員阿魯慕甘(K Arumugam)說,首相巴達維 才聲稱有一雙“大耳朵”能夠聽到人民的不滿,隔天(12月1日)就對印裔社群指印裔備 受欺壓的言論表示極度生氣,他對此感到不解。 “首相發出這樣的言論是荒謬的,他必須藉著自己的‘大耳朵’,走進街頭親自視察窮人 的情況,無論是印度人、華人還是馬來人,並聆聽他們的心聲。” 在集會前10天,“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法律顧問烏泰雅古瑪(P.Uthayakumar)致信英 國首相布朗,要求他插手馬來西亞印裔社群遭受大馬政府“種族清洗” (ethnic cleansing)或“滅族”的問題。 信函內容指大馬政府對印裔族群犯下了四宗暴行。 第一宗是在甘榜美丹(Kampung Medan)的暴力行動中,至少100名印裔人士被攻擊, 其中6人被殺害。其二,許多扣留者在扣留期間死亡,其中60%為印裔。其三,每三個星期 就有一所印度教廟宇被拆毀。其四,政府在錄取印裔學生進入公立大學、技術培訓學院與 政府機構等方面,實行歧視政策。 這封向布朗控訴大馬政府“暴行”的信函,在11月25日大集會過後曝光。它恰巧寫在沙亞 南一所印度教廟宇被強行拆毀,執法人員與捍衛廟宇的村民發生肢體沖突當天。 一般相 信,大部分參與和支持11月25日大集會的人士,對這封信函一無所知。 巴達維對這封“遲來”的滅族言論“冒火”,指責“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無中生有,企 圖製造宗教與種族間的仇恨、引起騷亂。 大馬執政聯盟由14個政黨組成,其中的主要政黨為代表馬來裔的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UMNO)、華裔的“馬華公會”與“民政黨”、代表印裔的“馬 來西亞印度國大黨”。被指責不平等對待印裔的執政“巫統”領袖,一個接一個站出來抨 擊“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 不過,並非所有執政聯盟的領袖都持同樣立場。在聯盟政府裏代表華裔的“馬華公會”與 “民政黨”的領袖,都站出來“仗義執言”。唯獨聯盟裏代表印裔社群的“馬來西亞印度 國大黨”領袖三美維魯(Samy Vellu)一再聲言,聯盟政府不曾待薄印裔,他們也不曾被 邊緣化。 印裔大集會一周後,當地一些英文與中文報章的評論文章中,雖都不認同滅族論,卻不乏 聲援印裔社群的聲音。 大馬政府指示媒體低調報道 鑑於印裔社群被邊緣化議題獲國內一些組織與個別人士積極回應,甚至開始獲得國際媒體 關注,大馬政府指示國內媒體,低調處理相關新聞。 一如面對其他涉及種族與宗教的議題,巴達維領導的聯盟政府向來採取的手段,都不是正 面回應與解決問題,而是把可能展現在大眾媒體裏的聲音“和諧”掉,即指示國內媒體低 調報道,企圖不讓閱聽人對事件有全面的認知與瞭解。 網上媒體《當今大馬》昨日(12月5日)報道說,掌握印刷媒體生死大權的國內安全部, 前日再度召見各語文報章的編輯,指示低調報道所有有關“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以及 即將再次舉行的“乾淨與公正選舉聯盟”(淨選盟,Bersih)集會新聞。 報道指出,圖文並茂大篇幅報道印裔大集會的泰米爾語報章,成為了國安部“勸告”的首 當其衝對象。 《當今大馬》引述消息來源指出,國安部下達了三道指令:(一)不得以圖片或新聞方式 ,正面突顯“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 ;(二)相反的,必須正面突顯警方和政府對大集 會的處理,不得指控警方動用暴力;以及 (三)不得為“淨選盟”未來所號召的大集會 作宣傳。 不僅如此,《當今大馬》也報道,國營泰米爾語電台Minnal FM有多名主持人,包括一些 極受歡迎的七位主持人,都遭到內部紀律處分,理由是他們參與11月25日大集會,又或在 廣播時段大肆宣傳大集會和“印裔權益行動委員會”。該網站指出,有數名主持人遭開除 ,一些則被凍結職務。該電台共有20名全職主持人。 政府在印裔大集會兩天後,宣佈成立特別委員會,而聯盟政府裏代表印裔的印度國大黨, 被指派研究印裔社群面對的問題。國會下議院在野黨領袖林吉祥一語點破: “(巫統)把球踢給國大黨。” 印度國大黨領袖三美維魯任政府閣員已有28年,既然他至今仍也無能力說服掌實權的巫統 ,解決低下階層印裔社群面臨的生活貧困、文化、高輟學率與犯罪率等問題,那麼,再成 立三五個委員會也無濟於事。 誠如“公民關懷組織”所言,印度國大黨當家不當權,它“甚至連把一分錢放進印度人的 口袋的權力都沒有” 。這個非政府組織強調,集會群眾是貧窮階級,也是馬來西亞人, 而協助貧困階級並不只是印度國大黨的責任,而是政府的責任。它建議聯邦政府通過政策 、機制和計劃來解決問題。 感受嚴重被邊緣化的印裔集會群眾,大部分來自種植園丘的泰米爾草根族群。在公共領域 服務達30年的約翰(K.J. John)指出,印裔社群走上街頭,或許正是 “缺乏社會認同與 個人尊嚴被否定”的典型例子。 約翰指出,在馬來西亞的大規模工業化過程中,種植業不再是印裔社群當年的保護罩傘。 在英殖民時期,在橡膠園或棕油園裏工作的印裔,雖然生活只夠溫飽,卻擁有固定的住所 、泰米爾語學校與膜拜的廟宇。他們對這片土地擁有歸屬感。 然而,當園丘被開發成住宅區域工業區,種植業勞力又被外國廉價勞工取代,失去工作的 印裔社群在國家發展轉換過程中,已失去了依據的地方,也失去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掌握。 迷失在價值觀快速遞變、生活成本遞增的他們,不僅無所適從,甚至貧困交加。 作者注:甘榜美丹位於八打靈再也南區, 7成居民是馬來裔, 2成印裔,另外1成華裔。 它是一個處於大都會吉隆坡與其他城市夾縫中的鄉鎮,沒有完善水電供應,衛生條件欠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16.93
文章代碼(AID): #17MChjC6 (Malaysia)
文章代碼(AID): #17MChjC6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