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Tarachine Conical 30 甜筒濾杯 #55
#第55篇心得#
Tarachine Conical 30 Single 濾杯
台灣暱稱為 甜筒濾杯
最近這種濾杯突然流行起來,強調簡單方便易用。
連三洋都出了花瓣版本的Deep 27。
但Deep 27本身是可以買自家濾紙的,還頗貴~
不過Deep 27 跟 Conical 30 是完全不同走向,風味也是。
27就是27度角
30就是30度角
除了角度不同外,裡面紋路跟整個濾杯大小都不一樣。
我是以外型選擇小一點,造型我也覺得好看些的 Conical 30
這二隻都是屬於窄角濾杯,
咖啡展其實還有幾家有展出,但尚未量產的陶瓷版本。
但都是一樣是窄角濾杯。
https://i.imgur.com/DPRrmuv.jpg

我購買的版本為AS樹脂-黑
https://i.imgur.com/y3EMbB4.jpg

濾杯的內容物為濾杯、量勺、以及幾張濾紙~
這幾張濾紙用完後,是沒得另外買的。
https://i.imgur.com/RVJhLWP.jpg

所以原廠很貼心地教您怎麼折濾紙
https://i.imgur.com/QwJMzyj.jpg


濾杯為59.2克
https://i.imgur.com/hwsub1R.jpg

V60的02濾紙,理論上所有02濾紙都能用。
https://i.imgur.com/ejAMAOy.jpg


放入,所以濾紙會有一邊比較多層,一邊為單層。
https://i.imgur.com/rTM6iia.jpg

塞入的樣子如上~
https://i.imgur.com/AW1W0MQ.jpg

因為用V60的濾紙,所以就拿來跟V60濾杯比比看大小吧~
https://i.imgur.com/2ZwHkAS.jpg

底部其實 Conical 30可相容更多下壺
如中間這個星巴克的單人手沖下壺.. (容量230ml)
https://i.imgur.com/fAAIpqZ.jpg

V60是疊不上去的~
https://i.imgur.com/JySRuRf.jpg

但Conical 30可以
https://i.imgur.com/Wd1Yej5.jpg

下壺重量為80克,很搭Conical 30濾杯。
https://i.imgur.com/eAEIZyn.jpg

送的量勺有刻度。
分別為12克/10克/8克
由量勺可以知道,這是專門設計給低粉量的沖煮器材。
本身官方建議深焙11克/淺焙15克,最大容許值為18克~
https://i.imgur.com/MjCRClI.jpg

這是放入15克的深度,
可以看出濾杯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容納注水了
https://i.imgur.com/mE6jp3p.jpg

實際沖煮了四隻豆子,共沖煮了十幾次,逐漸有了心得。
參考小紅書的分享,自己嘗試調整。
也抓到不錯的沖煮法。
本身流速極快,一般沖煮會在一分半內結束,至多不會超過二分鐘。
而且是細研磨。
粉量我不建議太多,縱使可以容納到18克...
原廠的參數都印在盒子外面,特點也是,但是實際沖煮需要自行調整。
https://i.imgur.com/Sc8ySt7.jpg

因為角度窄,流速快,所以周遭都會積上一些粉。
https://i.imgur.com/Xhhk52b.jpg

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寫上試飲上的口感差異,對比其他濾杯的差異。
不同豆子間有不同的口感分別是不是該寫。
因為這是我的對比口感,這篇自然是我的心得。
這是十分主觀的,也可以稱之為玄學,但既然會有版友反感,
那這部分我就省略不提了。這就當我私藏的心得了。
所以本篇直接省去過去會做表達的對比口感,豆子用哪四種我也不提了。
這邊的風味呈現的敘述,只會做一個比較籠統的走向說明。
https://i.imgur.com/XOPdFhJ.jpg

多次測試結果,我逐漸減少粉量去沖煮,
在越少粉量的時候,風味上呈現越佳。
https://i.imgur.com/geI5DNx.jpg

最後我只用上8克粉,因為粉量減少,所以可以同時測好幾隻豆子。
https://i.imgur.com/3idjDPy.jpg

試喝看看,
很適合臨時想要喝一點咖啡但又不想喝多的時候。
https://i.imgur.com/1ldOjav.jpg

沖煮後濾紙狀態
https://i.imgur.com/tCZ0XjI.jpg


內容省去了很多玄學說法,直接來總結吧。
在單人手沖傳統克數上而言,並沒有太多優勢,甚至不覺得好在哪裡。
因為濾杯窄,所以所有的沖煮技巧就等同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那麼就大大失去了可控性。
這隻濾杯我覺得優點在低粉量,可把低粉量沖煮得好的傳統濾杯不多,
甜筒型濾杯在低粉量時,
可以完美呈現咖啡豆風味跟層次感,味道偏厚實少酸值。
非常適合只想來個二小杯飲用。
搭配上濃縮的杯子引用,十分享受。
也因為低粉量就可以沖煮,所以在購買不同豆子時,
可以一天喝上不同口感豆子,咖啡因也不會因此攝取太多。
不過說沒有沖煮技巧也不完全正確,只是純粹無法使用太多技巧。
本身因為濾杯窄,深度深,所以容易沖出苦感,
這就靠各位自己摸索沖煮法了。這裡就不展開分享了。我的手法有點小複雜。
我是覺得要沖得好喝,還是需要一點沖法拿捏的。
優點 :
漂亮美觀,而且不吃太多技巧,濾紙現成的。
沖煮好的話,口感呈現不錯。很適合低粉量沖煮。
可用V60 2號濾紙折來使用。
濾杯出水口可相容很多容器,適用性很高。
缺點 :
沖煮法仍須自行調整,調整不好容易沖出苦感。
酸感呈現比較低,濾杯本身價格我覺得還是偏貴的。
以及沒有適配濾紙可買。
或許可以買三洋Deep 27濾紙來試試 ?
--
本心得禁止無斷轉載,未經允許不得全文引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79.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00582603.A.FEB.html
推
11/22 00:18,
1年前
, 1F
11/22 00:18, 1F
推
11/22 00:33,
1年前
, 2F
11/22 00:33, 2F
V60我只用過別人樹脂版本,所以不知道跟一般陶瓷版本差異。
我用過樹脂版本不太喜歡。
但我本身就很喜歡懷汝,所以V60我是選擇懷汝購買,
配重上我也比較喜歡。
有沒有比較好喝我不清楚,但泡出來的口感我是頗喜歡就是了。
蠻溫順的。
這隻濾杯入手後我蠻常用的。
https://i.imgur.com/25cJi8j.jpg

推
11/22 01:20,
1年前
, 3F
11/22 01:20, 3F
有的不會開片,陶作坊也沒說這種釉燒能不能夠開片..
目前是沒有開片的現象。
→
11/22 01:36,
1年前
, 4F
11/22 01:36, 4F
→
11/22 01:37,
1年前
, 5F
11/22 01:37, 5F
推
11/22 01:44,
1年前
, 6F
11/22 01:44, 6F
不打草稿直接線上編寫,往往事後都要持續修改個十幾次。@@
推
11/22 05:19,
1年前
, 7F
11/22 05:19, 7F
→
11/22 05:20,
1年前
, 8F
11/22 05:20, 8F
最近突然流行起來了,
有可能是咖啡精緻化後,更小克數的需求變多了。
所以這種可以用特少份量的濾杯流行起來。
推
11/22 09:42,
1年前
, 9F
11/22 09:42, 9F
→
11/22 09:44,
1年前
, 10F
11/22 09:44, 10F
雖然跟花瓣設計不太一樣,可以試試看
推
11/22 10:03,
1年前
, 11F
11/22 10:03, 11F
我慶幸我沒買陶瓷版本,
因為這種濾杯很輕易地放在普通濾杯無法放置的杯子容器上面
所以相容性很高,陶瓷版本就太重了。
→
11/22 12:26,
1年前
, 12F
11/22 12:26, 12F
→
11/22 12:26,
1年前
, 13F
11/22 12:26, 13F
我看YT幾個對比,一樣的沖煮法下,影片也都是覺得deep 27味道比較佳
因為我沒對比過所以就不多下評論。
但YT的測試在標準單人粉量上對比,二者流速感覺是差不了多少的....
大大也說deep 27味道也比較好,我認為八九不離十這是蠻正確的答案了。
覺得有可能是V60濾紙對折的關係導致萃取不平均...
沖煮就得多費心調整一下。
deep 27算是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設計濾杯.濾紙也有特別設計.
(雖然更貴更大隻了)
味道比較好感覺的是可預期的。
Conical 30的優點就是原本V60的濾紙就可以上,而且比較小隻。
先玩一陣子看看再來考慮要不要補上deep 27
→
11/22 16:36,
1年前
, 14F
11/22 16:36, 14F
→
11/22 16:36,
1年前
, 15F
11/22 16:36, 15F
→
11/22 16:36,
1年前
, 16F
11/22 16:36, 16F
推
11/22 21:26,
1年前
, 17F
11/22 21:26, 17F
推
11/22 22:16,
1年前
, 18F
11/22 22:16, 18F
推
11/22 22:59,
1年前
, 19F
11/22 22:59, 19F

→
11/22 22:59,
1年前
, 20F
11/22 22:59, 20F
這個擺上小下壺可能會太重了
推
11/23 07:07,
1年前
, 21F
11/23 07:07, 21F
→
11/23 07:08,
1年前
, 22F
11/23 07:08, 22F
其實就算傳統濾杯每個形狀都相同,設計角度跟開孔大小以及肋骨上都不一樣..
我買的這支コニカル 30 シングル是今年8月上市的
而フラワードリッパー DEEP 27則是今年9月上市的
都算蠻新的東西...
我覺得輕量化樹脂的設計很容易放上任何容器做小份量手沖咖啡..
直接單杯飲用是最優勢的地方...
可能是會流行起來的原因,因為小份量可以放上任何杯子沖煮,很棒。
如果是陶瓷的我會比較傾向於買傳統的錐形濾杯
因為選擇多樣式多,而且可用的沖煮手法更多變化,大份量沖煮也沒問題。
所以量產的輕量化樹脂型態我才因此願意購入來用。
(不然手上濾杯也蠻多了)
看看我那迷你可愛的星巴克小下壺,也只能用這個濾杯了
推
11/23 17:22,
1年前
, 23F
11/23 17:22, 23F

→
11/23 17:22,
1年前
, 24F
11/23 17:22, 24F
→
11/23 17:23,
1年前
, 25F
11/23 17:23, 25F
我也有買水母濾杯(矽膠的),目前外出用沒錯
目前正搭配花灑嘗試看看外出可不可以連手沖壺都不用
雖然RS-16就可以簡單做到.但是RS-16是玻璃的,帶出門總是心驚驚
推
11/23 21:35,
1年前
, 26F
11/23 21:35, 26F
大大做的很好看,這是外面買不到的...
不過我的下壺頗為小巧,可能只有樹脂小濾杯才有辦法穩定放上..
加上這些小下壺的開口直徑大約都是45mm-50mm,傳統濾杯是上不了的。
剛好コニカル 30 シングル可以穩定放上。
https://i.imgur.com/aWELdPX.jpg


剛剛在泡的
手癢癢在考慮要不要買フラワードリッパー DEEP 27來玩玩
推
11/24 19:08,
1年前
, 27F
11/24 19:08, 27F
只有有技術的人才有辦法自製..
推
11/25 02:25,
1年前
, 28F
11/25 02:25, 28F

→
11/25 02:25,
1年前
, 29F
11/25 02:25, 29F
好強...這種濾杯才有紀念價值。
我趁著免運又買了deep 27來玩了~~ 不過突然覺得買那麼多濾杯要幹嘛 XD
但是我用46法在甜筒濾杯使用,感覺還蠻合適的 ?
只是8克粉這樣計算真的會搞昏人,不能常玩46法...
※ 編輯: kikolo (223.140.239.238 臺灣), 11/25/2023 19:04:12
Coffee 近期熱門文章
1
2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