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續百名城--村上城(新潟縣)

看板Japan_Travel (日本旅遊)作者 (隱藏哥)時間3小時前 (2025/09/19 18: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造訪日期:2024/4/4 完整圖文網誌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24/04/2024_71.html 新潟縣有三座續百名城,原本這次想一起攻略村上城與鮫ヶ尾城,但因為賞櫻計畫大亂, 決定在東京櫻花盛開的時候從新潟提早折返,所以決定先攻略村上城,鮫ヶ尾城留待8月 北陸之行時再前往。 原本看到村上城時,想到的是信濃猛將村上義清,後來才發現,雖然村上城的名稱由來的 確是村上氏,初代藩主村上賴勝原為堀秀治的家臣,雖然被懷疑為村上義清的孫子,但史 料佐證相當混亂,村上藩在賴勝養子忠勝24歲過世後斷絕,因此村上藩是否是村上義清的 後代,仍有疑問,加上村上賴勝的家紋與伊予村上氏相同,都是「丸に上文字」,賴勝進 入村上城前,為小松城主,因此也不排除與瀨戶內村上水軍有關聯。 村上城歷史請參閱網誌 地址:新潟県村上市本町 電話:0254-52-1347(村上市郷土資料館) 交通手段:「JR村上駅」搭乘「村上市營巴士 河內線」至「三之町」,步行450公尺 營業時間:城跡24時,おしゃぎり会館 (村上市郷土資料館)09:00~16:30 所要時間:2小時 料金:城跡無料 網址:https://www.city.murakami.lg.jp/site/kanko/oshiroyama.html 文字版遊記 因為沒有趕上巴士時間,從村上駅走過來約2公里的路程,在沒有趕路的速度下,大約花 了25分鐘抵達村上城的蓋章處之一「おしゃぎり会館」 (村上市郷土資料館),兩層樓的 圓形建築,在村上市區顯得特別。 這裡也有提供自行車租借,1小時200円,但不是電動輔助的,且同樣最後還車時間是16時 ,我們既然都走到這了,就不使用自行車啦。 玄關處就可以看到村上城的印章了,也有一些資料可以索取。不過這顆章的墨水量稍嫌不 足,我們決定先看看其他兩顆章的狀況,再決定蓋哪顆,反正距離不會太遠。 印章上方,就可以看到村上城的續百名城認定証了。 資料館外有很大的無料停車場,若是開車前來可以停放在這,再去攻城。停車場的東南側 ,就可以看到山頂平坦的臥牛山,全是村上城的範圍。 最右側還可以清楚的看到本丸的石垣。 停車場旁,展示著因為下水道工程而出土的村上城備用石垣,雖然都是沒有被使用在城內 的石垣,但經過切割,成為維修時的備用石垣。 本來想說蓋了章就走,但覺得既然來了,鄉土資料館還是參觀一下好了。參觀料金300円 ,共通券500円,可以參觀若林家住宅、村上歷史文化館。資料館主要展示為村上大祭所 使用的山車,全部19台中,這裡展示3台,代表村上市內的19個町。 資料館1樓,主要展示著3台山車,還有村上大祭時的荒馬行列,這是源自西元1588年,本 庄繁長平定出羽庄內地區時,從羽黑山分靈,慶祝凱旋歸來的祭典,少年武將們騎著馬與 神輿一起遊行的行列。 圓形的建築,是方便從2樓展望山車的設計,無論是1、2樓,都可以360度、不同高度的角 度欣賞山車工藝。 2樓的展示主要為藩主相關的歷史文物,包含伊達政宗書狀、刀劍、鎧甲、古繪圖等,但 是3、4月為村上雛人形特展,所以包含書狀、刀劍什麼的,我們都沒有看到(苦笑)。不過 在圓形展示室的一角,指著村上城的方向,請從窗戶看出去... 果然是從窗戶可以看到臥牛山上的村上城啊。 一旁也有兩張照片,雲海圍繞的村上城,原來村上城也會變成空中之城啊(上)。還有昭 和60年(1985年)時的一夜城活動,當時召集了500名小學生運資材上山,並展開為期5天的 點燈活動(下),將近40年了,不知道下一次哪時還有機會可以看到這村上一夜城呢? 窗戶旁有一座製作的相當精細的村上城模型,從山上的本丸天守,到山下的御館都相當精 緻。下方的說明中,有提到一段比較特別的,是西元1594年,因為本庄繁長抵抗秀吉的全 國大檢地,而喪失了統治700年的本據地,這是其他資料中比較沒有看到的。 旁邊還有另一張說明,也詳細的說明了本庄城的歷史,但其中也有提到,西元1590年時本 庄繁長被秀吉改易,失去了城池,由大国實賴的家臣春日元忠入城,這又是另一個新的說 法,看來本庄城轉變成村上城之間的歷史,還有多種說法啊。 雖然大部分的刀劍鎧甲我們都沒看到,但2樓另一間小間的展示室中,還是放了五具鎧甲 ,都是室町末期至江戶中期的產物,甚至戊辰戰爭中都還在使用,雖然沒有說明主人是誰 ,但能看到古鎧甲本物已經覺得相當厲害了。 小展示室中有另一座模型,這是「戰國時期 村上要害、本庄城」的模型,本庄氏築城之 時,並沒有石垣,以木柵與6道空堀為主要防禦設施,並在山頂本丸的櫓設置「鉄砲狹間 」,上杉謙信來襲時,本庄繁長籠城並未落城,是難攻不落之城。 這座模型也超級精細的,可以清楚的觀察山頂的建築物,以及臥牛山西側的城主居館、政 廳與重城屋敷。資料館大約20分鐘可以看完,但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館藏都沒有看到(雛 人形展的關係),如果刀劍、文獻都展出的話,可能會多花點時間吧,不過兩座精緻的模 型,與五具鎧甲仍然值回票價。 おしゃぎり会館 (村上市郷土資料館) 地址:新潟県村上市三之町7-9 電話:0254-52-1347 交通手段:「JR村上駅」搭乘「村上市營巴士 町內循環小迴線」至「村上小學校前」, 步行300公尺 營業時間:09:00~16:30(12/29~1/4休) 所要時間:20~30分 料金:300円 網址:https://www.iwafune.ne.jp/~osyagiri/index.html 從鄉土資料館前往第二個蓋章地點途中,會先經過「村上城下渡門跡」,這是西元1620年 ,當時藩主堀直奇所築的城之遺構,是二の丸東北方的用於防守使用的門,門內是城主居 館、政務機關、重臣宅邸等,別名為「勘定門」,有兩棟附屬的二重櫓。目前只剩下一面 石垣,以及一小段的水堀遺跡。 位於下渡門跡南邊的「東北電力ネットワーク(株) 村上電力センター」(東北電力網株式 會社村上電力中心),是村上城的第二個蓋章處,地點更接近村上城登城口。 大廳也有展示村上城的相關資料,不過因為是電力公司的營業處所,開放時間與上班時間 相同,六日、假日就無法進入了。 印章就放在門口的桌上,一旁還彩色印製了一頁城郭協會公式書的村上城專頁。 這顆張相對鄉土資料館的章,蓋起來漂亮許多,墨水均勻圖案清晰,石垣的線條都可以呈 現的相當美,我們決定蓋這裡的章,第76顆續百城章到手。 一旁也有城郭協會的認定証,不過看起來蠻像是複印版本的。 展示大都是平面資料,其中以令和4年(2022年)黑門跡的解體調查資料最新(左上),左下 則為村上城歷代城主表。右上為石垣構造的名稱教學。右下為村上城中世遺構與近世遺構 的範圍,可以看出來,因為近世遺構的覆蓋,中世遺構僅留存於城下町的另一側山坡,山 頂與西側的中世遺構跡已被破壞殆盡。 館內還有展示屬於村上城石垣「柏尾石」的黑雲母硫紋岩。這電力公司的營業處處成為村 上城的蓋章與展示場所,也是續百名城中蠻特別的關聯設施,而且距離城更近,章蓋起來 也更美,攻城師絕對不要錯過。 東北電力ネットワーク(株) 村上電力センター (東北電力網株式會社村上電力中心) 地址:新潟県村上市二之町6番36号 電話:0254-52-1347 交通手段:「JR村上駅」搭乘「村上市營巴士 町內循環大迴線」至「二之町」,步行290 公尺 營業時間:09:00~16:00(非上班日休) 所要時間:20~30分 料金:無料 網址:https://nw.tohoku-epco.co.jp/company/office/ni_d01.html 其實村上城還有第三個蓋章處,位於登城口旁的「村上城跡保存育英会」,這是當地有志 之士組成的組織,我們造訪的時候沒有開門,也查不到開門時間,所以我們與之無緣,但 近期Google Map有被更新,營業時間寫上09~12時(非上班日休),如果先前也可以得知可 能就有緣一訪了。 登城口與「村上城跡保存育英会」間有「村上城跡」石垣,後面還有一段應該是二の丸石 垣。 突然聞到一股清香,順著香味看去,原來是一棵盛開的梅花,原來村上櫻花沒開,但遇到 梅花也蠻幸運的耶。 純白的八重梅,花型相當美,香氣也很濃郁,雖然只有這一棵。 登城口有一塊「一文字門跡」的石碑,目前的登城道也是村上城原本的登城道,是居館通 往山頂的唯一路徑。居館有桝型石垣構造、土塀、冠木門等,還有深堀、三重隅櫓、二重 櫓三棟,是防守相當堅固的城池。 「一文字門跡」石垣後方,還有一塊比較有歷史的「新潟県文化財村上城跡」石碑,而登 城道因為相當曲折,也有「七曲道」之稱。 這「七曲道」顧名思義,就是「Z字形」蜿蜒向上的連續爬坡道,坡度並不算陡,路況也 相當平穩好走,是連小學生都可以輕易登頂的程度。 大約10分鐘就可以攀爬到山頂部的入口處。快接近山頂處,出現了沙包、藍色帆布,不知 道是正在進行調查還是石垣的維修? 山頂部的石垣屬於野面積的布積,以稍微切割成大小相仿的石垣堆積而成,石垣之上原本 有土塀存在。 入口處的「四ツ門跡」,此處為山頂部的主要進出口,左右曾經各有一座二階櫓的存在, 中間則是櫓門,相當寬敞氣派。 進入「四ツ門跡」馬上可以看到對面,往東方向有一條往下的「中世散策コース(路線)」 ,但因為去年大雪的影響,目前立入禁止,我們也無緣一探臥牛山東側僅存的本庄氏城郭 遺跡了。 我們先前往山頂部北側的「三の丸」,這裡也是「調練場跡」,是山上的駐兵集結之處。 一旁有村上城的平面圖,可以看到山頂部分為三の丸、二の丸、本丸等三大區域,並有四 個櫓跡,目前城中的石垣,都是西元1649年後松平直矩入城後的產物。中世城跡的遺構主 要都在東側。 三の丸的西側為「靭櫓跡」,過去曾有一座二階櫓存在,可監視城下町至三面川流域的範 圍。 靭櫓跡的邊緣都可以看到石垣的稜線,雜草有點多,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得到石垣的接合面 與延伸面。 靭櫓旁有「武具倉跡」,主要存放部隊所需的武具,加上「調練場」,整個三の丸的空間 皆為備戰訓練之用途。 三の丸的東北端,居然出現了軌道台車,可以往由山下運送物資上來,不知道山下是通往 哪個地方?現在是否還能使用呢? 三の丸東側則是「玉櫓跡」(上),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石垣接合面(中、下),蠻有趣的。 玉櫓跡旁也有一處蓋著藍色帆布的石垣,但上面都堆著草了,好像擺有點久,不知道是維 修還是調查的結果? 三の丸繞一圈,再從調練場往四ツ門跡看去,門內的石垣其實並不算太高。 四ツ門跡南側至前方一面石垣的範圍,還是屬於三の丸,這裡是一段斜坡,將二の丸與本 丸進一步墊高。 三の丸南側這3公尺高的石垣為「御鐘門跡」。 「御鐘門跡」的石垣採用「打込接」工法,包含邊角的算木積,都保存得非常完整,也都 是西元1649年後松平氏下的產物。 前後(圖鐘左右兩側)共有兩段,過去則有門樓橫跨兩段石垣之上,呈現與石垣垂直的方向 ,因此從三の丸要進入二の丸,行進路徑會變成 ̄ ̄|__的路線,增加防禦性。 穿過「御鐘門跡」進入二の丸,可以看出來持續升高的地勢。 進入二の丸之後的東側,有坍塌的石垣,雖然已經做了網子防護住,但看起來還沒有經過 整理,草堆中似乎有一張已經捲曲的指標寫著「東門」,這裡是二の丸通往東側山下的路 徑,原來從東側進城,可以直接抵達二の丸啊。 從二の丸處可以遠眺仍然是積雪白頭,標高1,870公尺位於新潟與山形交界的「朝日、飯 豐連峰」。 二の丸南側,出現了城內年代最近的石垣「出櫓跡」,採用「切込接」工法,切削平整的 石垣,是江戶時期最先進的技術,應該是西元1649年松平氏時所建。過去也有一棟二重櫓 存在過,是進入本丸前的重要設施。 出櫓跡的這個角度,正是村上城印章的構圖,不過沒有藍色帆布跟欄杆就是了。 藍色帆布的位置,正是村上城最近期的挖掘調查工事,從令和4年(2022年)才開始的「黑 門跡」調查,發現了一段埋在土裡的新石垣,或許未來整備好後,會再面世。 從出櫓一直延伸進本丸的長石垣,就是村上城最保存最完整的石垣,但與出櫓正下方的石 垣不同,這裡是採用「打込接」工法,石垣的切割並沒有那麼平整,年代應該是江戶初期 ,村上氏或堀氏的產物。 從一旁的通道可以昂首看到本丸石垣的上段,同樣採用「打込接」工法,但卻有一點「龜 甲積」(使用六角形石垣)的感覺。且高度相當的高,上段據說有8公尺,若是加上下段的 高度,此處的石垣,輕鬆破10公尺啊,這樣的石垣高度不要說名列續百名城前茅,很多百 大名城可能都比不上啊! 本丸石垣前方有著中世城郭的說明,根據慶長時期的繪圖,可以看到本庄時期的本丸位置 與現在的位置相同,但在本丸的東側,則有帶曲輪、豎堀、虎口等設施,由於本庄城是上 杉謙信在越後地區,唯一攻不下的城,城池的複雜與堅固性,由壯觀的構造就可以看出來 了。 現在只能看到中世城郭中的帶曲輪,入口是本丸石垣對面的「埋門跡」(上),雖然看起來 路況沒問題(下),但因為剛剛另一段的中世城郭路線放著立入禁止的指示,這一段雖然沒 放置,擔心是否路況相同,我們就沒有下去看了。 「埋門跡」的對面,就是進入本丸的「冠木門」。 冠木門旁過去有「多門櫓」的存在,兩側的石垣同時存在「打込接」工法(上)與「野面積 」(下),相當特別。 野面積的另外一面也是「打込接」工法,看來石垣應該有經過維修或整建。 進入本丸的路線也不是直線,是呈現コ型的路線。還有石階梯的遺跡,左側的石垣,則又 出現了野面積,可見得本丸主體應該是村上氏時期最早期的石垣結構。 冠木門的門柱穴清晰可見,一旁還有完整切割的石垣,城內的石垣樣態真的很多種。 轉入本丸方向的冠木門內石階梯。 石階梯雖然有所散落,但不難想像過去氣派的模樣。 通過冠木門,正式進入本丸,噹噹噹,從冠木門兩旁的石垣開始,整個本丸都是櫻花... 樹啊!沒錯,村上城也是賞櫻名所啊,但我們這次只能賞花苞了。 進入本丸的コ型路線,剛好可以讓守軍在本丸正面、兩側的門櫓上,狙擊進犯的敵軍。 本丸位於臥牛山最高處,面積寬廣,中心部被四周的天守、櫓台與土塀包圍著,但不確定 中央有沒有其他建物。 本丸視野相當好,可以俯視整個村上城下町,以及北側的三面川,城內的櫻花也相當粗壯 ,但花苞還不算太大,掐指一算,可能還要10天以上才會開花,滿開更可能是半個月後的 事情,我們怎樣都看不到啊。 這張圖,也可以請AI協助開花,搭配城下町的景色,一定美爆,但我們就是不要這樣做, 堅持原圖輸出。 本丸中央部則有兩座連續鳥居與一座代表神社的石碑。 但石碑上的文字並無法清楚辨認,只能看出來是「O蓁神社」,由村上藩最後一任藩主內 藤信美養子內藤信任所題,但第一個字怎樣都看不出來,也查不到。 雖然櫻花還沒開,但今天爬上來本丸的民眾還是不少,大都輕裝上山,應該都是本地人。 本丸內的最高處即是天守台的位置,立著旗桿不過並沒有掛旗子。 登上天守台的石階梯,來到村上城最高的位置。 登上天守台回頭看看本丸,看著沒開的櫻花樹真是傷心啊。 天守台位於本丸的東南端,過去曾有三重望樓型天守,雖然西元1667年燒失後就沒再重建 ,所幸留有古繪圖,天守台上的礎石也都還在。 天守台上的「舞鶴城」石碑,是村上城的別名。 從天守台上可以直接看到三面川的出海口,歷代村上藩主,應該都看過這個畫面吧。 從天守台旁,可以繞到冠木門的多門櫓,可以看到對面石垣兩種不同時期的堆法。 從本丸北側往二の丸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出櫓的櫓台(上),以及正在調查中的黑門跡( 下),腳下就是10公尺高的石垣,令人驚心。 這裡也可以看到本丸石垣的接合面,可惜的是最上方的石垣似乎有一點坍塌,不知道未來 會不會修復? 從多門櫓的另一側,看來本丸南半段再晚半個月,就有櫻花盛開的美景了。 從冠木門繼續往南走不進入本丸的話,可以來到本丸的南側,這裡過去有兩座櫓(乾櫓與 巽櫓),不過並沒有標示出來。 天守櫓台下的算木積,這裡清晰可見。 本丸西側的長石垣,是村上氏時期所築,這長達十數公尺的石垣真的相當壯觀。 村上城歷經不同時期的建設,同時保留了中世、近世城郭的遺跡,城內也可以看到三種石 垣的堆法,且在歷經300多年的風霜後,仍然屹立不搖,加上本庄繁長抵擋上杉攻擊的事 蹟,讓這村上城更添增了故事性。 我們在二の丸遇到了帶著熊鈴登城的村上爺爺,與我們打招呼後詢問我們從哪裡來,回答 台灣後,爺爺很開心的跟我們說「村上城下町內,也有一間小酒館的老闆娘,是台灣來的 唷!」沒想到居然也有台灣同胞,來到這遙遠的村上定居啊。雖然我們這次沒有能遇上櫻 花季,但村上城的雄偉與人情,我們感受到了,加上天公作美給了我們一個舒適晴朗的好 天氣,超級適合爬城的,讓村上城留給了我們很好的印象,最後看一段村上城空拍,從不 同的角度感受這雄偉的山頂石垣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wPEd2yjZQ
--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tw/ 歷史‧秘境‧貓咪‧美食‧良宿‧交通 旅型電子書:https://travostyle.com/book/map/58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220.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758278417.A.A48.html
文章代碼(AID): #1epJCHf8 (Japan_Travel)
文章代碼(AID): #1epJCHf8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