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教關於完整萃取的問題
對來信的朋友先說聲抱歉,並容小弟在此稍作說明。
竊以為版面上關於定義的言論,
儘管非眼見為憑、非客觀理性、沒有支持的參考資料,
最起碼是能夠自圓其說的。
看到「萃取的完整」這個辭彙,
在下先由中文辭義思考,
並自行以個人覺得較恰當的字眼來代換,就是「適當」,
後企圖用最簡單的數字來理解,
例如:
用哪一品牌的豆子,
在何種廠牌的機器設定多少的壓力、溫度下,
配合何種磨豆機以怎樣的刻度,
再以多少的粉量、多大的填壓力道,
在什麼地區、怎樣的天候及環境下,
以怎樣的流速接取多少體積的咖啡,
我們可以得到一杯所謂「適當萃取」的濃縮。
劣者認為這是比較科學也具說服力的方式。
很明顯,這是失敗的,畢竟這不是咖啡同好之間共同的語言。
在下或許好辯,但目的不在打禪機,
只是酸甜苦鹹各是來自哪些結構、香氣是來自於哪些粒子、
黏度、厚重感是來自於哪些物質…等,已有科學上的證據,
也就是說,何種物質會使人感受到何種味道,是能夠分析出來的。
咖啡裡也許還有很多物質是沒有明確記載、討論,
但這並不代表已知的成分和咖啡的風味毫無關聯。
以下是對dino1969版友的回應:
第一,
倘若您不認同咖啡的成分和咖啡的風味之間有關聯性存在,
那又何來「若是成分上的完整,那麼想必是一杯無法入口的廢水。」一說?
第二,
倘若您同意咖啡的風味取決於咖啡中所含的物質,
那麼,以「我指的是風味上的完整不是成分」這樣的話語來回應在下的質疑,
豈不自相矛盾?
第三,
這邊暫且不考慮「完整」的意義,
閣下的意思,
莫非是指有一種或數種味道(成分),
在濃度低的時候會造成生澀,而超過某特定濃度就會有焦苦味的產生?
或者是指在某一特定條件下,能夠讓所有生澀、焦苦的來源不會釋出?
否則小弟實在無法理解下面您的這句推文:
「萃取不足會有青澀味,萃取過頭會有焦苦味,不足與過頭的中間就是完整。」
難道大家對於「完整」一詞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別?
閣下在成分的完整與風味的完整,兩句話中用到的完整,其意義並不相同?
抑或閣下認為咖啡渣中沒有釋出的成分,才是造成缺點的主要因素?
還是閣下對於「風味」一詞有另外的解釋?
還有勞閣下針對前面所提及的前後矛盾之處以及問題,
正面予以解釋與指教。
除此之外,劣者尚有以下的建議:
若先針對您品嘗過的咖啡作初步的分析檢測,
並進一步把其中主要的成分,及各成分相對應的味覺、嗅覺作出基本的分類,
再比較每一杯咖啡的成分與風味、咖啡液與咖啡渣的成分差異,
而後才談「完整萃取的咖啡」也不遲,
如此不僅可大致說明「萃取完整」,並兼具科學上的證據,
同時讓在下心服口服。
若強調的是風味間的平衡、協調,或是優點多、缺點少,
以上的言論和萃取的完整,兩者的意義實在是差太遠了。
否則應該得這麼說:「我喜歡他們家的咖啡。」
就像本人討厭紅蘿蔔可是一定有人愛得要死一樣,
您認定的優點說不定正是在下認為的缺陷,不過是主觀意識罷了。
或許所有的評分、比賽也不過是評審人員的主觀認定,
但這些評判規則、杯測標準的參考價值是無法抹殺的。
在下想說的是:
任何人當然都有權利喜愛或厭惡任何一杯咖啡,
但缺乏判斷準則、無法說明原因的好惡,
除了能代表個體之外,是否具有其他意義?
既然某些朋友認為小弟擁有哲學上的思維,
那麼就讓小弟套句電影霍元甲中的對白作結:
「咖啡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人卻有強弱之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48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0
114
Coffee 近期熱門文章
35
49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