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要喝好茶 先學泡茶

看板Tea (茶板)作者 (我命由我不由天)時間20年前 (2005/10/10 19:4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要喝好茶 先學泡茶 【記者 陳婉姿/報導】 茶的分類 市面上茶種類眾多,分類方法大多以中國茶來區分,最常見的是依製造過程的發酵程度, 分為綠茶、鐵觀音茶、包種茶和紅茶等種類,其特色如下: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有蒸菁綠茶和炒菁綠茶兩種,代表茶類包括龍井、碧螺春、煎茶、 眉茶、珠茶等。 包種茶:屬輕度發酵茶,味道甘醇滑潤帶活性,入喉後回味無窮,是香氣與滋味絕佳的台 灣特色茶。 鐵觀音:屬半發酵茶,其製法與半球型包種茶類似,茶水色橙黃顯紅,味濃而醇厚,微澀 中帶甘潤,並有弱果酸味。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 茶葉挑選六步驟 好茶的定義因人而異,不過茶迷們,想要買好茶又不上當,有幾個簡單易記的步驟: 一、觀外形:良好的茶必須乾燥、葉形完整、不能有太多茶角、茶梗、黃片及其他雜物。 二、辨色澤:茶葉最好帶點油光而不乾澀。 三、看茶湯:沖泡後,注意茶湯顏色是否明亮透澈,要澄清鮮亮帶油光,沒有混濁或沉澱 物產生最佳。 四、聞香氣:好茶須具備清香、高昂、悠長、淡雅,若聞到油味、焦味、菁臭味等異味者 則為劣品。 五、嘗滋味:優質茶嘗起來,通常香中帶蜜甜,有股回甘、醇厚的飽滿感,順口且無澀味 。 六、看葉底(泡後茶渣):喝茶後的茶渣,也可看出優劣,高等級的茶舒展後可見完整葉 形,若呈現破損或一心兩葉,品質較差。 沖泡佳茗的祕訣 想喝一杯清香好茶,沖泡技巧少不了,而該把握哪些訣竅,輕鬆泡出色澤、滋味皆優的茶 湯呢? 一、水質:使用過濾後自來水或市售的蒸餾水,也就是礦物質較少的軟水,避免使用一再 滾沸的水。 二、水溫:不同的茶要用不同水溫沖泡,較老的茶葉,適合滾沸水沖泡;較嫩的茶,則最 好用降溫後的開水。例如,龍井、碧螺春是70~80℃;白毫烏龍、鐵觀音、及普洱茶宜用 90~100℃。 三、茶葉量:茶葉沖泡數量,依個人口味調整,一般建議的置茶量是以1公克搭配50cc的 水,較蓬鬆的茶,放三分之一壺;較緊結的茶,放四分之一壺;較密實的茶,放五分之一 壺。 四、浸泡時間:用壺泡,第一泡時間為1分鐘,第二泡增加20~40秒,第三泡後隨之增加, 簡單說,浸泡的時間與置茶量成反比,茶葉放得多,浸泡的時間要短,茶葉放得少,浸泡 的時間需延長。 茶具挑選技巧 想泡好茶,除了有好的茶葉和正確的沖泡方式外,茶具的挑選也是關鍵之一,好的茶具須 具備下列條件: 一、壺蓋與壺身要密合,水壺口與出水的嘴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二、倒水時,水流要直、挺、順,不淋滾茶汁,不濺水花。 三、茶壺能適應冷熱變化,不滲漏,不易破裂,且無泥味或異味。 四、把壺蓋輕碰壺身並蓋上,若發出鏗鏘清脆聲響,表示質地較好。 五、茶壺容量要恰當,壺蓋能方便置入茶葉,容水量足夠。 茶葉的貯藏 茶葉會隨著溫度、水分、氧氣、光線等因素,而產生變質或差異性,想讓茶葉保持其香味 和質感,正確的貯藏方法才能延長茶葉的新鮮度,建議方式如下: 一、塑膠袋、鋁箔袋貯存:最好選用食品專用封口塑膠袋,材料厚實、密度高,可減少茶 葉開封後與空氣接觸的機會,確保品質的延長。 二、金屬罐貯存:選用鐵罐、不銹鋼罐或質地密實的錫罐,茶葉放入後,可以膠帶封口, 置於陰涼處。 三、低溫貯存:將茶葉貯存空間的溫度經常保持在5℃以下, 1.貯存期6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維持0~5℃;超過半年者,以冷凍(-10至-18℃)較佳。 2.貯茶以專用冷藏(凍)庫最好,如須與其他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全密封以免吸 附異味。 3.冷藏(凍)庫內空氣循環良好,以達冷卻效果。 4.一次購買多量茶葉時,應先予小包(罐)分裝,放入冷藏(凍)庫中,每次取出沖泡量 ,不宜將同包茶反覆的冷凍、解凍。 5.由冷藏(凍)庫內取出茶葉時,應先讓茶罐內茶葉溫度回升至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 。 ■備註:上述部份資料來源,參考行政院農委會。 【2005/10/08 星報】 http://udn.com/NEWS/LIFE/X7/2941248.shtml --     只顧自私自利過活而不管他人死活的人, 下場通常會寂寞而悲慘。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06.139

10/10 19:58, , 1F
這篇參考就好,有些錯誤~_~
10/10 19:58, 1F

10/10 21:43, , 2F
正想請教,例如放冷藏(凍),是正確的嗎?
10/10 21:43, 2F

10/10 22:14, , 3F
冷凍可以,不能冷藏。等我交出論文再來解釋吧
10/10 22:14, 3F
文章代碼(AID): #13IbKTJM (Tea)
文章代碼(AID): #13IbKTJM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