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英國【三八】大英博物館-英國

看板Ind-travel (旅遊/自助旅行)作者 (ff)時間2月前 (2025/02/07 11: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版: https://sirius99.com/?p=28614 (造訪時間:2023年) 「大英」的二樓東廊在穿過「伊朗」後,時空大幅跳躍,來到史前的英國,瞥著 Room51及50作為烘托的「巨石陣」照片、無華的瓶瓶罐罐,本以為那時的手藝就這樣了, 沒想到竟有些頗具作工的首飾,經過復原的串金披肩、編纏精微的項圈都讓我不禁按下快 門。 快速穿過這兩間,Room49出現了熟悉風格的石雕和馬賽克。瞄向標牌,果真,這裡是 被古羅馬「克勞狄一世」率軍進佔,廣設城鎮經營的那段時年。其中一塊飾了渦捲的墓碑 主人是派來的總督,曾成功維穩了當地的叛亂。由說明板看,碑石早年已解體成倫敦城牆 的一部分,也不知是如何還原成眼前這模樣。 朝著對牆高懸的馬賽克走去,途中被一銀亮雕板勾停了步伐,這東西是在「Corbrige 」河岸被發現的,右側裸男為阿波羅,腳邊里拉琴標誌了身分,於左側呼應的兩女滿好猜 ,依照衣裝,該是阿提米絲與密涅瓦。鄰近的「Mildenhall Treasure」是於那出土的一 批羅馬銀餐具,其中的大餐盤最醒目。心處的海神鬚髮雜著海豚飛揚,有水精靈環圍。外 圈頂端為酒神,持杖的他攜著黑豹,兩旁人已喝到醺醉跳著舞,還包括了被攙扶的海克力 斯。 比對幾許後走至馬賽克,它來自「Hemsworth」,為某接待室的地板鋪面,不知是否 被刻意破壞,中央的維納斯已幾乎無存,只剩腳底開展的貝殼、及隨浪圈繞的海洋元素。 而基督教主題已開始出現,「Lullingstone」別墅的壁繪裡,彩柱列陳,舉手人眾記印了 當時的祈禱儀式。 隔壁的Room41將年代推至拜占庭,主題除了原本的多神信仰,耶穌也因著「君士坦丁 」當政,變得頻繁出現。雕板及盒箱工藝顯然更進階,能見鏤刻繁複的項鍊耳環、給維納 斯雕像穿戴的大型黃金身鍊。較有意思的是「Lycurgus Cup」,這名字來自杯面雕繪的國 王,他企圖殺死酒神追隨者,卻反被Ambrosia變成的藤蔓定身然後被圍毆。亮點在其運用 的分色玻璃工藝,若處於一般的反射光,它會偏綠,若如現場般置入透射光源,就會轉紅 ,頗神奇。 在這段時年,羅馬勢力已退出不列顛,當家的是渡海過來的日耳曼支系「盎格魯—撒 克遜」,他們建立起諸多小國,並在相互侵吞後,收斂為七國鼎立,前幾年熱門的《冰與 火之歌》顯然就是從之取材。 被獨立展示的「Franks Casket」為這期間的精品,名稱來自捐贈者的它以鯨骨製成 ,不僅環圍著符文,盒面尚有複雜的雕鏤。用途則眾說紛紜,畢竟取材挺雜,正面一半勾 勒著耶穌誕生時的三賢者來朝,另半卻搭了日耳曼鐵匠「Wayland」的故事,他為對國王 復仇,砍其兒子頭作成高腳杯反送,又姦了公主。左側及背面是羅馬歷史,能見母狼哺育 雙子、「提圖斯」率軍毀滅耶路薩冷聖殿。右側就比較難猜,僅是動物與人相穿插,令學 者至今仍沒有共識。 即便這些物事雕工精微,卻非此廳主打,被置於中心的,是名為「薩頓胡」( Sutton Hoo)的一批墓葬。考古學家在這區找到不少墓塚,最使他們動容的是其中的一號 船墓。會這麼稱呼,是因為它真的是從河道拖船入坑,逝者及葬物擺入,才將其覆掩。現 今屍身和板材雖無存,輪廓與金屬部分俱在,綜合各線索,極可能是「東盎格利亞」的國 王「Raedwald」。被醒目展示的是陪葬的頭盔,附帶面甲的它有精微的爭鬥圖像與纏紋, 鼻樑眉骨浮凸著展翼奇獸。但盯了片刻,不免覺得太新了,瞥向字板,果然,是還原想像 啊,真品在旁,殘留的僅少許,也黯淡許多。 不過隨同的飾品應仍是原物,展現了傑出的手藝,帶著菱紋跟圖騰弧邊的是肩扣,用 來連結盔甲的前後兩半。相伴的為錢包風化後遺留的頂蓋,圖刻挺趣致,有老鷹對獵物的 撲襲、雙狼與人的相抗,象徵物主的英勇。 接續的觀覽路線令人有些難決,因為廳門朝各方向分歧,西是中世紀,東為伊斯蘭, 往南幾間將時間推至近代。後者似乎不是收藏重點,瞄了一眼覺得頗虛,就決定捨了,先 去西羅馬崩解後的中世紀。 這時期歐陸依次產生了法蘭克王國跟神聖羅馬帝國,英國也迎來巨變,即「征服者威 廉」跨海擊敗「盎格魯—撒克遜」,起始了「諾曼王朝」。隨之的文化引入,亦讓中世紀 那濃厚的宗教和騎士色彩在這兒渲染開。走在Room40,放眼能見基督教相關的繪板雕作, 王家的「Royal Golden Cup」是被館方特別推薦的例子,炫亮的它以殉道者「St Agnes」 為題,將拒絕嫁入王室、被焚與葬埋的歷程,清晰繪描。 騎士元素勾起年少時讀過的小說,同樣讓人興致盎然,像其中作為禮贈的金盾牌就讓 我盯了一陣,它以求愛為情境,一側是披戴頭紗的仕女,另邊為單膝屈跪的騎士,後頭骷 髏人隱現,意味著若沒獲得青睞,他寧可死。「崔斯坦與伊索德」為題的小盒也是類似思 路,證明浪漫悲劇的深植人心,亙古不變。 被列為主打的西洋棋「Lewis Chessmen」則走了逗趣路線,它被發現於蘇格蘭的島嶼 「Lewis」,以象牙跟鯨齒製成。國王還算正經八百,王后瞪眼摸臉的表情卻相當有趣, 彷彿在說:「糟糕,要輸了嗎?」代表戰車的亦不遑多讓,有幾隻咬著盾牌,說是形塑著 狂戰士。 令我意外的是,都說中世紀很混亂,文明藝術倒退,居然遺留了挺精雕的樂器,它名 為「Citole」,是吉他的前身。頗具厚度的側面以枝葉鏤刻滿滿,除了顯眼的惡龍盤踞、 弓手狩獵兔子,若仔細看,葉間尚隱著不少小動物。 華麗的工藝在隔鄰的Room38跟39進一步延伸,它們是鐘錶的特展,好幾個鐘面都相當 複雜,除了日、月、黃道十二宮的位置,尚能預示日昇日落和大潮時間,刻度圖紋密密麻 麻很讓人眼花,由於客群是貴族甚至王室,裝飾自朝浮誇發展。其中一座公會成員升等考 核的作品金光爍然,花葉勾繞著各鐘盤,在頂部凝為迷你的天體儀。 最奇妙的是擺在廳中的微縮鍍金帆船,本還疑惑這東西怎會亂入,結果它也是鐘啊。 宴席開始時它會奏樂,在餐桌穿行,然後鳴炮。密佈雕紋之上的小人偶亦非虛設,瞭望手 能敲鐘報時,七位選帝侯會繞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環行。圖板順道解說了裏頭的機構原理 ,可惜現在這玩意已無法再次表演了。 至於由Room41往東拐的Room42跟43,這兩間也因展示伊斯蘭的藝術,顯得炫惑。這宗 教隨阿拉伯帝國的興起,迅速遠播,「四大哈里發」時期吞掉了波斯,到「Umayyad王朝 」,已沿北非進佔了伊比利半島。而若論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當屬那些勾纏華亂的 圖騰吧,基於教義,無法隨意使用人物,花草類便發展到極致,搭配彷若紋帶的寫意書法 ,每個瓶壺、銅盤、香爐、燈罩皆令我駐留。就算僅是星盤,襯紋都要翻挑得像幅畫。 照理說,既吞掉了波斯,應有不少作品會顯著類似特色,但在我那尚待積累的資料庫 裡,能比對的僅有「波斯細密畫」。一如其名,它相當耗工,因此多半為王家服務,當一 路瀏覽,不時能瞧見類似筆觸在碗盤與畫卷細細勾勒。感覺某些應有受東亞影響,例如描 繪穆罕默德之孫「胡笙」忌日儀典的瓷盤,上頭人物細眼柳眉,明顯不像西亞居民。 隨著勢力觸及印度,細密畫也於「蒙兀爾王朝」風行,一張在軍士圍觀中以小搏大的 「Hamzanama」,便是「阿卡巴大帝」時期的作品,由於大帝喜歡這傳奇故事,竟找一堆 藝術家花了十五年將其化為千餘張圖像。 即便阿拉伯帝國軍力如此威猛,在蒙古鐵騎踏來之際,仍被迫崩解,宗教領袖由埃及 的「馬穆魯克王朝」承繼。但在那之前,各區的爭鬥早就令帝國衰頹了。伊比利獨立出所 謂的「白衣大食」,北非有被稱為「綠衣大食」的「法蒂瑪王朝」,將當時的主幹「阿拔 斯王朝」也就是「黑衣大食」切割得半殘。那之後小國林立,朝代迅速更迭,讀著說明板 ,上頭提及的名稱都好陌生。畢竟我只因十字軍東征,記得與其拉鋸的「薩拉丁」跟他所 屬的「埃宥比王朝」,這輝煌終結了「法蒂瑪」,卻在百餘年後被「馬穆魯克」取代。 轉繞間,展物由功能性器具,漸轉為純裝飾的耳環、項鍊、花磚及鑲板,這些的紋刻 自然更繁複,很令人目眩。收藏也不限於古文物,瞥過各區域衣裝刺繡的比較,竟瞄到了 結合書法跟顏彩潑畫的圓錐組,鄰近的詩集也附著相當抽象的色彩揮灑,很顯然是近代產 物。 解決了伊斯蘭,算是大致將二樓逛完,雖缺了西廊的希臘羅馬,從中午看到入夜的我 已非常疲累,就決定下樓了。在樓梯間遇到一對馬雅「十八兔王」雕柱很使人驚喜,結果 只是從「科潘」複製來的。根據事先的調查,「大英」這方面的收藏並不多,且我已報了 年底的馬雅團,會去有大量相關文物的「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可以任性將這邊的刪去 。 回到地面層,其被標為Room1的挑高東廊相對有裝潢,嵌滿書櫃的廊側點綴著雕像。 根據資料,這邊是博物館最老的一區,本是為了給「喬治三世」當圖書館,主題定調為「 啟蒙」(Enlightment),應是種前菜的設計思路。但對已逛過一圈的我,展品便顯得不 具吸引力且過雜,讓我按下快門的,只有來自「庫克群島」的木雕娃娃,其陽具垂到膝蓋 ,當地男人真有如此出類拔萃? 即便如此,當走至南端的Room2a「The Waddesdon Bequest」,情境便有了轉換。這 裡的東西本是某男爵在其「Waddesdon」宅邸的私藏,可能覺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乾脆 捐給博物館,留個名。而富豪收藏果真不同凡響,金炫之餘,也充滿細節,原已打算在走 馬看花中收工,腳步卻越來越慢。 像其中的木雕蛋形盒不僅刻著耶穌事蹟,頂端也能像花瓣打開。「烏爾姆大教堂」祭 壇聖經的書殼亦令我訝目,它以哥德風打造,複雜挑尖的小龕室浮透聖母慈藹,周邊圈框 配襯著主教,以及代表四福音作者的圖騰。字牌沒提它為何流落至此,只說是宗教改革後 難得的遺物,可能是被誰搶救下來的吧。附近的小藝品展櫃則仿擬劇場舞台,人偶點綴, 抽屜暗藏。它也是大馬士革鑲嵌技藝的精妙展現,爍亮紋路在木質間緻密攀纏,或成城野 壯闊,或化為林中奇獸。 將這區探完,再跟北側Room24的摩艾像打個招呼,就算大功告成。雖未到閉門的最後 一刻,且還有一層中國文物,又累又餓,專注力所剩無幾的我決定放棄,跟自己說:「從 小看到大的東西,不稀奇。」 臨走前,再去瞄了西側的埃及與希臘,由於大多運用自然光,放眼所見顯得黯淡,也 跟下午的萬頭鑽動兩樣世界。如此景貌莫名有種繁華落盡,訴著無論怎樣榮盛的王朝,終 將湮滅於風沙,而這些我們努力的拾集也不知能存留多久,或許哪年一個天災人禍,同樣 化為虛無。 踱出仿希臘神殿的南大門,為了慰勞自己,晚餐前先去「柯芬園」的「La Gelateria 」吃冰淇淋。會挑這家是因為它有抹茶,試過招牌的開心果覺得普通,另球就選了草莓。 很意外地,抹茶居然有過關,不是拿雜牌敷衍當地人的。 接續目標為「Bancone」,它曾被必比登推薦,就特地過來嚐嚐。名店果然生意好, 幾乎客滿,幸好一個人容易塞,就算坐到滴水的座位還有得換。另個好處是能在吧檯觀察 師傅製作,看起來他們是前菜一區,麵一區,各自有專攻。前菜中的Burrata相當熱門, 像顆Q彈的球,經過擺盤更可愛,但一道台幣快五百,持著勤儉家訓的我只能乖乖單點麵 。 掃望片刻,「Silk handkerchiefs」手帕麵上桌了,外觀雖偏平實,卻是店裡招牌。 送入口,也的確好吃,有蛋自帶的滑順感,佐以上頭碎粒攜來的鹹香。一邊品嚐,一邊不 禁想再試別種,然明晚要趕著看音樂劇,後晚有鎖定的店家,好像只能珍惜這樣的一期一 會了。一如今日相逢的如海文物,縱使對眼的時間短暫,仍值得銘刻入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travel/M.1738899729.A.688.html
文章代碼(AID): #1dfO4HQ8 (Ind-travel)
文章代碼(AID): #1dfO4HQ8 (Ind-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