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紐約曼哈頓鐵道公園|The High LIne

看板NewYork (紐約市)作者 (pinyo)時間6年前 (2019/06/07 23: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ravel 看板 #1S-dopS_ ] 作者: hopi1990 (pinyo)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紐約曼哈頓鐵道公園|The High LIne 時間: Fri Jun 7 23:03:12 2019 — 圖文好讀版 高線鐵道公園.紐約曼哈頓|The High Line http://chadars.com/the-high-line-2016/ — =純文字版= 紐約曼哈頓,一道高架的貨運鐵道,轉變為紐約最受歡迎的線性生態公園。 自1930 年代開始,高架鐵道負責運輸貨品和原物料,持續運行50多年,起始於肉品包裝 區(Meatpacking District)的 Gansevoort Street(甘斯沃爾特街),穿越 Chelsea m arket (雀兒喜市場),向北延伸至西30街的 Hudson Yards (哈德遜城市廣場),直到 1980年退役。 2003 年景觀建築師 James Corner 帶領著團隊贏得 High Line 的競圖,工程分為三階段 ,2009 年首度開幕,2014年秋天全線完工,與哈德遜河平行的高架鐵道,全長約2.33km 、離地9M、跨越22的街區的高架鋼構鐵路,穿越曼哈頓下城區西側的線性公園。 https://i.imgur.com/s1hzoAs.jpg
#1 Day time 有了「基礎設施的再生」的背景而備受矚目外,廢棄後的鐵道上,遺留下大量的野草與野 生種子,成為景觀建築師 James Corner 主要設計靈感—讓 High Line 鼓勵城市中容許 對自然與荒野的探索。 鐵軌在工程中被暫時移動,經過仔細標註位置,以確保精準的歸位;鐵軌清晰切劃鋪面的 痕跡,穿入叢中與植栽蔓生,時刻暗示著 High Line 過往的身份和當今的期待,見證紐 約市轉變的歷程。 100% paving to 100% soft, richly vegetated biotopes 厚實的混凝土塊,柔軟的植被從鋪面的縫隙竄出,這是 High Line 最細緻的表現之一。 線性的元素往步行的方向不斷延伸,鋪面、座椅、植栽槽,引領著訪客前進,鋪面和植栽 左右競爭似的交錯,在 100% 的比例中爭取各自的比例,鋪面將綠地劃分開來、成了林蔭 小道,線性長椅從地面浮起、將步道和綠地隔開。 不同比例產生「不明確、也不引人注目的路徑」,使訪客流連在交錯彎曲的路徑中,正是 James Corner 投入探索的自由歷程;有時向下望,視線能穿越透空格柵,連續交疊的植 栽,又或是川流不息的紐約印象。 說到那些在花市乏人問津、其貌不揚的物種,由荷蘭園藝師 Piet Oudolf 操刀,超過 3 00 種物種組織的綠色長廊,在溫帶國家的植栽,為了在春夏之際爭取動物授粉的機會, 會努力開出鮮豔的花 ,進入冬日大雪覆蓋之後,累積的養分再次提供來年的百花爭豔。 Piet Oudolf 對物種和氣候的掌握,是我執業以來以各種案子來致敬的對象;也由此證明 ,人們不抗拒野草花,也從未降低空間品質或受歡迎的程度。 #2 Night time 為了讓人更適應夜間的城市和天光,將光源藏匿在座椅下和步道邊,在沿線的鋼板之中, 照出植物的姿態和路徑。 夜間光源,成功到達完全不同的氛圍,瀏覽著兩岸高級住宅,那一眼被穿透的住所,客廳 、書房、臥室、酒櫃,相當精緻而俐落的擺設,我指的俐落,也只是窗邊的一桌二椅與酒 桌,僅有一張 king size bed 的臥房。有時,比起選擇,面對「捨棄」更困難阿。 隨著 High line 聞名,提升了附近的生活品質,地價也水漲船高,許多新建抑或改建的 大樓夾著這道長廊,沿線隨之而來的興建工程,更熱烈的建築中,集結了當代最知名建築 設計師 Zaha Hadid、Bjarke Ingels、Renzo Piano 的惠特尼美術館。 蔣勳說:「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對於空間工作來說,比美更重要的工作,能進一 步令人探索與驚奇,好的空間,可以容許任何美好的事情發生。 Info The High Line Entry:Gansevoort Street、惠特尼美術館旁的樓梯上去。 Hour:7 – 22 — Web:https://chadars.com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95.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559919795.A.73F.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opi1990 (27.242.195.64 臺灣), 06/07/2019 23:07:01
文章代碼(AID): #1S-dsMwg (NewYork)
文章代碼(AID): #1S-dsMwg (New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