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美加] 對台灣的認知?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HoJinChang (陳慶祥)時間18年前 (2006/11/28 15:20)推噓2(2推 0噓 0→)留言2則, 2人參與討論串6/15 (看更多)
關於ese用法, 八卦版有強者釋疑, 茲轉錄如下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apple90101 (房房)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有沒有 "CHINISH" 的八卦?
時間: Tue Nov 28 11:41:05 2006
我們系上的語源學老師(曾泰元)說
-ese結尾的字在某些情況下才有貶義
接在行業、法律、新聞用語後面即含貶義
但是接在國名或是地名之後是沒有的
他很慎重的跟我們解釋
要我們不要聽信網路流言
我不知道要怎麼才有公信力啦...
再補上一些資料
陳先生所舉的幾個例子,如:Chinese、Japanese、Taiwanese、Portuguese、Cantonese
等,它們所指涉的民族大部分都在亞洲地區,不過葡萄牙為歐洲國家,它的名字以-ese結
尾則耐人尋味。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國家受輕蔑的原因,共同點為何?顯然不是經濟,因
為台灣的經濟能力有目共睹。如果是政治的話,是因為未實行民主體制嗎?顯然也不是。
是因為膚色嗎?當然不是。那到底為什麼有些表示國家、地區或民族的詞彙是以-an結尾,
如:American、African,有些卻是-ese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它只是單純的詞源學問題。
根據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與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這兩本辭典的解釋,-ese詞尾見於幾個表示「地方、國家、語言、
民族」的詞彙,如:Milanese、Viennese、Chinese、Japanese、Cantonese及Bengalese等
等。這個詞尾並非源自英語,而是拉丁文的-?nsis,意思為「屬於,根源於某個地方或國
家」,一開始是名詞的用法,後來也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一個地方的語言或人民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Rukaiboy
找到了曾泰元老師的文章了
大家看看吧
拒用 Taiwanese,給我 Taiwaner/Taiwanan?
不少人可能都曾經收過這樣一封性質類似的電子郵件,大意是說:英文裡的 -ese 這個後
綴(即俗稱的「字尾」)帶貶義,Taiwanese、Chinese、Japanese、以及 Vietnamese 都
具有歧視性的色彩,我們應該拒絕使用,改採自創的 Taiwaner 或 Taiwanan(模仿 New
York → New Yorker、America →American),並大力加以推廣。這個網路上的謬論
(fallacy),不斷地經由轉貼、複製,以訛傳訛,讓不知情的一般大眾信以為真,已經快
要成為「類事實」(factoid)了。我曾經在東吳大學英文系「英語語言學概論」的課堂上
導正過這個謬論,現在再重新整理,見諸文字,好讓沒聽過我分析的同學朋友瞭解,將來
碰到這個問題時才能有個立場。
英文詞彙裡的後綴 -ese 有兩個主要的用法:(1)加在國家、城市名稱之後,表該地方的
語言或住民,如 Taiwanese、Chinese、Japanese、Portuguese、Viennese、Milanese、
Genevese,這種用法絲毫沒有歧視的含意。試想,維也納(Vienna)、米蘭(Milan)、日
內瓦(Geneva)代表了歐洲的精緻文化,維也納人(Viennese)、米蘭人(Milanese)、
日內瓦人(Genevese)這些以 -ese 結尾的詞有任何輕視的味道嗎?我們問問受過良好教
育的英美人士便知。難道把相同的 -ese 加在 Taiwan、China、Japan、Vietnam 之後就會
有不同的含意嗎?(2)-ese加在某些專業領域之後,表示具有該專業特色或風格的語言,
如 journalese、computerese、legalese、officialese、brochurese,則常具有輕視、不
贊同的味道,隱含著一般人對這些專業術語誨澀難懂、玩弄文字的不屑感。這種不屑、輕
視並沒有跨界侵犯到第一種用法。
當然,很多亞洲國家地區的語言和住民,其英文名稱的確都常以 -ese 結尾,這是語言上
令人驚奇的現象,其中有無歷史上的社會因素(例如,原先出現了第一個 -ese 的字眼,
讓人有一種異國風情之感,隨後很多亞洲國家地區因為「遙遠」、「神秘」,也都依此模
式加了 -ese,即所謂詞彙擴散 lexical diffusion,有無這個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的
資料來做進一步探討,不過現在表某地語言或住民的 -ese 的確是沒有貶義。
英文裡表「(某地)人;(某地)的;(某地)語」的後綴除了 -ese 以外,常見的還有
-an(如 Chicagoan 芝加哥人、Cuban 古巴人)、-ian(如 Parisian 巴黎人、Canadian
加拿大人)、-er(如 New Yorker 紐約人、Londoner 倫敦人)、-ish(English 英格蘭
人、Irish 愛爾蘭人)、-ite(如 Brooklynite 布魯克林人、Tokyoite 東京人)、
-i(如 Israeli 以色列人、Pakistani 巴基斯坦人)等等。當然還有其他次要的方法,
我不打算在此詳述,不過簡言之,-ese 只是眾多選擇之一,至於為什麼是 -ese
而不是其他?原因除了跟地名的拼音結構有關之外,大概也不脫歷史的巧合以及語言的任
意性(如前提到的詞彙擴散現象),毫無價值判斷可言。
頗讓人玩味的是,古巴(Cuba)和利比亞(Lybia)兩國,長久以來一直都是以美國為首的
西方霸權的眼中釘,兩國的獨裁者卡斯楚(Fidel Casrto)和格達費
(Muammar al-Qaddafi)更被西方世界徹底地抹黑詆毀,大家恨之入骨,然而「古巴的;
古巴人」卻是 Cuban,「利比亞的;利比亞人」Lybian 也一樣用 -an 這個後綴。南非的
種族隔離政策施行了幾十年,導致族群緊張,社會動盪,被歐美社會批評地體無完膚,但始
作俑者的荷裔南非白人 Afrikaner,用的就是 -er 這個後綴。行文至此,讀者應能清楚瞭
解,網路流傳的呼籲根本就是謬論,毫無根據。
來源:http://hugoscorner.blogspot.com/2006/06/taiwanese-taiwanertaiwanan.html
※ 引述《TonyBlair (  ̄▽ ̄)b d( ̄▽ ̄)》之銘言:
: 近數十年來,不斷有學者爭議說 CHINESE 是西方人對華人低俗化的稱呼,
: 也有語文學者指出結尾是-ese的大部分都含有貶意,乃以往西方帝國主義
: 之下的產物。
: 在這派學者的爭論下,他們主張正名,例如將CHINESE"提升"為CHINISH,或
: CHINIAN (http://0rz.tw/2d2cb ),以下為不同國家的稱呼,歸類成三組:
: Group I: Irish, British, Flemish, Scottish, Spanish, Swedish
: Group II: American, Australian, Austrian, Canadian, German, Italian,
: Norwegian, Russian...
: Group III: Chinese, Congolese, Japanese, Nepalese, Portuguese, Sudanese,
: Vietnamese, Taiwanese, HongKongness...
: 另一派的學者則認為事實並非如此,-ese並沒有扁液,他們舉出Portugese的
: 例子(不過除此之外,他們無法舉出其他例子?),到底事實如何?
: 有沒有 Chinish 的八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46.107
推
11/28 11:42,
11/28 11:42
推
11/28 11:45,
11/28 11:45
→
11/28 11:46,
11/28 11:46
推
11/28 11:46,
11/28 11:46
※ 編輯: apple90101 來自: 61.217.246.107 (11/28 11:48)
→
11/28 11:47,
11/28 11:47
※ 編輯: apple90101 來自: 61.217.246.107 (11/28 11:52)
推
11/28 13:23,
11/28 13:23
→
11/28 13:24,
11/28 13: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18.43
所以原波一開始如果使用Taiwanese, 應該就不會有問題了. 哈不哈台灣見人見智, 說
實在台灣的外交體系能夠促進任何的文化交流我覺得都是奇蹟. 但是這幾年應該拜代
工業跟外銷的運動員所賜, 能見度應該比以前高出一點了吧
※ 編輯: HoJinChang 來自: 218.166.218.43 (11/28 15:39)
推
11/28 15:45, , 1F
11/28 15:45, 1F
推
11/28 16:24, , 2F
11/28 16:24,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CultureSh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