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台灣人和外國人對”朋友”的定義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 (saram)時間18年前 (2007/02/04 00:30), 編輯推噓4(4014)
留言1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amote (小番薯)》之銘言: : 如題,想請教一下眾版友的看法. : 請先容我說明一下.因為就我四,五年還在台灣時因為在語言中心工作而有機會認 : 識並且跟一大堆外國人相處開始到現在人親自跑到西班牙唸書這一段時間陸陸 : 續續所碰到的negative的例子來看,個人覺得會不會是因為民族性的差異跟個人 : 主義盛行的關係,所以對他們來講朋友和友情其實並不是像我們一樣那麼的重視, : 甚至是可以”friends for life”的.對他們而言朋友只是在有需要時拿來應急解決麻 : 煩用的,而友情則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拿來當動之以情的工具而已呢?謝謝. 真是天差地別. 別說是中西之差, 就算同是鄰國的韓日, 其朋友文化也和 我們不一樣. 常看韓劇的朋友, 應發現韓國人交朋友, 年紀都相近, 不可 能有忘年之交. 因為年齡差距大就會加上一層倫理上的膈膜 . 朋友之間講話, 用的是半敬語, 碰到認識的年長者, 又回 復到敬語了. 華人(台灣人跟大陸人, 華僑等)的朋友關係是比較隆重的, 尤其是興趣相同的, 往往之間都有仗義互助的心理準備. 譬如結婚時, 禮金的數量, 不會只是買一束花的程度. 新人 婚禮相關的開銷, 非常倚重朋友的禮金, 這是沈重負擔. 政治上, 選舉的人脈也需要朋友這個倫常. 君臣, 親子, 夫妻, 朋友, 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四個倫常. 因此華人在交往外國朋友時, 往往把自己文化的習性帶入, 老外也許很高興(說台灣人熱情好客), 也許覺得莫名其妙 (無須那麼糾葛沾黏嘛). 華人的社會概念相當缺乏, 朋友關係幾乎就是社會關係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38.68

02/04 00:46, , 1F
what is "華人的社會概念相當缺乏"?
02/04 00:46, 1F

02/04 00:52, , 2F
社會指社群結構體, 跟國家不完全一樣. 西方社會經過工業革命
02/04 00:52, 2F

02/04 00:54, , 3F
階段, 發展出成熟的市民(公民)文化, 與公眾管理機制的互動
02/04 00:54, 3F

02/04 00:56, , 4F
比較嫻熟, 個人義務權利分明理解, 敢向政府爭權益, 也能甘心
02/04 00:56, 4F

02/04 00:57, , 5F
盡市民的義務.
02/04 00:57, 5F

02/04 00:58, , 6F
中國在落後的情境下, 急起直追, 政府只能用高壓手段或革命
02/04 00:58, 6F

02/04 00:59, , 7F
手段, 強制國民快速進入法治社會文化中, 畢竟無法達到西方
02/04 00:59, 7F

02/04 01:02, , 8F
先進國家的程度.
02/04 01:02, 8F

02/04 01:03, , 9F
所以華人還依賴農業社會的人情義理的互動模式, 家庭和朋友
02/04 01:03, 9F

02/04 01:05, , 10F
就是他盡心投資與獲取的對象了.
02/04 01:05, 10F

02/04 01:09, , 11F
再同意不過樓上講的~~~在歐洲反而不管年紀再大
02/04 01:09, 11F

02/04 01:10, , 12F
年紀小的小朋友也不會就因此把我當大姊姊看~~也是像朋
02/04 01:10, 12F

02/04 01:11, , 13F
友相處一般,他們也覺得並不是年紀大就懂的比較多,我覺
02/04 01:11, 13F

02/04 01:12, , 14F
得醬子相處倒也一番輕鬆自在呢~~~~
02/04 01:12, 14F

02/04 13:21, , 15F
其實有的時候也很看個人,畢竟總是會有例外的時候 :)
02/04 13:21, 15F

02/05 01:57, , 16F
推~
02/05 01:57, 16F

02/08 22:09, , 17F
真是學了一課耶。因為我發現自己平常也沒有特別去區分過
02/08 22:09, 17F

02/08 22:10, , 18F
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差別,這下倒是懂了很多 *^^*
02/08 22:10, 18F
文章代碼(AID): #15nBY9x0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5nBY9x0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