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富豪 率永和大王攻入中國

看板Philippines (菲律賓)作者 (mandy)時間15年前 (2010/03/30 09:53),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二○○六的《Forbes》雜誌將陳覺中列為菲律賓第七大富豪, 他創立的快樂蜂等餐飲王國在菲律賓市佔率高達六成, 連麥當勞都只能苦追,三年前,陳覺中收購了台商創立的「永和大王」, 現在他更相中台灣小吃,他如何盤算著這場餐飲連鎖店的中原大戰? 二○○六的《Forbes》雜誌將他列為菲律賓第七大富豪: 身價一九○億台幣(五.七五億美元)。 他一手創立的快樂蜂連鎖速食集團,擁有六個品牌,一千五百家店分布八個國家。 去年集團營收三三五億披索(二四五億台幣),獲利二一億披索(一六億台幣)。 但在悶熱的八月天,現身上海一家咖啡店的陳覺中,看不出一絲大老闆的架子。 他臉上靦腆的笑容,仔細傾聽對方談話的誠懇態度,好像他還是三十年前初創業時, 那兩家冰淇淋店的店長一樣。 只有司機開著十二汽缸BMW頂級轎車來迎接時,旁人才注意到他的富豪身分。 今年五十四歲的陳覺中是華人餐飲界的傳奇人物,他以「口味本土化」的西式速食, 例如鳳梨夾心牛肉漢堡、蜂蜜牛排飯等,風靡九千萬菲律賓人。 旗下品牌快樂蜂、超群中式快餐、格林威治比薩、大磨坊法式速食組成的餐飲王國 在菲律賓市佔率高達六成,連麥當勞都只能在後苦苦追趕。 祖籍福建、在菲律賓長大的陳覺中能說流利國語、閩南語, 主因是他自幼就讀華僑學校,上午念美國課本(當時混亂的菲律賓還沒有自己的教材) ,下午則是中華民國課本。 等於受了十二年台灣教育的陳覺中,自然對台灣充滿熟悉感。愛吃美食的他, 尤其對於台灣南北小吃瞭若指掌。採訪時提到今年十一月舉辦的第三屆台北牛肉麵節, 錯過前兩次,他還興奮地說,「這次我一定要去!」 事實上,接受《天下雜誌》採訪的前幾天他還在台北, 參觀了統一新引進的美國冰淇淋新店。 他在台灣交遊廣闊,統一集團的高清愿、徐重仁,王品集團的戴勝益都曾是他的座上賓。 幾年前頂新集團的魏家四兄弟還專程到馬尼拉參訪快樂蜂, 甚至學回了將飯引進西式速食的作法(應用在德克士炸雞)。 一位頂新幹部對陳覺中印象深刻,「他很有自信!」 自從三年前,以兩千兩百五十萬美元收購了台商創立的「永和大王」後, 為了讓「永和大王」改頭換面,他花在上海總部的時間就愈來愈多, 尤其新產品試吃絕不缺席,「因為我喜歡吃,」他略帶羞澀地笑了。 最高原則:就是要好吃! 陳覺中的父親出生於福建,早期在馬尼拉一座佛寺工作, 後來又在菲律賓南部的小城鎮開一家餐廳,賣起沙茶炒麵、咕咾肉等簡單中國菜。 身為廚師之子,父親對他留下深刻的教誨:裁縫最重要的是做出的衣服好看, 我們做吃的就是要好吃! 「就是要好吃!」這句話已幾乎成為快樂蜂的最高指導原則,連中國的「永和大王」, 每個主管也是把「要好吃」掛在嘴邊。具體例子是去年新開發的牛肉麵, 創意廚師張鴻欽表示,麵裡昂貴的牛肋條肉幾乎要讓整碗麵不敷成本, 但是「Tony」(陳覺中的英文名)一句話,「先做到好吃」才保留下來。 大學念化工,陳覺中一畢業就跟兄弟聯手創業開起冰淇淋店(後來漢堡成為主力產品) ,到了一九七八年擁有六家連鎖店的規模時,打算取一個響亮的名字,苦思之後決定叫: Jollibee(快樂蜂)。 別小看這個英文名字,當時年輕的陳覺中已事先查過這名字在世界各國都沒有人註冊, 為今日快樂蜂的全球擴張留下重要的伏筆。 胸懷大志的陳覺中在八○年初期,就找上廣告公司為快樂蜂拍電視廣告, 幾個月的密集廣告竟一舉把整年的利潤給花光了。回想起當年的大膽舉動, 陳覺中也笑了起來。 菲律賓受美國文化影響極深,陳覺中也買了不少書,研究可口可樂、IBM等大品牌, 發現這些美國老品牌的共通之處就是很重視行銷,於是決定依樣畫葫蘆。 「那時我們不懂得做事,就他們投資我們也投資,沒想到是對的!」他回憶。 在當時的菲律賓,本土餐飲品牌上電視是一大創舉,一下子,全菲律賓的人都知道了 「Jollibee」。 一九八三年,馬可仕暗殺政敵引起動亂,往後十多年菲律賓國內局勢一直動盪不, 外資紛紛縮手。朋友也都勸他不要再投資新店。 但陳覺中眼見每家新店生意都火爆,覺得不開可惜, 快樂蜂就這樣一路「呆呆向前衝」持續擴張。他分析,由於快樂蜂強調的是平民美食, 讓亂世中財富縮水的中產階級反而負擔得起,而造就了意外商機。 一九九三年快樂蜂股票上市後,陳覺中開始以充沛的銀彈大肆併購, 陸續買下超群中式快餐、格林威治比薩、大磨坊法式速食、紅緞帶蛋糕等當地連鎖品牌 ,成為無可撼動的菲律賓餐飲業霸主。 「繁殖」美食上國際 三、 四年前,快樂蜂開始走向國際化,以中國、印度、印尼三個人口眾多的 周邊國家為擴張首要目標,其次是菲律賓外勞眾多的國際城市,例如,杜拜、香港 、新加坡。現在洛杉磯已有十二家快樂蜂。 為了快速學會跨國集團的管理體系,陳覺中也大舉向外商挖角借將, 例如,新任財務長來自亞太區的寶僑,人資主管來自菲律賓摩托羅拉。 但快樂蜂還是保持華人家族企業刻苦、樸實的本色,財務極度保守,即使併購連連, 企業也沒有貸款。 甚至陳覺中還覺得,「做生意不要賺太多!」他每年會開會檢討, 要求利潤過高的產品要降價。讓自外商過來的財務長大驚失色,怎麼有人嫌錢賺太多? 陳覺中解釋,「其實我們是可以漲價,但是要賺得合理,這樣顧客才會忠誠。」 例如,快樂蜂一個主打餐點:肉醬雞排加白飯,一客只有四十披索(相當二十九元台幣) 。 陳覺中在快樂蜂已經打造出成熟的速食平台,現在他進一步想做的是引進新的美食品牌 ,然後靠著集團資源在中國快速複製。也因此,他時常在台灣尋覓美食,蚵仔麵線 、牛肉麵、泡沫紅茶,他都想帶去發揚光大。 從他引進台中著名泡沫紅茶品牌春水堂的過程可見一斑。 陳覺中到台中春水堂之後驚為天人,覺得春水堂很有機會成為「中國的星巴克」。 但春水堂創辦人劉漢介極為低調,陳覺中不惜「三顧茅廬」, 後來輾轉透過關係才見到劉漢介,結果一見面相談甚歡。 他不但順利取得春水堂中國區永久代理權(在上海已設分店第一家), 而且兩人還結為好友。常結伴到日本、中國旅遊攝影, 有回還專程到台東太麻里待上五天拍金針花。 在陳覺中的眼裡,台灣琳瑯滿目的小吃,是個原始而珍貴的寶庫, 就像動植物豐富的亞馬遜叢林,只要明眼人選對物種,攜出大量「繁殖」, 極可能創造巨大的財富。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為何台灣出不了一個陳覺中? 陳覺中:要做大一定要學會與人分享 與台灣有深厚感情,與台灣餐飲業交流數十年的陳覺中, 提出他對餐飲業企業化經營的建言。 台灣有口味很好的產品,就是沒辦法做大。 我認為菲律賓可能是用美國的方式來經營,因為被美國統治五十年, 我們出去遊玩都是到美國,你們都是喜歡到日本嘛! 所以我們開店都是到美國去看,都一直在學美國。 看為什麼他們可以開這麼多家。從一九七八年改Jollibee就去了, 每個品牌看兩、三家,去看看他們經營,以客人的觀點去看, 怎麼可以這麼清潔。覺得他們經營真的很棒,這麼多家,水準、品質都很好, 一開始就有觀念要學他們的方法,把他當榜樣。 另一個我看台灣很難做大的原因就是競爭太多吧!台灣人很會吃, 然後每個人都會做菜,都可以開一個小小的店,所以我認為競爭也是一個原因。 菲律賓比較少競爭,做得好吃,你就可以起來了。台灣你做得好吃, 可能樓下的店更好吃,可能是他們家族經營三十年的。 而且我自己在看,台灣人有一個缺點,很怕別人抄啦! 你要做大沒有辦法守祕密,他很怕啊,所以生意都靠自己人, 靠自己人你沒有辦法變大,頂多三家、五家店,你不教別人沒有辦法變大。 我看台灣人最大問題在這裡,你教別人當然要冒險他會自己出去做。 這對要企業化經營時變成一個缺點。我接觸過很多台灣人, 跟他說你們東西好吃,有沒有辦法和我合作,變成在中國的連鎖店。 我們不會在台灣和你競爭,我常路邊攤跟他們聊天這樣說。 他們都不願意。我也明白他們的心態,但這樣是做不大的。 今天你煮一碗東西品質一定一百分,你把他工廠化,九十分已經很好了。 你一百分是五家店,但是九十分可以是一百家。 你要變大一定要和人share你的配方,問題就在這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21.62

03/31 00:17, , 1F
感謝分享~~~
03/31 00:17, 1F

03/31 19:51, , 2F
陳覺中一定要推一下 我曾經在他的母校服務過 不過我實
03/31 19:51, 2F

03/31 19:52, , 3F
在懷疑 文中說他會講流利的國語 實情應該不然 倒是福建
03/31 19:52, 3F

03/31 19:53, , 4F
話嚇嚇叫 那是一定的 還有 真希望在台灣吃得到Jollibee
03/31 19:53, 4F
文章代碼(AID): #1BiLcRB3 (Philippines)
文章代碼(AID): #1BiLcRB3 (Philipp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