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加] 太戀家也是...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 (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時間18年前 (2006/10/15 19:54), 編輯推噓5(508)
留言1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7 (看更多)
提供一點個人經驗 剛和我男友交往時 他會提及家人 但是並不常和家人聯絡 大概一個月左右會通一次email 日子久了之後 可能是因為我常提起我的家人 也常以家人的想法為出發點思考吧 他也變的比較常打電話回家 比較常想自己的家人 告訴家人自己的相簿和blog網址之類的 有時候連一些不怎麼重要的事 他也要打電話給他爸爸 媽媽 姊姊各一通 XD 離家一年半之後 最近他回家去了 本來他在計畫我年底去找他時可以出去哪裡玩 可是我一直告訴他 聖誕節對家人而言是很重要的時刻 不希望你為了要陪我出去玩就犧牲掉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我還常常告訴他孝順的重要 (他知道要對家人好 可是對孝順沒有什麼概念) 還說這是我爸爸看女婿的標準 XD 最近和他通電話時 他就說 自從他回到家住了之後 慢慢開始覺得 孝順是個重要的責任 還說可能是因為他在我身上看到許多家人的牽絆 重新見到家人之後 想法也有點改變 當我問到他一般美國人對家庭的看法時 他覺得真的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 不太提及家人 也有可能是基於隱私或其他因素吧 除了我男友以外 會跟我主動提起家人的西方朋友真的不多耶 ※ 引述《l23 (123)》之銘言: : 東方人的家庭背景, : 是不是真的在我們的成長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呢? : 我一直以為我自己很外放了,趴趴走 : 但最近越來越覺得,還是被家庭牽著走 : 做什麼決定前要先考慮到老爸老媽跟一大家子人 : 這樣是不是很不快樂呢?... : 被個男人說,你太在意家庭,好像被你爸媽的靈魂綁住一樣 : (後,他們都還在好嗎 ><) : 但他一邊又說美國女人很膚淺,只在意自己,不重家庭價值.. : 跟朋友聊天時,發現他們真的很少提到自己家耶 : 多半是一語帶過,也不會說未來要跟家人怎樣怎樣的 : 是我太戀家還是美國人真的比較不重視家庭關係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39.229.51

10/15 21:54, , 1F
你男朋友的改變其實頗令人小感動的耶@@...
10/15 21:54, 1F

10/15 22:47, , 2F
令人感動+1
10/15 22:47, 2F

10/15 23:59, , 3F
我比較好奇「孝順」怎麼講?這是一個很東方的字XD
10/15 23:59, 3F
我第一次跟他解釋的時候 是用白話說明的 他聽不太懂 查了字典發現有 filial piety 這個詞 他跟我說他從來沒看過這個用法 而我也覺得這個詞彙不夠貼切 如果把兩個字的意思分開來看的話 所以我就舉了很多很多實例告訴他 孝順大概是怎麼一回事 目前為止我想他並沒有完全理解 我的實例也只能幫助他找尋更貼近的概念 或者是我直接做給他看呀 (自己說自己孝順還真害羞 >////<) 不過我們現在都用filial piety來代稱"孝順" 雖然他知道字面上的意義可能不足以解釋 如果有一天他可以更融入我的家庭之後 可能又會有新的理解了吧 ※ 編輯: AsakuraKei 來自: 124.39.229.51 (10/16 01:27)

10/16 01:49, , 4F
謝謝你的解釋!你們兩個都很可愛:)
10/16 01:49, 4F

10/16 18:50, , 5F
孝順, 有人翻成obey, 但還是太淺層了. 這是一種泛文化價值觀
10/16 18:50, 5F

10/16 18:52, , 6F
家庭的階級關係講求, 華人與韓國人, 越南人等社群常見到的模
10/16 18:52, 6F

10/16 18:53, , 7F
式.
10/16 18:53, 7F

10/16 19:00, , 8F
忠與孝, 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支柱. 相對西方人, 人與上帝的關ꬠ
10/16 19:00, 8F

10/16 19:01, , 9F
係, 大概可以用來與孝順比擬吧. 我們難以體會西方人對於一神
10/16 19:01, 9F

10/16 19:03, , 10F
論信仰的理解, 他們也很難理解我們. 這不純然是個"道理",
10/16 19:03, 10F

10/16 19:04, , 11F
你或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非宗教性質的"價值信仰"吧.
10/16 19:04, 11F

10/16 20:46, , 12F
我的推文被修掉了o_0??!...........
10/16 20:46, 12F

10/16 20:47, , 13F
囧"....自己按太快 當我沒說
10/16 20:47, 13F
文章代碼(AID): #15CY64K_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5CY64K_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