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他] 英美日友人問:台北大樓何不隔幾年重漆?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時間14年前 (2011/09/26 22:17), 編輯推噓12(12013)
留言2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2 (看更多)
(恕刪) 德國的明鏡雜誌之前有篇報導, 整理出德國人眼中他們城市最醜的建築景觀 http://www.spiegel.de/fotostrecke/fotostrecke-58350.html 以上連結有一連串的照片 把那些德國人眼中超醜的建築設計整理一些出來 可以讓大家參考一下外國眼中醜的建築物是什麼樣子。 另外,我個人是覺得台北市有一個地方可以想辦法改進 就是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台電變電箱 我是不瞭解這些變電箱地下化在工程上的難度有多高 在台北市有些一戶近億元的豪宅, 就在大門口就可以看到卡一些變電箱 連汽車進出大門都要繞過去...感覺真的很怪... 而且經常腳踏車和行人道上就突然卡一個變電箱... 不知道是工程上很困難還是單純是相關單位覺得沒有差 可能要請有相關知識背景的版友提出專業見解了 -- Si finis bonus est, totum bonum er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59.87

09/26 22:42, , 1F
其實我也看不出哪裡很醜?
09/26 22:42, 1F

09/26 23:07, , 2F
樓上XD 圖中房子跟環境對很多台灣人香港人而言是仙境了
09/26 23:07, 2F

09/26 23:10, , 3F
我覺得只是髒了點,但還蠻有藝術感覺XD
09/26 23:10, 3F

09/26 23:11, , 4F
台灣的變電箱~反而會在上面畫很多顏色,欲蓋彌彰XD
09/26 23:11, 4F

09/26 23:16, , 5F
溫泉區的管線也都不埋起來的,又不是很難處理的工程。
09/26 23:16, 5F

09/26 23:35, , 6F
講來講去就是台灣人自己太懶散 實在沒甚麼理由了
09/26 23:35, 6F

09/26 23:40, , 7F
能省則省啦
09/26 23:40, 7F

09/27 00:57, , 8F
醜的原因應該是跟周圍景觀格格不入 台灣這情形也很多
09/27 00:57, 8F

09/27 08:57, , 9F
我覺得變電箱可以算是台灣特色耶
09/27 08:57, 9F

09/27 09:06, , 10F
推樓上,我已經好幾次被第一次來台的外國人問那是什麼
09/27 09:06, 10F

09/27 09:07, , 11F
因為台灣的變電箱都有漆上可愛圖案,蠻顯眼的
09/27 09:07, 11F

09/27 11:59, , 12F
我曾在Flickr上看到加拿大人拍的當地彩繪變電箱 然後回應
09/27 11:59, 12F

09/27 12:00, , 13F
有人說加拿大哪邊也有 那時心想 去~台灣全部都彩繪的啦XD
09/27 12:00, 13F

09/27 12:01, , 14F
看過部份台人覺得彩繪變電箱很蠢 畫風很呆 但我覺得那真
09/27 12:01, 14F

09/27 12:01, , 15F
的是台灣少數很好的政策 若畫風再統一一點會更好
09/27 12:01, 15F

09/27 23:40, , 16F
為什麼會有變電箱這種東西? 礙眼又危險
09/27 23:40, 16F

09/28 00:57, , 17F
有國外友人說台灣變電箱超美他超愛
09/28 00:57, 17F

09/28 01:19, , 18F
本來變電箱(高壓電變低壓電)在當地電桿上. 但為了電力線地下
09/28 01:19, 18F

09/28 01:20, , 19F
化, 把電桿換成電箱. 若除掉它, 電線拉太遠會降低電壓, 又費
09/28 01:20, 19F

09/28 01:20, , 20F
電(線路消耗).
09/28 01:20, 20F

09/28 01:21, , 21F
在建築密集的市區裡這是不得已的作法. 除非購買民宅為變電
09/28 01:21, 21F

09/28 01:22, , 22F
所(區), 否則真沒辦法解決這個壞的視覺觀瞻.
09/28 01:22, 22F

09/28 01:24, , 23F
然而大型社區大樓, 地下室卻解決不少這問題. 社區專用變壓
09/28 01:24, 23F

09/28 01:25, , 24F
器室, 就設在地下室, 台電便省去找路邊用地的麻煩.
09/28 01:25, 24F

09/28 01:26, , 25F
隨著大樓社區增加, 路邊變電箱會逐漸減少.
09/28 01:26, 25F
文章代碼(AID): #1EW8bUiq (CultureSh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W8bUiq (CultureShock)