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烘培跟咖啡品種的問題?

看板Coffee (咖啡)作者 (KEEP WALKING)時間19年前 (2006/03/10 00:5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mucan (夏天不是人過的季節)》之銘言: : 不好意思,小弟我只是個最近才剛接觸咖啡世界的初初初學者 : 下面的問題可能有些愚蠢甚至好笑,不過希望各位大大可以見諒 : 最近在誠品翻了不少有關咖啡的書籍,可是對於這方面有些不懂 : 就我所知,咖啡豆因各個產地的不同,風味也不太一樣(例如有些咖啡豆偏酸,有些咖啡 : 豆的味道較為濃厚)。而咖啡豆也會因為烘培程度的不同,烘培時間較少的咖啡豆會較酸 : ,烘培時間較長的咖啡豆也會偏濃厚 : 可是這樣,這樣問題就出來了... : 去咖啡店常常可以看到單品咖啡,例如肯亞之類的 : 像這種單品咖啡,同一種咖啡豆是不是都有相同的適合烘焙到的程度? : 不然可能A咖啡店的肯亞咖啡是深一點的烘焙,而B咖啡店的肯亞咖啡是淺一點的烘焙 : 那這樣兩家咖啡店的肯亞咖啡,不就有不一樣的風味了? : 又或者這樣只是代表著不同咖啡店,同樣的咖啡有著不一樣的風格? : 還有,那如果是一種偏酸的咖啡豆,再用淺度的烘焙,不是就會酸上加酸? : 這樣是適合的呢?還是偏酸的咖啡豆適合重一點的烘焙? : 所以如果我去咖啡原料店買咖啡豆,是不是同一種的咖啡豆還會有不同的烘焙度可供選擇 : 呢? : 我一直在咖啡豆的品種跟烘焙度當中搞不太清楚 : 問題有點雜,我覺得我一直沒辦法表達出我想問的問題 : 麻煩回答了,謝謝! 喝到咖啡的味道絕對都是熟豆的味道 (應該沒有人用生豆煮出味道來吧 ^^||b) 因此,要比較味道,首先需要定義烘焙的成度;在同樣的烘焙程度下,才能 比較誰比較酸,誰比較不酸;也因此,決定喝到的咖啡的味道中 (以烹調技術 層面最單純的杯測而言),烘焙是比較先考慮的。 其次,豆子有豆性,就是哪一隻豆子偏酸,哪一隻豆子比較不酸。而這些豆性 依據烘焙程度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也就如同您所說的淺烘焙比較偏酸, 深烘焙比較不酸。 再其次,即便烘焙程度相同,不同的烘焙手法(一次、二次..etc,.),使用 不同的烘焙器具(直火式、半直火式、熱風式)一樣會造成不同的味道。 當然喝到嘴裡的那杯咖啡,以上的因素是都綜合在一起的;真要能細分出來, 就麻煩自己多喝,多比較,多嘗試囉~ ^^||b 再者,其實仔細的分析,咖啡裡面的各種味道都是混雜的味道,不是單一的 味道。以酸味為例,有的酸是很清澈的酸,有的酸除了清澈,還會帶點刺激性 (刺喉),有的酸味會混雜著澀味、青草味,有的酸味會混雜一至二種鹹味、 甘味不同的味道,有的酸味會濁,當然還有咖啡冷掉酸敗的腐酸味;而酸味 的分佈也有不同;有的只出現一下下,有的會持續一陣子,有的會持續比較長; 分佈的時間上也有差,有的一入喉就出現,有的在中段的味道出現,比較少 會在後段出現。同樣是酸味,就有很多不同的區別;當然這些不同的酸,一則 牽涉到烘焙的手法與烘焙深度,其次則受豆性本身的影響。 當然在烘焙的過程當中,是以豆性為基礎;豆子本身沒有的味道 (除了烘焙 失敗的豆子外),是不容易在烘焙過程當中再外加進去的 (以單品豆而言, 香料咖啡另外算)。至於咖啡豆到底適合深一點烘焙,或是淺一點烘焙,完全 端看消費者 (或是烘焙者) 的選擇。不同咖啡生豆的不同特色,會隨著烘焙 的程度依次展現出來,味道如此,香氣亦若是,口感亦若是;端看喜歡哪一 種味道,或是哪一種層級的味道。 比如,大多數曼特寧都喜歡中培到深培,因為曼特寧的賣點就在純厚的口感, 中深培可以促進這種口感的表現;當然也有遇過專挑淺培曼特寧喝的;一些 非洲豆子,果香和獨特的酸味是特長,因此有些人就喜歡烘焙比較淺的非洲豆, 能夠發揮比較多的香氣部分;當然也遇過中深培度的耶加雪菲,別有一番風味。 因此,要考慮烘焙程度,應該是整體考量,不僅只有味道而已。適當的烘焙 可以讓豆子的某些特性發揮到極致。 另外,外面的店家,同一種豆子很少有兩家店是一模一樣的 (至少我還沒 喝過);烘焙師傅不同,出現的熟豆就當然不同;即便烘焙師傅相同,烹調 手法的高低也有不同。 外面在賣熟豆的,比較有名的歐舍可以指定培度,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還 請版上諸高手解答囉~ ^^||b -- 淺見,請各位高手不吝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52.136

03/10 20:17, , 1F
好回答~
03/10 20:17, 1F
文章代碼(AID): #1445yAe_ (Coffee)
文章代碼(AID): #1445yAe_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