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加] 對台灣的認知?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lmfstanley (搖滾風?!)時間18年前 (2006/12/01 05:21)推噓16(16推 0噓 11→)留言27則, 14人參與討論串13/15 (看更多)
關於文化發展與推銷方面 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
一些台灣大陸甚至華人共有的文化中 其實也是非常非常珍貴的
我覺得大部分外國人所接觸到的東方文化的最大宗2大主流:
1.日本:
雖然有大部分是傳承自唐代以降的中華文化
但不可否認的在發展自身文化上日本有著相當突出顯著的特色
日式庭園建築 浮世繪 日式的書法(融合漢字與平假片假) 日式器皿
在國際上能見度都相當高 也有相當好的推廣
(最近我在學校看到Art Sales時,看到許多浮世繪與日是書法的海報,
但卻找不到中華民族文化的作品,更別提台灣了!!)
與中華文化與幾分神似 但卻有相當獨到之處
再論近代日本文化,日式精品席捲全球
無論在商業與文化推廣上,日本這樣一個島國能獲得如此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我覺得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我想這與他們民族性有很大的關係
印象中他們是個很重視細節,很整齊有秩序的民族
難怪他們在近代世界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我覺得他們在文化能獲得如此大的注目,很大的一方面是來自於"有效的行銷推廣"
看看這世界知名的日本企業吧 多到會讓你嚇一跳
他們遍步世界各地,在行銷廣告之時也將日本意象傳達給世界
而日式風格注重細節 整潔 含蓄也略帶有異國風格的形象
在大而化之 直接而爽朗的西方(美式為主導)風格自然容易被區隔出來
2.中華文化
我個人覺得要論最豐富與目前為止最具影響力的"亞洲"文化
非中華文化莫屬 雖然在20世紀沒有得到應有的注目
中華文化的歷史淵遠流長,再加上地大物博,
人種多元,曾居世界的中心數千年以上
能孕育出多元而豐富的文化也不足為奇了
鄰近的日本 韓國 越南 南洋與中南半島都有很大部分的中華文化影響
目前正值中國崛起之時,我個人覺得中華文化的再起也是遲早之事
(所謂的再起是指在世界上獲得足夠或大量的重視)
但是我們是否能像日式文化般的差異低存在甚至更勝之
我想在現在這個重視宣傳的年代 還是得看華人的行銷手法
那我們在來看看幾個直接傳承中華文化的地方
香港:許多外國觀光客是因為中華文化到香港的
只要看看廟街 女人街 大嶼山大佛 黃大仙遊人如織與他們買的東西就知道
反而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中環歷史區 對外國遊客就沒那嚜強烈的感覺
為什麼??到了一個異國當然就是要看些新奇的 嚐點不一樣的麻
香港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 所以對許多想要一窺中華文化的外國友人
這裡是一個不論交通 語言 生活方式與飲食都相對方便的跳板
新加坡:是原先旅居馬來西亞地區的華人
由於馬來政府打壓下而許多華人遷往此地
建立一個以華人為多數的港口國家
在很大程度上 這裡也是帶有濃濃的馬來風格與印度氣息的(印度人很多)
但政府還是相當推展華人文化 為什麼??
因為他們原本就是華人阿 所謂的"推展文化"
不過也只是照著祖先以前過生活的方式
過節 習俗 食物 藝術 繼續接續下去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台灣:台灣無疑的,我想是除了中國以外,繼承最多華人文化的地方了
因為我們不像香港澳門曾被其他政府統治這麼久
也不像新加坡一樣 基本上是華僑建立的國家
台灣聚集了原本來自中國大江南北各地的居民
對上一輩的祖先而言 所謂的文化就是"生活"或是"工作"
對清代的台灣居民 過年不就是當初在家鄉會做的事嚜
對受日本教育的日據時代居民 說日語,糖廠就是他們生活週遭
對播遷來台的國民政府而言,他們是一群比較晚到的居民
也帶來大陸各地大異其趣的生活方式 食物 文化與習俗
老實說,我看不到任何"去中國化"的必要性
為什麼要剝奪文言文的學習 他們一樣是我們的祖先阿
美國人一樣很認同莎士比亞、培根等英國先祖所帶給他們知識的洗滌阿
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就會衍生出與大陸本土不同的文化
即使是舞龍舞獅 划龍舟、吃粽子、過年等也不見得與大陸完全相同
就算都相同,那我們該想的事該如何把它發揚光大
以現實面來說,如何以文化營照出錢潮
同樣是過新年 如果我們能華人喜氣洋洋的年味,
進而吸引大部分想體驗農曆新年的外國人來台灣體驗
這樣不是更好嚜??
就像聖誕節,大家直覺就是美國的節日,但事實上,他是個基督教的節日
為什麼??因為老美把聖誕節裝飾成"美式聖誕節"
除了耶穌基督外,更多的是大筆的商機與消費
試問各位板友,如果你沒到過歐美國家 妳覺得美國人怎嚜過聖誕節??
英國人怎嚜過聖誕節??更甚者,義大利人怎嚜過聖誕節??
我大概只知道美國人怎嚜過聖誕節 雖然他們不是第一個過聖誕節的國家
但他們成功的傳達了"聖誕節的意象" 也影響了許多國家(台灣 日本.....)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是要自許成為中華文化的重心
而非一味強調真正本土的台灣文化
舊有的不一定不好 自創的不見得高明
反之亦然 只是如何包裝與經營而已
我想這對任何國家 地區都一樣
香港融合中、英,澳門融合中、葡,新加坡融合中、馬
他們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了
新加坡 馬來西亞這等世仇,
新加坡還不是在政經文化上有相當程度的依賴馬來西亞
臺灣卻還因政治立場不斷質疑自己
我覺得我們也不用隱中揚台 我們就只要照著我們的生活走
那就是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 政府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 介紹給世界就可以了
等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文化素養時
自然能像日本一樣,走出自己國家獨特而顯眼的風格
如果以後大家看到中華文化,
就想到世界上保存的最好的,最具看頭的,最獨樹一格的就是在台灣
豈非美事一樁,如果能做到如此,我想光靠觀光
GDP不知就增加多少了
在中秋節時,我就拿月餅給老外吃,若說這是源自中國的
那是否台灣從今以後就別過中秋了
那不反而關掉把華人文化介紹給世人的一個大好機會嚜
感恩節時我去了一趟San Antonio 這裡曾是墨西哥的領土
也曾是德州共和國的一部分 現在是美國的德州
如果這程式完全揚棄他所擁有的西班牙與墨西哥血統、文化,
成為一個道道地地的美國城市 我想這城市大概也撐不下去了!!!
這個議題很有趣,也讓我得到許多新的知識
大家繼續討論壓~~~~
※ 引述《usagirl (米國女子)》之銘言:
: 我也覺得在向外國人介紹台灣的文化時
: 可以盡量不要去強調什麼划龍舟,吃粽子,中秋節,過新年,舞龍舞獅這些傳統節日活動
: 因為這些東西中國也有
: 我建議儘量強調台灣本地特殊的地方活動與文化
: 比如
: 1.基隆水燈,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台灣花火節
: 2.台灣各式各樣茶種,文山包種茶等等那種以台灣地名命名的茶葉
: 高優質的茶葉有的一斤可以賣到兩萬台幣,所以台灣極品茶真的要好好強調一下
: 對茶熟的網友麻煩補充
: 3.美濃文化,三義木雕,山峽陶藝文化
: 4.台灣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以及飲食文化
: 在此先推一下鐵板山豬肉,小米酒,桶仔雞
: 5.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
: 6.飲食上強調台灣發明的珍珠奶茶和各式台灣小吃
: 台灣小吃有千百種,我個人認為台灣小吃的豐富飲食文化不會比中國菜遜色
: 台灣的茶品衍生飲料變化豐富,休閒茶品飲料專賣店每個角落都是
: 7.台灣的泡湯美食文化
: 泡溫泉順便享受地方美食,台灣的湯種從南到北有好多種
: 8.台灣的便利商店文化
: 台灣是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地方,所提供的終端服務也是最廣的
: 從繳停車單,代收各種款項,網路訂購指定便利商店提貨,貨品郵件代收等等
: 台灣人的生活與便利商店息息相關,自然也可以強調一下台灣的便利商店文化
: 9.台灣的夜市
: 台灣的夜市兼具購物,飲食,娛樂的功能,真該好好強調一下台灣各地大型夜市
: 對了,說到蘇格蘭,因為英國是聯邦制的國家
: 所以各聯邦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其實很正常
: 因為拆開來看,他們原本就是不同的個體,只是現在都歸在大英國協之下了
: 愛爾蘭和蘇格蘭其實蠻強調他們本身的特色的,以便和英格蘭作區隔
: ※ 引述《lmfstanley (搖滾風?!)》之銘言:
: : 來說一些遇到說台灣好話的經驗
: : 在United Way(美國慈善機構)的警衛說台灣是個很uptown的地方
: : 上課的組員說他想到台灣工作 因為他覺得台灣蠻進步的
: : 有些人也知道許多IC產品來自台灣
: : 在辦學校的Global Expo時,很多外國人會跟你說他有在中正機場轉過機阿
: : 去過台灣或正打算去台灣之類的
: : 也普遍對台灣很有好感
: : 不過我覺得有一個隱憂
: : 就是台灣被世人所知大多是由於經濟與電腦
: : 在文化 生活 或地理環境,比起日本或韓國真的差很多
: : 在外國會有所謂的日式 韓式 中式
: : 但外國人卻不知道台灣有什麼
: : 這麼說吧 我們知道英國這個國家 可是許多人也都知道Scottland
: : 蘇格蘭人至今還是有很大的成分認為他們是一個國家
: : 她之所以有名,我覺得與他們深厚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 : 電視上每天在撥書格蘭威士忌的廣告,蘇格蘭裙滿街跑
: : 也難怪那是一個知名的地方了
: : 我覺得不論再地理,人文,政經背景上
: :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英格蘭/蘇格蘭有幾分相似
: : 台灣也有許多傲人的民俗文化資產
: : 如烏龍茶(不過現在似乎是日本的"茶道"當道)
: : 美濃油紙傘 布袋戲等等(這也剛好是我們展覽的內容)
: : 都是相當直得開發的 我想在政治打不出一片天之下
: : 或許更該多下心血在文化推展與經濟發展上
--
Never Stop Exploring
http://www.wretch.cc/blog/lmfstanle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09.114.185
推
12/01 08:41, , 1F
12/01 08:41, 1F
推
12/01 11:56, , 2F
12/01 11:56, 2F
推
12/01 12:25, , 3F
12/01 12:25, 3F
推
12/01 12:39, , 4F
12/01 12:39, 4F
→
12/01 12:42, , 5F
12/01 12:42, 5F
→
12/01 12:43, , 6F
12/01 12:43, 6F
→
12/01 12:44, , 7F
12/01 12:44, 7F
→
12/01 12:45, , 8F
12/01 12:45, 8F
推
12/01 12:47, , 9F
12/01 12:47, 9F
→
12/01 12:49, , 10F
12/01 12:49, 10F
推
12/01 12:54, , 11F
12/01 12:54, 11F
推
12/01 12:55, , 12F
12/01 12:55, 12F
推
12/01 13:05, , 13F
12/01 13:05, 13F
→
12/01 13:06, , 14F
12/01 13:06, 14F
推
12/01 13:30, , 15F
12/01 13:30, 15F
推
12/01 15:19, , 16F
12/01 15:19, 16F
→
12/01 15:20, , 17F
12/01 15:20, 17F
推
12/01 15:38, , 18F
12/01 15:38, 18F
→
12/01 15:39, , 19F
12/01 15:39, 19F
→
12/01 15:40, , 20F
12/01 15:40, 20F
推
12/02 05:58, , 21F
12/02 05:58, 21F
推
12/02 15:00, , 22F
12/02 15:00, 22F
→
12/02 15:02, , 23F
12/02 15:02, 23F
推
12/02 16:18, , 24F
12/02 16:18, 24F
推
12/03 19:44, , 25F
12/03 19:44, 25F
→
12/03 19:45, , 26F
12/03 19:45, 26F
推
12/04 15:04, , 27F
12/04 15:04, 2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CultureSh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