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全手紫砂壺的個人見解
最近收到不少板友站內問怎麼判別全手工紫砂壺的
在發文說明之前,我想先發表我的個人立場
一、我不是壺商,沒必要推廣行銷,也不想影響別人生意
二、這是一個交流論壇,論證的事情,有益大家交流的內容,最好不要站內
三、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這僅是我的個人見解,不代表是非對錯
四、泥料的事情很複雜,雖然我花了幾十年在這個領域上,但是一時也說不清,所以本
篇先不討論
五、藝術感的主觀性太強,就算是傳奇大師的作品,任何人都有不喜歡的權利,所以也
不討論
要談全手的問題,我的立場是從改善茶性方面去看的
要感受茶湯本身的原味原香,我覺得還是瓷器和玻璃比較適合
這就衍伸到為什麼我只選全手紫砂
請注意這個「我」字,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在這個立場上
對我而言,由於全手工圓器是用打身筒的方式製作的
所以壺身內部接觸茶湯的表面,會有很明顯的皺紋
也就是所謂的泥門褶皺
https://i.imgur.com/nu4A0bl.jpg

這是降坡泥子冶石瓢的內部
這把壺的特殊性在於不是用扇形泥片圍成
反而用長方形的泥片拍成的,所以造成很奇特的斜線擠壓紋
在泡綠茶的時候,由於鬆散的內壁結構,加上很皺的接觸表面,爛一點的茶,喝起來也
不會苦澀
所以這把壺雖然有些鐵融的瑕疵,我的評價還是很高
唯一的缺點是降坡泥的高度透氣性,加上全手工加大的壺內表面積,初期使用會有奪香
的現象
所以這把壺只能泡一種茶,養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把缺點變成優點
再看另一把我發過的朱泥西施內部
https://i.imgur.com/9oM9HBJ.jpg

這把就可以看的更清楚,隨著外面弧度的不同
內部壺壁被擠壓的皺摺也不同
但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非常粗糙的內壁表面
朱泥比較不會奪香,所以這把很好用,畢竟是多年重新開始選的第一把壺 XD
至於方器就不會像圓器有那麼明顯的褶皺,我反而不推薦一定要選擇全手,這時候堅持
全手,比較會從
既然花了不少工,比較不會用太爛的泥這個成本角度去看
我還是有收方器喇
https://i.imgur.com/srJToau.jpg

不過泥料就會選透氣性和吸水率比較高的
像這把四方傳爐雖然醜醜的
但是由於是用老式(明代)的方法練泥,這樣的老段泥,是我挑選這把壺的原因
https://i.imgur.com/CvVJYxR.jpg

然後剛到的時候幾乎像粗陶,每天的主管會議,堅持用免費的雲南古樹茶泡養,現在也
慢慢潤了XD
發個結論吧! 我覺得:
一、用摸的,裡面很粗糙,甚至可以看出結構比較鬆散,就算不是全手,人家能仿成那
樣,我也佩服了
二、料比工重要,非專業人員要判斷料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要去挑奇怪的顏色,然後
在成本考量下,不會浪費時間把精細的做工用在爛料上,這是另一個判斷原則
三、紫砂一直在進步,民國綠泥出現也差不多有一百年了,真的要選擇質上的實用好壺
,還是別考慮太多的故事性,實用的話,國產的收拉坯也是很好的選擇,不用迷信紫砂
……馬的,最近買幾十把壺了QQ
不過總比去夜場發小費值得就是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30.2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619871726.A.819.html
推
05/01 20:28,
4年前
, 1F
05/01 20:28, 1F
感謝推文,不過想太多惹,茶板要是不吵架,幾乎不可能爆文吧XD
※ 編輯: dogp (49.216.130.229 臺灣), 05/01/2021 20:32:27
→
05/01 20:43,
4年前
, 2F
05/01 20:43, 2F
推
05/01 22:02,
4年前
, 3F
05/01 22:02, 3F
推
05/01 22:30,
4年前
, 4F
05/01 22:30, 4F
→
05/01 22:35,
4年前
, 5F
05/01 22:35, 5F
推
05/02 00:58,
4年前
, 6F
05/02 00:58, 6F
推
05/02 02:21,
4年前
, 7F
05/02 02:21, 7F
推
05/02 13:01,
4年前
, 8F
05/02 13:01, 8F
見解相同(握手),窮苦人家出身,買不起太高階的壺,只能從當年被921震壞光的明清舊品重拾回憶,不過還是實用為主,收集只是給自己濫發小費的克制方法
※ 編輯: dogp (49.216.130.229 臺灣), 05/02/2021 14:19:34
推
05/02 21:55,
4年前
, 9F
05/02 21:55, 9F
推
05/04 00:08,
4年前
, 10F
05/04 00:08, 10F
Tea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