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藝新書五本入手!

看板Tea (茶板)作者 (巴拿巴)時間1年前 (2023/07/02 22: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好讀版及原文出處請參考: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79533899 [前言] 話說小弟雖然向來雅好品茗 不過關於茶藝的知識大學時期還有一些累積 經過多年 雖然品茗之喜好依舊 但茶藝知識忘卻許多 今年(2023年)五月 在小弟的好友M先生的引領下 買了一本蔡榮章先生寫作的「茶之造」乙書 (請參考[茶藝/書籍]新書(「茶之造」)入手),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79214926) 不久前讀完該書 收穫良多 並對茶藝知識重燃熱情 所以在20230617(周六)在好友M先生它們的陪伴下 在博客來訂購了五本茶藝書籍(分別是茶之別、茶之湯、台灣茶第一堂課、圖解茶經大全 、以及古今茶事) 理論上應該早就收到了 不過因為那五本書中有一本博客來沒有庫存要再向出版社訂貨(詳後) 所以前兩三天書才到小弟家附近的小七 今晚(20230702周日)小弟才取回 以下非常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五本書 [蔡榮章先生的「茶之別」及「茶之湯」] 如同今年五月的新書(茶之造)入手乙文所提到 蔡榮章先生計畫寫一系列的蔡榮章茶之書共六本 分別是茶之造、茶之別、茶之湯、茶之美、無我茶會及茶湯作品欣賞會 就小弟所知 前五本都已經出版了 第六本我不是很確定 上個月中 在蔡榮章茶之書中小弟只訂購「茶之別」及「茶之湯」二書 係考慮到目前先補充知識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畢竟還有其他的茶藝著作可以參考) 如果有需要 可以以後再訂購 根據蔡榮章先生在「茶之別」序言所說的 茶之別就是識茶,是與製茶、泡茶相對應的名稱 此外 對茶的認識除了用於市場上的買賣之外 重要的還在於享用 所以識茶還包括評茶及賞茶的內容 本書分八章 小弟目前對第五章茶業分類名稱的形成特別感興趣 至於茶之湯乙書就是環繞在如何泡好一杯茶上 比較沒問題 [台灣茶第一堂課-頂尖茶人教你喝茶一定要知道的事!] 這本書是陳煥堂及林世煜兩位先生所著 這本書是暢銷書 出版於2008年 2021年十一月就初版23刷 這本書的作者序有點出兩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分別是高山茶的迷思以及比賽茶評審風格對茶業的影響 就前者而言 雖然據研究指出 高度一千六百公尺以後 茶的品質已經不再隨著產茶的高度遞增而升級 可是在這個高度以後 茶業的價格卻飛速飆升 飆到兩千六百公尺的世界最高茶園時 茶價已非凡夫俗子所能想望! 而就後者而言 台灣茶業界的耆老普遍認為 比賽茶的評審風格 是造成烏龍茶綠茶化 失去半發酵茶特色的原因 評審講究茶業外型緊結如珠 無形中引導茶農採摘成熟度不足的嫩芽 並在製程當中 輕易混過萎凋、靜置、攪拌之間的發酵過程 結果茶湯淡而無味、容易流於苦澀 以致近來漸有烏龍傷胃之說 (詳參該書第四頁) [圖解茶經大全] 依照這本書的封面 這本書的原著是唐代的茶聖陸羽 而編著是唐譯先生(或女士?) 不過依照小弟的看法 這本書只保留了部分唐代茶經的內容 基本上全部重寫 而且是多人合著 「唐譯」應該是一個眾人共用的筆名 可參見該書序言以下一句話: 「本書以傳揚茶文化為目的,特邀多位茶文化學者,並參閱諸多茶書典籍,編寫成此書。 」 至於小弟之所以購入本書 一則是因為受到茶經名稱吸引 再者也是因為本書內容全面 包括茶史沿革、茶品分類(包括解析華夏九大名茶)、茶文化解析(包括四大名著中的茶文 化)、茶的生態環境、茶葉的採製及加工、煮茶的用具和方法、茶的產區、中國名茶的分 布、中國十大名泉、以及養生保健茶飲方與茶的妙用 [古今茶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民國初年的胡山源先生 原書是世界書局於民國三十年出版 也是博客來去幫我調的書 這本書包括專著二十二項、藝文(文、詩、詞、選句)以及故事(三百數十條) 目的是將古今有觀茶事的文獻彙成一編 是我這五本書裡最貴的一本 不過主要是當作參考書囉! 等我看完這幾本書 如果有時間跟精力 希望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幾本書裡面的內容! 祝大家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巴拿巴+_+ 20230702(日)10:03 PM(台灣DELL電腦時間) -- 巴拿巴的神學、法學及文藝世界(文學、歌劇、古典音樂、時尚) http://blog.udn.com/barnabas/artic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8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688306587.A.30C.html
文章代碼(AID): #1aeOERCC (Tea)
文章代碼(AID): #1aeOERCC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